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乐山市地面风场特征及风能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乐山市1971~2005年整编风资料对乐山市各区县地面风场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全市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旨在对今后乐山市风的预报及其相关服务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从乐山地区各类干旱的出现频率和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干旱年份进行相关性统计,得出乐山市各类干旱常现区的面积(干旱县数)及其各类干旱的区域干旱指标,为解决乐山市干旱强度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乐山市2001年8月7日出现的风雹天气,利用711数字化雷达资料进行雷达回波分析,为短时预报和服务提供依据,发挥雷达在短时预报服务中的效益,为使用数字化雷达资料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介绍乐山市气象局MICAPS系统本地化和二次开发应用情况,给出了T106产品的正确解码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柳州市风的特征,阐明了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对城市规划中如何考虑风的特征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采用乐山市气象台站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乐山市2005、2010年水稻发生赤枯病的气候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为农服务对策:(1)根据乐山中、长期天气趋势预报、对春季和初夏可能发生寡照、低温、连阴雨天气的年份,建议农业生产上提高水稻移栽基本苗,以减少因分蘖不足造成减产。(2)二是防,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应针对易发生水稻赤枯病的田块着重改善秧苗的生长环境。(3)三是治,水稻栽后10~15天,如秧苗难返青,出现发生赤枯病特征时,应用科学施肥和相应病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乐山市气象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 ,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 ,面对当今世界和地方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 ,对气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未来的五年 ,乐山气象事业的发展该怎样定位 ?它的现状与全国乃至发达省市的事业发展水平差距又有多大 ?我们该做些什么 ?如何找准切入点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为此 ,对乐山市、县两级气象事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综合分析 ,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 ,用详实的数据来定位我们的现状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 ,这对制定和实施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乐山市气象局MICAPS系统本地化和二次开发应用情况 ,给出了T10 6产品的正确解码方法。  相似文献   

9.
华东沿海地带台风风廓线特征的观测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的“韦帕”、2009年的“莫拉克”、2010年的“凡亚比”和2011年的“梅花”四个台风的GPS探空数据,本文对华东近海和沿海地带的台风风廓线特征进行分析。首先求出梯度风速及其对应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指数律和对数律对风廓线进行拟合,并对幂指数、10米高度的地表风速和梯度风速的风速比,以及由对数律定义的常通量层高度等参数进行计算,并对梯度风高度和常通量层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登陆台风沿海地带风廓线的梯度风高度和常通量层高度有明显差异。本文还对登陆台风平均风廓线的各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梯度风高度以下风廓线偏离对数律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库、应用MOS预报方法,以不同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和实时资料为基础,研究建立了乐山市8个站的24、48、72小时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及日最低温度预报方程,并进行了检验,其效果较好,对提高定点定量客观预报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指导.通过对EC和T213两种模式产品不同方式应用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MOS方法的使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风能是地球表面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也是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重要能源.文在第三次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对包头地区近40a(1971-2010)风及风能资源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建筑风荷载风压计算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袁春红  薛桁  杨振斌 《气象》2002,28(1):39-42
