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影响山东的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杰  顾润源 《气象》1998,24(4):46-49,33
对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及其造成的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副高外围环流在台风移动过程中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与正涡度轴线及高能轴线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中层变能场的分布对台风移动路径有明显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留喜  杨晓霞  刘畅  田莹  郑怡 《山东气象》2019,39(4):108-115
2018年8月13—16日台风“摩羯”(1814)及其残余低压环流影响山东,造成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资料及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对此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摩羯”的路径特点。此次台风“摩羯”路径特殊,并出现突变。通过对“摩羯”的路径预报仔细分析,得出台风路径预报着眼点和部分有指示意义的预报指标。环流形势分析是预报台风路径的一个重要前提,大陆高压显著增强是环流形势调整的一个信号,是预报“摩羯”路径的一个关键因素;台风前进方向的对流层温度脊线和500 hPa正涡度轴线对台风未来路径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分析结果能够为提高山东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影响山东的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秀杰  顾润源  耿勃  杨晓霞 《气象》1998,24(4):46-49
对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及其造成的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副高外围环流在台风移动过程中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与正涡度轴线及高能轴线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中层变能场的分布对台风移动路径有明显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是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利用再分析资料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研究了西太副高耦合模态对西北太平洋7—9月的台风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太副高耦合模态与西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北部;当西太副高偏强(弱)时,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生成频数偏少(多)。进一步研究表明西太副高耦合模态可以通过调节影响台风生成的850hPa涡度、垂直速度、600hPa相对湿度、垂直风切变等关键大尺度环境参数进而影响台风活动。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提供的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两个北上影响山东的台风"摩羯"和"温比亚"路径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摩羯"和"温比亚"台风路径的差异主要与周围天气系统分布差异有关,两台风均先后受到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的影响,"温比亚"还受高空槽的影响,使其转向角度较大,而台风与高压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引导气流是影响这两个台风路径的主要因素。"摩羯"和"温比亚"的最佳引导气流均位于台风中心5个纬度半径内,不同阶段所受引导气流的高度存在差异,台风登陆前中低层引导气流对台风移向的指示作用均优于高层,登陆后转向前纬向引导气流均优于经向,但稳定性稍差,转向后除"温比亚"经向引导气流相关较差外均整层相关较好,中高层略优于低层,且高层风(300~200hPa)可以提前12h预报台风转向。此外,台风总是向着台风附近的正涡度平流方向移动,正涡度平流越强,台风移动越快。  相似文献   

6.
台风路径集合预报的实时订正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台风业务预报中,由于模式运行、后处理及资料传输等原因,数值模式指导产品包括集合预报都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若直接使用会造成数值模式或集合预报平均的预报效果降低。利用ECMWF集合预报台风路径和中央气象台(简称中央台)实时业务定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业务上可用的针对单模式集合预报的台风路径实时订正技术。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单模式集合预报平均和确定性预报,在对2012年的预报试验中,24、48、72、96 h的时效路径预报误差分别比集合平均提高了15%、6%、10%、8%。同时其路径误差优于目前我国业务路径预报,2012年平均24、48、72、96 h的路径误差分别减小7、7、11、10 km。  相似文献   

7.
陈博宇  郭云谦  代刊  钱奇峰 《气象》2016,42(12):1465-1475
本文以2013—2015年主要登陆台风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ECMWF降水和台风路径集合预报以及中央气象台实时业务台风中心定位资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业务上可用的针对单模式集合预报的台风降水实时订正技术(简称集合成员优选技术)。结果表明,在登陆台风暴雨过程预报中,集合成员优选技术对改进集合统计量降水产品有明显的帮助,并较ECMWF确定性预报产品有一定优势;该方法对改进短期时效预报产品的效果优于中期时效预报,对大暴雨评分的改进高于暴雨和大雨评分。另外,本文基于概率匹配平均(Probability Matching average,PM)和融合(FUSE)产品的计算原理,提出融合匹配平均(Fuse Matching average,FM)产品,结果表明,对36 h时效预报,优选10~15个成员的PM产品TS(Threat Scores)评分可达最优,大暴雨评分较确定性预报提高近10%;对60和84 h时效预报,FM产品大暴雨评分较确定性预报提高超过20%。  相似文献   

