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刘国昌  李超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4):1569-1584
描述地震波衰减特征的品质因子Q对地震数据处理和油藏描述非常重要,在地震勘探领域,Q值一般通过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或地面地震数据得到.由于叠前地面地震数据具有复杂的射线路径且存在噪声、调谐干涉效应等影响,从叠前地震数据中准确估计Q值相对困难.本文以地震波射线传播为基础,根据同相轴局部斜率和射线参数的映射关系,将多射线波形频谱同时带入谱比法联合反演估计Q值,提出了基于多射线联合反演的速度无关叠前Q值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局部斜率属性避开了速度对Q值估计的影响,局部斜率携带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信息,具有相同局部斜率的地震反射波具有相同的传播射线参数.同相轴局部斜率是地震数据域的属性,而速度是模型域的参数,在估计Q值中采用数据域的属性参数可以直接应用于数据的联合反演,而不需要通过速度对其做进一步的转化,从而提高了Q值估计的精度.同时,本方法采用预测映射(predictive mapping)技术将非零炮检距反射信息映射到零炮检距处,从而获得零偏移距走时对应的Q值.模拟和实际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测量射线参数出发进行反向射线追踪,导出倾角时差校正(DMO)的公式。经过DMO后,可以从一组等炮检距剖面得出共分角线点道集。用于对这些道集进行叠加的速度值与界面倾角无关。对经过DMO的资料的等时切片进行叠前成象(PSI),就可以把分布在圆上的绕射能量沿圆弧加起来,并放在圆弧上对应于最大炮检距的位置。经过这两种处理,再应用标准的速度分析和叠加方法,就可得出偏移后的剖面。这两种处理均与速度无关。最后用物理模型试验说明了DMO和PSI的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3.
储层的裂缝分析在油气勘探中已变得愈来愈重要。品质因子Q值是表征地下介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不仅能够反映介质内部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可用于裂缝识别。在储层地震属性和反演中,地震叠前资料比叠后资料包含更加丰富的储层信息,因此,利用叠前地震道集进行吸收衰减参数提取能够进一步提高衰减系数估算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改进S变换基础上利用叠前地震CMP道集资料提取品质因子Q的方法。改进的叠前Q提取方法,首先是利用时频分辨率可调的改进S变换对叠前CMP道集进行时频分析,推导了利用改进S变换的频谱比法计算公式,其次采用能谱密度比替代传统的振幅比来逐道求取估算Q值的频谱比的斜率;然后建立谱比斜率与炮检距之间的关系式,采用多道拟合的方法消除炮检距影响,从叠前地震道集资料中提取准确的品质因子Q。最后本文把该叠前Q值计算方法引入到前进潜山储层裂缝预测中,纵波吸收衰减的各向异性具有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平面声波在粗糙界面上的反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有关粗糙界面的Rayleigh假设,讨论了平面声波按余弦规律快速变化的小尺度粗糙界面上的反射特征.研究表明:这类界面与位于该位置的一个过渡地层的作用相当.该过渡层的厚度为粗糙界面的起伏幅度,速度和密度为上下两层介质相应量的平均值.研究了埋藏很深的微粗糙界面所引起的地震反射(绕射)波的频散特性和走时的构成,即包含零炮检距反射时间、正常时差和界面粗糙时差三部分内容.该粗糙时差与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无关,与绕射波的阶次有关,绕射波尾随在反射波之后以某一固定的时差出现.且只有当界面的粗糙波长与地震波的波长相当时,才能观测到这类绕射波.该结论为粗糙界面地震反射资料的处理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零炮检距数据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有很多优势和用途,然而,受海洋水平拖缆地震采集作业方式的限制,接收数据的最小炮检距一般在200 m左右,小于该炮检距的数据是无法直接获得的.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对较大炮检距数据进行动校,通过外推来变相获得零炮检距(包括小炮检距)数据,其外推的精度会受到地震资料信噪比、动校正速度的精度等因素影响,并且保幅性较差.本文通过一种基于Kirchhoff真振幅偏移和反偏移串联的技术,在反偏移过程中改变观测系统,有效实现了大炮检距反射地震数据向零炮检距(包括小炮检距)数据之间的转换,且很好地保持了零炮检距(包括小炮检距)数据的振幅特性.同时,经偏移-反偏移串联处理后,有效压制了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精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波动方程的广义屏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波传播算子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是制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因素. 广义屏传播算子(GSP, Generalized Screen Propagator)是一种在双域中实现的广角单程波传播算子. 这一方法略去了在非均匀体之间发生的交混回响,但它可以正确处理包括聚焦、衍射、折射和干涉在内的各种多次前向散射现象. 通过背景速度下的相移和扰动速度下的陡倾角校正,广义屏算子能够适应地层速度的强烈横向变化. 这种算子可以直接应用于炮集叠前偏移,通过将广义屏算子作用于双平方根方程,还可以获得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炮检距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用于二维共炮检距道集和三维共方位角道集的深度域成像. 