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城市机动车尾气中NOx污染物的产生、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数学分析,提出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物NOx随时间和距离变化的数学模式,并运用该模型对长春市内车辆集中路口机动车污染物NOx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对实验所获得的监测结果与运用数学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知:其平均偏差的绝对值小于0.02 mg/m3,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0.32,因此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物NOx的数学模式符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大气中NOx污染现状和机动车排放污染分担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长春市大气环境中NOx 污染源与浓度时间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机动车尾气NOx 排放总量分担率、不同车型NOx 排放量分担率和NOx 浓度分担率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机动车尾气NOx 排放总量分担率为34.8%,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重型柴油车和中型汽油车的分担率较高,居前两位;NOx 浓度分担率为38.41%,接近全国大型城市水平,市中心区域分担率水平很高.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市区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于梅(太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机动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从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大气污染过程看已经历了烟尘型污染、二氧化硫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三个阶段。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是由...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Compound Composer软件,对广州主要城区、若干企业和市政设施周边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中的半挥发有机污染物种类进行了筛查和半定量分析。样品中共检出了10大类161个化合物,其中主要以增塑剂和正构烷烃化合物为主。在大部分采样点中,增塑剂类化合物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179ng/m~3,占总检出污染物的15%~77%;正构烷烃的平均浓度为148 ng/m~3,占总检出污染物的12%~40%。源解析表明人为源贡献超过了80%。检出的农药类化合物包含了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其中以杀虫剂的种类最多且浓度最高(平均65.1 ng/m~3)。增塑剂、正构烷烃和农药均在市中心地区具有较高的浓度。有6种阻燃剂被检出,绝大部分为磷酸酯类化合物。阻燃剂及部分化工原料在点源采样点浓度高于城市背景点,显示为工业活动的排放。本研究为后续城市大气颗粒物重点有机污染物分析以及颗粒物的健康影响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卫生填埋是我国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简单有效的方式,但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存在极大的潜在环境风险。为选取合适处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选取广西6个典型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作为初步对象。初步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且多变,具有较高浓度CODCr、BOD5、氨氮等污染物且污染物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其水质、可生化性能等受垃圾填埋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8年8月至9月重庆市江津城区的臭氧(O3)污染过程,开展了连续34 d大气挥发性在线连续监测,分析了O3污染过程与挥发性有机物(VOC)浓度特征,并对VOC进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O3超标日VOC浓度的一次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受夜间交通、溶剂和工业使用行业排放影响,VOC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趋势;夏季江津城区VOC浓度均值为(33.5±12.5)×10?9,各类VOC浓度排序为烷烃>含氧有机物>卤代烃>烯烃>芳香烃,对VOC的O3生成潜势(OFP)进行估算,烯烃和芳香烃对O3生成潜势的贡献高达70.1%,间对-二甲苯、乙烯、异戊二烯和甲苯等是O3贡献最大的物种,VOC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燃油挥发等与交通排放有关的污染源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燃烧源、工业排放、天然+二次生成以及溶剂涂料使用源,排放的O3生成潜势贡献排序为天然+二次生成>机动车尾气>溶剂涂料>燃烧源>工业排放>液化石油气.  相似文献   

7.