8.
以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的短时效预报偏差和目标时效(指所需订正的时效)的纬度预报为预报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台风路径预报的偏差预估方程,继而对台风路径预报进行实时订正。本文以12 h为短时效,通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MWF-IFS)和集合预报模式(ECMWF-EPS)的台风路径预报的应用,得到以下结论:2018年试报结果表明,24 h、36 h、48 h、60 h、72 h、84 h订正后的ECMWF-IFS台风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比订正前减小了7.3 km、9.3 km、8.9 km、6.5 km、6.9 km、2.6 km,总体来说较强台风(指12 h的台风强度实况≥32.7 m s?1)路径预报的订正效果更好。尝试了先对ECMWF-EPS各成员的台风路径预报进行订正,再进行集成预报,并对比了以下5种方式得到的台风路径预报:“订正后的确定性预报”、“所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优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所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和“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2018年试报结果表明,对于平均距离误差,24 h和36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最小,48 h和60 h“所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最小,72 h和84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最小,如果在业务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有望获得一个在各预报时效表现都较优异的台风路径客观综合预报结果。24 h、36 h、48 h、60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比“所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减小了13.3 km、11.7 km、10.0 km、7.6 km,比中央气象台官方预报(对应的时效为12 h、24 h、36 h、48 h)减小了0.7 km、2.0 km、3.9 km、2.4 km。  相似文献   

9.
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北翘预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许映龙 《气象》2011,37(7):821-82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 Interim全球再分析资料(1.5°×1.5°)以及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1°×1°),对1013号超强台风鲇鱼移入南海后路径突然北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及中日美三家综合业务预报的台风路径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向北涌进致使赤道缓冲带北进与"鲇鱼"东侧的副热带高压脊合并是"鲇鱼"在南海路径发生突然北翘的主要原因;当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出现较大分歧时,台风路径多模式集成预报或超级集合预报是解决数值预报较大分歧的有效途径,为此有必要加强台风路径多模式集成预报或超级集合预报综合应用平台的研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台风业务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10.
0509号台风"麦莎"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移动路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就0509台风“麦莎”登陆后对山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09台风登陆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南气流的引导下,沿120°E线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暴雨主要产生在高能(湿)舌附近及高能轴线左侧和台风移向的右前方;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和梯度最大的区域重叠处与强降水落区对应较好;强降水云系位于台风中心的右前方。  相似文献   

11.
转向台风路径的预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贤雄  杨平章 《气象科学》1993,13(2):131-136
本文以大气动力学为基础,结合经验公式提出一个预报台风路径的模式,並应用於8605(Nancy)和8615(Vera)两个转向台风路径的预报。预报结果和对预报结果的分析对台风路径业务预报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8年第14号台风“摩羯”对山东造成了大范围暴雨和大风天气,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Hybrid-3DVAR混合同化预报系统,对Hybrid-3DVAR不同集合协方差比例和不同航空气象数据转发(aircraft meteorological data relay,以下简称AMDAR)资料同化时间窗对台风“摩羯”预报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加大集合协方差比例对台风“摩羯”路径预报有较大影响和改进;当全部取来自集合体的流依赖误差协方差时,预报的台风路径最好,降水预报也最接近实况;AMDAR资料同化对于台风路径和降水预报也有正的改进作用,但加大集合协方差比例到100%时对台风路径预报影响更大;不同资料同化时间窗会影响同化的AMDAR资料数量,从而影响台风降水精细化预报;45 min同化时间窗的要素预报误差最小,对台风造成的强降水精细特征预报最接近实况;不同资料同化时间窗主要影响台风降水预报落区分布,对台风路径预报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BDA扰动法的台风路径集合预报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BDA扰动方法)对台风路径进行集合预报。BDA扰动方法是基于BDA同化方案。通过扰动台风的中心位置和台风强度得到一系列模型台风,将之分别同化到同一环境场中得到一系列扰动初始场,从而对台风进行集合预报的方法。本文选取四个台风个例进行数值试验,将直接用BDA方案同化初始场的模拟结果与采用BDA扰动方法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利用BDA扰动方法对台风路径进行集合预报能进一步提高路径预报精度;同时发现:对于BDA扰动方法,若与初始定位扰动相结合,5hPa的台风强度扰动幅度可能比10hPa的更适宜。  相似文献   

