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8届重力学与团体潮及重力仪器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10日一12日在长沙市举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共36篇,到会代表引人,其中近半数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大会宣读论文兀篇,包括:地球重力场理论研究、重力固体潮观测与理论分析,大地水准面研究,航空重力与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勘探金矿、地震监测及超导重力仪等方面.许厚泽院士在会上作了特邀报告:《地球重力学在地球物理和地球重力学研究中的作用》,系统地论述了近年来在地球重力场随时间、空间变化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代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会上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1998年9月在意大利Trieste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重力委员会(IGC)与国际大地水准面委员会(IGeC)联合大会的有关情况.然后根据大会报告的论文及交流的信息,对国际上物理大地测量若干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作简要论述.最后结合我国物理大地测量研究的有关状况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形-均衡补偿重力、大地水准面异常频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地形高、地球内部质量异常以及重力、大地水准面展开成球谐级数,依据岩石圈弹性挠曲均衡补偿理论建立地形—均衡补偿重力、大地水准面异常的球谐级数表达式.由此我们可以研究地形—均衡补偿重力、大地水准面异常与球谐级数阶次的关系,以及不同波长地形荷载与岩石圈挠曲补偿的关系,探讨地形—均衡补偿重力、大地水准面的频谱特性.从观测大地水准面异常和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扣除地形—均衡补偿大地水准面、重力异常,可以得到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已经消除了浅层物质不均匀的影响,反映的是地球深部物质密度不均匀分布.均衡重力异常显示出中短波长特性,反映的是地壳上地幔物质分布的失衡和物质调整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和实施了由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垂线偏差,用莫洛 金斯基(Molodensky)公式反演 大地水准面高,由此求得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高. 为了检核,将测高垂线偏差利用逆维宁迈 纳斯(Vening Meinesz)公式反演重力异常,与海上船测重力值进行了外部检核;同时还用 司托克斯(Stokes)公式,将上述反演的重力异常计算大地水准面高,与莫洛金斯基公式直 接解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内部检核. 在积分计算中充分应用了FFT的严格公式.由重力和GPS水准数据确定的陆地大地水准面,和主要由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海洋大地水准 面,二者之间一般都存在以系统误差为主的拼接差,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我国在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区重力资料稀疏的实际,提出了新的拼接技术,最后将拟 合参数校正中国全部海域的重 力大地水准面,以最大限度地削弱拼接点和制约测高海洋大地水准面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由高程异常确定大地水准面有关的同时,提出了用地形质量计算重力异常垂直梯度的方法,结合高程异常资料,可以使山区大地水准面得到精化。将本方法应用于珠穆朗玛峰,获得其天地水准面高为-30.36m。  相似文献   

6.
中国及邻区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场源深度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及邻区地形、地震层析成像、沉积层底面、Moho面及岩石层底面资料,正演计算出中国及邻区岩石圈大地水准面异常;再从全阶大地水准面异常中扣除正演模拟得到的岩石圈大地水准面异常与不同阶次波段的大地水准面进行比较,寻求表示中国及邻区地幔物质不均匀的大地水准面异常的最佳阶次为2-60阶. 结果表明,对应于岩石圈的大地水准面异常的重力位球谐函数阶数为61-20阶;下地幔重力位球谐函数阶数为2-6阶;而-60阶重力位球谐函数则表示中国及邻近区域上地幔大地水准面异常.  相似文献   

7.
针对构建似大地水准面中采用的重力水准法、EGM2008水准法、GPS水准法,结合地形复杂程度、面积大小、重力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与精度等特点,首次评价了基于多种方法构建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外推性与真实性.采用地形复杂区域S、平原区域N以及沿海区域Q构建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通过时各方法得到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推估特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就反应似大地水准面起伏的真实情况而言,重力水准法精度最高且外推能力最强;EGM2008水准法精度次之,外推能力较强外推范围在10 km左右;GPS水准法精度最弱,外推能力最差.构建高精度高分率1 cm级似大地水准面时须采用基于grave/level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地球重力场和固体潮、重力和形变仪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27日至31日在西安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54个单位120余名代表。理事长顾功叙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共收到论文130余篇,宣读近百篇。内容广泛,涉及地球形状与外部重力场;利用大地水准面和陆地及海洋重力资料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固体潮理论及计算方法,观测技术及资料处理和海洋负荷潮的研究;重力和形变仪及其测量;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问题等。这些报告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关于地球重力场、固体潮及测量仪器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9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及重力仪器暨中国测绘学会1998年重力与地球形状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2月20-23日在福建厦门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解放军郑州测绘学院及总参测绘研究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16个单位的3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重力与固体潮专题组主持。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厚泽院士作了题为《大地重力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的特邀报告,介绍了近两年来国内外在地球重力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阐述了6个热点问题:1.围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负责筹备的第二届重力学及固体潮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本届讨论会的共有60个单位、120多名代表。