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跨世纪时代经济国际化在全球纵深发展后进入全面与成熟的高级阶段的产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区际联系应当成为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区域地理学区际联系的理论,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扩散两个方面,这些联系又以全球联系为背景和最终归属.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是最终将整个经济发展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区域地理学应积极拓展区际联系的研究领域,具体包括全球区位论、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经济空间格局重组、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地理、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地理、区域集团化组织地理、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和共同开发等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型全球化与流动性背景下知识移民研究:议题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凌  谢圆圆  袁振杰 《地理科学》2021,41(7):1129-1138
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和文献分析,重点评述当前国外地理学对知识移民研究的主要脉络和议题,发现:① 国外对于知识移民研究相对细化,早期主要是教育地理学对于青年知识留学生迁移的系统研究,以及经济地理学对于知识移民及知识转移与全球城市发展关系的系列研究;② 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地理和人口地理学者开始关注知识移民的跨国和跨地方流动,并对其过程中的身份认同与经济社会文化资本、跨地方关系网络、流动过程和特征等议题进行了探讨;③ 新型全球化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崛起的背景下,知识移民与城市创新发展、以及回流移民(包括北南移民)现象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移民政策和移民-城市关系成为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研究动态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经济地理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自1954年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创立以来,经济地理学先后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转换阶段。在起步阶段,区位理论和区域经济地理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在发展阶段,主要是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地域构造论和地域经济论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在转换阶段,主要是引进欧美经济地理学的最新成果,经济空间系统论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日本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人文化的背景下,在研究方法论上和研究内容上均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为如下五个转变:①重新构筑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从“地域构造论”向“经济空间系统论”的转换;②扩大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将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等纳入研究视野,从狭义的经济地理学向广义的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转换;③从地方尺度向全球尺度研究的转换;④从物质的生产和流动的空间过程及空间结构向非物质方面的转换;⑤从致力于发展独自的理论向注重和欧美经济地理学前沿研究领域相接轨的转变。日本经济地理学发展变化与最新研究动态对于同样处于转换期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生代地理学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容全  赵烨  邱维理 《地理科学》1999,19(4):364-367
回顾了近40年来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新生代地理学的创立,发展历程,分析了该学科在强化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宽应用研究以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揭示了新生代地理学研究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密切联系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然地理学研究前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是在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和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自然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需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生物多样性计划以及地球系统科学联盟中的许多领域包含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科技支撑计划等也提出了一系列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若干自然地理学的新方法和技术已被应用于数据采集、模型模拟、实验室分析、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环境变化研究、全球自然地理学研究.本文概括了所有这些前沿领域和论题.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与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点。随着区域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跨学科综合研究成为学科发展趋势,我国的区域综合研究势在必行。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当今研究现状亟须区域综合研究的根本性突破,才能更好地为全球层面上的全球环境变化、国家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地区层面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推动地理学理论创新,真正实现黄秉维先生所倡导的"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基础上综合"的方法论应用。最后,依据我国地域特征,拟定8个典型区域作为近期综合研究区,并提出加快研究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的倡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优势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04,59(Z1):139-144
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现状、潜力;认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优势与挑战并存;讨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业的贡献以及中国的旅游教育;指出中国的旅游地理学教育有弱化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旅游业应成为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贡献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舞台;旅游地理学要集中精力研究旅游产业地理;景观业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因而要集中力量研究景观业;重视旅游企业行为;探索旅游规划创新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展亚荣  谷人旭 《热带地理》2022,42(5):706-715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1982-2020年7 260篇期刊论文及其参考文献,借助CiteSpace绘制国际经济地理学的知识图谱,梳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结果发现:1)知识基础的演进轨迹遵循了新区域主义——制度、社会、文化、演化转向的时序变化,21世纪以来,关系、演化经济地理学下的经典文献成为主要的知识来源。2)研究热点突出,创新和增长始终是研究核心,近年来韧性、全球生产网络、金融地理、全球城市、不平等、企业家精神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3)研究前沿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主要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实践。4)研究空间呈现英美主导的两级格局,大部分国家仍处于边缘地带。5)国际经济地理学呈现明显的数字转向、可持续转型趋势,新冠疫情对学科走向也有一定影响。借鉴国际研究经验,中国经济地理学应加强理论创新并提出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理论体系,同时推动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并加强从社会学视角解读社会经济活动的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地理学研究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慧泉  张国友  何书金 《地理研究》2013,32(7):1375-1377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AAG)成立100多年来,致力于提高对地理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推进地理学的发展。AAG拥有10000多名会员,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设有60多个专门委员会,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地理学各个分支,另有9个区域性机构,以及30个工作委员会;主办有《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TheProfessional Geographer》等著名学术期刊和系列出版物;举办有大型学术年会——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会(AAG年会)。AAG年会每年召开一次,是全世界地理学家分享和交流知识与成果的平台。近年来,AAG年会吸引了7000-8000名与会者参加,提交近4000篇论文,并且研究从地方到全球各尺度的地理学问题。其中,城市地理、经济地理、亚洲研究、政治经济与文化地理,以及地理学最新技术和应用则是近年来AAG年会学术讨论和展览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物流活动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物流研究的兴起,物流对于提升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和交通地理学2个学科.管理学侧重于研究物流组织和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缺乏整体和空间的视角,而交通地理学则侧重于以货物流通为代表的传统物流研究,对于现代供应链及物流组织研究不够,二者各有研究优势和不足.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的研究经历了传统物流活动研究、物流活动被遗忘、物流研究的被重新认识和发现3个阶段.在当今经济地理学"社会、制度、文化转向"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将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物流网络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交通地理学者借鉴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物流活动进行的研究.