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綦村岩体是冀南邯邢地区典型的中生代高镁闪长岩杂岩体,主要由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二长岩和少量辉长岩组成。对綦村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发现,綦村斑状黑云母角闪闪长岩中的角闪石多为镁铝钙闪石和镁角闪石;黑云母主要为富镁黑云母;斜长石发育环带结构,核部以中长石和拉长石为主,边部多为更长石。角闪石矿物温压计估算结果显示,角闪石斑晶的形成温度为930~970 ℃,压力介于300~340 MPa之间,深度10~15 km,氧逸度为ΔNNO+0.1~+2.3,平衡熔融体中的水含量4.8%~5.5%;与黑云母平衡的角闪石形成温度为684~760 ℃,压力降低至42~61 MPa,熔体中水含量降至3.1%~4.3%,氧逸度为ΔNNO+0.7~+2.4。黑云母温度计和氧逸度计获得的结果与角闪石温压计估算结果一致。该结果表明,研究区高氧逸度的铁镁质岩浆在中地壳曾经驻留,并发生了以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富含挥发分的分异岩浆在后期快速侵位形成高镁闪长岩和矽卡岩型铁矿。  相似文献   
2.
当前, 我国铁矿资源供应形势十分严峻, 实现铁矿找矿突破迫在眉睫。矿床成矿系列是对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凝练, 在多矿种和不同地质单元的找矿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理论, 对于深化铁矿成矿预测研究、明确找矿方向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已划分的以铁矿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有18个, 矿产预测类型至少67种, 构筑了相对完善的成矿体系。根据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体系对我国铁矿的研究成果, 铁矿成矿预测应聚焦于: ①成矿地质基础-识别成矿要素; ②特征性矿化指示和找矿标志的提取分析; ③找矿新发现的深入剖析和规律总结; ④新铁矿类型的辨别及其成矿规律研究; ⑤重点矿山的构造重新认识; ⑥以成矿体系的角度开展“全位成矿”和“缺位找矿”研究; ⑦成矿谱系的构建和成矿缺位(矿种、类型、时代)的研判; ⑧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开展铁矿资源预测和综合利用; ⑨从系统论的角度重新平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用GPRS无线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认为土壤温度场变化与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地温的变化与系统的换热功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华北陆块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分布区之一, 在目前铁矿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 深化铁矿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 以地质年代为界线, 结合对华北陆块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厘定出6个铁矿床成矿系列: ①华北陆块与太古宙海相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 ②华北陆块东部与古元古代岩浆、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 ③华北陆块北部与中元古代构造旋回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Fe、Ti、V矿床成矿系列(组); ④华北陆块东部与新元古代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 ⑤华北陆块与古生代火山-沉积、沉积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 ⑥华北陆块中东部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六个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铁矿成矿谱系, 通过对华北铁矿成矿系列系统的研究总结, 认为找矿工作应聚焦于地质单元、时间、地质作用、有用组分、矿床类型组合五个维度, 而矿床式作为典型矿床深入研究后高度概括的成果, 对找矿工作也有很大启发意义, 对于白云鄂博、陈台沟、司家营、杏山等重点矿山构造的重新认识, 有助于实现进一步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5.
高新宇  王登红  黄凡  王岩  郭唯明 《地质学报》2022,96(7):2494-2505
司家营铁矿是冀东最大的单体铁矿床,其资源量约占冀东铁矿资源总量的六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资源战略地位。司家营铁矿自1914年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有悠久的勘查和研究历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矿质初始来源于海底高温热液与海水混合;矿区内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对矿体的最终定位有控制作用;矿床的原始成矿地质背景可能为弧后盆地;矿区有原生沉积和热液改造贫矿而成的富铁矿,后期构造运动可以导致进一步的富集。通过对司家营铁矿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综述,本文认为:滦县岩群的中上层是后续深部找矿的目标层位,而富铁矿应在厚大的贫矿体中找;辨别断裂的性质有助于推断深部矿体位置,褶皱的转折端和断裂的交汇处有助于赋存富铁矿;磁异常和重力异常是找大矿、找富矿的重要标志;混合岩化和热液蚀变作用发育的位置更利于找富铁矿;后续的找矿工作建议在矿区西侧矿体延深方向上开展;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弱小的磁异常也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对邯邢地区白涧铁矿矿体和岩体中磁铁矿的成分特征进行详细的成分分析,通过成因矿物学研究认为白涧铁矿矿床主要为接触交代成因,而非矿浆贯入成矿。富铁的岩浆热液在有利的断裂构造条件下充填到接触带和围岩裂隙当中,与碳酸盐围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研究发现,矿区内磁铁矿以自形-半自形为主,部分有被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交代的现象.围岩蚀变以矽卡岩化和钠长石化为主,具有分带性。矿体磁铁矿与岩体磁铁矿相比表现出富Mg、Mn、Si、Ca贫Fe2+、V、Cr的特征,且与典型的矿浆型磁铁矿成分差别明显。根据成因投图及单位分子中各阳离子数之间的协变图解发现,Mg、Mn与Fe2+、Si与Fe3+呈现明显的负相关,Ca与Si呈现正相关。此外,成矿过程中发生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亦可以解释矿区上方出现气孔状矿石的现象,这些成分之间的差异、相关性及发生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