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双亲性”使其吸附在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微粒上,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并采用X-射线和透射电镜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晶型发育完善,样品为片状、粒径为85 nm、粒度均匀且分散性好的纳米氢氧化镁粉体。  相似文献   

2.
以尿素分解产生的NH3为沉淀剂,通过分阶段控制温度直接在水热反应釜均匀沉淀薄片状氢氧化镁。电镜扫描示粒子呈棱形形状,粒度分布均匀、晶形好、纯度高。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溶剂体系对氢氧化镁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TEA-TBP溶剂体系中,结合表面活性剂复配体对工业级Mg(OH)2进行水热处理,得到粒度分布窄、粒径小、分散性好的改性Mg(OH)2。讨论了溶剂体系中水-TEA-TBP的配比、Mg(OH)2浓度(mol/L)、矿化剂MgC l2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h)等因素对Mg(OH)2的改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种子沉积法制备出Fe_3O_4/Mg(OH)_2复合材料并进行XRD、SEM测试分析。探究了氨水的浓度与加入速度、搅拌速度及等因素对磁性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氨水浓度与注入速度的降低,对氢氧化镁基体形貌的影响是相同的,但要使合成磁性复合材料形貌和四氧化三铁粒子在氢氧化镁中分散性均匀,应控制氨水浓度(ω=2.5%)或加入速度在一个合理的较低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地表环境的粒度成分(机械组成)影响作用与过程,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以神府煤田风沙区采煤塌陷1年、塌陷2年的塌陷区和非塌陷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系统地分析了采煤塌陷区粒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度组成以粗沙和中沙为主,占整个组成的65%以上,非塌陷区以中沙和细沙为主,约占80%;多变量方差分析表明,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径变化无明显差异存在,而与非塌陷区粒径变化有显著差异;塌陷区沙粒起动风速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以对数函数增加,而风蚀量与平均粒径的关系则随着起动风速的增大,以指数函数增大。塌陷1年、塌陷2年塌陷区粒度分布曲线均为双峰态,峰值出现在0.54 mm和0.125 mm处,众数组出现在0.63~0.45 mm和0.1~0.065 mm,而非塌陷区粒度分布曲线为单峰,其极值出现在0.125处。塌陷区地表(0~10 cm)范围内细粒和极细粒基本被风带走,地表颗粒呈现粗化现象,潜在的可风蚀性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6.
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的 输沙量垂向分布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冯大军  倪晋仁  李振山 《地理学报》2007,62(11):1194-1203
在非均匀沙床面上, 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输沙量垂向分布, 是非均匀风沙运动研究的重点。研究首先通过风洞实验, 收集了风洞中垂线垂向输沙量分布沙样, 然后对集沙沙样进行了沙粒粒度分析实验, 实验分析结果得出了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输沙量垂向分布规律, 基于稳定平衡风沙跃移运动模型和本文实验结果, 最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粒径组沙粒输沙量垂向分布, 与沙粒起跳速度和角度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得出, 在非均匀风沙流中, 粗粒径组沙粒垂向输沙量上部符合指数递减分布但近床面区偏离指数分布, 呈现为偏大型分布, 粗粒径组对应的沙粒起跳速度和角度分布均为指数函数; 细粒径组沙粒垂向输沙量在整 个高度上均符合指数递减规律, 细粒径组沙粒对应的起跳速度分布为指数函数, 起跳角度分布为高斯函数。沙粒的平均起跳速度, 在0.4u*~2.2u* 之间变化, 随着气流风速(u*) 和沙粒粒径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二维层状材料——镁镍铁水滑石(MgNiFe-LDH),考察不同水热时间和水热温度对MgNiFe-LDH合成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分析(TG/DTG)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将合成的MgNiFe-LDH添加至聚丙烯(PP)制备MgNiFe-LDH/PP复合材料,通过对材料加速老化测其力学性能,研究了添加MgNiFe-LDH前后材料机械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当Mg~(2+):Ni~(2+):Fe~(3+)=2∶1∶1,水热温度140℃、水热时间24 h时,合成的MgNiFe-LDH为片状,形貌较为规整,颗粒粒径约为2μm。MgNiFe-LDH/PP复合材料经加速老化后,填充MgNiFe-LDH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优于纯PP,当MgNiFe-LDH的填充量为6 wt%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不变,可明显提高PP的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集兰州市和延安市主城区的土壤灰尘样品,测量了其粒径组成,界定了土壤和灰尘不同粒径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和延安市城市土壤灰尘粒径组成有明显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小于100μm的部分,整体粒径分布情况为:粉黏粒(<50μm)>极细砂(50~100μm)>细砂(100~250μm)>中砂(250~500μm)>粗砂(500~1000μm)。其中兰州市小于100μm灰尘颗粒物粒径所占比例(69.17%)大于延安市(53.49%),极易在外动力条件下再次扬起成为扬尘污染的潜在污染源。从2个城市土壤和灰尘相似文献   

