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藻类对碘的吸收和利用已有不少研究,Fries观察到碘对多管藻(Polysiphonia)的生活是绝对必要的。Iwasaki观察到碘对紫菜某一阶段的生长有刺激作用。Pedersen观察到碘对水云等褐藻的生长是必要的。Wolery和Lewin观察到碘对长囊水云(Ectocarpus siliculosus)的生长是必要元素,不能用溴来代替,并且长囊水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四烷铵络合碘对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Phaeochystis globosa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烷铵络合碘对球形棕囊藻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当藻细胞起始密度为1.5×106cells.ml-1时,低于1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于25 mg.L-1的四烷铵络合碘溶液对球形棕囊藻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四烷铵络合碘具有高效、低毒、药效期长等优点,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除藻剂。  相似文献   

3.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甲状腺素对人和动物的正常生长都是必不可缺的,凡是甲状腺激素所具有的各种生物学功能,诸如维持能量代谢、调节新陈代谢、对垂体功能的支持作用、促进体格发育、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与功能的建立等均与“碘”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碘,人们就会联想到海洋。的确,全球浩瀚的海水中,蕴藏着800亿吨碘,大海真是一座储量相当可观的碘库。对碘,人们并不陌生,但碘的神奇作用,并非路人皆知。不妨说开去,也许你会对它刮目相看。一个沉重的话题人称碘为生命元素、智慧元素、智能之花、聪明之泉。研究证明,碘是人类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新陈代谢的重要微量元素,据称,缺碘是世界上已知导致人类智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态系统中碘的分布及形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文献总结了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碘形态分布及其相互转化的研究进展。溶解无机态碘的两种主要形式(碘酸根IO3-及碘离子I-)之间随着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的形态转换是海洋生态学家相对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们对其反应机理开展了各自的研究,认为其中IO3-的还原机理包括:浮游植物生长调控、细菌活动、硫化物及光化学反应;I-的氧化包括光化学途径及细菌活动等。本文还就海洋生态系统中有关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海藻中的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晓  王孝举 《海洋科学》1994,18(4):16-20
碘是自然界中的稀有元素,除动植体内含有一部分有机碘外,基本是以无机盐的形态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生物体的组成与生存的环境及营养条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海洋是“无机盐之宝库”,这直接影响了海洋动植体的化学组成。特别值得研究的是,海洋生物体内碘的分布最为典型地反映了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论及了海藻这一特定海洋植物中碘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特征。以此为借鉴,研究中国海藻中碘的化学特性,为更有效地利用海藻中的碘提供理论基础。1海藻中碘的分布特征由于海藻生长在海水这一特…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素在褐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近年来已有较多的研究.Abe等人[1,2](1972,1974)从裙带菜(Undaria)藻体内分离出鉴定了IAA和PAA等植物激素.Lisbeth(1977)[3]用无菌培养的方法证实了PAA及其羟基衍生物是促进墨角藻(Fucus spiralis)生长和诱导形态分化的有效物质.本实验所使用的4-碘苯氧乙酸(4-IPOA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已开始在国内应用于研究[4,5].至于该类激素在海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如何,至今尚未见报导.我们以海带生活史两个不同阶段的藻体——配子体和幼孢子体为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对不同浓度的4-IPOAA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缢蛏浮游幼虫、稚贝和幼贝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称蛏,分布于日本、朝鲜及中国,是我国闽浙两省主要海洋经济贝类和养殖对象。我国养殖缢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自五十年代以来,报道缢蛏的文章不少,主要有成体形态、生长、产量、平畦预报以及人工育苗等。国外缢蛏的研究尚不多见,仅有受精卵初期发育的观察,如日本福冈县有明海沿岸调查,并观察经福马林固定的标本,简述壳顶幼虫至幼苗的一般形态等。鉴于福建省对缢蛏开展人工育苗,并进行了大面积的垦区育苗,海产双壳类幼体的种类鉴别,以及污染物对缢蛏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等,对缢蛏浮游幼虫至幼苗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作详细的观察与描述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3种海带新品系含碘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0年代起 ,我国海带养殖业迅速发展 ,从北到南广泛开展了人工养殖。70年代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曾做过高碘海带新品系的培育工作 ,培育出两个既高产、含碘量又高的新品种860和117。但在长期推广过程中 ,这些品系的优良性状都不同程度地有所退化。因此 ,重新筛选、培育具有优良形态性状和高碘含量的海带品系 ,已成为一个较为迫切的问题。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作者对生长于青岛太平角海区的3个品系的海带进行了筛选 ,它们是SD2 8,82J L.g.,AD 2 8 2,其中前两种是较纯的品系 ,…  相似文献   

