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有了测定数据,在地形底圖上繪入等含量線时,須作很大的努力。第1,等含量線作法与制地形等高線有相似之点,即等含量線应为平滑的曲線,等含量線不能相交等等。第2,等含量線的間隔(單位)由工作地区的特点而不同,例如有的地区,用1,5,10(r/g)的划分法,但有的地区採用了1,10,100(r/g)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勘探网或勘探線描繪的正确与否,对勘探工程的佈置和檢查,特別是对剖面图的切制影响很大。过去一般描繪勘探線是用三角板或三角板配合直線尺推平行線,有的是按座标展点。前一种方法因为图紙底板和图紙的收縮,图上兩点间按座标求得的距离往往不等于直线尺量得的,如按此继续推下去,因在推动三  相似文献   

3.
在深海水道研究过程中,识别出深海弯曲水道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沉积单元--凹岸坝,基于尼日尔三角洲陆坡区浅层高频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探究了凹岸坝的沉积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讨论了其与水道弯曲丘(nested mounds)、曲流河凹岸滩坝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凹岸坝是分布于曲率较大、以垂向加积为主的末期水道弯曲凹岸处的坝体沉积单元,该沉积单元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连续性较好的反射特征,其内部沉积界面倾向于水道弯曲凸岸处,倾角约1°~20°,且在凹岸弧顶处达到最大值。凹岸坝形成的关键在于惯性作用,其造成水道内部重力流流体在弯曲处发生溢岸,导致流量减少,流体动能相应降低,流体携砂能力小于沉积物负载,造成沉积物快速沉降,从而形成凹岸坝。由于凹岸坝是一种连续性较好的砂体沉积,所以其可成为潜在的、储集性能较好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偏光显微鏡是研究岩石的主要工具,從事於岩石學學習者,必須掌握它。在掌握偏光顯微镜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光線通過晶體時所發生酌情形,此種情形的變化往往因光線的性質而不同,而光線性質則又隨偏光顯微鏡的裝備而有所變化。按一般偏光顯微鏡的裝備,用以研究晶體的光線分为三種:即單偏光,正交偏光與聚斂偏光。正交偏光在應用上較廣泛,共通過非均質晶體情形的了解,亦为學習光性結晶學者的一個關鍵问題。因为它不僅可以说明干涉色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盆地和江汉沉降区作为典型, 剖释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内涵, 用以探索、研究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特征。四川盆地是上叠在上扬子准地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大型坳褶盆地, 是华夏系第三沉降褶带中的一个典型盆地; 而江汉沉降区则是上叠在中扬子褶皱带上发展起来的白垩-第三纪断陷区, 是新华夏系第二断陷带中的一个典型沉降区。两者属于不同世代、不同性质的盆地, 其间存在广泛的构造不整合。李四光所说的新华夏系"三隆"、"三坳", 其实是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一个巨型的复合构造区带, 它包括了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叠置复合。研究结果证明中华夏系不存在, 它是华夏系的变种。为了正确地描述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6.
中新生代期间,中国东部可以划分西部沉降带(包括东北、华北和中下扬子盆地群)和东部沉降带(包括东海和南海盆地群)。各盆地内部反转构造表现为东强西弱、自东向西迁移的规律,反映了构造反转的动力来自东部,证实了反转构造是古太平洋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效应。但反转构造总体又具有自西部沉降带向东部沉降带迁移的特征:西部沉降带以中生代末期的挤压反转为主,而东部沉降带以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的新生代反转最为典型。可见,虽然在同一俯冲板块作用下,仰冲板块的反转时间和迁移规律却存在差异性,这可能与反转构造所隶属的仰冲板内背景或俯冲板块自身行为在不同地区存在时空差异有关。为确定哪一种反转机制,本文搜集了古地磁条带和最新的板块重建方案、太平洋海山K-Ar年龄等数据,初步厘定出中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运动学行为;也对中新生代期间中国东部的东北、华北和华南的地质特征等开展对比研究。本文认为,伊泽奈崎板块早期为平板式俯冲,160Ma左右板块拆沉并折返及岩石圈减薄,是西部沉降带的成盆机制;80 Ma左右伊泽奈崎板块向西的运动速度达到极值,对中国东部造成统一向西的挤压应力,是西部沉降带中生代的反转机制;大洋板块上发育的NW向破碎带的俯冲,可能加剧了这一期反转强度。60Ma左右伊泽奈崎板块俯冲潜没于欧亚大陆之下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启动并后撤,这是东部沉降带的成盆机制;中新世中晚期,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导致了中国东部大陆左旋压扭的应力场,这是东部沉降带新生代构造的反转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测绘工作中,首先碰到的就是长度量器的问题。目前在铟钢基線尺不足和尚未建立起统一的长度量器检定专门机构的情况下,为了量测四等以下基線,势必利用普通钢尺,这就发生了钢尺长度的检定问题。我们利用24米線状铟钢基線尺与钢尺在野外进行比长的办法解决了这一困难。为了交流经验,特介绍如下。我们目前所使用的钢尺,大部分为50米和30米二种规格,因此就以此分类进行比长。首先选择一平坦而长约120米的“比较基線”埸,并分100米段和120米段二种。前者为50米钢尺比长用(适为钢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带分布于与太平洋板块接壤的欧亚板块边缘,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长达4000余公里。自东径110°以东至东海岸,火山岩出露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本文研究了该火山岩带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和福建等省的火山岩类。基于岩石的主要元素、稀土元素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岩石系列:安粗岩系(L-岩系)、碱性玄武岩系(A-岩系)和流纹岩系(R-岩系)。并讨论了各岩系的岩浆起源以及它们与板块构造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质时期的岩岸研究与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嘉余 《地层学杂志》1989,13(4):255-268
<正> 今日之地球,拥有长约100万km的海岸线。若从岸质硬度考虑,海岸可分成硬岸与软岸两大类。岩岸,又称岩质海岸或基岩海岸 Rocky shore(孙湘平1985),在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以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和两广沿海广泛分布,常与陆上山脉或丘陵毗连,属于硬岸类。它由各种岩石所组成,与冰川、现代珊瑚礁等其它类型的硬岸易于区分,更与淤泥、沙滩等多种类型的软岸明显不同。岩岸是海岸的主要组成部分,全世界的岩岸长度超过海岸线总长的1/3(Johnson 1988)。  相似文献   

