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是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支持下确定的我国首个航空地球物理(航磁、航重和航电)综合试验场.综合试验场的选址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困难的工作,因为综合试验场要求同时满足航磁、航重和航空电磁等多种测量系统检验条件.因此,综合试验场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基本原则:要求试验场及周围人文环境干扰少;地形有一定起伏;地质内容丰富,最好有已知铁矿点(或小型铁矿床);航磁、航重、航电异常明显等.根据这些原则,采取“先选区后选场、区中选场”的方法,在综合分析对比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并实地考察后,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四子王旗试验区,对四子王旗试验区作进一步详细工作后,在试验区东北角大井坡地区确定了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的范围和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2.
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综合试验场是我国首个航空地球物理(航磁、航重和航电)综合试验场,其建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航空地球物理仪器测量软、硬件系统检验和航空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研究需要。目前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已具备了对外提供应用服务的能力。笔者在分析试验场现有数据类型和数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应用服务需求提出了大井坡试验场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实现技术,从系统建设目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功能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综合试验场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可以为行业内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3.
全面采集并分析我国首个航空地球物理综合实验场(大井坡实验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地质、地形、遥感、磁、重力和电磁等资料,在试验场内选取3条典型剖面,以电阻率测深剖面为约束,采用多边形2.5D棱柱体模型组合法建立典型剖面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剖面进行重、磁联合正反演,并通过剖面与平面相互验证的方式,开展重、磁、电综合解释研究。通过研究,全面掌握了试验场内断裂及岩性构造的分布规律,试验场被中部近EW向和北部呈NEE向展布的两条断裂分割成南部褶皱区、中部断隆区和北部坳陷区3个区域,为试验场综合解释填图提供了依据和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4.
遥感试验场建设是实现遥感定量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 可用于开展遥感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技术试验、有效载荷指标的论证及评价、遥感图像质量的评价等研究工作。在地质矿产领域, 遥感技术是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等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资源能源勘探星载遥感超级试验场研究"为支撑, 开展了国内外遥感试验场建设情况调研, 比对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遥感试验场的建立目的、观测内容以及应用现状等情况, 为我国在新疆哈密地区建设遥感地质试验场提供重要的参考, 对于发挥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资源和环境评价应用中的作用和定量化水平, 避免遥感数据应用与推广的盲目性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铀资源评价(NURE)计划实现了覆盖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的1∶250000 NTMS图幅航空γ能谱测量和航磁测量,通过简要回顾该计划历程,重点针对NURE中航空地球物理勘查(航空γ能谱和航磁测量),讨论了航空地球物理勘查中测量技术、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等。NURE航空测量在铀矿勘查和辐射环境评价、洲际航空地球物理编图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总结NURE航空测量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航空γ能谱测量勘查现状,建议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尽快实施我国陆域范围内的航空γ能谱和航磁框架性测量,实现对我国陆域航空γ能谱测量全覆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γ能谱测量与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海拔山区的特殊性,在高海拔山区开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探需要满足飞机的性能要求。通过分析高海拔山区地理环境、气候的特殊性及航空地球物理勘探飞行的特点,从高海拔机场起降能力、飞机减载后商载能力、爬升率、低空性能及升限等方面,提出了在高海拔山区开展大范围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的飞机选型原则。对比分析了空中国王350ER、塞斯纳550奖状Ⅱ等飞机的主要性能,特别分析了空中国王350ER在西藏东部地区的航磁调查实际飞行性能。分析结果显示,空中国王350ER的实际飞行性满足高海拔山区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0,14(6):414-424
我国有一支约18万人的勘查地球物理队伍,其工作规模居世界前列,每年取得大量应用成果和研究成果。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将每年编写一篇综述,报导前一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主要进展。本文是第一篇。它按航空和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地球物理测井和地下地球物理、地面电法、地面重力和磁法、地面γ能谱等分别加以叙述。它提供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和地震去年的工作队数和完成的工作量,以后也将每年报导这些数字和其它一些统计数字。它报导了去年我国一些主要地球物理方法的技术和应用的进展,但不覆盖所有的地球物理方法和应用领域。资料说明地震始终是我国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在油气勘查以外的领域中它的重要性也在继续增大,并取得迅速的技术进展。电磁法正受到我国物探工作者更大的重视。本文第一部分还报导了我国勘查地球物理队伍的某些基本情况和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安大略省Puddy Lake铜镍矿与基性、超基性岩密切相关,有岩浆熔离型,也有岩浆分异流体热液充填交代型。运用航空磁测获得了工作区的磁异常分布情况,推测了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开展地面瞬变电磁法(TEM),快速圈出了地球物理异常,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在地球物理异常区内布置了3个钻孔,每个钻孔均见到了工业矿体。航空磁测和地面TEM能快速圈出异常、缩小找矿靶区,是寻找铜镍矿快捷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9.
