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资讯     
关键词 铁路建设将实施土地综合开发 铁路建设土地综合开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要求,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支持铁路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扩建改造中,新征用地的手续完备及形成时间的早晚,不仅关系到工程进度,而且对工程竣工验交后铁路用地管理及使用都至关重要。因此,铁路用地管理部门超前介入铁路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扩建改造,参与铁路建设项目建设新征用地的全过程,已成为铁路用地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郑晓慧 《江苏地质》2011,35(1):90-93
详细介绍了铁路路基勘察技术、宁通铁路的工程概况、沿线皋本地形地貌和勘察基本原则.针对宁通铁路的特点,给出了软土路基段的地基土特点及勘察方法,提出了主要的特殊物理力学指标,并对铁路路基地基土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位于山西断陷带次级构造单元太原断陷盆地内,盆地内部新构造运动复杂,城际铁路沿线跨越多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并穿过榆次地裂缝发育地带及砂土液化区域,这些地质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的前期勘测选线。本文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浅层地震勘探等方面对穿越城际铁路的三条活动断裂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查明断裂错动对城际铁路的影响。结合前人对榆次地裂缝的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附近的地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验证,以查明榆次地裂缝对城际铁路的影响。通过在城际铁路车站及车辆段布置地质钻孔,进行标贯试验、剪切波速测试,以查明城际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对沿线车站及车辆段场地进行液化判定及场地类别判定。针对城际铁路沿线存在的上述地质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对城际铁路前期勘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地质》2012,(2):I0001-I0002
被誉为“钢铁丝绸之路”的泛亚铁路是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铁路通道,因此,该工程的实施对促进中国与缅甸及东盟各国之间的区域合作开发、物资文化交流,以及有效提高区域稳定与安全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云南大理-瑞丽铁路(简称“大瑞铁路”)处于泛亚铁路西线的关键地段,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敏感性是衡量生态系统质量及实现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川藏铁路沿途跨越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生态环境保护是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川藏铁路西藏昌都段为研究对象,采取资料分析与野外调查结合的手段,运用生态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铁路途经区域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昌都境内川藏铁路涉及的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重要区和一般重要区占比分别为42.19%、52.69% 和5.12%。评价结果有助于在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工程活动进行合理布局,有针对性地降低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山区铁路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分析已建山区铁路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中西部多数在建和规划铁路新线都将穿过泥石流强烈活动区 ,存在着少数泥石流沟难以避饶、部分低频泥石流沟难以判定、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型冰川和融雪泥石流可能造成铁路毁灭性破坏等重大技术问题 ,提出了改进铁路地质勘察方法、利用高新技术和组织专家对铁路建设中泥石流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涛 《山东地质》2013,(10):133-136
随着地籍管理科技发展,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在引入国家大地统一坐标系的测量技术手段的同时,为满足铁路用地线状分布特点和Et常管理的需要,仍然保留了独立坐标系统。而铁路运营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装备的不断提高,铁路线路设备发生了较多拨移、变线或改道,作为确认铁路地界线位置的基准线,铁路线路的变化,对快速准确地查找铁路地界线产生了直接影响。为此,针对铁路用地参照坐标的变化情况及调整方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铁路钻探中钻机与钻探技术的发展历史,再分析了目前铁路钻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提高钻探技术、培养钻探技术人才、提高钻探效率及建立钻探数据库四方面对铁路勘探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侯月、神朔、孝柳等铁路,均通过采煤区。采矿引起的石炭系岩层间岩溶水和第四系孔隙水的枯竭及水体的污染,给铁路供水水源的选定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列举了若干工程实例,阐述了采煤区铁路供水水源设计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云南地质》2010,29(4):463-466
哀牢山地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构造运动、斜坡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及高地热异常、高地应力的作用等"两高"、"四复杂",使哀牢山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困难。对工程方案及工程措施提出改进建议,确保穿越哀牢山区铁路等线状工程方案合理、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2.