10.
《水文》1956,(2)
(一) 試驗目的: 由於潮水河的流速變化很快,垂線上流速分佈沒有規則,給测驗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目前测速方法有等深點法。同時流速比例改正法兩種。這兩種方法都是假定流速在施测時間成等率增減而進行改正的,這與實際情况顯然有出入,但究竟有多大誤差,它的真正瞬時曲線是怎樣的形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塌岸是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数百段库岸的塌岸地质现场调查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似三峡这种山区河道型水库的塌岸预测新方法——岸坡结构法(RBSM),并给出了详细的图解方法和预测步骤。同时,开展了二滩、宝珠寺和龚咀三个运行中的类比水库和三峡水库(139m蓄水)的塌岸预测检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宜于三峡水库以及类似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从而为水库塌岸预测与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华南南华系是指板溪群之上、陡山沱组之下的一套地层,其时限大致为720~635Ma。湘西托口地区的南华系原来被划分为江口组和南沱组,由于江口组的停用以及高精度年代学资料的缺乏,加上古沉积环境恢复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新一轮南华系区域地层对比与岩相古地理重建。通过对该地区南华系及相关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层对比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等研究,认为该区南华系可以被重新划分为滨岸冰融相长安组、障壁岛相富禄组、滨岸冰融相古城组、潮坪相大塘坡组和冰海大陆架相洪江组;其中,长安组和古城组的沉积时代分别晚于732 Ma和705 Ma。结合相关资料研究初步认为,富禄组应同大塘坡组一样属于间冰期沉积;华南南华纪可能至少发生过三次冰川事件,即长安冰期(732 Ma~?)、古城冰期(705~670 Ma)和南沱冰期(651~635 Ma)。  相似文献   

13.
我队曾采用支柱基面的方法按裝KAM-500型鑽机(300M鑽机更好——編者),不仅能保証安全生产,且較平地盤修筑地基減少了4倍开支,加快修筑速度2倍多。其方法是:首先修好井位前部份地盤。然后將基台枕按所需根数以及与鑽井水平距离,分別置于井位后部地表上,并在每根基台枕下基岩上挖三个直徑0.6公尺,深0.8公尺圓洞,將支柱插入对好位置后(三根支柱中心点要在一直線上,且此直線须垂直  相似文献   

14.
Ⅹ Ⅶ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简称INQUA)大会于2007年7月28日至8月3日在澳大利亚东海岸旅游城市凯恩斯(Cairns)举行,这是自1973年在新西兰举行的第九届大会以后,时隔24年在大洋洲举办的又一次盛会。大会由澳大利亚第四纪研究联合会(Australian Quaternary Association,简称AQUA)和INQUA主办,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简称ANU)、Elsevier出版公司、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所(GeoscienceAustralia)和澳大利亚原子能科学技术组织(Australia NuclearScience and …  相似文献   

