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雾霾天数的增加,使得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多地关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节能减排效果,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受到政府关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特别是在沈阳市。作为国家建设部确定的地源热泵试点城市,沈阳市在推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丹阳市滨江新城浅层地温能的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在丹阳市滨江新城基础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热物性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总适宜性分区。丹阳市滨江新城面积139km~2,地下水地源热泵的适宜区、较适宜区的总面积为101.93km~2;将地下水和地埋管所得出的适宜性分区图叠加到一起,从而得出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均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的适宜区,二者均适宜的区域面积为36.27km~2,主要分布在长江古漫滩、古河道平原区;仅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的区域面积约为29.73km~2,主要分布在长江坡积平原地区。成果可为丹阳市滨江新城浅层地温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用GPRS无线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认为土壤温度场变化与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地温的变化与系统的换热功率相关。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温能以其分布广、储量大、高效无污染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城市建筑供暖与制冷,但制约浅层地温能开发应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地质、水文地质、岩土体热物理性质以及施工条件。目前徐州市浅层地温能处于无序开发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地质问题。该文重点进行了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研究,通过对徐州市主城区岩土样采集及现场热响应试验,认为在仅考虑热物性条件的前提下,可开展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并就其开发利用的钻探成本进行区域适宜性分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地埋管热泵系统的相关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地埋管热泵系统适宜性作出了分区及评价,并通过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计算,对长春市地埋管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确定“热源体”的作用和资源量是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和设计的前提.文章通过分析南宁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进行室内测试获取各种岩土体热物性及物理性参数,并经过野外抽水、回灌及现场热响应等试验,获得了水文地质及各岩土层的热物性等相关参数,进而对南宁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和静态储量进行评估,为南宁市推广和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区浅层地温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成熟,我国城市地区浅层地温能利用正在快速发展,为了保证浅层地温能的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应对浅层地温能资源进行评价。浅层地温能资源包括浅层地温能可利用量和储存量。浅层地温能利用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是资源评价中的必要内容。资源计算成果为城市区域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和地源热泵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阶段性成果,对区内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方式开发利用前景分析,认为水源热泵开发方式在贵阳地区受到一定限制,推广难度大;而区内具备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各项条件,且资源量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5)
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属于清洁能源,通过利用该能源有利于当地保护环境。目前国内浅层地热能主要通过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技术采集,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对航空港区的浅层地温能进行评价。通过对地温能的开发利用的适应性进行划分,估算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的制冷和供暖潜力,并提出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建议,为航空港区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地质条件的不甚了解,导致目前一些本应节能的地源热泵项目并不节能,甚至一些本不适宜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的地区,居然成了开发利用示范区。中国地调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总工程师冉伟彦表示,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方式要根据不同地区对供暖和制冷的不同需求,更要根据一个地区的地质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11.
