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全球变暖背景下最近40年太平洋海温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Non-Boussinesq POP模式和1960—1999年NCEP的1 000 hPa大气温度和风场资料,模拟了最近40 a太平洋海温的变化,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得出模拟结果是可信的,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海面,太平洋最大的增温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即Niño1-Niño4区内,最大的降温在中纬度南北太平洋中部,除了北半球太平洋西岸40°N附近为降温外,在北半球太平洋沿岸基本上为升温,但太平洋东海岸的升温幅度要远大于西海岸;在太平洋0~483 m深度垂直方向,除了赤道中太平洋区域海温的变化在海面为上升,在169 m处为下降,在483 m处又转为上升外,其他区域海温的变化在垂直方向基本上为线性变化。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虽然El Niño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表现出增强的趋势,但是反映在赤道表面以下的次表层西太平洋暖池中的异常暖中心,在由西向东移动过程中其强度却是减弱的。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100年前,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福尔白斯作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在海深500米以下水域中、没有生物。”后来,在19世纪50年代,爱德华的结论被否定了。人们在铺设海底电缆时发现,在大约2000米深的海底,生活着各种不同的动物。更令人惊奇的发现是在60年代,有人在更深的海底,居然发现生活着一种特殊的扁鱼,还有一种深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微生物研究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研究黄石国家公园的温泉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在那些沸腾的水里,有许多原核生物在旺盛地生长着。这些原核生物不是很常见,是一些低等的藻类。它们依附在泉水边的岩石上,而它们长长的、纠缠在一起的细丝则在泉水里漂浮着。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1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As(砷)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As在胶州湾水体中的表层质量浓度范围为1.00~2.70μg/L,底层质量浓度范围为1.00~2.40μg/L。在一年中,胶州湾整个水域都未受到As的污染。在胶州湾水域,As的质量浓度来源于河流的输送,其质量浓度小于2.70μg/L。在陆地迁移过程中,在胶州湾周边地区的土壤、水体没有受到As的污染,进而使得胶州湾周边河流的As质量浓度也非常的低。在水域迁移过程中,在胶州湾,As的表、底层质量浓度都相近。在时间尺度上,夏季胶州湾的表层水体中As的质量浓度几乎都高于春季。而在整个湾内底层水体中,春季和夏季的As底层质量浓度都没有高低可分的。在空间尺度上,在海泊河的入海口的近岸水域,As在底层质量浓度中比较高。而在湾口的近岸水域,As在表层质量浓度比较高。这揭示河流的输送能力决定了底层质量浓度的分布和表、底层的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5.
阴阳南极     
在南极,考察队员说得最多的是女人、来得最少的也是女人。相当长时间内,男人在南极流汗(甚至流血),女人在家中流泪,南极成了男性的一统天下。1935年,一名挪威女性在南极留下了足印。1947~1948年,两名美国女性最早在南极越冬,这在当时已是凤毛麟角的了。南极的性别失衡问题,集中反应在越冬。度夏期间,人多活儿多,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对要好。而越冬刚好相反,千里冰封,雪大风狂,人自孤独,不少国家的越冬队员中都出现过性格变态。在这样的环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中国海监厦门支队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海监部门的有力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队伍建设在扎实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执法能力在科技的助力下继续提升,执法实践在机制的保障下全面展开,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海底扇的发育出现于低海面时期。在陆生地体中 ,相对海平面的降低导致从河流和陆架向深海盆搬运的沉积物增加 ,从而促使扇体发育。在一般情况下 ,这是由于三角洲向陆架边缘迁移和陆坡不稳定的增强 ,在陆架上形成下切水道和峡谷 ,从而使河流梯度增加所致。在相对海平面上升时期 ,沉积物圈闭在近岸带 ,阻止了沉积物向深海搬运。然而 ,在海平面上升和高海位时期 ,在陆架边缘的三角洲前缘或与河谷相连的陆架峡谷体系中也发现了浊流沉积作用。在这些研究中 ,海平面信号没有揭示气候和构造背景的影响。