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957年 9月北京天文馆开馆前夕 ,我与几位南大天文系应届毕业的同学分配到馆工作。时值李鉴澄先生应首任馆长陈遵妫先生之邀 ,从东北举家来到北京 ,出任天文馆研究员。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 ,在相识不久的一次闲谈中 ,李先生说他已经 53岁 ,再过七八年就要退休了 ,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我来说 ,“退休”二字当时感到实在太陌生、太遥远了。然而岁月匆匆 ,四十余载飘然而过 ,尔今我虽然仍在科研一线工作却早已超过退休之年 ;而李先生已是一位年逾九旬、松鹤延年的寿者。笔者刚到馆工作时 ,正值《天文爱好者》创刊 ,因而有幸成为这本刊物的首期…  相似文献   

2.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的时代,数码相机也越来越受到大多天文摄影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传统的光学相机并不会就此退出天文摄影的舞台。本刊特邀请张培华先生撰写了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泽尼特相机的一些特点,希望对那些执着于用光学相机进行天文摄影的爱好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宇宙画廊     
卷云 《天文爱好者》2012,(12):46-49
每逢节日,天文学家总会为我们带来一些特别的照片作为礼物。今年万圣节,美国航空航天局就发布了—张很有节日气氛的照片。乍一看去,影像中央像是有一个晦暗的纱状物,有人形象地将它比作幽灵幻影。暗红色的鬼影边缘,有一颗恒星周围正发出幽幽的淡蓝色光。  相似文献   

4.
卞德培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本刊编辑部,编辑部的同志无不悲痛万分,大家都为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深感惋惜。 卞德培先生与我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57年,卞先生开始筹备《天文爱好者》杂志。当时没有办刊经验,条件很艰难。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杂志于1958年4月正式出版,而且他还请到了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  相似文献   

5.
看到彩版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使我非常的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自1982年我离开《天文爱好者》编辑部,20多年后看到它新的靓丽容貌与当年那份记忆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欣喜的是进入2006年的《天文爱好者》,它已经有了300期的"月龄"可庆可贺。惊讶和欣喜的感觉让我回忆让我感慨。我曾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了7个年头,因此它在我工作的生命中是一个标志性事业,这是1975年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的第一个工作,也是其后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起点。刚到北京天文馆不久,我就被分配到《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当时几位天文科普的老前辈都在那里,李元、卞德培、伊世同老师都手把手地教过我。我的工作主要是由师从伊世同先生学画星图开始的,后来也跟着卞德培、李元老师学习写科普文章、做编务工作。作为曾经的老师和同事,他们不仅教会了我求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天文科学  相似文献   

6.
一代天文学史家席泽宗○李芝萍今年是我国著名天文史家席泽宗院士七十诞辰。我和席先生在工作中有过一些接触,又曾应《自然杂志》之邀,采访过席先生,故此编辑部委托我写一篇文章,一则向读者介绍这位在科技史园地上辛勤耕耘将近半个世纪,蜚声中外的天文史家,二则献上...  相似文献   

7.
观星五十载     
《天文爱好者》这一广受欢迎的天文挚友,已度过了50个春秋,出版320多期,是我国历史最长、印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自2006年全彩色化,她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著名天文科普期刊之林;她引导许多青年步入天文殿堂;说来也巧,我迈入天文学这一引人入胜的大门也整整50年。回首往事,惟解继往开来之情。  相似文献   

8.
太空之旅     
2003年12月初,我到李元先生家取稿。李先生将写好的文稿及相关图片交给我之后,很高兴地说:"小张,今天我要送给你一本很好的书。"当时我的"谢"字还未说出口,李先生就从书桌上拿起一本印装非常精美的杂志,递到我的手上,说:"瞧,就是这本太空美术专辑--太空之旅。由《幻想》杂志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席泽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史学家,他成功地利用现代天文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对悠久的古代史料做出科学的诠释。五十年来,席先生在“天文考古”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厚积薄发,不断创新,成就斐然。去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席先生的自选集,最近此书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这是我国科学史研究事业上的一件非常可喜可贺的事。编者以为,席先生的为人和治学精神应当是现今青年天文工作者效仿学习的楷模。为此,本期新书介绍专栏特刊登了原国务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健先生为此书撰写的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和席泽宗先生的自序,以飨广大读者。此书定价146元。本刊编辑部可办理邮购,邮购价152元。汇款地址:北京西外大街138号《天文爱好者》编辑部,邮编100044。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天文台年刊的百年折射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反映了上海天文事业的发展里程。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有关历史情况,本刊特作为文献资料发表已故老一辈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奠基人李珩先生在1951年9月撰写的《余山天文台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展望》一稿,希望能以此使读者了解此前上海天文事业的状况,从而理解当时天文年刊在天文科研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也以此缅怀李珩先生对天文年刊的指导和关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天文景观动人心弦──各地群众观测日食、彗星简报之三自本刊今年第3期刊出各地爱好者观测日食、彗星简报以来,编辑部继续收到大量的稿件,各位作者热爱天文、钟情于天体现测之情跃然纸上。限于版面原因,为了多登一些来稿,我们不得不压缩摘编刊登数量有限的来稿(及来...  相似文献   