9.
以水蚀风蚀区内蒙古河段重要入黄支流西柳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柳沟流域产沙地层及河流水文站悬移质泥沙采样分析和激光粒度仪测定,对研究区河道纵向、横向断面沉积的泥沙级配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流域沉积泥沙粒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柳沟流域沉积泥沙的中数粒径从上游丘陵沟壑区到下游农田区逐渐减小;河流右岸泥沙粒径较大,左岸泥沙粒径相对较小,河床泥沙粒径介于二者之间;流域沉积泥沙粒径主要分布在0.125~0.5 mm,而流域出口水文站悬移质泥沙粒径72.5%在0.025 mm以下,说明西柳沟进入黄河干流的泥沙主要为细泥沙。  相似文献   

10.
采用MgO、MgCl_2·6H_2O和Mg(NO_3)_2·6H_2O为原料,通过XRD、SEM、FTIR等测试方法,研究不同镁源对碱式硼酸镁形貌和组成的影响。在190℃条件下反应10 h,制备碱式硼酸镁(MgBO_2(OH))。结果表明,以MgO为反应物时,由于其反应活性较差,导致产物中出现大量氢氧化镁杂质;以MgCl_2·6H_2O为反应物时,所得产物长径比较小;以Mg(NO_3)_2·6H_2O为反应物时,得到分散性高、形貌规整的棒状产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Mg(OH)2的改性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对水热处理技术和表面改性手段处理Mg(OH)2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讨论制备超细粉体改性Mg(OH)2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控制合成纤维状碱式硫酸镁晶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碱式硫酸镁晶须5Mg(OH)2.MgSO4.2H2O(简称512MOS)。考察了前驱体制备方法、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形貌控制剂EDTA对碱式硫酸镁晶须形貌的影响,得出了较佳合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以固体氢氧化钠制备前驱体,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可以获得形貌较好的晶须。添加EDTA可以改善晶须形貌,减少扇形晶须的出现。在较佳条件下制备的碱式硫酸镁晶须平均长度约40μm,平均直径约0.4μm,长径比达到100左右。XRD和化学分析显示产物组成为512MOS。SEM照片显示产物形貌为单根纤维状,表面光滑,有柔性弯曲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共沸蒸馏置换干燥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沉淀,利用不同共沸蒸馏置换干燥法除去沉淀中的湿分,再将干燥的氢氧化镁粉体经马弗炉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的表征与分析,研究不同共沸蒸馏置换干燥法对纳米氧化镁粉体形貌、颗粒尺寸和团聚情况的影响;探讨了共沸蒸馏置换干燥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置换剂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镁和氨气为原料,直接制备高浓度阻燃剂氢氧化镁。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搅拌强度450r/rain,氨镁摩尔比2.4:1,氨气加入流量500mL/min,陈化时间60min,反应温度60℃,硫酸镁浓度2.50mol/L。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产品的形貌、结构及粒度。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D5012.06μm,D90 18.99μm,料浆浓度7.37%,Mg收率68.02%,氢氧化镁纯度96.75%。  相似文献   

15.
以盐湖工业副产物氢氧化镁作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对氢氧化镬进行溶解——重结晶除杂。并对水热后氢氧化镁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和硅酸钠4种改性剂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讨论了改性剂加入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应用沉降速率、吸油率、粉末接触角等指标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氢氧化镁进行分析,并应用TEM、XRD对改性前后的氢氧化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在80℃、改性时间4 h、添加量5%时,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氢氧化镁粒径变小,沉降速率减慢,吸油率下降,粉末接触角增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普通氢氧化镁(MH)、六角片状MH和硬脂酸改性MH分别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性能。用FTIR、SEM和TG对上述3种类型MH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普通MH,六角片状MH和硬脂酸改性后的MH有效降低了表面极性,大大降低了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4%SA改性MH比6%SA改性MH填充PP,界面相容性好,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小。硬脂酸湿法表面处理氢氧化镁改性的最佳条件为:硬脂酸用量4%,处理温度85~90℃,处理时间60 min,料浆浓度10%。  相似文献   

18.
高纯氢氧化镁及其水热处理技术评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分析了高纯氢氧化镁制备的方法,水热改性对其组织结构的影响及产品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