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西部石板井地区1∶5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各分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依据分区结果,结合北山区域成矿背景、工作区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的孔雀石矿化点,确定了Cu-Zn分区是有利的成矿地段,并与志留系公婆泉组变质安山岩有关,90%的孔雀石矿化点位于该分区中。通过对工作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合各分区中Cu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绘制了Boxplot对比图,分析Cu元素在各分区中的聚集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确定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西部石板井地区1∶5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各分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依据分区结果,结合北山区域成矿背景、工作区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的孔雀石矿化点,确定了Cu-Zn分区是有利的成矿地段,并与志留系公婆泉组变质安山岩有关,90%的孔雀石矿化点位于该分区中.通过对工作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合各分区中Cu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绘制了Boxplot对比图,分析Cu元素在各分区中的聚集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确定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3.
结合因子分析和分形分析对内蒙古黑鹰山地区1∶5万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研究,提取了矿致地球化学异常。针对10个元素的因子分析共提取出3个因子:F1-Zn、Cd、(Cu);F2-Ag、Mo、Cu、Bi;F3-Sn、As、Pb、Sb。进而利用C-A分形分析模型对矿化因子F2进行了分形建模。从"面积-F2因子得分"双对数图中提取出4段分形拟合线,分别代表了"无找矿潜力低背景区"、"背景区"、"高背景区"、"高找矿潜力区"。后续地表检查工作中在"高找矿潜力区"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矿化蚀变现象。结果表明, F2因子反映了热液成矿过程,可作为研究区主要成矿元素空间聚集的综合指标; C-A分形模型可以准确圈定F2因子"高成矿潜力区"的边界;高成矿潜力区准确指示了进一步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4.
尹芳  刘磊  张继荣  周军 《地球学报》2014,35(5):561-566
中酸性小岩体易被地质填图遗漏,严重制约了该类型矿化的发现。在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找矿工作中,首先利用ETM+数据进行小岩体扫面,进而选取重点区采用ETM+和中巴资源卫星02B HR数据进行分辨率融合后解译、识别中酸性小岩体,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蚀变遥感异常,结合地质、化探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重点检查区域。利用此方法共解译出14个钾质花岗岩和3个黑云母花岗岩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大多被野外检查所证实。经野外检查发现了5处铜、金矿化点,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可以为西部地区地质填图和中酸性小岩体型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何珊 《地质与勘探》2018,54(1):148-157
本文以正在开展公益性基础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西藏洛扎地区为例,选取SPOT-6、ETM+数据,开展遥感地质解译;选取ASTER数据开展遥感蚀变异常提取;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开展地球化学异常提取;结合已有地质资料等信息,提取该地区成矿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出各因子的权重值。利用GIS平台,建立了层次分析评判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模型,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通过野外调查发现了铜铅矿化,为该地区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加布呀地区地处班公错-怒江金、铬、铂、钯、镍成矿亚带,成矿地质条件较为优越,找矿潜力较大。本文在分析区域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基础上,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加布呀地区成矿有利信息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利用Aster数据提取的蚀变异常信息,综合分析加布呀地区成矿有利信息特征,构建了铜多金属矿找矿模型、圈定了找矿靶区,经野外查证发现了铜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7.
在五一沟-驼峰山地区,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变异系数解释图对11种元素进行了数理分析,分析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Au、Ag、As、Sb、Mo为主成矿元素。用剩余异常分量因子得分法采用趋势面分析对研究区化探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其中反映局部异常变化的剩余异常分量,再对剩余异常分量进行R型因子分析,得到与矿化关系密切的6个因子。用因子得分图描述研究区与矿化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情况~([1]),通过进一步验证,发现两处金矿化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西准噶尔北部欧勒地区沙尔布尔提山,出露的主要岩性为中酸性陆相—浅海相火成岩。通过野外调查与观测,在研究区发现了多处含铜葡萄石脉和铜矿化带,其铜矿化与蚀变安山岩有密切的关系,该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含矿热液叠加控制。根据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为热液脉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庞西垌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华南乃至我国重要的银金多金属矿集区之一。为了挖掘与提取深层次找矿信息,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庞西垌地区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第三主因子(F3)中Au、Ag、Zn元素具有较高的载荷,据此推测研究区Au、Ag、Zn元素的局部富集可能主要受控于F3所代表的本区域银金多金属成矿地质作用过程,进而利用F3得分值圈定了可能指示银金多金属矿化的综合化探异常区(即F3得分值异常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综合化探异常区与已知矿床(点)的空间对应关系以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已知的三个典型银金矿床(庞西垌、金山、中苏)所处的位置,与Ag、Au两种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带)异常和F3得分异常区在空间位置上叠加吻合较好。最后,通过类比推断在其他至今未发现银金矿床,但具有相似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区域,可能具有寻找与已知矿床同类型的银金矿的潜力,并据此将这些区域圈定为找矿靶区。该研究表明:利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粤西庞西垌地区银金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进行挖掘与提取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据此圈定的化探异常区及找矿靶区对该区域后续找矿工作的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河南桐柏马道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认为,Au、Ag、Cu、Pb、Zn、Cr、Ni、Fe 8种元素为区内主要成矿元素,共圈出单元素异常831个、综合异常27个,地球化学异常严格受地层、大河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岩浆岩等因素联合控制。