12.
本刊创始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卞德培先生继 1 998年获国际编号 674 2号小行星命名之后 ,近期又荣获了法国 2 0 0 0年弗拉马利翁奖。弗拉马利翁 ( 1 84 2~ 1 92 5)是大家熟悉的世界著名的法国天文学家 ,他的科普名著《大众天文学》也倍受人们喜爱。法国天文学会为了大力宣传天文科学知识 ,促进天文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设立了弗拉马利翁奖。几十年来 ,该奖还从未授予过外国人。卞德培先生为什么能获此殊荣呢 ?向法国天文学会建议为卞德培先生授奖的法国天文学会副主席贝尔纳先生说 ,卞德培先生1 94 9年加入法国天文学会 ,是一个老会员了。…  相似文献   

13.
望天兴叹     
编辑部嘱我为《天文爱好者》出版300期写一篇纪念性短文。一般说来,这种文章总是歌颂表扬一番,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可我一动笔却不知为什么总也激动不起来,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感慨的心情。回想起来,《天文爱好者》和我有着不少的机缘巧合,1958年爱好者初创,我也于那一年开始接触天文,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爱好者两度停刊,我的天文业务也是两度停摆。从1958年学天文起的确经历了  相似文献   

14.
读者之声     
读者之声主编先生:我是一位刚刚接触贵刊的天文爱好者,但是贵刊的丰富内容使我读后就象见到老朋友一样,兴奋不已。我认为,贵刊实在是可以称得上是普及天文知识的中流砥柱。当我翻阅贵刊数逾后,发现贵刊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刊登一些各类望远镜制作材料的广告。要...  相似文献   

15.
刘宜华 (山东茌平县) 在今年前三期《天文爱好者》中,收到了三张精美插页,我深感本刊编辑部对读者的热忱服务和诚挚关切。这是我收到本刊的第三、四、五次赠页。 第一张赠页是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赠送的一张《活动星图》,我把它贴在纸板上,用它认识了能见到的星座,并熟悉了星空的周日和周年变化。第二张赠页是1963年7月本刊赠送的一张《简易天球仪》图,我用这张图按照杂志上介绍的方法加工成"简易天球仪",非常直观的了解了天球、坐标等基本概念,委实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从零开始     
到本期为止,历时两年共24期的“从零开始”专栏就结束了。我们再次向本专栏的作者闵乃世先生表示感谢,也感谢两年来随“从零开始”一路走过的各位读者。衷心希望读者朋友在这两年与作者一道“从零开始”的天文之路上收获满满。从2009年开始,杂志将结合国际天文年推出新的专栏,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小编寄语     
"天文教室"开栏说明《天文爱好者》杂志从2007年第5期开始连载香港天文学会会长梁淦章先生特意为小朋友撰写的"天文教室"专栏。梁淦章先生是香港资深爱好者,一向热心天文科  相似文献   

18.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从《天文爱好者》编辑部退休已经2年多了。不经意间,又迎来了纪念本刊出版300期的大喜日子。此时此刻,更引发了我对编辑部深深的怀念。1978年~1984年,我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做文字编辑7年,1992年~2002年,我又担任杂志社社长兼任编辑部常务副主编11年。到2003年9月退休,前前后后我在编辑部工作了整整20年。人生共有几个20年?一个人一生又能工作几个20年?所以,《天文爱好者》杂志早已成为我生命当中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辑部的那一年年一月月,都是我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与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19.
每个天文爱好者几乎都是从爱上星星开始他的爱好者生涯的,潘鼐先生也不例外。潘鼐先生一直生活在上海,童年时,他常到黄浦江上游的郊野游玩。  相似文献   

20.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介绍历史上的紫外天文卫星。这里所谓的早期紫外天文,指的是从紫外天文诞生到“国际紫外探测者”(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Explorer,简称IUE)发射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紫外天文学始于对太阳的研究,而对恒星等目标的紫外观测出现的较晚。本系列文章不涉及观测太阳和以日地空间关系为目的望远镜,也不涉及行星际探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