这里我们研究了在地貌上存在差异的两…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上警察的建立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清代末年,伴随旧的社会制度的日益衰落,在西方列强势力不断侵入中国的同时,西方的意识形态也不断引入,警察制度在清代末年的出现就是一个方面。海上警察是警察制度在清代末年建立的基础上在北洋政府时期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以南海海域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浓度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多年平均的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春季大部分海域较低;南海各个海区的叶绿素月平均最低浓度基本出现在春季的4月或5月,而最高浓度出现的月份却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央海盆区出现在12月,在广东沿岸海区出现在7月,在越南东南部近岸海域在8月和12月有两个最高值;在吕宋海峡的西部区域,尽管叶绿素浓度的最高值也出现在12月,但是叶绿素浓度的最低值却出现在夏季的7月.在空间上近岸区域的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央海盆区,西部海域普遍高于东部海域.南海叶绿素浓度的这一时空分布特征与流场(如上升流等)、海面温度场和风场等的变化有关,也与陆源物质的输入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船旗     
在重大节日,当你来到港口码头时,便会看到船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帜,好看极了。可是,你知道船上挂旗的规定和各种旗帜的用途吗?国旗,挂在船尾的旗杆上。船在港口停泊时,只要天气好,每天上午8时就要升起,到日落时降下。如果有外国的国家元首或总理到船上,就要在船前桅的顶端挂这个国家的国旗,以表示尊敬和欢迎。如果轮船在第二国港口时,就要在前桅的顶端挂第二国的国旗。公司旗,挂在船头的那根旗杆上,表示这艘船  相似文献   

11.
第一讲 海雾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雾的一般提法 雾是低层大气在贴近下垫面的一种凝结现象,在陆上和海上都可以生成,但海雾是指在海洋影响下生成在海洋上的雾,因而其生成、维持和消散的过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海雾的存在与海洋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海洋环境主要指的是水文状况和气象条件。换句话说,海雾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产生的,在那些经常可以满足成雾条件的海区,海雾出现的机会就多,反之亦然,因而海洋上海雾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海雾在海上形成后,会随风逐流,向风的下游扩展。在沿海地区,海雾自然可以登陆,深入陆地,有时达几十公里,登陆后的海雾,仍保持海雾的特征,但在新的环境影响下,很快变性消散,或变成低云。不过在近海处,登陆的海雾虽不断消散,却又不断有新的从海上补充,所以沿海地区有时海雾会持续几天。 海雾在海上生成被输送到陆上,自然仍称海雾,但在陆地上生成的雾扩展到海上却不是海雾,尤其那些在陆上生成随天气系统移到海上的雾,只能叫做“海上的雾”。例如象锋面雾,纯属天气系统的雾,陆上有,海上也有,虽然海洋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它的生成,却出于天气系统,而不是纯粹海洋的影响,因而不能列入海雾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海洋模式中Boussinesq近似误差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全球增暖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理想的数值试验方案,用Boussinesq POP海洋模式和改进的非Boussinesq POP海洋模式定量讨论了Bousiinesq近似在海洋模式计算中的误差。结果发现,在只有热力驱动的热力环流背景下,由热膨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在水平方向上是基本均匀的,在所给的初始边界条件下,这种由Boussinesq近似引起的最大海平面误差可以达到59%,在Boussinesq POP模式中,热源中心处的海面高度要远小于由非Boussinesq模式计算的海面高度,而其周围有虚假的海面高度下降;在只有加热引起的热盐环流过程中,当模式作了Boussinesq假设以后,计算的经向和纬向垂直环流都会产生虚假的加强,虽然这种误差只是在1%左右;在Bousiinesq近似假定下,热量经向通量在赤道上垂直剖面的积分误差比质量经向通量在赤道上垂直剖面的积分误差大一个量级;非Boussinesq模式计算的气压梯度所做功的垂向分布在3000m以下是有波动的,而Boussinesq模式计算的气压梯度所做功的垂向分布在3000m以下基本上是均匀的,它的误差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阅兵村,被称为“中国第一村”。阳春3月,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在这里集结,全军最先进的武器在这里会合,北京军区中将司令员亲自担任该村“村长”。在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这块地处北京郊区、很少有人到来的土地一下子变成了举世瞩目的地方,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那天,他们将在天安门接受江泽民  相似文献   

14.