吴晓东 《福建地质》2014,33(4):293-299
根据福建沿海湄洲湾、江阴、可门3条支线港口铁路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局部出现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软土、块石填土、不均匀地基、地下水的腐蚀性等.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地质问题导致的设计变更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是连接南疆各主要城市的通道,此段铁路盐渍土路基病害较为严重。根据南疆铁路库喀段盐渍土路基病害的实际资料,分析了南疆地区盐渍土的工程特性,主要有溶陷性、盐胀性和腐蚀性;探讨了影响盐渍土路基病害产生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和人为因素;最后结合南疆铁路库喀段工程实际,分析研究了具体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枝万线选线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谊明 《地球科学》2001,26(4):419-423
枝万铁路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控制线路方案的选择. 所进行的研究为工程前期工作的技术储备.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 在总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 找出控制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 经充分研究, 确定选线原则, 指导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   相似文献   

15.
结合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的线路比选问题,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地壳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降水量、距沟谷的距离等指标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及计算工程地质条件指数的公式,并计算了各影响因子的权值,同时基于Arc-GIS 9.2平台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以中等和较差为主,基于工程地质分区结果和实际资料分析,对丽江至香格里拉段线路的丽江南部段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对指导研究区进行重大工程建设和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深部岩溶问题是随着工程建设向复杂场地延伸而逐渐显现,由它带来的一系列地质工程问题对越岭隧道工程具有极强的控制性和危害性,如渝怀线圆梁山深埋特长越岭隧道工程出现的高压突水、突泥问题,既控制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难题。综述了现代深部岩溶相关概念、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勾画了现代深部岩溶研究今后的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深部岩溶概念的厘定、现代深部岩溶工程地质分类及特征、现代深部岩溶受控因素、现代深部岩溶发育机制及演化、现代深部岩溶对越岭隧道工程控制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青藏铁路海拨高、冻土地段长、风沙、冰雪等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简述了高原铁路五大保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川藏铁路位于大陆碰撞造山带,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下,铁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严重制约着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营。为降低川藏铁路沿线重大工程水文地质灾害风险,从工程水文地质角度出发,结合基础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成果,阐述了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重大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可能遭遇隧道高水压及涌突水问题、隧道高温热害问题、隧道排水影响生态环境3个重大工程水文地质问题;沿线发育多条区域性断裂带,控制着地层展布、水热活动和成矿带分布以及地下水循环演化,导致穿越断裂带的深埋长大隧道高压涌突水、高温热害及高矿化水等问题较为突出。沿线重大工程水文地质问题下一步研究工作主要为:开展高精度、多尺度的水文地质调查,把握重大问题的发育规律和致灾机制,构建精细的预测评价体系和主、被动相结合的灾害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南疆铁路沿线风沙危害与工程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南疆铁路沿线的概况、地质地貌、植被分布及气象状况,特别是风信状况的调查,阐明了沿线的自然状况。20世纪90年代,研究工作者在沿线风沙活动最为剧烈的巴楚地区设置定位观测站,对典型的活动沙丘特征进行观测,获得了沙丘移动的定量数据。同时在各种类型典型戈壁地段,设置积沙仪,在不同的风速情况下收集动态流沙,总结出当地的输沙率公式,为风沙防护提供了直接的设计依据。通过对各种工程防治措施的调查研究、特别是新材料试验,归纳出各种工程防沙结构的功能效果,提出适宜当地条件的新工程防沙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敏  高焕平  邵伟 《西北地质》2010,43(2):8-12
简要阐述了目前在铁路、公路等工程勘察中广泛应用的浅层折射地震层析及高密度电法两种物探勘探手段的工作方法原理。通过在新建兰新铁路勘察项目中的综合应用实例,说明只要在工作中选择合适的观测参数和解释方法,结合钻孔等相关地质资料,对相对较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小断裂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形态及规模等均可进行较为详细勘察。加上两种方法成果相互验证,不仅提高了勘察精度及可靠性,同时也为铁路、公路等建设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