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各国学者A.R.Emy(1831),E.Beaumont(1845),Cialdi(1866),P.Cornag-lia(1891),N.M.Fenneman(1902),B.П.3eнкович(1946,1962),D.L.Inman,A.J.Bowen(1956),W.A.Price(1969),P.D.Komar(1976)等,  相似文献   

2.
福建近海主要经济渔业生物营养级和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振彬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2):153-158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52种鱼类、6种虾类、4种蟹类、1种虾蛄和4种头足类的食性和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营养级以鱼类最高,为2.1~3.7级,平均2.65级;头足类为2.04~2.88级,平均2.60级;蟹类2.38~2.73级,平均2.58级;虾类最低,为1.64~2.21级,平均1.96级.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也以鱼类最高,为33.0%~76.2%(m/m),平均46.25%(m/m);头足类为27.80%~46.16%(m/m),平均40.24%(m/m);虾类为30.60%~38.40%(m/m),平均34.90%(m/m);蟹类最低,为25.00%~30.78%(m/m),平均28.24%(m/m),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还是以鱼类最高,为4.80%~29.55%(m/m),平均13.75%(m/m);蟹类为8.90%~12.68%(m/m),平均10.74%(m/m);虾类为6.97%~11.53%(m/m),平均9.55%(m/m);头足类最低仅为7.38%~8.52%(m/m),平均7.95%(m/m),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和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与营养级均成正相关,但前者的相关性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6种笛鲷属鱼类Cyt b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获得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stellatus)、千年笛鲷(L.sebae)、勒氏笛鲷(L.russelli)、红鳍笛鲷(L.erythropterus)5种笛鲷属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425bp序列,并结合基因库中的斜带笛鲷(L.decussatus)Cytb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共发现8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20.7%)。用MEGA2.1软件中的Pairwise distance工具计算了6种笛鲷属鱼类的相对遗传距离,表明6种笛鲷属鱼类的序列差异在0.096-0.129之间,其中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序列差异最大为0.129,千年笛鲷与红鳍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小为0.096;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较低,平均只有2.160。  相似文献   

