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撒兴昌  高天明  张艳 《地球学报》2023,44(2):341-350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球碳酸锂贸易量逐渐增长, 但其出口集中于少数国家, 这意味着全球碳酸锂供应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深入了解全球碳酸锂贸易格局演变、供应危机传播路径及影响, 本文构建了2000—2021年全球碳酸锂贸易网络和级联失效模型, 概述了主要出口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格局演变过程, 并模拟了不同供应危机来源的雪崩规模、传播路径及其影响。我们得到: (1)20多年来全球碳酸锂贸易集中度逐渐增加, 出口前三位国家保持稳定, 而主要进口大国变化明显, 贸易格局已由南美供应全球转变为南美供应东亚; (2)碳酸锂贸易供应危机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 间接传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智利供应危机对中日韩的影响程度逐渐扩大, 但对欧洲的影响时间最长; 阿根廷和中国的雪崩规模在上升、传播次数增加, 而美国则相反。本文将贸易格局演变与危机传播结合, 明确了全球碳酸锂主要贸易国智利、阿根廷、中国、德国等作为供应危机来源的影响程度及其传播路径。以上分析结果将有利于维护全球碳酸锂贸易稳定和主要贸易国采取应对策略缓解供应危机。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世界对镍的需求快速增长,价格持续上升。寻找更多的镍矿资源,满足经济发展,是当前地质界的重要任务。【研究方法】本文总结了镍矿成因类型、成矿时代、成矿特征及成矿背景,梳理全球镍资源储量和矿山产量,分析镍金属供应现状和消费趋势,提供了寻找新的镍矿床的背景知识(材料)。【研究结果】全球具有经济意义的镍矿可分为岩浆型和风化壳型,前者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等,后者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巴西和菲律宾等。【结论】为缓解世界镍资源供求矛盾,应该做好全球镍资源的配置,加强镍矿有效供给,加大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循环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产业是镍最大的消费领域,对全球镍消费趋势起决定性作用.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逐渐发展,动力电池对镍需求也逐渐得到重视,该领域的镍消费普遍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镍消费领域.本文通过对镍需求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不锈钢及电动汽车领域等重要部门的镍需求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镍需求将由2019年243万t增长至2030年445万t,其中不锈钢领域仍为其第一大消费领域,电池领域上升为第二大消费领域;通过梳理全球镍资源情况及供应开发情况,认为由于受到疫情冲击,2020年镍矿供需形势紧张状态将有所缓解,但随着未来疫情好转,未来几年内镍仍将处于供需紧张状态;此外,通过梳理镍供应链条,本文认为市场对硫酸镍以及硫化镍矿需求未来有望持续增长,这对镍盐价格将形成有力支撑,对推动全球红土镍矿湿法产能建设也将形成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与开发利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镍储量约为16亿吨,其中硫化物型镍矿占全部储量的28%,红土型镍矿占72%。鉴于硫化物型镍矿床以品位较高、杂质较少和选冶容易等特点,因此,全球58%左右的镍产量来源于此类矿床。随着硫化物型镍矿床开采量的大量增加和储量快速减少以及后备开采基地的严重不足,因此,人们将开发的重点瞄准了红土型镍矿床。红土型镍矿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红土型镍的金属量为115亿吨,资源丰富;②无论是找矿勘查,还是矿体的采矿和选矿,其投入成本均很低;③火法冶炼工艺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运用,湿法冶炼技术(高压酸浸和堆浸)也正日趋成熟;④红土型镍矿床大多数位于赤道附近,多数临海,便于外运。我国西南和海南岛地区超镁铁质火成岩及其相应的风化层分布广泛,个别岩体(或层)的顶部或旁侧产出有红土型镍矿床(点),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对红土型镍矿床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袁超飞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15-1121
在分析中国的镍资源产量、消费历史、消费结构、未来需求趋势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印尼镍资源情况,对比了印尼政府出台原矿禁止出口令前后镍矿、精炼镍、镍铁产量发生的变化状况,以及给印尼镍矿和镍铁出口和中国镍资源进口的影响。得出印尼镍资源丰富,镍矿开发活跃,原矿禁止出口政策不仅使本国镍资源出口贸易格局发生改变,也导致中国进口镍资源形势发生了变化。最后,提出中资企业在印尼投资镍资源的主要区域和领域,为企业在当地投资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镍矿石主要来自2种矿床类型:硫化物型和红土型,其中硫化物型镍占总储量28%,而红土型镍占到72%(Elias,2002)。硫化物型镍矿床品位高、杂质少和易选冶,一直以来是全球镍金属提炼的主要矿石来源。当前,国际上大多数硫化物型镍矿山的资源储量已不容乐观,重视红土型镍矿床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Gleeson et al.,2003;王  相似文献   

7.
