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黄岛前湾建港中的地质与泥沙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岛前湾是胶州湾外湾中的一个小湾,它位于黄岛南侧,由黄岛和显浪半岛环抱而成。该湾大部分水深小于5米,是一个典型的浅水湾.我国拟在黄岛前湾建一深水港.于是,在这样一个浅水海湾中能否建深水港,便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现仅就该湾的地质、泥沙条件.做一概略分析,论述其建深水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前言当前,我国码头不足,严重影响到国内运输和外贸任务的发展。因此,作为我国主要海港之一的青岛港,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此乃当务之急。青岛港扩建,在选址上有两种方案。一是在青岛大港扩建(简称大港方案)。一是在胶州湾西侧的黄岛前湾  相似文献   

3.
由观测结果表明,外海大浪经过胶州湾口可以直接传入湾内。本文主要是利用小麦岛波浪站的实测波浪资料,根据波浪的浅水关系式和波浪折射的变化关系,对胶州湾内、外波浪传播的变化,进行了波浪折射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外海波浪向胶州湾内传播时,由于受到水深变化因素的影响,能量衰减,波高降低,传至胶州湾内的黄岛前湾处的波浪,其波高约占外海波高的五分之二。这一结果与实测波浪资料进行统计对比,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贺岳先青岛市岸滩建设开发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兼任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港口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参加过日照港、黄岛油港、前湾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日照港建设中荣立三等功,黄岛重点工作中担任主体工程的工程处负责人,具有组织大中型水工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能力。199o一1991年底曾任航务二公司驻马耳他承包工程项目经理,圆满完成了国外项目工程。1992年调青岛市岸滩建设开发公司任经理,并兼任市重点工程后海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对组织实施青岛市重点工程之一的环胶州湾公路(海域段)工程方面作出了贡献。理事…  相似文献   

5.
黄岛前湾建港工程是我国计划新建的大型工程之一,青岛市有关科技工作者对此欢欣鼓舞并十分关心该项工程曲建设。市海岸工程学会、地质学会和土木建筑工程学会联合于1983年10月27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了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中、高级科技人员共38人,会议由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绍白总工程师主持。与会专家把交通部一航局提出的黄岛前湾建港工程的各种方案归纳为南方案(显浪  相似文献   

6.
张圣光 《海岸工程》1994,13(4):58-62
对胶州湾内的港口建设历史沿革及港口布局和岸线使用现状作了简述,阐明了港口功能和青岛市的发展关系。对胶州湾内港口功能区划岸线水域利用,如老港区、沧口水道新港区、大石头化工港区、轮渡码头、黄岛油港及前湾港等,提出拟建:300~400个专用和通用泊位,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港口群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的泥沙来源及其自然沉积速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州湾是我国著名的优良港湾,驰名中外的青岛港就在该湾之中。由于海湾水深域阔,隐蔽平静,因此,它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居非常重要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现有青岛港的泊位和设备已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在胶州湾内开辟新的港口已势在必行。但胶州湾内岸区水深条件较好的地方均被利用,再加上建港所需的其它条件,需向湾内其它地方,如黄岛前湾、海西湾发展。然而,这些地区水深较浅,有较厚的松散沉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前湾填海对其水动力影响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ECOM-SED模式、算子分裂法和“干、湿”点法建立了胶州湾变边界数值模型。从潮、余流、潮波系统和潮流能几方面预测分析了胶州湾前湾追地对海洋水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湾填海对胶州湾的潮波系统影响甚微,振幅和位相的变化都在1%以内。但是在前湾和工程附近海域潮流和余流变化比较大,其他海域的潮流和余流变化不大,潮流流速变化为1%左右,余流流速变化为3.14%~9.16%。填海后,内湾口和外湾口附近潮能通量增加2.6%~5.24%,前湾和工程局部区域潮能通量减小20.21%~87.23%。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青岛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经济开发区的兴建、薛家岛旅游区的开辟,黄岛油码头的扩建与黄岛前湾深水泊位的开辟,胶州湾两岸的交通流量将大幅度增长,解决两岸交通问题迫在眉睫。笔者建议架设高跨度斜拉桥沟通两岸。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少经济发达的临海国家,在海岛与海岛、海岛与大陆、海峡之间,架起了一座座高跨度大桥,被誉为“海上长虹”。如美国的金门大桥,英国的汗伯大桥,日本九州与本州间的关门大桥,本州与四国间的大鸣门大桥和因岛大桥等相继出  相似文献   

10.
本书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港湾室编写,海洋出版社编辑出版。全书共八章,约十五万字,并附有大量的图表,是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对胶州湾,重点是黄岛前湾、海西湾的自然环境要素进行了较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后写成的。首先介绍了该区地理位置和形势以及调查研究概况。以次对近三十年来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气候分析;通过三个现场波浪站和小麦岛站资料的统计分析,找出了该  相似文献   