4.
采用WKB方法计算在极高温度(非共振情况)下^27Al(p,a)^24Mg与^27Al(p,r)^28Si两反应道分支比。在T9=(0.07~1)温度范围内,R≤1,且在T9=(0.07~0.3)范围内,R≤0.02。计算表明,融合核反应^27Al(p,a)^24Mg可以忽略,Mg-Al循环是不封闭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虾的“黑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黑鳃病”的名称,最早是1968年日本石川雄介在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eus)的病虾上发现了镰刀菌,因病虾鳃丝变黑而命名的。以后江草周三等人又以此名称陆续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Johnsoll(1974)和Lightrier(1975)等报告了得克萨斯州的桃红对虾(P.duorarum)、褐对虾(P.aztecus)、加州对虾(P.californiensis)、中美白对虾(P.occidentalis)和蓝对虾(P.stylirostris)等因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使虾鳃变黑的病例,他们也用“黑鳃病”这个名称。我国近几年来有些养虾地区也说有黑鳃病发生。作者根据三年来对我国的东方对虾(P.oriental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和墨吉对虾(P.merguiensis)等疾病的调查,参考国外的报道对这问题进行综述,并对“黑鳃病”名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饵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杂鱼、星虫、牡蛎、乌贼、虾进行中国鲎幼体饵料种类、粒度以及白天和夜间摄食量差异等试验。结果表明: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对乌贼的相对摄食量最大(2.1%),而对小杂鱼的相对摄食量最少(0.2%)。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均对粒度为0.3~0.5cm的乌贼相对摄食量最大(2.0%),对粒度为2cm的乌贼相对摄食量最小(0.1%)。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夜晚的摄食量明显大于白天:平均体重为147.4g组的昼夜相对摄食量的差异最大(白天为0.8%,夜间为1.7%),平均体重为258.7g组的差异最小(白天为ll%,夜间为l4%)。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山东近海牙鲆自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牙鲆于2003年5月分别采自山东近海和青岛胶南养鱼场,各20尾,取全血或肌肉组织,以酚-仿抽提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筛选获得的10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产物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EB显色,用ImageMasterl D Elite(Version 3.01)软件分析电泳结果,并计算了相应的遗传学参数。结果表明,在自然和养殖群体中,10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平均数(α)分别为6.7和6.1,每个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数(αe)分别为1.8—6.8和2.5—6.7,群体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8120和0.7310;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和基因分化系数为0.8558、0.1557和0.0558;自然群体内每个座位上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9—0.84、个体识别率(DP)为0.54—0.86、非父排除率(PPE)为0.41—0.72,其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0.9999,表明所选座位属中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今后牙鲆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华南滨海断裂带及其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南滨海断裂带是一条经历多期次活动的强活动断裂带,它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也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形成和演化。台湾海峡的滨海断裂带是华南滨海断裂带的一部分,是影响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最大的一条强活动断裂带。简要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在地球物理剖面上的反映,以及它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根据台湾海峡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和深部构造应力分布特点,初步划分出该断裂带在未来100a内的6个潜在震源区,它们分别是A区(7~7.5级)、B区(5.25—6.5级)、C区(6.75—7级)、D区(5.5—6.5级)、E区(6.5~6.75级)和F区(5.5—6.5级)。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广东省雷州半岛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用Shan 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种类均匀度(J)、种类丰度(D)、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I)4个测定红树林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标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所采获的底栖生物种类共有68科165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主。红树林滩涂全年平均生物量为223.2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lO.97个/m^2。H′甚高,2个季度平均为2.2633~2.7411,J平均为0.6407~0.6411,D平均达到1.4910~2.6232。全年各类群生物组成中,生物量及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主要经济种类有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r Mactra) veneriformis)、青蛤(Cyclinasinensis)等20多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理阶段(成熟、抱卵、流产)肝胰腺内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含有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烯酸(MUFA)5种,多烯酸(PUFA)12种;MUFA的含量最高,占52.47%—58.56%。SFA次之,为23.17%—29.20%,PUFA的含量较低,为8.92%—21.11%。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3/cn-6值在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差异极显著,油酸(c18:1)、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是肝胰腺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分别为35.2l%—40.49%、17.97%—21.97%和11.69%—14.90%,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差异显著。比较研究温州本地抱卵蟹和太湖抱卵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酸,发现脂肪酸中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3/Cn-6值差异极显著,除C14:1、C18:1、C20:1及C20:5外,其它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氯化锂法从眼点拟微球藻(Nannochloropisis oculata)中提取DNA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新鲜藻细胞在提取液(0.6mol/L LiCl,0.8%Sakosyl,20mmol/L EDTA(pH8.0),0.4%PVP,10mmol/L Tris-HCl(pH8.0),5%β—巯基乙醇)中经过55℃温育30min,每mg鲜藻可提取20—40mg DNA,提取的DNA分子量在23kb左右,可用于PCR、限制性酶切等。  相似文献   

12.
万安盆地大熊油田的勘探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Dai Hung)油田位于万安盆地北部.在我国传统海疆线内侧.北距昆仑岛480km,水深107m.1975年初,莫比尔(Mobil)石油公司开钻大熊-1井(Big Bear-1井),当年4月由于西贡政权垮台而中途停钻,此时并深1750m.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长尾大眼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世纪60年代及9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本文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长尾大眼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9.4cm,K=0.65.τo=-0.42;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27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3.72,1.19和2.53。当前开发率为0.68。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北部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给渤海湾北部海域重金属铜环境容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该海域12个站位表层海水样品的表观铜络合容量(ACuCC)和条件稳定常数(K)以及络合容量指数(CCI)进行了测定和计钟:。得到该海区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228.0~673.4nmol/L之间,平均值为437.5nmol/L,条件稳定常数对数值(IgK)变化范围在7.41~8.84之间,平均值为7.89,络合容量指数在72.69%~92、92%之间,平均值为82.93%。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对重金属铜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2年7月沿鹿同头珊瑚礁坪断面方向,在原生滨珊瑚(Porites)礁表面进行系统采样,并进行^14C测年和年代校正,初步划分出全新世以来珊瑚礁演化的5个阶段:珊瑚礁繁盛期(7300-6000cal.aBP)、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Ⅰ(6000-4800cal.aBP)、珊瑚礁发展期(4800-3000cal.aBP)、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Ⅱ(3000-1000cal.aBP)和现代珊瑚礁发育期(1000cal.aBP以来)。鹿回头珊瑚礁在7300-6000cal.aBP处于发育的繁盛期,已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存鹿同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或礁前斜坡带。  相似文献   