结合综合异常特征以及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围山城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刘山岩铜锌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月儿湾金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老和尚帽银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4处。通过对远景区综合异常查证,在围山城5-甲1-1和11-甲1-1、刘山岩14-甲3-1、月儿湾2-甲3-1、老和尚帽24-甲2-2综合异常区发现与异常相关的矿化信息,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铀矿床主要划分为四大类型,包括花岗岩型铀矿床、火山岩型铀矿床、砂岩型铀矿床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花岗岩型铀矿约占我国已探明铀矿总资源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重要的铀矿化类型。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对花岗岩型铀矿床勘查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研究成果,在大量研究中国花岗岩型铀矿化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对花岗岩型铀矿化勘查稳定的、行之有效的指示元素及其组合,确定了花岗岩型铀矿化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以实例说明典型花岗岩型铀矿化异常模式。水柰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是进行铀矿产预测评价的有效手段,对铀矿资源的潜力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郎和都格矿区地表沙土和草原覆盖严重,直接寻找钨多金属矿的信息较少。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钨多金属矿关系密切的是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赋矿围岩主要是二叠纪辉石闪长岩。根据围岩与矿体之间的物性差异,完成了矿区1∶1万地质填图、磁法和重力测量,对数据进行重磁联合反演,识别出3条走向北东、长度800~3 000 m、宽度50~100 m的重要的构造蚀变带(分别对应于负磁异常带),均分布在矿区西北侧的辉石闪长岩中,且平行于辉石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预测了6个综合物探异常区,也位于矿区西北侧的辉石闪长岩分布区,单个异常面积为500 800 m2,异常深度不超过1 0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在3个异常部位发现了隐伏的构造破碎带型钨多金属找矿靶区,钨多金属矿体埋藏深度为150~650 m,单个矿体厚度为2~4 m。表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与重磁联合反演相结合的定位预测方法,在覆盖区寻找钨矿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温泉地区具有较好资源潜力,陆续发现铅、锌、银、钼等多金属矿化现象。本文基于在该区开展1∶1万高精度磁测工作,对磁异常进行处理,推断区内断裂分布,并预测铅锌矿、钼矿等有利区。结果表明:区内有一级断裂3条,二级断裂41条;一级断裂控制地层展布及岩体分布,二级断裂控制地层局部分布和部分岩体分布,并为岩脉侵入通道。该区北部等轴状低缓中等磁力异常区可能为较大规模隐伏花岗闪长岩,此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是寻找铅锌矿化的有利区。研究区南部已发现的钼矿化带位于侏罗纪钾长花岗岩之中,呈现明显高磁异常,沿NW向断裂带边部的6处异常区为钼矿远景区。研究区中部沿一级断裂F1存在隐伏的侏罗纪钾长花岗岩,岩体侵入为热水提供热源,断裂为热水运移通道,靠近察汗乌苏河的隐伏岩体附近为地热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胶东新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睿  刘学飞  潘瑞广  周勉 《岩石学报》2015,31(11):3420-3440
新立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东金矿省内,是一个典型的蚀变岩型(焦家型)金矿床,矿床受区域三山岛-仓上断裂带控制,产出于蚀变的玲珑花岗岩中。在主断裂带下盘蚀变矿化发育,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钾长石化阶段、绢英岩化阶段、黄铁绢英岩矿化阶段、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和碳酸盐化阶段。不同的蚀变矿化过程导致各阶段样品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钾长石化花岗岩以高钾钠含量为特征,因为样品中含有新生成的二次钾长石及残留的钠长石;绢英岩的钙钠含量明显低于钾长石化花岗岩,是绢英岩化阶段斜长石蚀变分解所致;黄铁绢英岩FeT2O3含量普遍较高且SiO 2含量波动明显,与该阶段样品中大量黄铁矿的产出及部分样品中包含石英团块或石英脉相一致;多金属硫化物矿化样品的元素含量与黄铁绢英岩基本类似;碳酸盐化蚀变样品以高CaO含量为特征,与该阶段大量沉淀析出的方解石相符。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图上,不同阶段矿化蚀变样品,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差异性明显,而高场强元素Zr、Hf、Nb、Ta、P差异性较小,表明热液蚀变过程中大离子亲石元素活动性较强,高场强元素相对稳定。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中,不同阶段样品均呈明显的右倾性,蚀变早期(钾长石化阶段)样品铕异常不明显,蚀变矿化主期(绢英岩化阶段至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样品普遍具有负铕异常,而蚀变晚期(碳酸盐化阶段)样品普遍具有正铕异常。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金与银、砷、铋和硫具明显正相关,与铜、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成矿元素因子分析也显示出金与砷、硫、铁、钴在矿化过程中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行为。实测剖面上不同位置样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主要受构造及蚀变矿化类型、强度控制,成矿元素在主断裂附近达到峰值,在远离主断裂方向上,其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次级矿化断裂发育地段,含量又明显回升;另外在断裂附近由于微裂隙及节理相对发育,有利于热液的渗透,蚀变较强,对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亦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赣南九龙脑岩体及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年代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赣南大余县九龙脑岩体及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合区域成岩成矿时代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赣南地区钨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九龙脑花岗岩体在化学成分上具有高Si、富碱、准铝质到弱过铝质、贫Ca、贫Mg、铁镁比值大、K2O/Na2O>1的特征;微量元素以富含Rb、K,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富含Th、U、Ce、Y、Sm、Nd、Ta、Hf,亏损Nb、P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7~0.10)和较高的10 000Ga/Al特征比值(2.76~2.93),所有这些均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九龙脑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5.8±1.2)Ma(n=12,MSWD=0.6);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的成矿年龄为(156.3±1.3)Ma(n=7,MSWD=1.5),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结合崇(义)-(大)余-(上)犹钨锡矿集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指出本区的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150~160 Ma,属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于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期的侏罗纪板内拉张环境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6.