孙志鸿 《地下水》2005,27(3):204-205
随着阳泉市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的发展,水资源利用量逐年增加,工业"三废"、城市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等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增长迅速,这些污染物通过降水的淋滤,河流的渗漏、不同含水层的沟通等污染途径污染了水环境.在分析阳泉市水环境污染现状、污染源、污染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和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在北京市成府路东口设立采样点,共采集监测周期为一周的PM2.5(直径小于2.5μm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品56个,用HR-ICP-MS方法测量了15种元素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对PM2.5中这些元素的来源进行探讨。同时,在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开展了24h时间间隔的密集采样,特别分析了机动车限行期间细颗粒污染物的浓度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期间北京市大气PM2.5平均浓度为72.9μg/m3,超过美国环保局(USEPA)制定的PM2.5年平均浓度限值15μg/m3的近5倍。机动车限行期间北京成府路东口采样点大气PM2.5的平均浓度为40.7μg/m3。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北京PM2.5的3种可能来源:①交通排放、工业排放和燃煤,特征元素为Cu、Zn、As、Sn、Sb、Cd、Pb;②本地扬尘和远源沙尘细颗粒;③可能与成土母岩风化有关的土壤颗粒的再悬浮和/或迁移,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1.2%、31.4%和12.2%。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1)
工业危险废物具有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等危险特性,对地下水安全具有重大威胁,从源头预防和评价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福建漳州市某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场为例,借助FEFLOW软件模拟平台,基于数值法将研究区域离散为41 025个节点和71 768个单元,以2017年2月作为初始时间,将现状监测孔水位和监测浓度背景值分别作为模拟预测的初始水位和初始值,对研究区地下水流运动及污染物迁移进行模拟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作为本次预测因子的总镍、石油类和氨氮的初始浓度值分别为5 mg/L、50 mg/L和145 mg/L,分别是标准浓度的100倍、1 000倍和725倍;该填埋场研究区在防渗失效的情况下,100 d后的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迁移距离为5.46 m、9.12 m,20 a后的最大迁移距离为73.57 m、104.90 m;垂向上100 d后污染物最大迁移距离约为9.0 m。研究结果以期为该类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西岩溶泉域水污染现状、趋势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坚  王晶  刘德深  韩行瑞 《中国岩溶》2004,23(3):219-224
山西岩溶泉域环境脆弱,水煤资源共存,加上工业和生活“三废”的不合理排放,造成了岩溶泉域局部地段出现点状和面状污染,主要表现为岩溶水的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铁和COD等污染物含量普遍增高,而且污染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遏制泉域岩溶水的污染,提出了严格控制地表污染源、提高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建立岩溶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区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剧增,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主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阜新市城市垃圾填埋场地理、地质和气候特征的调查,结合阜新市城市发展现状,分析了阜新市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成分,渗滤液产生量及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浓度,得出了阜新市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各种污染物污染地下水的源强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并对今后的污染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疆喀什地区多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基于喀什地区主要采样点1970-2018年的地下水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地下水主要采样点氟化物、浑浊度、硝酸盐以及氨氮四个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结果表明:各指标年均浓度从2010年以后逐步递减,且氟化物浓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夏季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递增,而秋、冬两个季节是各指标污染浓度递减最为明显的季节。随着喀什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措施力度的加大,2010年以后,区域地下水各污染物指标浓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减变化,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水。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工业污染源档案建档方法秦萍,吴杰,王学东,徐光华(山西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山西省环境保护局)(山西省环境保护监测站)据山西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山西省经济委员会的指示,从1985年元月开始在山西全省范围内开展对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染源的调查建...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对北京市气态元素汞(GEM)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分析了其含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大气GEM总平均浓度为(2.77±1.27)ng/m~3,高于北半球背景值浓度,且其季节变化呈现多样性。2013/9~2014/8和2015/9~2016/8年大气GEM浓度秋冬季节较高,夏季较低;2014/9~2015/8年度则为冬季最低,主要是与大气汞的来源以及季风的风向、路径和风速明显相关。大气GEM浓度日变化为夜间高、白天低。大气GEM浓度与NO_2、SO_2、PM_(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明显正相关,雾霾气象条件下细颗粒污染物(PM_(2.5))在低空累积及逆温气象条件易导致大气GEM浓度升高。