10.
由于海洋藻类能大量地吸收和累积多种放射性元素,所以Kpenc指出,可用海藻作为检验某一海区放射性污染的指标。攷虑到核试验或反应堆的运转产生出碘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攷虑到不仅能放出较强的γ射线,而且比其它碘的同位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同时又攷虑到碘能大量地集中在人体的甲状腺中,海藻又有较高的碘(和I~(131))含量,因此,那些在放射性沾染后不久可能被食用的海藻,特别是海带的叶片,对于I~(131)的吸收、累积的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碘是海洋中的微量元素之一。大量的研究和海洋调查数据表明,碘酸根(IO_3~-)和碘离子(I~-):是海水中碘的主要无机存在形式。IO_3~-和I~-的浓度及其比值随地理位置和深度的不同而异。为此,人们对碘在海洋中的转化途径和机理颇感兴趣。其中研究作为IO_3~-与I~-的中间体——分子态碘(I_2),在碘的地球化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硼对海带雌配子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对高等植物生长的影响,已有不少的研究.有人认为它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有人不同意这个意见。硼对海藻的效应,研究的不多.McBride等的观察指出,硼对小球藻的生长没有什么影响。Lewin的实验表明,硼对硅藻的生长是必需的.Nasr等的观察指出,  相似文献   

13.
营养盐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概述了海水中营养盐和细胞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阐述了数学模型方法描述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发展过程,指出在现有生物生长模型基础上,建立重要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等生态学过程与赤潮生物生长关系相结合的数学模型是建立现场环境条件下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数学模型,进而揭示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机理等的必要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郭锦宝  彭震 《海洋学报》1988,10(1):60-66
作者测定了九龙江口水中溶解碘的形态及其分布与盐度关系,发现总碘(∑I)、碘酸根(IO3-)和碘离子(I-)都与盐度成正的线性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河口水中溶解碘的形态呈现保守行为.河水中I-和IO3-形态的碘含量分别为2.40μg/l和<1.0μg/l,I-是河水中碘的主要存在形态,海水中IO3-和I-形态的碘含量分别为39.4μg/l(S=27.5)和4.00μg/l,IO3-;是海水中碘的主要存在形态,作者还研究了间隙水中可溶碘的分布与深度的关系,间隙水中的碘以I-形态存在.另外,还测定了从沉积物到上覆水可溶碘的表观通量,其通量值为2.4(15℃)和27μmol/(m2·d)(30℃).  相似文献   