本文首先简述了炮检距域广义屏传播算子的理论,进而讨论了共照射角成像(CAI, Common Angle Imaging)条件,由此给出各个不同照射角(炮检距射线参数)下的成像结果,进而得到共照射角像集. 由于照射角和炮检距的对应关系,共照射角像集又为偏移速度分析和AVO(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分析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时移地震属性表征油藏参数动态变化机理研究是有效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变化,进行时移地震解释的理论基础,是时移地震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从疏松砂岩油藏岩石物理研究出发,计算得到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压力变化引起纵、横波速度变化的明显差异.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解耦后的地震波动方程模型模拟,分析证明不同偏移距地震振幅对含油饱和度变化响应规律存在差异,分析得到油藏有效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变化时P-P反射波和P-S转换波叠前地震属性差异特征,对比分析了油藏有效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变化时的P-P反射波和P-S转换波AVO(Amplitude Versus Of fset,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属性变化规律和差异特征.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叠前时移地震信息(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AVO信息)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动态变化的可行性和在有效提高时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方面的潜力.同时,研究也表明针对目标油田深入理解油藏参数变化的时移地震响应机理对制定有效的时移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地震勘探中广义弹性阻抗的正反演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的地震道反演方法建立在反射P波垂直入射假设 的基础上,而实际地震资料采集时多数是非零炮检距的,反射振幅是共中心点道集叠加的结 果 . 因此,利用常规地震道反演方法就不能得到可靠的波阻抗或其他岩性信息. 本文利用Patr ick Connolly弹性阻抗的思想,通过对Zoeppritz方程的进一步简化,推导出适合常规叠后 资料的、非零炮检距条件下纵波反射系数递推公式,提出了广义弹性阻抗的概念,解决了非 零炮检距条件下,常规叠后地震道正反演的关键问题. 广义弹性阻抗不仅包含波阻抗,还包 含了纵横波速度等岩性信息,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进行广义弹性阻抗的反演,能较常规地 震道反演获得更多、更可靠的流体、孔隙度、砂泥含量等信息,有助于解释常规地震道反演 和道积分剖面中的假象,降低反演的多解性,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VTI介质P波非双曲时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模型(VTI)是目前各向异性理论研究和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叠前成像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各向异性模型.VTI介质中反射 P波时距曲线一般不再是双曲线.基于不同的相速度近似公式会得到不同的时距关系式.文中对几种典型的非双曲时距曲线与射线追踪得到的准确时距曲线在不同各向异性强度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uir等和Stovas等提出的非双曲时距公式由于过高地考虑了横波垂直速度的影响与精确的时距曲线有很大偏差;Tsvankin等提出的弱各向异性非双曲时距公式在ε-δ<0时误差增大;Alkhalifah等提出的非双曲时距公式在大炮检距任意各向异性强度下都具有较高的精度,适于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增加,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在油气勘探领域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以Zoeppritz方程为基础,相较于叠后反演,叠前数据保留了大量与炮检距相关信息,在精度上有了较大的提升.本文从叠前AVO反演出发,利用纵横波联合反演方法对纵横波速度与密度三参数进行反演,并在模型和工区进行测试及应用.再利用弹性参数对岩石以及岩石填充物的不同敏感性进行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叠前反演分辨率高,对储层的刻画明晰,且反演结果与井吻合度高.将纵横波速度的低速区与低密度区结合分析来预测有利储层的位置,并用实际测井资料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在储层预测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0月18日22时58分在山西省大同县东南发生了Ms6.0地震,之后余震不断。为了现场震情监视,地震发展趋势,强余震预报等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其主余震参数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测定,并计算得到直达波P的速度为5.93km/s,虚波速度为7.99km/s,地震多集中发生在深度为10-15km地段。  相似文献   