国外航空重力测量在地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20世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航空重力测量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国外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应用于我国中西部艰险、复杂地区及沙漠、沼泽等困难地区的区域地球物理勘探和基础地质研究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航空物探是将航空地球物理勘探仪器搭载在不同飞行器上,通过特定的飞行作业方式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航空物探的勘查效果同时受物探仪器性能和所采用的飞行平台及其飞行控制效果的双重影响。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理地选择并运用飞行器,是开展航空物探测量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回顾国内航空物探发展的基础上,将主要使用的航空物探飞行器分为固定翼、直升机、无人机及其他等四类,分析每类飞行器作为航空物探搭载平台的优缺点,从持续服务地质勘查的需要出发,展望了航空物探及搭载平台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中国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国内航空物探的主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并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为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国的航空物探技术,尤其是航磁多参量、矢量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航空物探技术创新过程中,航空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加强,在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能源勘查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满足国家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对航空探测技术的需求,未来中国航空物探测量系统的分辨率、稳定性和实用性将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探在加强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等传统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将拓展及加强在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部地热调查、水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军事及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自主技术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站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是航空物探技术的一个新兴分支。文章首先阐述了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的国内外研发情况,然后介绍了基于国产彩虹3无人机的国内首套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查的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站的研究进展。基于国产彩虹3无人机平台,开展了专用飞机改装、超低空地形跟随飞控、远距离遥控遥测等关键技术攻关,集成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站样机,成功开展了面积性应用试验,综合站样机功能、性能等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站研发取得关键进展。  相似文献   

13.
煤矿采空区勘察是制约上方场地能否进行工程建设及长期安全运营的重大技术难题.以我国煤矿采空区勘察技术规范制定为时间脉络,回顾了近30年来在采空区勘察方法、变形预测、稳定性评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目前勘察实际工作中遇到勘察大纲编制指导性不强、钻探技术要求与勘察工作结合不紧密、工程物探难以满足勘察需求、勘察成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航空物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坦 《地学前缘》1998,5(2):223-230
航空物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的结合,近十年来由于航空技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物探技术在仪器设备、方法技术、成果解释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和发展。作为航空物探中的老方法航空磁测,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前景。航空电磁测量近来得到较快发展,大有超过航磁测量之势。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测量在地质和环境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航空重力测量开始加入航空物探测量生产行列,航空气测技术在继续研究。综合航空物探测量由于解决问题能力最强而得到迅速发展。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小型化、轻型化、自动化、智能化是这项技术今后的生长点。利用多参数、多分量的航空物探测量工作是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宽航空物探测量的领域是航空物探发展的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航空物探技术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盛青 《中国地质》2009,36(6):1366-1374
本文概要介绍了中国航空物探(航磁、航空电磁、航空重力、航空伽马能谱)技术现状,近年来在仪器研制、测量技术、数据处理、解释方法与软件研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中国航空物探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国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预测航空物探技术将向提高对探测目标的分辨能力和探测深度的方向发展,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提出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航磁多参数测量方法技术、航空重力测量和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大探测深度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突破高温超导探测器研制的关键技术,发展航空重、磁、电的各种反演技术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物探仪器重点实验室,完善航空物探动态试验场,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与航空物探相关行业(如通用航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航空物探在水工环勘查中具有覆盖面积大、速度快、周期短等特点,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多个测区的生产测量和成果解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勘查效果。根据以往国内航空物探在水工环方面的勘查效果,并分析国际上近年来利用航空物探进行水工环勘查的实例,提出了航空物探在水工环勘查领域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十五"以来我国航空物探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熊盛青 《物探与化探》2007,31(6):479-484
对"十五"以来我国国土资源系统航空物探的工作概况、主要技术进展与应用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今后我国航空物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8.
熊盛青 《物探与化探》2002,26(1):1-5,16
简要回顾了“九五”以来我国国土资源系统航空物探的工作概况、主要技术进展与应用成就,并对今后我国航空物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9.
The airborne gravimetry was an important leap and innovation in the world’s history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hina's first test of the airborne gravity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onshore-offshore transitional area of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part of the Bohai Sea was successful and effective in geology. Based on the airborne gravity data, and combining previous ground gravity,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etc., we carried out th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by forward and inverse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irborn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was clear, the fracture interpretation was reliable, and the inversion depth of the main geological interfaces was relatively accurate. This airborne gravity geological survey not only filled the exploring gaps in the onshore-offshore transitional area, and realized the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junction between the sea and the land, but also discovered four local gravity anomalies, 11 fractures and three sags or subsags, and so on. The good geological effect of airborne gravimetry not restricted by terrain condition shows that it can be served as a new geophysical method in the exploration of complex terrain physiognomy area such as mountain, jungle, desert, marsh, onshore-offshore transitional area and so on, and has an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Chin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