根据最新“建筑荷载规范”修订本讨论了应用气象台站的风观测资料来计算建筑风荷载中的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中包括风速资料的坡度订正、高度订正、时次订正以及应用极值Ⅰ型分布函数来估算R年重现期的最大风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风廓线与测风塔资料在地面风场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四维同化方法将风廓线雷达和测风塔资料应用到WRF模式中,通过对比资料同化前后模式对地面风场的预报效果可知,加入风廓线雷达和测风塔资料后模式对风速的预报效果有明显提高,对风向的预报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资料同化结束后,模式预报在49h内对地面风场预报效果仍有明显改善,但随着模式预报时间的增加,在模式积分49h以后,同化资料前后模式对地面风场的预报效果无明显变化。另外,通过对资料同化前后模式对风速预报误差的分析可知,在对模式风场预报的改进中风廓线雷达资料的贡献大于测风塔资料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利用CLC-11-D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5波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晴空、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等不同类型气象条件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测风的准确性,并对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共计7300时次的晴空观测资料进行了测风质量评估,得出结论如下:在晴空条件下大气均匀稳定,水平风速和风向测量精度要优于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天气,降水出现前后环境大气扰动较大是导致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天气下测风精度较差的原因;150 m以下近地层高度的测风质量较差,与地杂波干扰较强有关;夏季有效探测高度最高可达6300 m左右,春秋季有效探测高度比较接近,分别为2000 m和2500 m左右,冬季有效探测高度最低,仅为1100 m左右;4个季节测风质量评估达标高度分别为900、4000、2200 m和1100 m,大气环境的湿度条件和水平风速、风向标准差的波动是影响测风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即墨风电场风力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新堂  钱喜镇 《气象科技》2006,34(6):763-768
以即墨气象站风速风向为参考,利用其30年风速资料确定风电场代表年,根据铁塔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即墨风电场的风力资源状况;依据“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对即墨风电场的风速风向进行了检验修正。分析了测风塔各高度风速日、年变化,风向频率年月变化。计算分析了测风塔不同高度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有效小时数等风能参数。计算了不同风电机型60~70 m轮毂高度年发电量及其随高度变化规律;估算了风电场年发电量。得出即墨风电场达到3级风场标准,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风电场风速预报和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准确率,并考虑风机测风数据的不稳定因素,以多年服务的内蒙古中部某风力发电场A为研究区,在勘察风电场地形及风机布局后,按照季节、风向进行风机间风速时空相关性分析,划分出风机轮毂高度风速高相关为典型特征的风机网格分类片区,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订正方案,分别进行风机片区风速订正。结果表明:风速高相关风机片区的划分,对于提高风电场风速预报及功率预测精度和准确率具有一定作用,利用风电场区测风塔梯度观测风速,对风机片区进行间接订正,可有效改善数值模式预报风速,15个片区类型下相关系数由0.18~0.72提高至0.67~0.91,误差绝对值由1.6~2.9 m·s-1降低至1.0~1.5 m·s-1。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11~1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法国Leosphere公司在该研究所位于北京市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的325 m气象塔试验场内联合开展了一次测风激光雷达Windcube的外场演示试验.Windcube观测数据随后与325 m气象塔上的风杯风速仪测得的风速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是:由两种手段获得的所有6...  相似文献   

18.
风电场资源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现场总线结构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梯度测风,测量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所需的气象要素,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报告。通过1年的试用并对系统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测量风能资源,具有提高气象部门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中钰  杜冰  刘康 《气象科技》2020,48(6):801-807
基于九龙站风廓线雷达实时水平风数据制定了水平风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求取中位数水平风场,其次构建实际观测风场和中位数风场的差值序列,然后求取差值序列的均方差,再根据差值均方差得到质控判别式,最后试验求取质控判别式中的质控阈值。通过对九龙站2017年风廓线雷达水平风数据质量控制发现,实测风向数据有2044185个,25721个没有通过质控,未通过质控的风向数据占总观测的比例是1.258%,风向数据在近地层通过质控的数据最多,随高度增加通过质控的数据量有所下降。实测风速数据有2044185个,18296个没有通过质控,未通过质控的风速数据占总观测的比例是0.895%,风速数据在2000~4000 m出错的最少,近地层次之,4500~7000 m出错的数据最多。质控后风廓线雷达和探空观测风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减小,相关系数增加,风向数据质量在500~7000 m提升明显,风速数据在1500~8000 m之间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20.
风廓线雷达测风精度评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风廓线雷达5波束探测模式的数据对测风精度进行评估分析,用垂直波束和其中两个相邻倾斜波束的探测数据构成一对计算因子,通过对同一距离高度上的4对计算因子进行误差分析,评估风廓线雷达的测风精度,得到水平风在垂直指向连续高度上的精度。对北京延庆CFL-08风廓线雷达2010年3,6,9,12月4个典型代表月份逐日连续探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雷达满足风速误差不大于1.5 m·s-1、风向误差不大于10°探测精度要求的最大探测高度6月、9月为8 km,3月、12月为6 km,基本符合该雷达探测高度的设计要求。信噪比、大气风场的不均匀性是影响雷达测风精度的主要因素:信噪比影响了高空的测风精度,-15 dB可以作为判断雷达测风可信数据最大探测高度的阈值;晴空大气出现的风场不均匀性对风廓线雷达的测风精度影响不大,降水出现时环境风场不均匀性造成水平风向、风速的测量误差较大,不能满足测风精度要求,特别是对流性降水发生前的1~2 h,水平风向、风速的方差增长迅速,可以作为强降水出现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