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大型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定量估算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在其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研究的3个阶段:起步阶段(1979-1990)、发展与完善(1990-2001)、成熟并广泛应用(2001-至今)。国内关于海洋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基本都采用Brey(1990)经验公式,采用经验公式的方式可分为3类:逐种计算、按站位计算和按类群计算,逐种和按类群计算最符合Brey(1990)给出的参考步骤。不同方法估算同一海域次级生产力结果不同,同一估算方法估算不同生境不同群落次级生产力结果偏差也不同。今后的工作应注重种群次级生产力研究,积累大量基础数据,以便建立适宜我国特定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国外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海洋生物是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十几年来,已从不同的海洋生物中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显示出诱人的研究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外从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3.
虎鲸的骚动     
杨梅 《海洋世界》2006,(5):30-33
随着大型鲸类的锐减,虎鲸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食谱。斑海豹、海獭等珍贵生物都成了虎鲸充饥的点心。生物学家担心,长此以往,海洋的食物链必然遭到破坏,一些海洋哺乳动物可能惨遭灭顶之灾。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自然有自然的法则,动物有动物的道理,不必杞人忧天,况且我们见到的还只是表面现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华生的战斗     
猎捕其他动物用作补充动物性蛋白质一直是人类立足于这个星球的手段之一,而除却在陆地上捕猎之外,在海洋中,人类对诸如海豚、鲸和海豹这些大型海洋动物进行猎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更别提每天往来于各个海区的各样渔船不停地撒下庞大的渔网。在全球范围内,反对猎杀的声音从未间断,但与之相对的屠杀行为也从未停歇过。  相似文献   

5.
首次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量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灌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生、小型灌为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灌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  相似文献   

6.
1998~2002年海洋灾害与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4,21(2):9-13
海洋是许多自然灾害的源泉,海洋积聚和输送无比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旦以某种突发的方式释放,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发生频率最高、海洋灾害破坏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本文总结和回顾了近5年我国海洋灾害的状况及我国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的成就,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文琪 《海洋科学》1998,22(6):20-22
在已知的110种海洋哺乳动物中,鳍脚目动物是第二大类,仅次于齿鲸目动物。根据Rice和Scheffer(1968)的研究,鳍脚目动物现在主要有33种组成:海狮科中有12种,海豹科中有20种,海象科中有1种,其中的一些种还存在着不同的地理分布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海洋哺乳动物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由于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病菌抗原,及时准确地诊断出致病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关于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对海洋哺乳动物的饲养和防病治病等技术还未有深入的研究。国外对鳍脚目动物的健康等若干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如从营养、内分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8.
必需脂肪酸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硅藻-桡足类-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环节[1].在海洋食物链中,饵料的数量和营养价值是各营养级海洋动物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制约因素[2].影响饵料营养价值的化学组分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中脂类物质作为浮游植物营养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的细胞膜、视网膜、脑、神经组织和某些激素的合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相似文献   

9.
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已经成为海洋生态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研究领域。介绍了影响海洋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阐述了海洋动物群体遗传的变化规律,概括了多年来国内外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海洋动物群体遗传类型和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常用的遗传标记,并对今后海洋动物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广西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资源丰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重要的生物资源。它具有复杂的有机碎屑食物链,而且是许多鱼、虾、蟹和贝类等海洋经济动物躲避敌害、产卵、育苗和生长的良好环境。红树林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  相似文献   

11.
吴源 《海洋世界》2002,(7):16-17
世界海洋中的鱼类有两万五千种左右。研究它们的活动规律对开发海洋生产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鱼类的洄游方向和远近各自不同,向陆岸方面移动和溯河而上的叫“近陆洄游”,离开陆地和顺流而下的叫“远陆洄游”。也有把从海洋到淡水的“溯河洄游”,由淡水到海洋的叫“降河洄游”的。  相似文献   

12.
海洋动物虽生活在水中,有的却非常有灵性,它们的许多奇妙特性一直是动物学家和仿生学家研究的课题,也是军事家所要的士兵。确实,有很多海洋动物已在海军服役。  相似文献   

13.
陈家炜  张海滨 《海洋通报》2017,36(6):601-610
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压力逐渐升高而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应对压力和温度变化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海洋动物的垂直分布模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关于压力及温度对海洋动物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3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直接比较不同深度近缘海洋动物的差异、使用加压装置培养海洋动物、在常压及原位温度下培养深海动物;然后归纳了压力及温度对海洋动物生理的影响,包括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及蛋白质序列、胚胎及幼体发育速率和畸变率、行为模式及代谢速率、基因表达水平;最后讨论了海洋动物适应高压环境的生理机制,压力对海洋动物垂直分布的限制能力,以及浅海动物和深海动物的起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莫知 《海洋世界》2010,(6):19-22
全球海洋总面积达36105.9万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约有71%的部分被蔚蓝色的海水所覆盖。海洋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更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 开发领域已由传统的“ 捕鱼摸虾” 扩展到海水增养殖业、海洋石油工业、海洋能源工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工业、海水直接利用业等, 海洋科技在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改, 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为未来产业做技术储备等不同层次上的支持作用也越来越重。一些海洋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强烈感觉到, 由于缺乏海洋高新技术的支持, 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的痛苦, 具有应用价值的海洋高新技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海洋企业界的共识。尽管这样, 海洋科技转移到海洋生产领域的道路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通畅,制约的“瓶颈”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就是缺乏有效的海洋技术中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海洋动物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隋唐至 明清等三个时期。论述了各历史时期海洋动物的研究成就,包括对海洋动物的种类记述、命 名缘起、归类沿革、生态习性、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等。综述并评价了各历史时期,对我国 海洋动物研究有贡献的人物及其论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于2019年对保护区内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73种,优势种类为: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寡节甘吻...  相似文献   

18.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17,48(6):1488-1492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投入最大、参加人员最多的一个海洋科学先导项目,该项目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海洋系统角度研究中国近海到西太平洋的一些海洋前沿问题。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和大气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围绕共同的问题,在同一个区域、从不同方向开展协同研究。目前,海洋先导专项已在深海探索与研究、海洋能力建设、科考平台建设、技术队伍建设、科研与技术有机融合的体系建设和海洋前沿探索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为全面、综合地开展深海资源的探测与近海生态安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海洋先导专项更多系统性、有影响力的成果将在未来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想象一下未来,人们直接在海洋中生活,操纵和调遣整个水下生命的觅食、繁殖、养殖和捕捞,进行海洋牧场的放牧工作,并控制各种海洋动物的数量和改变其习性;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去控制整个海洋生命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齐钟彦 《海洋与湖沼》1998,29(3):229-231
张奎字尔玉,动物学家和海洋湖语学家。1897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1967年7月逝于山东省青岛市。张奎幼年在家乡读书,于1922年公费赴法国留学,1927年获里昂大学硕士学位。后在里昂大学动物学研究室瓦内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软体动物后鳃类的研究。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应聘为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海洋动物的研究。同时也应聘在中法大学生物系任动物学及海洋生物学教授,从事海洋无脊椎动物学研究。1935年北平研究院和青岛市政府联合组织了胶州湾海洋动物采集团,由张变教授任团长,对胶州湾各类动物及海洋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