2004年以来,北京市大气GEM浓度降低的现象与工业燃煤消费总量降低的趋势相同,表明北京市对燃煤等人为排放源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气汞浓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元素(尤其是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规律、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在石家庄市采集PM1、PM2.5和PM10样品。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Al、Ti、V、Cr、Mn、Fe、Cu、Zn、As、Sb、Hg、Pb和Cd共13种元素的质量浓度,采用富集因子(EF)法分析各种元素在PM1、PM2.5和PM10中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讨论了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富集因子分析显示出Al、Fe、Ti、Mn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少(EF<10),其他元素则出现显著至极强的人为影响,尤其是Cd元素(EF>103),并发现颗粒物粒径较小时,富集因子较大,即人为因素影响更重。主成分分析表明:PM1中元素有工业冶炼及燃煤活动、机动车燃油排放、生活燃煤3个来源,PM2.5中元素有地壳源、电厂及居民生活燃煤、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机动车尾气4个来源,PM10中元素有化石燃料燃烧和地壳源、与机动车相关的道路扬尘及工业尘、垃圾焚烧及机动车排放与磨损、燃煤活动4个来源。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尉犁蛭石矿工业蛭石化学法膨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采自新疆尉犁蛭石矿的工业蛭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和XRD分析研究基础上,选用工业级双氧水作为化学膨胀处理剂进行化学膨胀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蛭石的化学膨胀特点和影响工业蛭石膨胀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其晶层层间域中的过氧化氢分子在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氧气压力。对蛭石样品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作用相同的时间或用相同浓度的双氧水作用不同时间后发现:用浓度为25%的双氧水处理工业蛭石样品可以达到大于4倍的体积膨胀,膨胀后的工业蛭石样品的结构特征无明显变化,并能保持工业蛭石膨胀产物的韧性。  相似文献   

17.
泉水作为济南市的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把握泉域内突发污染质泄漏对其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概化建立了济南市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地下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对济南市区泉群附近范围的地下水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济南市区泉域内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污染物运移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某新建项目污染质泄漏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的横纵向弥散度对污染物运移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泉群附近区域内,污染物纵向运移过程中对流起主要作用,纵向弥散度的取值影响较小; 而污染物横向运移过程中弥散起主要作用,横向弥散度的取值影响较大。本研究成果对泉群附近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0,(2)
结合室外观测试验方式,对营口地区城市主要监测点的降水径流所产生的污染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居民生活区下污染物指标最大,其中氨氮浓度最高,达到水质标准限值的2. 5倍,其次为绿化带地区,其浓度最高的污染指标为总磷,达到水质标准限值的1. 4倍,交通干道区域污染程度最低,基本处于标准限值范围内。各区域总磷和氨氮相关系数达到0. 6以上,其他污染指标相关程度较低。在径流形成初期,各区域污染物总体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类型多氯联苯土壤残留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多氯联苯(PCBs)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环境分布行为,在“中国网格化农药排放残留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国网格化工业污染物排放残留模型”,并用以对PCBs的研究。进行了PCBs的单源排放和包括城市土壤、旱田、水田、草地、林地及荒地等6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残留特征的数值模拟,并对土壤残留特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CBs在土壤中的残留浓度与土壤的含气和含水率及其理化性质有关,对排放期末6种类型土壤质量分数与土壤含水体积作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为R=-0.999 5,显著性水平P<0.000 1;PCB同系物在不同土壤层的残留浓度的变化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低氯取代的PCB同系物由于其水溶解度高,更容易向深层土壤迁移,其在土壤纵向分布随时间变化较快;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高氯取代的PCB同系物向深层土壤的扩散能力较弱,其在土壤纵向分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纳污坑塘(污水库)周边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在对区内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区内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污染来源识别结果表明:纳污坑塘周边第Ⅰ、第Ⅱ含水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其污染源主要为坑塘内堆放的工业污水以及工业废渣。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号坑附近第Ⅰ含水层中砷浓度以及北库南侧第Ⅱ含水层中1,2-二氯乙烷总致癌风险分别为10~(-2)、10~(-3)数量级,远超可接受风险水平10~(-6)。不同含水层中污染物平均致癌风险大小关系为,第Ⅰ含水层:砷1,2-二氯乙烷;第Ⅱ含水层:1,2-二氯乙烷砷1,1,2-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4种潜在暴露途径的平均致癌风险大小关系表现为:饮用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经室外吸入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经室内吸入空气气态污染物。相对于敏感用地,非敏感用地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以及危害商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