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首先简述2009年象山港海域环境现状,总结该海域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 (DIN)、活性磷酸盐 (DIP)3项主要水质因子的超标情况及海水富营养化状态,并与往年数据进行对比,叙述象山港海域水质发展趋势;其次,利用FVCOM中的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对象山港海域中以 COD、DIN、DIP为代表性水质指标进行现状模拟,将几组不同工况的模拟结果分别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可用于模拟象山港海域现状水质环境的排放口浓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象山港污染源和海域环境容量的确定,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对象山港周边5个县(市、区)海域的环境容量进行优化分配,使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对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进行了积极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象山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象山港区域包括象山港海域和鄞县、奉化、宁海、象山四县(市)的沿港18个乡(镇)。区内海域面积563km~2(其中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潮滩171km~2),陆域面积969km~2,人口43.96万。 1 象山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1.1 象山港区域是一个完整的港湾生态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2011-2018年在象山港海域调查的象山港水文、水团、水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生态等调查数据,将象山港海域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生态变化特征的区域,研究象山港海域内的空间异质性,以便剖析各区域环境的问题。研究发现:象山港水交换特征、水团分布、水环境、沉积环境和生物生态特征将象山港划分为A、B、C、D、E 5个区评价较为合理。该方法可以有效并合理地对象山港海域做出评价,并为相关海洋科学工作者和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5年5月到9月对象山港海域五个航次的监测结果,对象山港海域水体和底质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区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水质恶化严重;海产养殖是造成本海区营养元素超标的主要因素,也是控制营养元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建立污染物动力扩散数值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象山港污染物扩散的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域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源强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基本小于15%;污染物动力扩散数值模型在总体上有效模拟了象山港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等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为该模型在其他海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1-2013年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陈塘港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监测数据,对该排污口污染物状况及其对邻近海域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排污口排放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硫化物、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化学需氧量超标明显且污染加剧;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悬浮物和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铅、铜、锌也有不同程度超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环境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海水水质等级为劣四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最为突出;海域表层沉积物超标污染物为重金属铅、锌和铜。该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超标污染物与陆源排污及闽江径流携带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象山港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功能特性, 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以往以营养盐为指标的评价不能有效反映象山港的实际情况, 因此亟须对其富营养化水平开展客观、准确的评价和研究。文章利用2001年—2015年间象山港海域监测数据, 根据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现状与评价标准, 结合象山港实际情况, 对部分指标进行改进, 构建了新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应用该评价模型, 研究了象山港水体富营养化压力程度, 建立了以叶绿素a为初级症状指标, 以底层溶解氧和赤潮发生情况为次级症状指标的富营养化状态等级。同时, 结合象山港实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五水共治、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减排等因素预测了富营养化响应状况。结果显示, 在“优、良、中、差、劣”五个富营养化等级中, 象山港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富营养化程度。其中, 压力、状态、响应的评价等级均为中级。通过预测, 未来几年象山港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等级也基本维持在中等水平。该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象山港水体富营养化压力和症状水平, 其结论更符合实际, 有助于政府部门对海域富营养化进行科学和有针对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厦门同安湾和大嶝岛海域2004年夏季的监测资料,按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用质量指数法对水质和沉积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监测海域表层海水环境质量较好,水质综合质量指数为0.55,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个别站无机氮超标.表层沉积物综合质量指数为0.682,单项因子总磷和总氮超标,重金属的铜和个别站的铅超标.  相似文献   

10.