16.
激光烧蚀微探针等离子体质谱的地质应用。自1989年以来,我们实验室就积极开展了激光烧蚀微探针(LAM)试样引入系统的研究工作,这种技术适合于ICP—MS分析地质样品中小体积矿物(激光烧蚀孔穴直径低于10—100μm).对某些样品.采用Nd:YAG激光的基本IR波长(1064nm),作为多数用途,4倍频率(uv)的波长(266nm)能产生较小的直径,并较好地形成孔穴.  相似文献   

17.
樊海平 《台湾海峡》2004,23(4):500-506
由吡喹酮和克螨特组成的复配制剂对小球藻、轮虫、蚤状溞、水蚯蚓和卤虫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复配制剂对轮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3.9mg/dm^3(24h)和3.03mg/dm^3(48h).安全浓度(SC)为0.0432mg/dm^3;对蚤状溞的LC50为345.14mg/dm^3(24h)和17.5mg/dm^3(48h),SC为0.0135mg/dm^3;对水蚯蚓的LC50为636.80mg/dm^3(24h)和79.07mg/dm^3(48h),SC为0.366mg/dm^3;对卤虫无节幼虫的LC50为201.84mg/dm^3(24h)和8.91mg/dm^3(48h).SC为0.00519mg/dm^3,复配制剂对水环境生物的破坏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统计、剖检病变、病原分离鉴定与人工感染健康鱼致病作用试验的方法,对自然发生的养殖牙鲆细菌败血感染症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同时取病(死)牙鲆的肝、腹水、腐烂肌肉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于10尾鱼20株纯培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来的两种细菌,一种是弧菌属(Vibrio Pacini 1854)细菌的一个新种(sp.nov.)并定名为牙鲆弧菌(Vibrio olivaceus sp.nov.);另一种是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Kluyver and van Niel 1936)的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等表明该两种分离菌为相应感染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华南沿海重要网箱养殖鱼类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华南沿海重要养殖鱼类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黄鳍鲷(Sparus latus)、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沙鲈(Psammoperca waigiensis)、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和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7种海水鱼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及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组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7种海水养殖鱼类蛋白质、脂肪、灰分及能量的差异较大,而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在氨基酸总量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介于59.08%-78.38%、30.06%-40.43%和48.82%-53.38%之间。这7种海水养殖鱼类脂肪酸不饱和度在39.80%-54.50%之间,n-3系列不饷和脂肪酶尤其是EPA和DHA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陈荣忠  双宝  张锐  杨丰 《台湾海峡》2003,22(2):180-186
该文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开展了具有加速鱼生长的鱼生长激素基因工程研究,构建了高效表达的66鱼生长激素甲醇半赤酵母工程菌.研究中试规模的培养基配方,解决中试工艺设计和生产试验及质量检验方面的问题;通过发酵培养该工程茵获得重组鱼生长激素产品,研究掺入饲料的合适比例,并进行生产规模的海水经济鱼类喂养试验.先后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卵形鲳鯠(Trachinouts ovatus),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s)等3种海水经济鱼(4批共约6万尾)进行生长状况对比,增重比率均值分别为20.0%、17.3%、18.4%和56.8%.饲料添加酵母工程菌具有明显地促进海水鱼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