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数字地图中对地理要素的描述侧重于要素的几何特征,主要为可视化表达服务,这与现实世界中地理要素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们的认知并不吻合.这种描述与现实的不一致也对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查询和应用造成障碍.特别是对于道路数据来说,数字地图中对于一条道路常常分段存储,无法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基于整条道路实体的分析.对道路数据的实体化就是要消除这种描述与现实间的差距,使交通要素信息按照道路"实体"的方式组织.本文以1:1 000 000地图中国道数据实体化为例,介绍了针对地图交通要素实体化的思想和方法,并在C++环境下实现了相关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亮  胡菡  石婷婷  邵军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2):89-90,113
从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实体建设出发,明确了基础地理实体的内容,继承和扩展了传统的地理要素的分类及编码,提出一套地理实体编码方法,探讨了该实体编码下的要素实体化过程,为今后基于地理实体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地理实体的建设内容,介绍了基于图元的地理实体组织及表达形式,比较了传统地形图与实体化的数据组织形式的区别。对地理实体在空间、时间上的多态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地理实体对地物的空间一致性表达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多源矢量数据开展的地理实体融合方法及步骤,并以房屋建筑实体为例介绍融合成果的具体应用。本文研究为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实体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先波 《北京测绘》2019,33(8):903-906
本文结合地理实体建设现状,明确了基础地理实体内容,提出了基于图元的地理对象实体化规则、地理实体图形规则、关于语义的地理实体标识码编码规则和地理实体的通用属性项等地理实体整合关键技术,设计了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整合流程,并以城市道路与附属设施实体数据的整合与应用为例验证了整个技术路线。通过本文的案例介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的数据整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地理数据库中,河流、道路等线状地理实体通常用一些首尾相连的线段表示,如果将其转化为面向地理实体的数据将有利于用户分析等各种运用。本文介绍实现全国主要水系数据库中六级以下河流的分级与实体化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即首先通过地理位置的匹配从1∶25万水系数据中获取河流代码及名称属性,再对六级以下河流进行Strahler分级和实体化计算,最后介绍实体化后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6.
地理实体是政府管理的基础单元,是各类信息聚合的凝聚核。地理实体的构建是"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地理实体分类体系的多样性、粒度划分的层次性、描述表达的完备性,以及实体编码的唯一性等关键问题,提出了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理实体科学分类体系,应用需求驱动的地理实体颗粒度分割体系,地理视角的地理实体描述体系,以及顾及地理实体空间分布、时间过程的唯一身份编码体系构建的设想与思路,为地理实体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磊  李长辉  邢汉发 《测绘通报》2012,(Z1):550-552,562
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扩展地理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地理实体信息作为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的基本信息资源,统一标准、整合和集成资源是政务信息化管理的大势所趋。结合"数字城市"建设,对地理实体化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与实际生产技术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测绘生产的矢量要素数据是二维形式,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抽象表达,难以完全满足在三维数字空间中分析、计算与使用的实际需要问题,该文以我国1∶5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研究设计国家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构建的生产流程与关键技术,并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地理实体数据转换重构、语义信息补充完善、实体语义关系构建等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构建地理实体的工艺流程,较好地发挥了地理实体在信息承载、表达、共享和关联等方面的优势。首批国家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产品表明,该文阐述的生产流程可以快速有效地构建地理实体数据,可为国省市多尺度地理实体的衔接整合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城市三维建模一直是三维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本文按照基础数据的分类方法,研究地理实体要素中各类模型构建规律,抽象出点、线、面状要素,利用符号匹配、规则构建及三角网构建方式进行批量建模。该方法实现了对地理实体要素三维表达的快速构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础地理实体作为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的核心,主要采用基于存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转换和基于航天航空(含倾斜摄影)遥感影像、激光点云等数据采集两种方式生产。本文重点围绕第一种方式,设计与实现了基于存量数据的基础地理实体转换生产软件,并且以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为例,验证了其用于省级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转换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描述复杂的现实世界对象,在GIS中将地理对象抽象和简化,建模误差必然存在,并且成为不确定性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建模误差纳入到不确定性模型中,以三维B样条曲线为例,采用误差传播律来评估参数曲线的线位不确定性,充分体现现实世界对象的复杂性和数字表达的抽象简化的差距,进一步完善了不确定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数字信息技术使人类走向虚实相融的混合空间,作为现实世界的抽象和解释工具并辅助人们认识世界的传统地图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地图需要纳入虚拟空间,进一步思考虚拟/现实带来的影响。聚焦游戏地图,利用刻画游戏地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现象、场景七要素,剖析其虚实表现,探究虚拟世界的构建与现实的映射关系以及虚实互通之处,确定虚拟世界反馈于现实世界的影响。丰富了地图学理论体系,促进人类规划更加智慧和宜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战术军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世界现象抽象概括的结果 ,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基础 ,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产生的不同视图。