由黄山铜镍矿床浸染状矿化橄榄岩中Ni的赋存状态分析得到其硅酸镍含量为4%~20%,且硅酸镍含量和全岩Ni含量呈负相关,主要受橄榄石比例和橄榄石Ni含量控制。当全岩Ni大于0.4%时,黄山矿床浸染状矿化橄榄岩中硅酸镍比例常小于10%。450中段坑内钻KZK1475中硫化物从矿体下盘至上盘呈逐渐减少趋势,结合黄山岩体从浅部至深部基性程度逐渐增高的岩相分带特征,认为岩浆结晶过程中主要受重力分异控制。矿体中硫化物呈多段富集,可能与新鲜岩浆注入有关。本文还对东疆地区其他超基性岩相赋矿的矿床(黄山南矿床和坡北地区铜镍矿床)进行了硅酸镍含量模拟,得到两个矿床浸染状矿化橄榄岩中硅酸镍比例多为10%~20%,大部分大于20%,而矿化纯橄岩中硅酸镍比例都大于20%。因此,东疆地区在橄榄岩赋矿的铜镍矿床(矿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应考虑矿体中硅酸镍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镍工业资源主要为红土型、硫化镍及海底含镍锰结核3种,我国镍资源储量占全球第九,主要以硫化镍矿为主,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硫化镍矿产资源地.近年来,随着青海省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青海省加大了硫化镍矿资源的找寻力度,发现了一批成矿潜力较大的矿床(点),省内铜镍资源有望进一步得到拓展.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内镍矿资源分布、勘探开发及目前全球镍资源供需变化等,为我国镍矿业的投资、开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中的Fe-Ni-As-S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娟娟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10,26(8):2264-2274
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是一个典型的与蛇绿岩有关的高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其中矿石铬尖晶石发生了明显的热液蚀变,发育了富Cr的蚀变环边,形成高铁铬铁矿,Cr#在蚀变后升高,发生了Cr元素的次生富集。在矿石颗粒间隙中的Fe-Ni-As-S矿物组合主要为镍黄铁矿-赫硫镍矿-针镍矿-砷镍矿。围岩纯橄岩普遍发育强烈的蛇纹石化,其中的Fe-Ni-As-S矿物组合为赫硫镍矿-镍黄铁矿-砷镍矿,还有少量的针镍矿和铜矿物。通过对硫化物的成分对比分析,认为矿石中的镍黄铁矿和赫硫镍矿都属于岩浆演化的产物(600℃),与赫硫镍矿和针镍矿一样,均从贫S的母岩浆中通过岩浆熔离过程形成。围岩和矿石中的含砷矿物以及围岩中的镍黄铁矿都是晚期热液活动的结果,其中砷镍矿具有特殊的蠕虫状-乳滴状结构,与围岩中的赫硫镍矿和镍黄铁矿共生。围岩和矿石中Fe-Ni-As-S矿物组合的形态和成分差异,说明金属矿物的整体演化从岩浆期到热液期经历了从贫S到富As的环境变化,最终形成了现在所观察到的复杂Fe-Ni-As-S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0.
