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与能力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民育  詹洁晖 《地震学报》2000,22(4):360-367
对我国现行地震重力监测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实施后形成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和能力进行了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 现行的地震重力监测网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但对6级以上强震因测网范围太小而无此能力;② 网络工程实施后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对7级以上大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但对6级左右至7级地震,因测点太稀而分辨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空间、 时间尺度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并以此分析了其后我国大陆的强震活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1800年以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的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活动呈现为100年左右丛集性时间过程, 具有地震平静、 地震丛集、 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和丛集发生后的调整等时间特征;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表明, 目前该地区可能处于8级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时段。20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7级强震的时间活动过程明显受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时间进程的影响, 在8级地震活动的1900—1955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不显著, 而在8级地震平静的1956—2000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清晰; 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为标志, 受大三角地区8级左右巨大地震活跃控制, 中国大陆可能将进入一组新的幕式活动不清晰的、 类似于1900—1955年的强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3.
地震事件检测能力在地震观测台站和地震临时观测点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确定网络几何结构下的地震监测台网中,地震监测能力是由监测到的地震事件震级的大小决定的.本文使用了一种完全基于测量噪声统计的SN-CAST方法计算了甘肃预警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空间分布,得到甘肃预警台网建立好后将平均监测能力提高到ML 0.8级,监测能力最高处可达到ML 0.2级,目前由44个固定性台站组成的甘肃地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为平均监测能力ML 1.7级,监测能力最高处为ML 0.5级,预警台网的建立对整个甘肃台网的监测能力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地震波走时特征分析了甘肃预警台网的空间预警发布时间估测结果,得到地震频发的甘东南和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预警时间所用时间较短,在5 s左右,而人口比例偏少地震发生概率偏小的河西走廊和肃北地区预警时间较长,最高为30 s左右,最终计算结果表明预警规划方案基本满足了地震预警设立要求.  相似文献   

4.
门源地倾斜异常的深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形态法、差分法、契氏拟合法对1984—1995年门源倾斜的资料做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对其200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的震前异常进行了分析,发现在1986年门源6.4级、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前趋势性异常比较显著,且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在一些5级左右地震前异常不明显。并且发现在中强地震前门源倾斜NS向有一个减速过程,这似与以往总结的震例有所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门源倾斜的映震能力作了评价,且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和7级以上大震的关系,发现在5级以上地震平静达3─4个月以上时,在平静结束后1年左右时间内发生了7级以上大震。1994年出现了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间达134天,对此平静时间以后的地震大形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998 年7 月29 日宁夏海原4 .7 级地震前,平凉地区几个观测台站的水氡、水位和地电阻率的异常反映,及对该次地震的预报情况.研究表明,平凉地区的几种观测手段对该地区及邻近的宁夏西海固地区5 级左右地震和南北地震带北段6 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1998年7月29日宁夏海原4.7级地震前,平凉地区几个观测台站的水氡、水位和地电阻率的异常反映,及对该次地震的预报情况。研究表明,平凉地区的几种观测手段对该地区及邻近的宁夏西海固地区5级左右地震和南北地震带北段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8.
朱红彬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7):1611-162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前,青藏块体曾出现与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活动图像.为了探讨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本文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8级左右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①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一般会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形成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未来主震一般发生在大规模中强地震主条带或者多组条带的交汇处.②该演化规律可能反映了印度板块作用于欧亚板块(尤其是青藏块体)产生的大区域地壳运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对预测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有一定意义,对预测新疆块体8级左右地震有参考价值,但尚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③从更大范围考察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有可能发现大地震前的场兆信息,对分析、预测未来的8级左右地震是一个有意义而且可行的方向.本文还对汶川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动态数学模型、周期图、熵谱分析、灰色预测、时间分布函数等方法结合地震活动的迁移规模,对我国新疆和青海两省区7级左右地震活动周期和未来强震地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新疆地区强震复发周期为9年;北天山温泉至中苏交界一带,南天山阿克苏、柯坪及南天山库尔勒以东一带可能是未来7级强震的危险区;青海及邻区7级左右地震复发周期为10年,1990年共和7级地震之后,青海省将是6级左右地震活动时段,除甘青交界祁连山地震带外发生7级左右地震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1980~2004年6月期间5级以上地震的研究,统计中国西部、华南、华北5级以上地震震前是否有系列小地震发生。结果表明:5级以上地震在震前不同时期,距震中近距离范围内有系列的小地震发生;在6级地震前50km范围内有系列3~4级地震发生,概率为44%左右;西部7级地震前会有系列的4~6级地震发生,发生4级地震的概率为44%左右,发生5~6级地震的概率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11.
程理  李光涛  吴昊  余建强  苏刚 《中国地震》2020,36(2):211-220
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位于哈巴雪山北麓及玉龙雪山以北的大具盆地内,总体走向310°~320°,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认为中甸-大具断裂马家村-大具段自第四纪以来长期活动,横跨断裂的水系右旋位错量可分为8.5~12m、22m左右、47m左右、200~280m、500~510m和1000m左右6个等级。在大具盆地内发现了长约600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这是该断层段在全新世活动的直接地质证据,在破裂带南东端附近开挖的探槽揭示出自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存在三期活动,可能对应3次地震事件,结合前人在该断裂段获得的地质剖面和断错地貌面测年结果,分析认为马家村-大具段自晚更新世以来至少发生了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分别为4910~45 a BP、7000 a BP左右和32.93~19.96ka BP,利用垂直同震位移值估算了水平同震位移量,最终得出每次地震事件的震级为7.5级左右。  相似文献   