15.
阮維周 《地质论评》1940,5(Z1):65-68
四川西境樂山峨嵋一帶,三叠紀飛仙關系上部石灰岩中,往往有縫合線構造(styloltic Structure)之存在。以其外形奇特,頗引人興趣;故著者就發見處採集標本數塊攜返研究;聞貴州三叠紀石灰岩中亦曾發見,是三叠紀地層中之獨有此種構  相似文献   

16.
北黄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最新油气资源调查资料,在简述北黄海盆地区域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盆地的沉降史与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北黄海盆地的基本沉降曲线型式为7段折线状,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为曲线下降段,代表盆地5幕较明显的沉降;晚白垩世—古新世以及中新世早期为曲线上升段,反映盆地的抬升剥蚀。(2)盆地沉降作用自中生代至新生代总体由东向西迁移,东部坳陷以中生代沉降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坳陷主沉降期为始新世,而西部坳陷的快速沉降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并一直持续到渐新世。(3)盆地构造演化大致可划分为中生代断陷盆地、古近纪叠加断陷盆地以及新近纪坳陷盆地等3大发展阶段,其中,中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是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重庆段塌岸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将会引起库区两岸变形再造,为了研究重庆段库岸塌岸变形,通过对重庆段重点库岸段的详细地质调查,总结出重庆库岸段存在如下三种主要的塌岸模式:冲蚀磨蚀型、坍(崩)塌型、滑移型;其中冲蚀磨蚀型约占调查总长的54%,坍(崩)塌型约占42%,滑移型仅占4%左右。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库岸塌岸模式和岸坡结构,采用不同的塌岸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开展了重庆段重点库岸段的塌岸预测,得出重庆段80%的库岸再造范围在20 m以内,而再造变形范围大于20 m的库岸段大多表现为滑移型。以上为重庆段库岸塌岸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沉降分析的"反剥法",建立了三叠纪右江盆地的构造沉降曲线.该曲线具有4个较清楚的代表沉降加速的坡折,这说明在三叠纪华南板块南缘上曾发生过4次明显的构造负荷的叠加过程,这些坡折之间的构造沉降曲线较平缓,说明主要是热沉降造成.通过对盆地沉降史的定量分析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华南板块南缘在晚二叠世末期开始由离散边缘转为汇聚边缘,右江盆地也随之从裂谷盆地转为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阶段(晚二叠世长兴末期-中三叠世安尼初期,即251~239 Ma)为初始沉降和非补偿充填阶段;中期阶段(中三叠世安尼早期-晚三叠世卡尼早期,即239~225.5 Ma)主要以浊流沉积充填为特征,并伴有盆缘隆起的形成,且从早到晚盆地沉降中心自南向北推进,而盆缘隆起则由北往南位移;晚期阶段(晚三叠世卡尼晚期-瑞替期,即225.5~210 Ma)盆地由深变浅,并最终被陆相磨拉石沉积覆盖.  相似文献   

19.
脈錫矿体一般极不規則,为了探清其产狀范圍,或为延續地面鑽孔繼續下鑽,必須在坑內进行鑽孔定位測量工作。地表和坑內的鑽孔都分佈在統一的具有一定方位和間距的勘探網線上。这些勘探線有的位于坑道近傍,且其方向大致和坑道方向平行。要測定这些網線上的鑽孔,使其适位于預定的位置上(按設計图放样)。必须开拓短小的支岔巷道和鑽窩,然后才能准确地測定鑽孔位置安放鑽机,进行鑽进。但为节省开拓工程,所开支岔巷道中線應适为鑽孔至其近傍坑道中線之垂線,因此必須事前作些解析計算工作,將解算結果,标註在坑道图上,再往现場整置仪器指导开掘,測定孔位。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奉节县三马山移民小区岩体的变形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三马山小区巴东组三段泥质灰岩由于岩溶溶蚀作用已全部发生了变形 ,根据变形程度的差别 ,可将变形区分为三个地带 ,即上部轻度溶蚀沉降地带 (Ⅰ ) ,中部溶蚀沉降地带 (Ⅱ )和下部沿江滑坡 (Ⅲ )。建筑设施主要分布在中部溶蚀沉降地带 ,应注意防水。下部沿江滑坡治理难度大 ,不适于移民迁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