刘建东  孙伟 《矿物学报》2014,(2):267-271
对张家界杆子坪黑色岩系型镍钼矿进行矿物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发现镍主要赋存于铁-方硫镍矿[(Ni,Fe)S2]、针镍矿(NiS)、方硫镍矿(NiS2)、硫镍矿(NiNi2S4)、辉砷镍矿(NiAsS)、紫硫镍矿(FeNi2S4)、镍黄铁矿[(Fe,Ni)9S8]等;钼主要以"胶硫钼矿"的形式存在。镍钼矿物多与黄铁矿、脉石矿物交代共生,反映出矿物嵌布关系的复杂性。镍钼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且细小,给选矿带来很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中亚各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上的冲突与合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邓铭江  龙爱华 《冰川冻土》2011,33(6):1376-1390
咸海流域是中亚社会发展进程中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区域,已严重妨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严重影响到中亚国家间的关系. 在解决咸海问题上,中亚各国虽然都表现出了极度忧虑和希望合作解决共同问题的诚意,签订了一系列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协议,付诸了较多的行动;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多方介入,大力援助、积极斡旋,但仍未从根本上缓解咸海危机. 深入分析介绍了咸海流域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中亚各国在咸海流域水资源问题上的冲突以及开展的一系列合作,探讨了咸海危机的潜在水冲突,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流域一体化管理,化解咸海危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萤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战略性矿产资源,受到各国(地区)的高度重视。由于全球萤石资源储量有限、分布不均,萤石产品的供需矛盾不断增强,激化了萤石资源进出口之间的竞争。本文主要研究了萤石资源国际贸易,以无机氟化工产业链为切入点,选取酸级萤石、电子级氢氟酸、六氟磷酸锂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2000—2020年全球萤石产品进口竞争网络,分析其格局、演变特征,国家(地区)间竞争特点以及中国萤石产品的竞争状况。结果发现:全球萤石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阶段的累积度分布都遵循幂律分布。竞争强度占比前20%的国家(地区)显示出更直观的集中化趋势。近20年来美国一直是酸级萤石进口竞争的矛盾中心。电子级氢氟酸和六氟磷酸锂的进口竞争网络的核心国家(地区)是不断演变的。建议中国等萤石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地区),合理规划萤石产业,优化萤石资源供需格局、促进萤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钴是我国极度短缺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必需的原材料,保证钴的稳定供应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钴的供应链,基于我国进出口情况,将上游环节的钴精矿和湿法冶炼中间产品定义为短缺产品,将中游环节的精炼钴、下游环节的锂电池定义为优势产品。基于理论数据对上游产品进行供应风险评价,发现由于国内一次、二次资源供应能力不足,进口高度集中等因素导致上游产品供应风险极高。在实际贸易格局中,虽未出现断供的情况,但由于进口过于集中,贸易自由度较低,易受他国制约。对中、下游产品进行供应控制力评价,发现我国从生产、出口以及企业表现三个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且下游产品还具有较高的贸易联系能力、与他国的调节能力和资源控制能力。综合考虑当上游产品进口中断会严重制约中、下游发展,对此提出完善回收体系、优化进口来源、建立供应链安全预警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速远程滑坡颗粒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颗粒流是高速远程滑坡物质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从细观角度揭示其超常运动特性的重要手段.颗粒流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可以为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持.本文聚焦颗粒流研究进展,从颗粒流基本概念、流态特征及流变本构模型、颗粒流粒径分选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理论、实验及数值计算模型3个方面对高速远程滑坡研究中颗粒流理论及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颗粒流角度研究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机理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高速远程滑坡高流动性的起源涉及哪些物理过程?如何量化和模拟其多分散性和破碎过程?如何量化描述颗粒尺寸分布的时空演变及其与流动的耦合?如何从其沉积特征中探究流动的传播机制?针对这些问题,从基于沉积学特征的颗粒流物理力学过程、考虑尺度效应的颗粒流动力学特性研究、基于颗粒流力学过程的滑坡运动机理及其本构模型、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4个方面提出下一步应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The crisi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labor, including the trade un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 have proportion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The repercussions, owing to globalization, also reached Third World countries, especially intermediate countries that hold important industrial estates such as Brazil, Mexico, Argentina, etc. Brazil is part of an economic,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which has universal traces of global capitalism, but also possesses singularities.