12.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一个地震,sPn与Pn震相到时差是一个常量,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地壳模型有关。基于该理论,以河北数字台网数据为基础,识别sPn震相和Pn震相,计算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ML4.4地震震源深度,结果为6.86km。双差定位法是目前确定震源深度比较精确的方法,双差定位得到的震源深度为7.01km。双差定位法所用数据量比较大,计算过程繁杂。利用sPn与Pn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的结果与双差定位法结果接近,计算快速、简单,所需数据量小。因此,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3.
AnalysisonrupturefeatureofagreatcomplicatedearthquakeinKamchatkaYUANGAO1)(高原)SIHUAZHENG1)(郑斯华)HUILANZHOU2)(周蕙兰)ZHENLIU2)(...  相似文献   

14.
Loran-C信号中直达波和反射波到时差的提取是利用其进行测距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Loran-C信号实测波形与理论波形的特征,认为两者所包含的直达波信号一致。基于此特征,通过波形相减的方法从实测Loran-C信号中剔除理论直达波信号,并结合互相关方法求解出直达波和反射波的到时差。  相似文献   

15.
天然地震转换波偏移成像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当地震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P波通过速度界面时,会产生PP型折射波和PS型折射转换波.本文利用PS转换波与初至P波的到时差,提出一种不需要拾取P波和转换波震相的转换界面偏移成像方法.文中对三种不同的理论模型,在正演计算的基础上,采用了上述方法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确定转换界面的位置和形态.这一方法的实现将有利于利用天然地震资料研究地球深部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地震波走时的有限差分法计算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似于Claerbout思想,将波动方程在射线理论中的对偶--镜像方程写为上、下行波方程的形式.对变换得到的守恒型偏微分方程,用E-O格式,可计算出任意速度构造的二维网格上各点的地震波走时.文中证明了守恒型偏微分方程的通量为一凸函数,采用单调的守恒型差分格式,精度符合要求.计算速度比目前所用的各种计算走时的方法都快得多,算法也便于向量化.  相似文献   

17.
确定震源深度的PTD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对不同台站间初至到时作变换后的时差来计算地震的深度,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华东地区182 ̄1992年底能定出深度的地震,并作了相应的误差分析,按中国分区速度结构,编制出各区的深度-走时差表,并举例说明该表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的利用到时差的方法测定地震参数,确保了所定得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的可靠性,具有简便,实用等优点,可用于地震现场和水库地区的震情监视。  相似文献   

19.
台站地震观测中,有时会记录到在同一个近震中多个不确定震相与清楚震相并存的波形,这就需要在多个不确定近震震相中分辨出准确的震相.与《中国地区深度0.0 km近震走时表》中的理论震相到时差进行比较,两者到时差相似,说明假设的震相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20.
像域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利用偏移道集剩余曲率构建目标函数并迭代更新速度场.迭代更新速度场需反复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对于三维地震数据,偏移成像计算时间长,迭代更新过程成倍增加层析成像计算时间.本文由剩余时差拾取机理出发,提出隐式剩余时差概念,并建立隐式剩余时差与剩余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该关系通过一次计算就可以对剩余速度进行精确求取并对速度模型进行精确更新,该方法避免了常规层析方法需要多次迭代的流程.由模型数据测试及实际数据应用证明,本文提出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法与常规层析方法进行比较,在保证提高层速度场建模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为后续偏移成像节省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