会议收到103篇论文摘要,有110名代表宣读了学术论文。 讨论会除了大会报告外,主要按精密重力测量与仪器、重力资料的处理与解释、地球重力场理论及天文大地重力和固体潮四个专题分小组进行报告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1980年l0月2日至11日在苏兹达尔市举行了“数值方法解释地震资料”的国际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苏联科学院部国际地球物理委员会、西伯利亚科学分院计算中心、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按КАПТ计划组织的。讨论会日程分两个部分:一是听取解地震学中正演和反演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报告,二是对数值方法用于人工地震测深和地震学的成果及其今后发展远景进行了讨论。会议共听取了60篇讲演、报告和报导,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GPS/水准及全球重力测量的加密和扩展,获取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或高程异常(ξ)已比较容易,如何进一步研究它和大地水准面或大地水准面高(N)之间的关系(即所谓间接的方法)使大地水准面得到精化,这就是本文的目的,文中对已推导的公式在模型作了验证,对如何利用地形等数据确定扰动重力垂直梯度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4000 m的高山地区,当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达到cm级时,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也与之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陆海大地水准面衔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上用重力数据和GPS水准数据确定(似)大地水准面,海洋上用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由于沿海地区和近岸海域往往缺少完好的重力数据,近岸海域卫星测高数据质量相对较差,两类大地水准面在陆海相接区域精度偏低且存在拼合差.纯几何方法拟合陆海局部区域大地水准面,不能顾及大地水准面的物理特性,拟合结果不稳定.顾及到大地水准面的物理特性,依据其在局部所应满足的数学物理方程,拟合陆海局部区域大地水准面问题,转化为Laplace第一边值问题.讨论了有限元法衔接陆海局部区域大地水准面的数学思想,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海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航空重力勘探,这些资料对构建高精度大地水准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海域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快速构建大地水准面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移去-恢复法思想,利用位场最小曲率方法对航空重力数据进行高精度向下延拓并获取相应的扰动位,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快速构建海域大地水准面.与斯托克斯积分计算相比,采用...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联合会间岩石圈委员会、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理事会和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16.
在涉及表面垂直位移的地球物理正演和反演问题的研究中,表面真垂直位移等于表面视垂直位移和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和.本文从广义Bruns公式、广义stokes公式和广义Ve-ning-Meinesz公式出发,导出了用表面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确定大地水准面形变的公式.讨论了表面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对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表面荷载源、几种不同充填介质的膨胀源和位错源所引起的大地水准面高变化对视垂直位移影响的数值结果,分析了局部地球物理事件引起的大地水准面高变化的特点.最后给出了使用辽南地区的实际观测资料确定的局部大地水准面高变化以及对视垂直位移影响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正常地球椭球或球体的情况下,其内外异常质量引起的大地水准面(异常)的表达式已推导出来,从而可以决定该面是在正常地球之内,抑或其外,由此推得高原处的大地水准面应在其外(正值),而青藏高原的大地水准面却在?30m左右.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负异常?该大地水准面有什么特征?它们由哪些场源组成的?主要和其他的异常源的贡献有多大?本文根据地震波速及地形、重力等资料对此作了较深入探讨和解释,分析表明五个方面场源的总效应与EGM-96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山西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断裂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5日至12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地震、石油、煤炭、化工、建材等部门的生产、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08人。提交会议交流的论文和论文摘要248篇。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由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孙殿卿教授发起。学术讨论会以缓倾角断层(逆掩断层、推覆构造和重力构造)为主题,重点讨论缓倾角断层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正如马杏垣教授在会议开幕词中所指的,缓倾角断层与煤炭、石油等矿床的分布及勘探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地区为例,利用超高阶地球重力位模型EGM2008计算了研究区的重力大地水准面,并采用棱柱体公式和球体公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完全地形改正和Airy-Heiskanen局部均衡改正,得到布格大地水准面和均衡大地水准面.对三种大地水准面进行不同波长分量的分离处理,得到包含不同深度异常信息的剩余大地水准面,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详细的地球物理解释.结果表明,剩余重力大地水准面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研究区内的深部构造特征,如深大断裂带分布、构造块体位置、上地幔密度横向分布等,但对地壳内异常结构反映不明显;研究区岩石圈密度变化相对平缓,厚度由东向西增加;根据剩余均衡大地水准面及研究区Airy局部均衡莫霍面,可以大致推测出研究区的莫霍面起伏形态以及均衡状态,可作为一种有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会议 名 称会议地点联 系 人 及通讯地址1985.21985.51985.61985.6.26—281985.7.29—8.9阿拉伯和东北非泛菲地壳演变讨论会(第二届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64项目会议)海洋地质学会议国际中、南美洲近代地壳运动讨论会国际非洲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会议(两年一次会议)欧洲岩石圈演变会议大陆扩张构造学会议国际地球化学勘探会议(地球化学勘探协会第八届国际会议)国际数学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海洋断裂带会议欧洲科学编辑协会第二次会议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春季会议第二届国际土壤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欧洲勘探地球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