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Brazilian trade un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 have either followed a different path. There was a widespread and highly significant strike movement (in the 1980s) with a notable expansion of trade unions organizing salaried sector (teachers, bank workers, public sector workers, etc.); there was also the rise of the Union Congresses such as the CUT-Central Única dos Trabalhadores (Workers Central) and the advance of rural unionism and the Landless Workers' Movement (MST, Movimento dos Trabalhadores Sem Terra) and new urban social movements such as the Homeless Movement. By the end of these decades, we joined in a more significant way the challenges which were presented to the unionism and social movements. These challenges are discuss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A dry debris avalanche will produce different volumes of colluviums or depositions (loose materials), which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mountainous rivers or gullies. The loose material supply process caused by a debris avalanche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understanding secondary disasters that form via the coupling of water flow and loose materials. Two flumes were designed for laboratory tests of the loose materials supply process to rivers/gullies, and the related impact factors were analyz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ly of loose materials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that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avalanche’s mass movement processes. The sliding masses with smaller particle siz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flume slope and exhibited a longer supply time. The time-consuming for the debris avalanche travel in the flum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particle size (such as flume B, time-consuming is decreased 0.2 s when the particle size increased from <1.0 to 20–60 mm), landslide volume and flume slope (flume A, consuming 1.6–2.1 s when flume slope is 29° decreased to consuming 1.3–1.5 s when flume slope is 41°), which means the increasing mobility of loose materials. The total supply tim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landslide volume or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and flume slope. An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process is presented based on numerous laboratory tes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hich can successfully describe the supply process for loose materials to a river/gully. The supply process of loose materials to mountainous gully from a dry debris avalanche is controlled by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s of sliding masses,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landslide volume and bed friction, where large-volume debris avalanches that occur in mountainous river regions are more likely to obstruct the river flow and form a landslide-dammed lake.  相似文献   

17.
高速远程冰-岩碎屑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岩碎屑流是高寒山区陡峭山体斜坡区冰崩、岩崩或滑坡解体后形成的冰屑、岩块和土颗粒混合体高速流动现象.由于裹挟了冰屑,冰-岩碎屑流具有超强的运动性,屡屡引发震惊世人的灾难性事件,是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地质灾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通过对近40余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评述,指出了冰-岩碎屑流的概念由来和主流定义方法,阐述了其成因机制的气候敏感性,结合典型实例论述了区域发育特征,重点分析了运动特征、减阻机理和冰屑影响机制.冰-岩碎屑流的超强运动性被认为与低摩擦冰减阻机理、摩擦热融减阻机理、侧限约束减阻机理密切相关.冰屑作为材料组分和融水来源,能够降低界面摩擦、改变冰-水-岩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复杂的热-水-力耦合作用.今后应加强研究冰-岩碎屑流事件的成因机制和时空分布规律、运动特性和冰屑影响机制、过程演化观测与预警评估技术,以期揭示冰-岩碎屑流运动机理,为冰-岩碎屑流及链生灾害的科学减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咸海流域水文水资源演变与咸海生态危机出路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邓铭江  龙爱华 《冰川冻土》2011,33(6):1363-1375
中亚的咸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和社会问题,研究咸海流域水文水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演变与气候变化,对深入理解中亚地区咸海危机形成机理、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咸海生态危机出路具有重要意义,对类似区域跨界河流和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介绍了中亚五国咸海流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重点分析了中亚五国咸海流域农业灌溉的发展演变、近80a来咸海流域气候变化趋势与主要河流水文演变情势及咸海水文特征演变. 结果表明,咸海生态危机完全是由人类自导并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危机,短期内难以遏制,长期来看也无法逆转. 结合咸海危机生态环境效应,讨论了3个跨流域调水方案拯救咸海的利弊与前景,探讨了立足于流域本身拯救咸海的综合治理措施. 最后,提出了咸海危机经验教训对我国内陆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