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测高卫星径向轨道误差是影响测高数据精度的最主要因紊之一。为了充分利用测高数据中所含的地球物理信息,分析径向轨道误差对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结果的影响,更好地了解径向误差的空域分布模式,鉴别各种平差方法的有效性,对径向轨道误差在交叉点平差时的可观测性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明确的认识,本文据文献[1]、[2]中的理论推导,对测高卫星径向误差的频域及空域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并附以实例计算,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联合多代卫星测高资料反演中国南海重力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联合HY-2A、Geosat、ERS1/2、Envisat、T/P、Jason1/2等多颗测高卫星,通过共线处理和交叉点平差削弱海面时变效应和径向轨道误差等影响,以Jason-1测高卫星作为参考,对多代测高卫星进行基准统一,消除测高数据的不一致性,基于全球EGM2008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和逆Vening-Meinesz公式反演中国南海(0°~23°N,103°~120°E)2'×2'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数据比较,均方根误差为4.9m Gal。  相似文献   

3.
验后平差方法在Geosat/GM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消除多代卫星测高数据之间的不协调性,利用两步处理法对Geosat/GM正常点海面高数据进行自交叉点平差及与T/P卫星测高数据联合平差,发现误差模型的系数计算出现异常,通过分析误差模型及正常点海面高数据的分布特征,找出了出现异常的原因,对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后,大大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卫星测高技术应用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笔者所在单位近十年来密切跟踪世界发展动态,灵活运用高新技术,致力于卫星测高技术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卫星测高径向轨道误差时域和空域特征分析、卫星测高反演海洋重力场、卫星测高反演海底地形以及利用测高重力异常扩展超高阶地球位模型研究成果。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共线秩亏平差算法,推求了消除秩亏的附加条件系数矩阵。用Topex测高数据对轨道误差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分析黄海和东海的潮汐特性 ,对 1 993— 1 999年期间的TOPEX/Poseidon测高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和共线平差处理。在此基础上 ,在黄海、东海选取了 1 738个测高点 ,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出 1 2个分潮的调和常数。计算得出的M2 和m1分潮的调和常数 ,在交叉点评估的内符精度振幅分别为 2 4cm和 0 8cm ,迟角分别为 2 3°和2 5°。测高点与附近验潮站的这两个分潮结果相比 ,振幅的均方根误差小于 4cm ,而迟角相差较大。这可能与验潮站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关。用卫星测高数据算得的调和常数绘制的主要分潮特性图与现有常规观测得到的相应图进行了比较 ,在外海深水区两者符合较好 ;近岸由于卫星测高误差较大 ,所以两者符合差。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及邻域重力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海洋重力场数据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联合Jason-1/2、T/P、Envisat、ERS-1/2、Geosat等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及邻域(0°~42°N,100°~140°E)2′×2′重力异常。对卫星测高数据分别进行共线处理和自交叉点平差,并以T/P卫星测高数据为基准进行多星数据联合平差,有效削弱了卫星测高数据的时变影响和不协调性;利用逆Vening-Meinesz公式计算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相比,均方根误差为5.4 mgal。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高精度的卫星测高数据,结合多项平差处理手段,提高了海洋重力异常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联合Jason-1/2、T/P、Envisat、ERS-1/2、Geosat等多代卫星测高数据计算中国近海及邻域(0°~42°N,100°~140°E)2′×2′重力异常。对卫星测高数据分别进行共线处理和自交叉点平差,并以T/P卫星测高数据为基准进行多星数据联合平差,有效削弱了卫星测高数据的时变影响和不协调性;利用逆Vening-Meinesz公式计算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相比,均方根误差为5.4mGal。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高精度的卫星测高数据,结合多项平差处理手段,提高了海洋重力异常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径向轨道误差是影响测高精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充分利用测高数据中所含的地球物理信息,分析径向轨道误差对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结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推导出了量级为e~(?)的G_(?)(e)的显式表达式,第一次给出了G_(?)、G_(?)和G_(tp-1)的保留e~((?)+2)项的高阶公式,首次给出了与Kaula线性解形式完全类似的保留至e~2项的径向摄动公式,最后给出了径向摄动频率与轨道元素摄动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精度卫星测高数据反演重力是获取海洋重力异常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自2008年以来新一代高精度测高卫星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联合多颗新型卫星,进行交叉点平差,通过中心差分代替常规Sandwell方法计算垂线偏差,利用改进的逆Vening-Meinesz法和Stokes数值反解法对西太平洋某区域进行了重力场反演。反演结果与NGDC提供的船测重力值比较表明,逆Vening-Meinesz法计算误差小于Stokes数值反解法。通过添加随机噪声数值实验,进一步证明逆Vening-Meinesz法对于测高数据误差的抗差能力更强,在研究区的重力异常计算结果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高度卫星定轨精度对其测高精度数据在海洋应用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测高术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外已陆续发射了七颗载有高度计的卫星,高度计卫星定轨的精度对测高数据的应用有很大影响,本文概述了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在海洋应用上的一些结果、影响轨道的因素、测轨方法和轨道精校正方法,最后根据现有卫星轨道校正数据得到卫星轨道误差与校正精度的关系式,据此分析了轨道计算误差地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在海洋应用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卫星测高术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外已陆续发射了七颗载有高度计的卫星。高度计卫星定轨的精度对测高数据的应用有很大影响.本文概述了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在海洋应用上的一些结果、影响轨道的因素、测轨方法和轨道精校正方法。