及经济地理学者对生产领域研究时对物流活动不经意的涉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球生产网络下现代物流的性质和作用,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研究,现代物流活动的空间表现及发展动力机制4个领域.总体而言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最后,文章提出了对当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研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印度凭借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和输出大国。印度软件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地理集聚与扩散现象。借助国内外关于集聚与扩散理论的研究框架,利用印度官方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印度软件产业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各阶段软件产业的企业内部的集聚特征。把影响印度软件业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子概括为智力资源,区域环境,供应链环境,政策扶持以及印度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研究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的集聚与从工业中心发生扩散的现象及原因,有利于对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和集聚地的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空间集聚与郊区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毕秀晶  汪明峰  李健  宁越敏 《地理学报》2011,66(12):1682-1694
随着信息经济发展壮大,软件产业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引擎,其空间区位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不断加深.文章以上海市软件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GIS 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 年及2008年上海软件产业空间分布的集聚化特征明显,但产业集聚中心位置发生了从中心城区转向郊区的偏移.6 年间,软件企业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大都市区尺度上的扩散以及园区尺度的再集聚"的时空特征.不同类型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特征不同,以嵌入式软件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呈现出向远郊区扩散的特征.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上,负二项回归的结果表明交通通达性、政府政策影响下的科技园区建设、产业历史基础对软件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内外资企业区位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发现,交通通达性、自然环境及办公楼条件对外资企业区位影响较大,内资企业对政府政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地理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软件产业作为高效、低耗的绿色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发展。软件产业作为先导型的高技术产业,不仅顺应了当今“绿色”发展的国际潮流,也非常适合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世界软件产业的特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状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Producer services ar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as place-bound and clustered in city centers to benefit from agglomeration effects. Such a pattern has been reshaped, however, by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especially for the software indust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locational trajectories and underlying factors of software firms from 1990 to 2011 in Shanghai to detect intraurban location trajectories and spatial dynamics. We find that location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has changed from a monocentric pattern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city area toward a polycentric pattern with a relative decline of the core area. Using a conditional logit model,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government policies, accessibilit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site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location choice for software firms. In addition, the firm-level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in Pudong Software Park show that govern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especially rent and tax incentives, hav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attracting software firms to locate in development zones.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从一个提供低技术含量服务的供应方,逐步升级为一个提供高技术含量研发服务的供应方,其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探究。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出口的策源地,同时在研发服务业方面也日益专业化。本文以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为支撑,以班加罗尔作为研究案例,在对该城市从软件外包到研发服务业兴起的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将推动班加罗尔服务业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归结为高素质低成本人才的供应、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的转变、本土研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海外人脉网络的充分利用四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创新理论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理论的回顾,指出了客观存在的各种创新中心以及创新网络的生命周期特征.集群能够促进创新行为的出现,但在集群成长的不同阶段,创新的内容和主体有所不同.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中软件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软件产业创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软件园区中集群创新网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形成了以国外大型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和国内独立自主型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初级网络模式,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甘金磊  宗会明 《热带地理》2021,41(6):1270-1279
基于重庆市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002—2017年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并借助Tobit模型探讨其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现状分布看,距离城市中心4~12 km的城市中间圈层是重庆市主城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分布的主要空间,并呈“双峰”圈层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表现为“一主两次”多中心格局,集聚特征显著。2)2002—2017年,企业分布出现郊区化现象的同时大量向距离城市中心6~8 km范围集中,圈层分布由“双峰”结构向“单峰”结构转变,空间格局由单中心分布演变为“一主两次”多中心格局,集聚强度与规模持续提高。3)产业集聚因素对重庆市主城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相关区位条件和市内交通因素的影响,对外交通和空间政策因素在企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型背景下创业区位选择和集群空间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符文颖  邓金玲 《地理科学》2017,37(6):833-840
以广州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产业范式转变背景下地方创业区位选择对产业集群空间演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初始资源富集和政策环境导向使特定空间成为创业的优势区位,早期第一代创业企业在其中集聚发展形成集群雏形,并在关系网络和区域认同作用下形成产业集群空间核心区。第二代创业企业在产业转型契机下选择开拓缝隙市场,新的区位诉求由此产生并作用在集群的空间演化上。总的来说,产业转型期同时也是集群空间转变的关键时期,创业企业通过区位选择可以改变集群的空间形态和层次。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典型的代表性行业,在发达国家软件业已成为最主要产业部门之一,中国已明确提出要把软件业作为21世纪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分析了世界和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论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历史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软件产的发展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叶琴  曾刚  杨舒婷  陈弘挺 《地理科学》2017,37(7):1023-1031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ArcGIS等软件工具,从多维邻近的视角出发,对东营石油装备业创新网络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首先,多维邻近对东营创新网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且不同网络发展阶段(培育、起步、成长)主导的邻近因子不同。这一方面证实了Boschma多维邻近性的相关理论假说,另一方面指出多维邻近因子与东营创新网络演变的不同关联。其次,高校、大型国有企业是东营创新网络的知识源泉和组织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油田集团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与国外中小型创新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的情形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