15.
浙江近海大黄鱼的季节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秉征 《海洋与湖沼》1966,8(2):121-139
在自然环境的季节循环中,鱼类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阐明鱼类生物学特性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Rich.)是我国沿岸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捕捞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进行大黄鱼季节生长的研究,不仅可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种群生产力等问题提供必要的生物学依据,而且对进一步探讨生长过程的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浙江近海大黄鱼(春季生殖鱼群)的季节生长作一比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季节生长的特点及其与耳石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其次,对调整大黄鱼捕捞时期问题也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硼对高等植物生长的影响,已有不少的研究。有人认为它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有人不同意这个意见,硼对海藻的效应,研究的不多。McBride等的观察指出,硼对小球藻的生长没有什么影响。Lewin的实验表明,硼对硅藻的生长是必需的。Nasr等的观察指出,硼对石(艹尊)和Dictyota的生殖有刺激作用。 本实验在于观察硼对海带雌配子体生长发育的效应。1973年和1976年,我们曾做了一些探索性实验,1979—1980年又重复了实验,这里仅汇报一部分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严小军 《海洋科学》2000,24(3):57-57
海洋动植物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碘,海藻,尤其是褐藻类如海带、马尾藻等,在藻体内都富集了较多量的碘。采用昆布、马尾藻等海藻进行补碘治疗甲状腺肿大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通过选择高碘海藻,进行生物提取,形成生物补碘制剂,不仅可以每日安全、有效的碘,达到我国长期消除碘缺乏病的危害,而且,对于没有缺碘现象的地区人群不产生不必要的生理影响。海藻的碘以有机态与无机态并存。但是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无法对海藻中碘的化学形态进行测定。在我们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60401)中,采用灵敏的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1996~19…  相似文献   

18.
海藻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特点。碘是海藻植物体最基本的元素,在海藻的代谢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作用。自1897年法国人Eschle首次在海藻中发现含碘有机化合物以后,又在不同的海藻中研究了碘的化学性质,并发现碘有机化合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海藻中,并以I-C共价键的形式与生物分子结合。迄今,碘在海藻中以有机态和无机态两种形式并存,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Whre等(1980)的研究工作表明,海藻中的碘主要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约占总碘的60%-90%以上;有机态碘仅占总碘的10%-40%。 作者在研究和测定了与本实验用的相同海带中有机碘的含量和分布(韩丽君等,1999)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单向纸色谱和红外光谱,纯化并检测了新鲜海带中有机碘的存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态碘可分为氨基酸类衍生物和非氨基酸类衍生物。含碘氨基酸(IAA)占总有机碘的51%,其中游离氨基酸中的含碘氨基酸占总有机碘的49%(其中大部分是以二碘酪氨酸为主的含碘酪氨酸),只有2%左右的含碘氨基酸存在于结合氨基酸中。另外,50%左右的含碘有机化合物为非氨基酸类含碘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检测进一步证明了新鲜海带中含碘氨基酸的结构基团。  相似文献   

19.
日本鳗鲡早期阶段耳石日生长轮形成的周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0年4月从江苏太湖搜集日本鳗鲡亲鱼暂养在天津滨海虾场8t玻璃钢水槽中,经人工催熟催产后孵出仔鳗,对孵出仔鳗连续取样;于1989年4月在长江口采集白仔鳗,观察和比较二者的耳石生长轮形成。结果表明,(1)人工繁殖仔鳗耳石第一个生长轮是在孵出后第一天形成的,轮纹形成具有24h周期性;仔鳗孵出后生长天数与生长轮数关系的回归方程以y=0.23+0.91x表示,其中,x为孵出后的天数,y为生长轮数;在人工繁殖仔鳗耳石上没有观察到“孵化标记”轮。(2)白仔鳗耳石中心核与“孵化标记”轮之间存在日生长轮。(3)人工繁殖仔鳗与白仔鳗耳石中心核同第一个生长轮比较表明,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日本鳗鲡早期阶段耳石中心核外周标记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城华 《海洋科学》1996,20(1):46-48
1989年10月自江苏太湖捕获到日本鳗鲡亲鱼,经暂养、人工催产后孵出 仔鳗。对仔鳗耳石进行观察,发现耳石中心核外周存在标记轮,与1990年4月取样 子长江口启东的白仔鳗耳石中心核外周的标记轮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别。两者耳石 中心核与其外周标记轮之间都存在两个生长轮。人工培育仔鳗耳石标记轮(第3个 日生长轮)的存在证实了白仔鳗耳石标记轮是第3个日生长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