最后根据现有卫星轨道校正数据得到卫星轨道误差与校正精度的关系式,据此分析了轨道计算误差对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在海洋应用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海面高度测量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Y-2A卫星是我国首颗自主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已连续运行6年多。卫星上搭载的主载荷雷达高度计能够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风速的观测,这些观测数据已经广泛用于海洋防灾减灾、资源开发和海上安全等领域。为了全面了解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多年来的整体观测性能,本文选取了2012年10月26日至2017年8月27日间的全部观测数据IGDR产品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自交叉和与Jason-2互交叉两种手段对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测高能力进行评估。计算HY-2A升降轨自交叉点的测高不符值,发现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在近全球海域内、升降轨高度异常差小于30cm的限制条件下,平均绝对高度误差为5.81cm,高度异常标准差为7.76cm;限制观测区域为南北纬60°范围内、海面高度异常升降轨交叉点处的差小于10cm的情况下,平均绝对误差可达3.95cm,海面高度异常标准差达4.76cm。通过和Jason-2卫星的互交叉,发现在南北纬66°范围内,交叉点高度异常差小于30cm的情况下,HY-2A和Jason-2的海面高度异常平均绝对误差为5.86cm,标准差为7.52cm,如果在该海域内将海面高度异常差限制在10cm内,平均绝对误差和标准差分别达到4.19cm和4.98cm。HY-2A卫星雷达高度计已经达到国际同类卫星雷达高度计测高水平,可以满足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流反演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粗差探测是评价船载重力测量数据成果质量的重要内容。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场技术提供了海域全覆盖的重力场数值模型,其精度水平已满足探测船载重力测量数据粗差的精度要求。以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场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窗口移动中误差模型探测船载重力测量粗差的数据处理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以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场数值模型作为背景场,计算船载重力测点处的测高重力值的差值,以差值作为输入量,等权构建中误差背景场,以开窗中误差背景场作为参考,按照平差思想探测船载重力测量数据的粗差。实验结果表明,依据本文方法能有效探测船载重力测量数据的粗差。  相似文献   

15.
利用AVISO提供的SARAL卫星杭州湾周年的WAVEFORM数据,通过对卫星波形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形重定方法,该方法在顾及波形物理机制基础上,根据各波形的特征进行重定。对重定前后的波形数据进行粗差剔除、共线平均,分析了重定后数据质量。通过交叉点平差,结合验潮站数据建立杭州湾平均海面高模型,所建模型与验潮站平均海面高差值的平均值为0.006m,标准差为0.038m。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卫星测高数据的精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卫星测高正常点海面高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点海面高计算是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基础.从测高卫星飞行轨道的规律出发,提出了采用“距离加权平均”计算正常点海面高的新方法,阐述了“距离加权平均”这一方法计算正常点海面高的原理.并分别利用传统方法和新方法所计算出的中国海域内正常点海面高数据,进行交叉点海面高不符值及其平差计算,对所得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实际计算结果比对证明了利用“距离加权平均”法计算正常点海面高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海洋测量中的交叉点误差反应了测量的误差信息,交叉点误差分析是海洋测量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首先对可能引起交叉点误差的误差源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从交叉点误差分析中可能提取的信息,最后对数据连续化过程中交叉点的定位与交叉点误差的确定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在进行数据连续化以定位交叉点的过程中,交叉点处测量值的误差特性将不同于原始测量值的误差特性,而且不同交叉点误差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导出了交叉点误差方差以及不同交叉点误差间协方差的公式,从而能够求得交叉点误差向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该矩阵在后续的平差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3颗高度计卫星TOPEX/POSEIDON(TP),Jason-1(J1),Jason-2(J2)自1992—2011年683个重复周期,共18.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全球海洋潮汐调和常数,并重点分析了采用不同样本大小的卫星高度计数据对潮汐信息提取的准度和精度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分析的卫星高度计数据观测样本数的增加可以降低其反演潮汐各分潮振幅时的误差。观测时间为18.6年的高度计数据调和分析所得的主要半日分潮与实测比较,其振幅差相比于利用10年数据的计算结果减小约0.5cm;但是由于忽略了卫星更替过程所带来的观测时间差来进行调和分析,将会对计算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迟角误差造成影响,主要全日分潮的迟角误差增加约2°,而半日潮迟角误差的改变则比较小。本文进一步用理想化实验解释了造成这种迟角计算误差变化的原因,比较了轨道交叉点上,由卫星在升轨和降轨2个轨道上各自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调和常数,发现随着参与分析的高度计观测样本数的增加,调和分析计算潮汐调和常数时的内符精度也会显著提高。利用18.6年数据比利用10年数据进行调和分析时,主要半日潮调和常数的精度提高了约7%。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颗在轨高度计数据的中国近海平均海平面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使用Jason-2成功发射3 a来的Jason-2(cycle 001-113)、轨道调整前后的Envisat(cycle 070-107)以及轨道调整后的Jason-1(cycle 263-352)等在轨高度计卫星数据,首先对电离层延迟校正项进行平滑处理,再经过数据编辑和各项地球物理及环境改正后,对周期(cycle)逐一进行统计验证并剔除交叉点不符值异常的数据周期,采用共线处理和交叉点平差削弱海面时变和径向轨道误差的影响,再经参考椭球和参考框架基准的统一,最后选用Shepard方法建立了我国海域及邻海海域(0°~45°N,100°~140°E)2'×2'分辨率的平均海平面模型。将所建立模型与MSS_CNES_CLS01模型和MSS_CNES_CLS10模型进行了比较,不符值RMS分别为8.28和11.65 cm,验证了所开展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共线平差的精度极大影响最终解算结果,针对经初步处理后卫星测高数据仍可能存在粗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抗差的共线秩亏平差算法。该算法结合传统共线平差及抗差估计的优点,保留了秩亏自由网平差不需要基准控制点的优良性质,并有效地剔除秩亏自由网中存在的粗差,实现更高精度的解算结果。实验表明,相比较传统共线秩亏平差算法而言,提出的算法解算结果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