14.
T639台风预报误差与环境场变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奕武  高拴柱  钱奇峰 《气象》2016,42(12):1506-1512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全球谱模式T639L60(简称T639)数值预报结果和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基于2009—2010年的样本,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的环境场预报变量与路径预报误差的相关性,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T639台风中心预报误差与环境风整层垂直切变、400 hPa台风环流强度的24~120 h各预报时效线性预估模型(建模样本数分别为299、232、170、117和84个),并利用2011年的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样本数分别为182、146、117、85和61个)。初步结果表明,环境风垂直切变与路径误差呈正相关,台风各层环流强度与路径误差大致呈负相关,其中400 hPa上的负相关性最明显;由环境风垂直切变与400 hPa台风环流强度建立的线性预估模型能对路径预报误差作出定性估计,其中24h预报时效的预估模型有较好的预估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1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预报精度评定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汤杰  陈国民  余晖 《气象》2011,37(10):1320-1328
按照《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的相关要求,本文对2010年中央气象台编号的14个台风(即1001~1014号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以下统称为台风)的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国内各家综合预报24h,48h和72h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10.0 km(1392次)、210.6 km(945次)和322.4 km(364次),比2009年相应预报时效有一定减小。国内外各家数值模式同样本比较显示:欧洲中心数值模式(ECMWF)在不同时效路径预报中均表现最好,日本数值模式(JAPN)表现其次。相对于国内各家数值模式,上述两家国外模式的路径预报表现出一定优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各数值模式与ECMWF模式更大的路径预报水平差距是由于台风移动方向预报差距,而台风移动速度预报相对较好;而日本数值与ECMWF模式的差距更主要的体现在移动速度方面。我国各家模式与ECMWF数值模式初始时效(12 h和24 h)的预报差距比后续预报时效(36 h和48 h)大。随着预报时效延长,国内数值模式与ECMWF模式的预报差距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16.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8月10日登陆后引发了远距离大范围的暴雨,本文利用ECMWF(EC)和GRAPES全球集合预报模式等资料对暴雨短期预报的误差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主要集中在8月10日夜间的山东中部地区,EC集合预报对该区域的降水量预报效果总体优于GRAPES集合预报。集合敏感性分析可以识别出和预报变量高相关(敏感)的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山东区域平均降水量对同期500 hPa副高、台风西北侧海平面气压和山东北部低层温度较为敏感,而对流层高层的高度及经向风存在更大范围的敏感区。根据暴雨预报TS评分选取EC集合预报成员作为优势组和劣势组,结果表明优势组预报成员表现为山东上空300 hPa低槽前倾,北侧高空偏南急流更强,同时配合低层台风外围偏东风急流,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有利条件。另外,优势组预报的中纬度低层冷空气和斜压锋区更强,导致优势组在山东中部预报出暴雨,更加接近于实况。  相似文献   

17.
一个"移径北翘台风"的环流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吴德平  梁冰 《广东气象》2005,(3):7-8,13
0307号台风“伊布都”进入南海后一度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但登陆前12h,移向突然折向西北,特别是登陆前3h移径明显北翘,直向偏北方向移动。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形势、卫星云图以及雷达探测资料,发现副高轴“东落西抬”、副高减弱以及台风“9”字型螺旋结构改变均对台风的北翘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另外,副高控制下的“晴空区”有零星对流云发生,也对副高的减弱有很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高空环流和基本气流的演变对2010年第13号台风"鲶鱼"进入南海以后路径发生向北"急翘"的大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并应用wrf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场、温度场和θse场的分布进行探讨,得出:"鲇鱼"进入南海后,路径发生向北"急翘"是由于青藏高压增强并向东移,致使其前部高空槽加深发展,切断了华南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联系,并使华南高压南落至中南半岛一带,使台风西行受阻,逐渐转为北移。同时越赤道气流的北涌,使基本气流从东北气流转为西南气流,北偏东移动趋势加大。500~700hPa两层引导气流与"鲶鱼"路径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最大风速区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将影响台风移动的路径,台风中心的有向风速低值区移动的趋势,最大风速区的垂直尺度的变化对台风移动有指导意义。温度场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也将影响台风的移动路径,西侧冷空气的入侵使台风偏西移动的趋势减弱,台风中心有向等厚度低值区移动的趋势。θse的高能舌的分布,有利台风向北或北偏东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9.
201002号台风“康森”移动路径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台风"康森"路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影响台风移动的诸多因子及其对"康森"西行北折路径所起的作用分析,发现:东亚中高纬度贝加尔湖一带为有阻塞高压的长波脊,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形势,强度强,稳定,西伸脊点偏西是"康森"稳定西偏北行的主要原因;而大尺度环境场的调整如加尔湖阻塞高压减弱、崩溃,高空槽东移加深,副高减弱东退南落,是"康森"西行北折的主要原因。同时台风中心及附近850hPa涡度场、700hPa风场的分布,对流云的发生发展也影响"康森"的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等,针对台风"潭美"(2013)登陆后影响江西的移动路径变化和强降水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的移动路径与副高变化有关,由于受副高南缘的偏东南气流影响,其中心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进入江西后受副高阻挡逐渐转为偏西和西南偏西方向,因此强大的副高是影响"潭美"移动路径变化的重要系统。2)"潭美"登陆后,中心附近的风速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结构。随着其向偏西方向移动,大风速区呈逆时针旋转。这种风场结构中不对称的强风速区转移影响了台风的移动路径,使向西北方向的移动逐渐转为西行和西南行。东西风分量差与台风移动路径的变化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多普勒雷达产品1 h降水量(OHP)与雷达反射率以及大气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VIL)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与实际降水落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其量值要比实际降水量明显偏小,平均在50%左右。4)水汽通量辐合越强,暴雨越强。强降水的产生与来自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带密切相关。江西省中部大范围上升运动的出现和发展,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机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存在是此次台风强降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