11.
刘崇义 《海岸工程》1990,9(2):45-49
综合利用粉煤灰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结合青岛前湾新港和后海岸滩快速公路的建设,阐述就地利用黄岛和青岛两电厂大量废料(粉煤灰)的工程优势,如能及早组织实施,必将给青岛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海洋与渔业是城阳区大农业的重头戏城阳区是1994年青岛市行政区划后成立的新区,地处青岛近郊,胶州湾北岸,是青岛市的城乡结合处,域内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流亭国际空港、济青、青银、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及胶济铁路纵横交错,加之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等港口,构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全区海岸线长78km,浅海滩涂总面积1.07万hm2,辖5处渔业街道,共有渔民3万余人。2002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6万t,实现产值16.8亿元,占全区大农业的60%以上,渔业二、三产总产值达45亿元,出口创汇2.8亿元。城阳区已开发养殖面积0.8万hm2…  相似文献   

13.
青岛海湾大桥,又称"胶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特大跨海大桥。它起自青岛主城区海尔路,跨越胶州湾海域,经红岛到黄岛,全长41.58千米.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基岩类型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孔岩心、浅层地震剖面和海洋磁力等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内海底基岩的类型、分布、埋深和工程力学性质等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基岩类型与相邻陆域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中生界莱阳群粗粒碎屑岩、青山群火山岩、王氏群细粒碎屑岩以及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各种类型基岩的分布大致是周边陆域基岩向海域的延伸,其中莱阳群分布在湾中西部;青山群分布较为分散,包括红岛以南、大沽河口外以及团岛和薛家岛之间的湾口地区;王氏群主要分布在湾北部和西部;花岗岩类分布在青岛-黄岛渡口一带和黄岛前湾.大部分区域基岩埋深在30 m以上,总体呈现东深西浅、南深北浅的格局.湾内基岩埋深变化特征表现出与陆地基岩的延续性,是构造和岩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影响了现今的湾底地貌形态.基岩的岩性和风化程度是决定其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黄岛二期油码头采用栈桥结构,水下桥墩19个巨型沉箱,在石臼港制作下水后拖运68海里(126公里)至黄岛安装取得成功,比在原地新建场制作缩短工期一年,节省直接费用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百舸争流,蓄势竞发。当新世纪的目光聚焦蓝色的海洋,当发展的希冀着力于黄海海滨,位于胶州湾西岸的黄岛正迈出向海而兴的崭新步伐。从20世纪末"海上黄岛"跃跃欲试,到2008年海洋经济风生水起,再到今天蓝色经济蓬勃发展,这种步伐一直朝向海洋,铿锵有力。站在大青岛的高点,放眼胶州湾西岸,海上巨轮穿梭,岸上桥吊如林; 运输车奔驰如流,集装箱堆积成山,黄岛正在以优势谋强势,凭科学求发展,在潮起潮涌间扬起蓝色经济的壮丽桅帆。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沉积物工程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海岸,是黄海的一个海湾,也是我国伸入陆地的优良海湾,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对胶州湾的勘察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目前看来,对胶州湾地质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研究程度。青岛地区有关地质勘察研究部门和我院,曾对胶州湾的底质与污染,对青岛港,黄岛发电厂,红岛水库等进行过勘察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18.
百舸争流,蓄势竞发。当新世纪的目光聚焦蓝色的海洋,当发展的希冀着力于黄海海滨,位于胶州湾西岸的黄岛正迈出向海而兴的崭新步伐。从20世纪末"海上黄岛"跃跃欲试,到2008年海洋经济风生水起,再到今天蓝色经济蓬勃发展,这种步伐一直朝向海洋,铿锵有力。站在大青岛的高点,放眼胶州湾西岸,海上巨轮穿梭,岸上桥吊如林;运输车奔驰如流,集装箱堆积成山,黄岛正在以优势谋强势,凭科学求发展,在潮起潮涌间扬起蓝色经济的壮丽桅帆。  相似文献   

19.
蔡克明 《海洋科学》1988,12(6):37-38
胶州湾内黄岛后湾以东海岸,是第四纪地层组成的侵蚀岸段,其地层层序为: 1.砾石层 厚20—30cm,砾石扁圆,砾径3—5cm,主要成份是石英。层位稳定,系海相层,其顶面高5m左右。  相似文献   

20.
小青岛春秋     
在胶州湾入海口的青岛湾内,距岸700多米的碧波之中,有一小岛,如螺静栖。岛上山岩耸翠,林木青葱。因其山青且小,故名小青岛。又因与胶州湾内黄岛遥遥相望,彼黄此青,又得名青岛。还因其形状如一把飘在海面上的琴,人又称其为琴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座小岛。据地质学家考察认定,小青岛地质属胶州湾周边地质的组成部分,是中生代晚期地壳强烈运动的产物。岩性主要为中细粒花岗岩,其次细晶岩、第四系残积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