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能级强夯在大型石化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广运  水伟厚  王亚凌  李伟 《岩土力学》2004,25(8):1275-1278
大面积的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宜采用强夯法。加固深厚地基,特别是大孔隙湿陷性地基、山区大厚度非均匀块石回填地基和抛石填海地基,应该施加高能级强夯进行处理。我国的高能级强夯主要用于石化工程施工中的生产装置和大型储罐地基。结合青岛重交沥青有限公司4座5万m3原油储罐和配套附属设施地基处理工程,对高能级强夯的关键技术、检测方法和综合评价进行了阐述,可供强夯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工程高填方地基,采用8 000 kN·m高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探井、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评价8 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得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0.0 m,并根据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实测结果,提出基于梅拉公式计算结果的修正系数为0.353,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比分析了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发现夯前夯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静力触探锥尖试验阻力均明显提升,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标准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验证了高能级强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软土夹层位置和地下水位高度展开研究,发现软土层会阻碍夯击能传递,减小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且软土层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强夯影响临界范围处存在软土层时,有效加固深度为软土层顶部位置处;对砂土地基进行4 000 kN·m能级强夯试验时,发现未降水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为5 m,降水至地面以下3 m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7 m,提高了加固效果。在高能级强夯研究基础上,对现场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75万m2的大面积高能级强夯施工,发现处理后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用地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和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施工参数,提出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效果检验方法和施工中的注意要点,并进一步作出了强夯法和加固地基的经济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安哥拉具浸水软化和湿陷的Quelo砂,采取不同夯击能(1 000、2 000 kN·m)和不同工况(天然、最优含水率)4种组合方案进行强夯加固对比试验,分析了强夯前、后各试验场地Quelo砂干密度、孔隙比、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以及湿陷系数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Quelo砂地基土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夯影响深度、有效加固深度建议值和修正系数a。试验结果表明,在增湿的条件下较低能级强夯时Quelo砂的物理力学指标虽然能够显著提高,但湿陷性消除不明显,夯击能足够高时湿陷性才能够进一步被消除,增湿条件下消除Quelo砂湿陷性的强夯施工存在一个夯击能阀值。  相似文献   

6.
杨锋  颜昌隆 《广东地质》2003,18(2):49-55
分析了用传统的强夯工艺加固软粘土地基失败的原因,通过试验提出了软粘土地基强夯加固的新工艺,并对软粘土地基强夯加固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内蒙沙漠土进行8 000 kN m、6 000 kN m、4 000 kN m、3 000 kN m能级强夯法地基处理试验,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后的沙漠土进行检测,得出各种能级强夯对沙漠地区填方区、挖方区处理后的有效加固深度和承载力。对强夯法处理沙漠土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给出各种强夯能级能够处理的有效加固深度、夯点间距等设计施工参数,供类似地质条件下强夯地基处理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洋  张铎  闫鸿翔 《岩土力学》2013,34(5):1478-1486
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在吹填土地基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强夯能量耗散分析与土体密实机制,基于冲击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发展模式,建立了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的数值分析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求解。采用编写的数值程序分析了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发展与土体密实效果,以及土体渗透系数、单击时间间隔以及砂井间距等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讨论了“重锤少夯”和“轻锤多夯”的差异,并与工程实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较好地反映强夯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规律和加固效果。排水措施的设置有利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加固深部土体,进而提高土体加固效果和缩短工期。最后,根据数值分析结果,提出了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的合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强夯法处理地基在我国应用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本文介绍的威海市“海联大厦”地基处理工程,以较大的吨位及能级进行高填土、松软土地基处理取得成功,成为威海市首例以较大吨位及能级强夯处理地基工程,文中着重介绍了方案选择、强夯设计、强夯施工及效果检测情况,综合地进行了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作用机制,得出该条件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主夯点间距宜为12.5m,夯击数宜为18~22击的有关结论。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茂焱 《探矿工程》1994,(5):32-33,20
阐述了项目法施工的基本原理,并针对我部中小型工程施工企业的现状,为最大限度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促进我部勘察施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覃卫民  张照仪  王浩  黄胜生 《岩土力学》2006,27(Z1):759-762
该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的支护体系,地下水处理采用中型井点降水。结合安全监测资料,对基坑施工中出现的险情以及施工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险情,通过工程参建各方的努力工作,施工中出现的险情得以化解,保证了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信息化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将监测数据结合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反馈设计和分析,对后续施工具有实践与理论意义。介绍了某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说明了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性。通过对信息化施工过程中数据的分析、信息归纳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志好 《安徽地质》2006,16(1):66-68,80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路基压实度的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也是造成路面破损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某高速公路施工实践,对影响压实度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路基压实度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中95%的人员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此,提高和改进建筑物抗震性能对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机理,根据国家有关建筑抗震设计技术规范对建筑场地和地基选择、施工质量检验等提出的相关要求,结合物探技术简介,阐述了物探方法在建筑抗震设计及施工质检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并概括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李文江  朱永全  刘志春 《岩土力学》2006,27(Z1):377-380
温福铁路琯头岭隧道下穿既有同三高速公路琯头岭隧道,两隧道平面交角约36°,新建铁路隧道顶板距既有高速公路隧道底板仅2.91 m。根据新建铁路隧道近接既有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岩石隧道近接施工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均产生一定影响,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超前支护和地层加固措施,以满足既有隧道运营安全的需要;在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方法、预支护形式以及减振、隔振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国栋  梁永辉  徐先坤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4):214-216,F0003
建筑碎渣作为各种建材产品废料的混合物,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但也是一种再生利用率很高的资源.如果经过一定方式的处理,使其变废为宝,处理后的建筑碎渣即可成为新的建筑材料再次使用.分析了建筑碎渣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点,指出建筑碎渣存在再生利用的可行性;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碎渣的处理现状、利用途径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对于建筑碎渣处理利用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铁路岩溶路基加固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洛-湛铁路岩溶路基加固的工程实例。在该工程中采用粘土固化浆液,通过钻孔注浆的方式,在路基底部的土一石界面处形成一道厚度为5m左右的水平堵水帷幕,从而隔断地下水活动对路基的潜蚀作用。同时,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保证了行车安全。在类似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压浆形成封闭基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是破解保障与保护"两难"困境的根本出路,根据山东省临沭县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情况,综合分析增减挂钩工作现状及特点,对如何实施好增减挂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