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by stream sediment sampling using bulk leach extractable gold (BLEG) technique and applying concentration-number (C-N) fractal model, factor analysis (FA), and geochemical mineralization probability index (GMPI) resulted in the recognition of new Au occurrences around the Sukari gold mine in the central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The geochemical data of 128 stream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tudy area was used for delineating the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characterizing the dispersion trains of ore and associated elements (Au, Ag, As, Sb, Cu, Pb, Zn, M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geochemical data applying the C-N fractal modeling enabled us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anomaly and background populations of the investigated elements and to construct reliable geochemical anomaly maps. Factor analysis using centered log-ratios (CLR),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closed compositional data, revealed significant element associations for mineralization (Au, As, Mo, Zn, Ba), country rock compositions (Rb, Li, Be, Sn, Bi for granite, and Co, Cr, Ni for mafic rocks), and element mobility (e.g. Sb, Zr, and Ag). Weak and moderate Au anomalies that cannot be detected by factor score maps can be delineated clearly by using the C-N fractal method and GMPI distribution map.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Ag, As, and Sb are the main pathfinder elements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in arid to semiarid regions exemplified by the Sukari gold district. Silver can be used as a “direct” pathfinder, whereas As and Sb are “indirect” pathfinders for Au in such regio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u and Ag anomalies indicate that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Sukari district is structurally controlled. Howe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 Pb, Zn, and Mo is controlled by mineralogical and lithological factors and is not related to any significant base metal deposits.  相似文献   

17.
三江成矿带北段是我国著名的“三江”铜多金属巨型成矿带的北延部分,构造上属特提斯巨型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调查期间,对沱沱河矿区的扎拉夏各涌铅锌矿(化)点进行了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通过高精度LA-ICP-MS 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与铅锌矿(化)密切相关的钾长花岗斑岩206Pb/ 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 35.96±0.61 Ma,确定铅锌矿(化)发生在古近纪始新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钾长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Al2O3、K2O, 低 TiO2、Na2O 的特征。在 TAS 岩石分类图解中样品均落入碱性系列的碱性花岗岩区,QAP分类图解中样品均落入碱性长石花岗岩区,K2O-Na2O 图解中样品投入过钾质系列区,A/NK-A/CNK 指数图解中样品投入过铝质区,为过铝质过钾质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LREE、LILE 和部分HFSE 富集,REE 表现为LREE/HREE 明显分离的分配模式,强不相容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 、Ba、Th、U 和高场强元素La、 Ce、Nd 等相对富集,从多元素多方法图解中可以看出该斑岩体属于过铝质过钾质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S 型花岗岩,形成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陆-陆碰撞,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之后的后造山构造阶段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西沙德盖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找到的一处中型钼矿床。钼矿化在西沙德盖斑状钾长花岗岩株及其与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接触带内呈浸染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透镜状矿体。本次研究过程中,对9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值变化范围为222.4~226.3 Ma,等时线年龄为(226.4±3.3) Ma,与赋矿围岩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一致,由此认为西沙德盖钼矿床与斑状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晚三叠世,属印支晚期构造_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矿区外围其他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内蒙古中西部大规模钼矿化发生的时间为印支晚期。古大陆内部张裂构造作用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是导致钼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24-235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晚期为主。加里东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为主。经研究发现,铜矿化多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金矿化多与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有关;铜、金矿床(点)均产于岩体内或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中,暗示铜、金矿(点)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区铜、金矿化主要受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控制。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讨论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本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成矿带内分布二叠系火山—沉积岩系地层,其中富含Sn、W、Ph、Zn、Cu成矿元素。燕山期成矿钾长花岗岩分异良好,以富Si、K>Na,贫Ca、Fe、Mg,同时富含W、Sn、Pb、Zn、Cu、Ag等成矿元素,且含量愈高,方差愈大,δEU愈小,对成矿愈有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稀土元素资料均表明成矿花岗岩浆兼具S型和I型特点,可能成矿岩浆系慢源岩浆同化混熔二叠系地层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