文中从GIS技术在军事战术方面应用的特点出发 ,提出了战术军事地理信息系统 (MGIS)的数据模型 ,并从几何、拓扑、属性及三维空间信息组织几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字地图标准体系的建设构想,为此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情况及数字地图标准体系管理,根据数字地图生产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军事测绘标准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制定了数字地图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和体系表,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数字地图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模型化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组织的概念和方法,反映了现实世界空间实体及实体间的关系。传统的三维数据模型大多从几何特征表达的角度出发,割裂了空间对象个体之间的逻辑联系,不能完整表达地理实体。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地理实体抽象为能独立反映完整空间和逻辑关系的空间对象,提出了面向实体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相似性的面实体匹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同一地物在不同来源的地图上通常存在着差异,其识别或匹配对于不同数据源的地图编制来说很关键。面状地物要素在很多地图表示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基于人眼综合已有信息来识别同名实体的思想,本文提出了基于空间相似性的面实体匹配算法。该算法将面实体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采用加权平均法来综合面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特征的相似度,进而根据获得的总相似度大小确定匹配实体。算法在确定位置相似度时选择形状中心点对面实体进行惟一标识;采用形状描述函数来计算形状相似度,不容易受各种干扰而影响精度,避免了形状信息的丢失;面实体的大小通过其覆盖面积来度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公共地图服务的普及是人们步入数字生活、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一步。如何准确地探测群体用户访问行为的时空聚集访问模式,将网络虚拟空间访问行为映射为现实世界行为,是提升公共地图服务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探寻了群体用户访问公共地图服务产生的热点聚集区域的时间及空间规律,基于海量用户访问日志记录,结合分组分析、时间序列统计分析和时空三维图可视化方法,挖掘得出公共地图服务热点区域具有明显的以星期为单位的周期自相似特征,多数热点区域在周期内连续出现;基于箱形图和频率密度图的统计方法,分析得到热点区域间距在空间上呈“小间距多,大间距少”的聚集分布形态,且在不同的图层中热点区域间距分布迥异。公共地图服务用户访问时空规律揭示了用户行为意图,可将人类活动数字化,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地图技术的不断革新,产生了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融合的新型地图技术,即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地图。从可视化、定位、测绘、分析几个方面阐述了AR地图的关键技术,介绍了AR地图的空间映射原理和可视化效果,提出了结合视觉定位和惯导定位的cm级室内定位方法,实现了基于AR地图的AR导航、AR测量、AR目标采集、AR地理围栏等关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AR智慧园区与AR室内场馆。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support current and future US military operations in coastal zone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must be rapidly integrated and analyzed to meet ongoing force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new mission directives. Coastal zones in a military-operational environment are complex regions that include sea, land and air features that demand high-volume databases of extreme detail within relatively narrow geographic corridors. Static products in the form of analog maps at varying scales traditionally have been used by military commanders and their operational planners. The rapidly changing battlefield of 21st Century warfare, however, demands dynamic mapping solutions. Commerci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software for military-specific applications is now being developed and employed with digital databases to provide customized digital maps of variable scale, content and symbolization tailored to unique demands of military units.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e Center for Remote Sens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demonstrated the utility of GIS-based analysis and digital map creation when developing large-scale (1:10,000) products from littoral warfare databases.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selection of data sources (including high resolution commercial images and Lidar), establishment of analysis/modeling parameters, conduct of vehicle mobility analysis, development of models and generation of products (such as a continuous sea–land DEM and geo-visualization of changing shorelines with tidal levels)–is discussed. Based on observations and identified needs from the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 formerly the 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 and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prototype GIS models for military operations in sea, land and air environments were created from multiple data sets of a study area at US Marine Corps Base Camp Lejeune, North Carolina. Results of these models, along with methodologies for developing large-scale littoral warfare databases, aid the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 in meeting littoral warfare analysis, modeling and map generation requirements for US military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