朱巍 《地质与勘探》2024,60(1):113-120
本文就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问题从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借助土壤温度的测试和地层冷热平衡的监测,分析在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热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污染等问题。研究认为长期利用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系统,如设计不合理或地下水回灌率低,将破坏地层的冷热平衡。北方地区供暖期大于制冷期时,地层温度将逐年下降,N2O和CH4会集中释放,造成生物生长速度缓慢。地下水源热泵运行时,如地下水回灌困难,将导致地下水资源浪费、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路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供暖期、制冷期运行时间差别较大时,将导致地下水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降解,间接影响地下水的水质。抽取、回灌地下水的过程会造成空气中的氧气随之溶解于水中,导致地下水质的变化。通过分析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因素,可为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增强地源热泵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直接影响到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成本.地下换热器可分为单U型、双U型和1 2型三类.采用非稳态法对膨润土、水泥 砂两类回填材料进行了室内实验;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采用扶正器和定位器施工可以保证下管,并能降低钻孔内热阻.因地制宜地选择埋管形式,采用稳定、高效的回填材料和减小热短路是提高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将常规桩与地源热泵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基桩--热交换桩。首先介绍了热交换桩的概念和工作机制,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桩体中埋设换热器并与地表管路连接,通过换热器中的交换液体与桩体、桩周土-地基土及地下水系统进行热交换,形成封闭的地源热泵的地热交换器,使得热交换桩具有常规基桩和地源热泵预成孔直接埋设换热器的双重作用。最后分析了热交换桩目前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实际应用关键技术问题及其研究的方向。分析后可以看出,热交换桩是一种经济、环保、节能的新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热泵技术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窑下发壁迅速,但由于地源换热器施工安装成本高,技术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探讨了土壤源换热器施工技术和土壤源换热器的热平衡问题,力图提高土源换热器施工技术,降低地源热泵成本,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borehole heat exchanger,BHE)是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换热装置,如何确定合理的地埋管间距对地源热泵系统(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GSHPs)的传热性能与经济性影响很大。以往工程应用中未考虑地埋管热负荷的动态变化,常采用最大延米热/冷负荷(即最不利情况下)的影响半径作为设计依据,使设计参数趋于保守,很难实现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和经济优化,而考虑负荷变化的数值模拟方法耗时复杂,不便于工程应用。文章提出了一种在地埋管实际热冷负荷动态变化条件下,计算地埋管换热器影响半径的简单数学方法。该法首先推导了地埋管换热器在周期性热流边界条件下,井筒周围地层温度场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将地面建筑物全年周期下的实际波动热冷负荷进行傅里叶级数近似展开,最后通过线性叠加每个周期函数对应的解析解,得到建筑物实际动态热冷负荷下的地层温度动态分布。提出的解析解实时耦合了地面建筑动态热冷负荷,计算结果接近实际应用,具有计算精度高、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便于在工程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冬生  孙友宏 《世界地质》2002,21(4):406-410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重点和核心是地下埋管换热器。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包括:换热器形式和回路形式的选择,地下换热器尺寸设计,水平间距及热短路,管材的选用和换热能力等。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施工主要包括:钻孔,下管,注浆、回填和换热器的安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民航华北局山西办公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重点介绍:1.室内分散式热泵系统(水环热泵)及室外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思路;2.太原地区粉质粘土地质结构冬夏季土壤换热量;3.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任连伟  孔纲强  郝耀虎  刘汉龙 《岩土力学》2019,40(12):4857-4864
能量桩技术兼具支撑上部荷载和浅层地热能换热器双重功能;作为一种节能减排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目前简单套用基于传统地埋管换热器获得的土体综合热导率系数,无法准确计算能量桩换热效率。依托河南理工大学某低承台3×3能量桩群桩工程应用,开展基于能量桩的土体综合热导率系数测试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加热时长、加热功率、流速及桩长等因素对土体综合热导率系数的影响规律,继而探讨能量桩在群桩中的布置形式对土体综合热导率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地源热泵测试所发展起来的土体综合热导率系数线热源分析方法,并不适用于分析基于能量桩现场实测所获得的相关数据;有必要推导一套考虑桩径影响的、适用于能量桩的土体综合热导率系数测试与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计算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为规范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计算,从《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基本要求出发,以合肥市某土壤源热泵工程为例,进行了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计算和校核模拟计算。研究表明,热干扰对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有较大的影响,不考虑热干扰影响的钻孔长度计算结果偏小;由于热堆积的影响,地埋管换热器流体平均出口温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校核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计算长度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鲁北地区于2001年已陆续开始应用热泵技术开发浅层地热能,但区内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工作却严重滞后,制约了区内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为促进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开展了鲁北地区浅层地热能的资源评价工作,前期在调查区域内开发利用现状和摸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地下水换热方式和地埋管换热方式进行了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采用热储体积法对该区的浅层地热容量进行了计算,得出鲁北地区浅层地热容量为29.386×10^15 kJ/℃;并根据适宜性分区结果,分别对地下水式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可利用换热量也进行了计算,得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200 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0.8489×10^10kW·h,地埋管式地源热泵200m以浅可利用换热量为6.5261×10^12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