象山港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宁波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象山港海洋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但象山港的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有所下降。展开对象山港及沿岸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研究,既是保持象山港沿岸经济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象山港开发与保护平衡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象山港沿岸及海域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阐述海域主要环境危害潜在因素,探讨对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为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海洋牧场港湾建设和海洋资源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海域春季富营养化现状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迅速发展,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于2014年春季对珠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就珠江口调查海域管辖城市和邻近区域的环境现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的贡献率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珠江口调查海域营养盐污染较为严重,无机氮含量范围为0.213~1.963 mg/dm~3,平均值为0.888 mg/dm~3;活性磷酸盐含量范围为0.009~0.063 mg/dm~3,平均值为0.033 mg/dm~3.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在珠江口上游和中游均超过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珠江口下游无机氮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无机氮以硝氮为主,氨氮次之,亚硝氮含量最低.珠江口调查海域DIN/P变化范围为8.5~168.0,平均值为31.8;富营养化指数E变化范围为0.3~45.1,平均值为8.2,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来自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的四大口门排入的污染物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深圳西部海域沿岸和前海湾、深圳湾排入的污染物,最后是珠海、澳门和香港带入的污染物.从珠江口邻近海域环境现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为珠江口海域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象山港海水养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0年及2002年对象山港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及环境监测的调查和分析资料,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给象山港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象山港海域水体中无机氮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测站占86.7%,2002年已达到了100%,因而该海域水体全年均呈富营养化状态,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氮和磷,海水养殖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污染。防治该海域环境污染应采取调整饵料结构、推广生态养殖、实行科学管理等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象山港溶解无机氮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凫溪、颜公河、郭巨大碶等10个陆源污染物入海口的影响,建立了象山港三维水质模型并对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象山港海域功能区划要求,通过调整各入海口DIN最低排海浓度(Rmin)的取值范围设置了四类情境,基于排海通量最优化法计算了对应情境下象山港DIN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象山港DIN环境容量随Rmin的增大而减小,其范围介于127.16~274.17 t/a;同时Rmin的增大也导致各入海口DIN排海通量需要削减,按削减优先程度,可将各入海口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入海口所处海域水体半交换时间越长、DIN年排海通量越大,相应的削减优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危化品风险源、涉海敏感目标和船舶交通密度3种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溢油环境风险状况。首先从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的视角,提取宁波市海域环境风险影响因子,建立海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然后依托GIS空间信息平台实现对宁波近岸海域环境风险空间布局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波慈溪市西北部和镇海区潜在的溢油环境风险极高,对石油泄漏的敏感程度也相对较高,进而表明该区域应列为重点风险管控对象;北仑区和奉化区东南部沿海区域和象山港东部海域,其溢油环境风险为一般水平,说明该区域应列为一般风险管控对象,其潜在的溢油环境风险属于中等敏感程度;而象山县东部及东南部、宁海县南部区域,该海域的潜在环境风险极低,其对溢油敏感程度较低。评价结果可为宁波市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及应急响应措施、海域空间资源利用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统计了2001—2010年象山港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发生区域、发生面积以及赤潮生物种。自2006年象山港两个滨海电厂投产以来,象山港赤潮暴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赤潮高发期从电厂投产前5—9月提前至1—5月;赤潮暴发区域从电厂投产前港口部转移至港底部。赤潮种电厂投产前比较多且分散,而电厂投产后赤潮生物集中为中肋骨条藻。初步分析该现象与象山港两个电厂的温排水排放有关,这说明电厂附近海域已适合暖水性种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5年5月、8月和10月对胶州湾近岸海域的水质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进行了该海域的水质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PO43--P在局部海域有超标现象,DIN则超标严重;E值在0.24~64.92范围,该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与往年相比,湾内部分水域COD、DIN及PO43--P含量有所提高,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1988—2014年的监测数据,针对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评价的科学方法,结果表明:(1)根据象山港生物生态、水质、水动力、水团提出了三类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水质指标的确定综合考虑了水体中主要超标物质、长时间序列的波动及变化趋势;(2)根据东海E2断面、象山港及口门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确定象山港的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环境污染变化推荐基准年分别为1993年和1992年;结合频数分析法,象山港海域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推荐基准值分别是0.023mg/L和0.50mg/L;(3)评价分级根据生态环境现状及分区衔接确定为3个等级,其中水质指标选择2011年25%、75%所对应的营养盐浓度值为分级依据;(4)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象山港从口门至港底生态环境分别为好、较好、一般,2014年为好、较好、一般、差;与2011年相比2014年象山港2、4、5、7、8、9区的综合环境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张健 《海洋学研究》1997,15(4):54-59
本文根据1995年1月对海南省东寨港、铺前湾海域进行调查的资料,描述了该海域冬季环境化学要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并对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各化学要素的分布均匀,落潮值稍高于涨潮值。除无机氮含量超标外,其它各化学要素均满足一类海水的标准;底质的环境现状良好,无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3年象山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Hg水平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区出现在B区(黄墩港)、E区(西沪港)和G区(港口),A区(铁港)为低值区,与海区底质类型相关;而Cd的分布特征与Cu相反;As表现为港内低、港中和港口高的分布特点。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Cd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较大,大部分区域已达到较严重的危害程度,是研究海域的主要环境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识别浙北海域两个典型港湾的水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北海域两个典型港湾,杭州湾与象山港的水体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分析了研究海域水体的物理及生物地球化学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物理及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层次聚类分析可将研究海域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子区域;主成分分析分别在杭州湾和象山港识别出3个潜在的污染源,且陆源径流的输入、沿岸工业排污以及自然演化过程为主要源头。因此,研究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应该立即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