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选取云南澄江井2001年6月以来的水温观测资料,分析水温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井水温发生明显的突升、突降等短临异常变化时,与观测井300 km范围内5.0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应率为62.1%。  相似文献   

2.
张立  付虹 《高原地震》2000,12(1):42-49
对云南地区水质前兆观测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以月均值为基础,总结水质前兆观测项目的个体异常,群体异常与云南地区M≥6.0级地震1年尺度内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12组4~5级地震密集活动及其对应强震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地震密集活动中的最大地震震级与后续强震震级不相关;对应地震与密集活动的时间间隔多在半年内;利用4、5级地震密集活动作为M≥6.7地震1年尺度的预报异常,预报效能R值为0.258 5;在云南地区,强震多发生在密集地震集中区,而四川的强震多发生在4、5级地震不活跃区。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相继发生8.7和8.5级地震。通过对这两次地震与云南地震活动关系和地下流体记录异常变化的分析,认为:印尼两次8级地震的发生可能会使云南提前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远震对云南地区小震的激发和导致地下流体记录出现异常变化的因素虽然都与大地震面波的强弱、地质构造环境等有关,但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5.
浅析北天山西段与南天山中东段地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振生 《内陆地震》2008,22(2):170-176
对比分析了北天山西段与南天山中东段的地震活动关系,发现1935年以来两区地震活动水平相近,中强以上地震具有交替活动的特征,且有一定的成组性南北迁移的规律。时空扫描分析发现,北天山西段新源—温泉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集中活动对南天山东段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前兆意义,南天山东段的4级地震频度的减小与北天山西段5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两区域地震活动存在的以上规律和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与台湾强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5.5以上地震是否发生为标记, 划分华南地区的活跃和平静时段, 结果显示与华南地区2级以上地震频次的应力调制时间过程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 另外, 在活跃和平静时段华南地区的震级频次特点显著不同。 华南地区在中强震发生前有4级左右地震频繁活动和小震群频发的特点。 华南地区的中强震与云南地区7级地震的发生相关。 统计20世纪以来台湾强震与华南中强震的对应关系, 台湾西带6级强震后1年内华南中强震的对应率近0.5, 地区影响似有由东至西逐渐减弱的趋势。 台湾7级地震后2年内华南中强震的对应率只有0.3, 对应地区除台湾海峡、 福建和广东东部地震外, 也有几次对应广西和北部湾地区的地震, 与6级相比, 台湾7级强震影响范围大。  相似文献   

7.
云南及邻区中强震连发和平静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192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 分别给出了云南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连发和平静的定义。 分析了中强震连发、 平静的一些基本特征, 研究了5级以上地震连发、 平静事件与该区强震活跃、 平静过程的关系。 这些分析结果对云南及邻区的地震趋势预测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排除降雨干扰后的地下水位异常与强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宝荣  付虹 《地震研究》2006,29(1):39-42
选取云南地区受年度降水影响显著的10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对观测井所处地区年降雨量及次年水位谷值变化进行分析,提取了水位年异常特征。发现出现异常年份的异常台项比与次年的M≥6和M≥7地震有较好对应关系。1987年以来,出现异常台项比≥0.5的年份有7年,对应云南及邻区次年M≥7地震4次,对应率为57%;异常台项比≥0.4的年份有10年,对应次年M≥6地震9次,对应率90%。用此方法可以对云南的年度最大地震活动水平和地震强度进行预测估计。  相似文献   

9.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的相对平静时段,目前6级地震已经平静16年多,随时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2)ML4级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与当前地震活动所处地震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1980—2000年ML4级地震平静与M5级及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0年之后ML4级地震平静与ML5.2级及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较好;(3)2013年11月23日山东莱州ML5.0级地震打破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189天,虽然在预报期限内没有ML5.2级以上地震,但是2014年4月1日发生黄海ML5.1级地震,鉴于目前震群活跃,仍要警惕华北地区出现更大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林辉  顾宁杰  林佳霓 《地震研究》2011,34(4):428-434
通过对1960年以来云南地区的年降水与M≥6地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云南全省年降水平均值小于1000mm或年降水距平值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25%的台站数大于20,出现降水旱异常后,与次年云南地区发生7级地震的对应率分别为25%和33%,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云南除思茅、普洱地震区外,有80%的M≥...  相似文献   

11.
收集观测连续、动态稳定的井(泉)的水位、水氡观测资料,选择适合中期和中短期的异常提取方法,对大同6.1和张北6.2级地震前的水位、水氡异常进行分析,依据统计资料给出了山西及其邻区强震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发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海南台水氡异常特征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从震前预测与震后总结2种方式对青海省海南台水氡异常特征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研究了异常过程、异常幅度与震级和震中距、震源机制等的关系,对水氡异常预报地震进行了预报效能的R值评分。研究结果认为,海南水氡异常对地震的预报效能评分为0 4,表明水氡异常与地震活动有关;但是,异常幅度与震级、震中距关系不明显;震源机制不同,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也不同。研究结果还表明,海南台水氡对祁连山中东段及青海省河南县地区的地震反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西地区地下水位观测井1993年以来所积累的震例资料,按照这些震例可采用的经验性异常指标,将该时段内的异常进行了逐一清理,再以每一震例的地震为准,对观测井周围4.0级以上地震进行清理,得到某井某一时段内异常与地震的2个系列。根据相关计算公式对单井的异常指标进行综合评判,得出各观测井的异常与地震相互对应程度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16日大姚发生6.1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双柏发生5.0级地震。震前2个月,易门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据此,笔者向上级业务部门作了短期及临震预报。震后对这2次地震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探讨,并对易门水位异常与300km内M≥5.0级地震作了研究分析,给出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强震前地震活动、前兆和相关宏观异常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异常对该地区6.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天林  刘耀炜 《内陆地震》1991,5(4):317-323
对甘肃省3口井流量的多年旬均值数据作了线性趋势分析处理,用1.5倍剩余标准差作为异常分辨控制线,研究了1985年6月24日宕昌5.0级地震、1987年1月8日迭部5.9级地震和1987年10月25日礼县5.1级地震前清水井、礼县井和成县井的异常形态和异常过程,给出了甘肃井网中流量井反映地震的能力明显高于水位井这个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河北万全水位异常与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万全深井水位在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及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有趋势性变化,水位有大于50mm的瞬时突升突降的变化。指出,万全深水井水位的形态变化和瞬间突升突降变化似可作为晋冀蒙三省交界区地震趋势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骅井水位对苏门答腊5次地震的同震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ARX模型分析了河北省黄骅井水位对气压和固体潮的响应特征,并利用该模型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该井水位的影响,准确地提取了5次苏门答腊大震引起的同震水位变化异常.分析了该井水位对这5次地震的同震响应模式与震级和震源机制解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引起该井水位同震变化复杂性的可能原因.认为,即使发生在同一地区,震源机制解基本相同的地震也会引起远距离同一井水位不同的响应特征,其响应幅度与发震震级有关,响应方式可能与井孔所处地区的局部应力应变状态或井-含水层系统的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分析郯庐带中南段与其邻区井水位对汶川8.0级与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指出汶川地震时同震阶升井集中出现在安徽地区,之后该区发生Ms3.8中等地震的事实,指出日本地震后该区无一口同震阶升井,由此推测,未来1—2年内郯庐带中南段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