论胶州湾岸滩和航道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州湾在形成发展若干年之后,在没有外因影响的情况下,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但随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胶州湾附近海岸,尤其是胶州湾东岸,建立或扩建了厂房企业,扩建和改建了码头。为青岛市和国家在港口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不自觉地破坏了自然平衡。在未来,人们要享受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保护利用已变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中国海域人为和沙尘气溶胶时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MODIS气溶胶产品中550nm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小颗粒比例两个参数的关系,直接计算得到我国海域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并对人为和沙尘气溶胶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海域,利用550nm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小颗粒比例的关系直接计算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可行的;我国海域的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明显的时空变化.人为气溶胶在春夏季最大,而在秋冬季最小;沙尘气溶胶在冬春季最大,而在夏秋季最小.在该海域人为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在纬向上,人为气溶胶光学厚度在30°~45°N达到最大值,向南北递减;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在33°~40°N最大,在其他纬度都很小.在经向上,人为气溶胶光学厚度与离岸距离有关,在沿海120°E处最大,随着经度增加而减小.沙尘作为大颗粒气溶胶,传输距离小,所以它只是在120°~123°E出现最大值,在其他经度处都很小.  相似文献   

16.
1引言在会聚型大陆边缘的海洋地震记录中 ,BSR的存在与否常常难以解释。例如 ,沿哥斯达黎加近海的中美汇聚大陆边缘 ,穿过尼科亚半岛东南部和邻近边缘 ,BSR在地震记录中十分普遍 ,相反 ,在尼科亚半岛中部近海的西北边缘许多地震记录难觅BSR的踪影。其它几个实例也表明 ,在秘鲁大陆边缘BSR的出现与否与水合物是不相一致的 ,这就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在秘鲁大陆边缘 ,强反射BSR出现在南纬9°的Yaquina增生柱地区 ,但在南纬12°的Lima增生柱地区却不见踪影。相反 ,强反射BSR出现在Lima的下部斜坡阶地 ,而在…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作者逐月对天鹅湖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的形态特征、植株密度、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大叶藻周年株高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叶鞘高度、叶鞘宽度和叶宽的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叶鞘高度最低值出现在1月,叶鞘宽度和叶宽最低值均出现在2月;大叶藻顶枝、侧枝和花枝的周年密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4月和5月,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月、8月和7月;单株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地下部分出现在10月,而单株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小值均出现在1月,地下部分生物量最小值出现在3月;单株地上和地下生产力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最小值则分别出现在1月和2月。分析显示,大叶藻在冬季由于水温较低导致生长缓慢,且植株较小,在春季随水温上升,生长开始加快。水温在夏初达到大叶藻的最适生长水温,大叶藻的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达到最高值,而夏末和初秋由于水温过高导致大叶藻个体生物量、密度和初级生产力开始降低。这种季节性变化与水温的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借鉴旅游地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的概念分析,构建了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选划指标体系,探讨了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选划方法,为科学选划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鱼眼趣     
变色眼生活在浅海中的六线鱼,其眼睛能随外界光线的变化而改变其色泽。在阳光照射下,六线鱼的眼睛变成了金黄色,在中午时分又变成了深红色,在阴暗的水泥层中,它的颜色成透明发亮的银白色,  相似文献   

20.
对寿光日光温室秋、冬、春季节不同天气状况的温湿度变化特征、通风及增温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内气温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有明显的日变化,晴天、多云、阴天时日最高气温分别在24~35℃,22~30℃,20~25℃,最高值均出现在13:00前后;日最低气温分别在9~16℃,11~20℃,09~12℃,最低值出现在06:00—07:00。温室内相对湿度在白天降低,夜间升高,晴天与多云天气时,日相对湿度最大值在75%~86%,最小值在20%~50%,阴天时,最大值在85%~90%,最小值在40%~60%。晴天时,秋、冬、春季节的适宜通风时段分别在11:00—15:00、13:00前后、12:00—15:00,多云天气的适宜通风时段分别在12:00—15:00、13:00前后、12:00—13:00,阴天时,在中午前后进行通风排湿。晴天与多云天气时,秋、冬季节的增温时段分别在00:00—07:00、00:00—09:00,阴天时冬季增温时段在19:00—次日10:00。经过对温室环境进行调控,有效促进温室作物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