12.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空间扫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于构造应力场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通过应力场参数、最少样本量等多种参数的分区全时空扫描对比,全面总结了大华北地区1970~1999年5级以上地震前的中期和短期时间演化特征: 在最少样本为15时,震前2年左右在震中附近出现Y3≥2的高值异常区,于震前1年收缩、甚至消失,并常常在震前6个月左右时在震中处出现小范围的高值异常。预报效能R评分为0.3~0.5, P评分为0.4~0.6。研究结果还显示, 4级左右的中等地震前也存在Y3的高值异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00年以来华北地区M_S≥6.0级地震资料,通过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分析,对该区地震灾害的时间对称性进行了趋势判断.结果显示:华北地区2020年和2021年发生M_S≥6.0级地震的信号较强,其中2020年比2021年发震的可能性更大.空间对称性和震中迁移特征研究发现,其空间迁移经纬向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对称性,纬向迁移的对称轴在北纬38.7度左右,经向迁移的对称轴在东经118.7度左右.由此判断,华北地区下次M_S≥6.0级地震的发震地点向郯庐带和河北平原带交汇地区迁移的可能性较大,即渤海海峡及其附近地区.本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大形势趋势判断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北部处于阿尔金断裂、祁连-海源断裂、东昆仑断裂3条巨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地块,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就是这个围限区域内的一个重要的断裂.2003年4月17日在该断裂带附近的德令哈的怀图塔拉乡发生了1次6.8级地震及3次5级左右地震,随后进入约1年的3.5级以上地震平静,2004年5至7月该区域的3.5级以上的地震再次活跃.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地区的大量历史地震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我国华北地区存在着 M≥5.5级的地震有22年左右的周期,南北地震带 M≥7级的地震有6—7年的周期。我国西部三角形地区的块体内8级左右的大地震存在着22年左右的周期,从1902年以来,有11年左右的活跃期和11年左右的相对平静期。全球8级左右的大地震经过分  相似文献   

17.
郭增建  秦保燕 《地震学报》2000,22(4):442-445
历史地震活动有高低潮之分.低潮中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地方,暗示当地地下有较多的能量或是积能较快,下次大区域大震高潮来临时,这些6级左右地震发生地区往往会发生7级和7级以上大震.我们把上述预报大震的判据称为静中动判据.这种判据对预报大震发生地方比较有效,一般震中误差不到100km.我们按此判据对1996年云南丽江7级大震作了较成功的中期预报,地点误差约50km.另外,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大震、1995年滇缅接壤地区的7.2级大震,以及1997年北玛尼7.9级大震,也符合静中动判据的回顾性预报.我们在1992年的统计发现静中动窗口是1940~1945年、1958~1961年和1979~1986年.静中动判据在用于中国大陆内部时,静中动地震为6级左右;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太平洋地震带以及新疆西北边缘地震带,则静中动地震可达7级,它们对应未来比7级更大的地震.对中国大陆从构造和几千年历史地震活动上看,无7级大震可能的地区则不宜用静中动判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安庆MS4.8级地震现场调查和震害特征分析,探讨了5.0级左右中强地震现场调查的自身安全保障、灾民恐惧心理安抚,以及震害分布、震害损失、人员伤亡等,旨在为将来5.0级左右中强破坏性地震开展现场调查和研究震害特征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华北大震趋势的构造应力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区今后一百年内的大地震趋势是从目前到2030年、2060年以后两个时期中,还有相当数量的6级以上地震活动。A为8级左右的高应力背景区,危险时段在1982—1995年、2004—2012年。B_1和B_2为7级左右的高应力背景区,危险时段在1996—2003年、2013—2018年。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山东十里泉电厂水汞观测井孔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观测情况,分析了山东苍山1995年9月20日5.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指出该井对周围50km左右5级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