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尝试利用地层剖面岩石样品化学分析数据的聚类分析、非线性映象分析、对应分析及最优分割法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结合地层剖面岩性特征,对遵义下—中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北海白垩样品薄片的扫描电图像进行数字化,并用多重分形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可用于区分不同地质特征白垩地层,尤其是孔隙空间的多重分形谱图的形状与由岩芯测出的渗透率值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宁盆地尼勒克地区二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尼勒克地区二叠纪地层分布面积最广,地层出露齐全,接触关系清楚,包括5个组的全部层型剖面在内,是在西天山研究二叠纪地层的经典地区.通过对5条层型剖面全部进行重测,系统采集样品,取得了成果.主要体现在火山喷发旋回研究、生物化石及岩相分析研究,并进行较详细的地层划分,为西天山二叠纪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红外光谱方法确定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建新  张爱云 《地球学报》1996,17(3):317-321
本文用干酪根的红外光谱方法,分析了广西金牙金矿的成矿温度为255—300℃。比包裹体均一法测定结果温度范围更窄。该方法样品用量只需0.2—0.5mg干酪根。碎屑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和Rock—Eval热解分析证实了红外测温的正确性。以广西金牙金矿为例,探讨了确定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温度的另一有效途径。在缺乏镜质体的海相地层和前泥盆纪地层中,应用该方法分析古地温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高复杂地层取心质量的新型钻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春华 《地质与勘探》2009,45(2):112-114
地质勘探钻进的主要任务是可靠准确地获取有代表性的地层岩芯样品,然而,在复杂地层中,现有的钻探方法很难获得有代表性的高质量岩芯样品.本文介绍了一种双管强制取芯新型钻具.论述了其工作机理,对其关键机构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归纳出新型钻具的主要技术特征,生产试验表明,该新型钻具能够显著提高复杂地层的取芯质量,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6.
对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下第三系、中上元古界沉积物和油样的低环萜烷参数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油源对比,表明石炭-二叠系部分样品与该区轻质油的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这套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后,提出壳质组含量和成熟度是决定石炭-二叠系能否生成轻质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该区煤系地层生成轻质油的成熟度下限是镜质组反射率R0为1.1%。  相似文献   

7.
化学地层划分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层中的地球化学差异对地层进行划分是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利用在区调工作中获得的较为系统的岩石光谱半定量全分析数据,采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和对分移动窗口法,对新疆温都哈拉一带的古生代地层进行了化学地层划分,并与野外根据宏观岩性特征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徐积辉  陈庚保 《地层学杂志》2001,25(Z1):398-400
介绍了滇东南广南八宝剖面的位置和地层,重点讲述了常量元素碳、氧样品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与用极性柱的方法划分的地层界线进行比较,误差很小.故笔者得出的结论是用常量元素碳、氧的方法划分地层界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系列14C样品贝叶斯法日历年龄校正研究已成为当前14C年代学中一个热点,系统综述了时序已知、时序间隔已知和时序间隔近似已知系列14C样品日历年龄校正研究的历史、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在树轮、泥炭、地层等领域上应用进展,对影响系列样品贝叶斯分析获得14C日历年龄区间的主要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归纳.大量事例研究结果表明系列样品贝叶斯分析的实质在于贝叶斯方法从统计的角度灵活地把地层信息以概率方式加入到14C日历年龄校正过程中,获得比单个14C年代校正精度更高的日历年龄.  相似文献   

10.
系列^14C样品贝叶斯法日历年龄校正研究已成为当前^14C年代学中一个热点,系统综述了时序已知、时序间隔已知和时序间隔近似已知系列^14C样品日历年龄校正研究的历史、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在树轮、泥炭、地层等领域上应用进展,对影响系列样品贝叶斯分析获得^14C日历年龄区间的主要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归纳。大量事例研究结果表明系列样品贝叶斯分析的实质在于贝叶斯方法从统计的角度灵活地把地层信息以概率方式加入到^14C日历年龄校正过程中,获得比单个^14C年代校正精度更高的日历年龄。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中国南方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地层的11个磷灰石样品和6个锆石样品进行了裂变径迹分析,所有磷灰石样品以及锆石样品SS-5、SW033、SW055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均小于样品的地层年龄,表明这些样品在沉积后所经历的埋藏温度曾经大于最大退火温度。样品Shw-1、SW027、SW025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大于样品的地层年龄,反映的是源区的锆石年龄。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进行的时间一温度历史模拟表明,十万大山地区的磷灰石样品基本反映了相同的低温段热演化史。各个样品在41~85Ma之间分别达到最大古地温值(介于98~175℃之间),此后各个样品的热演化史总体上呈冷却的趋势。自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各地普遍遭受了抬升剥蚀过程,估算的地层剥蚀量在2281~4484m之间。  相似文献   

12.
耿国帅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65-1373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往地质研究中常用其解决复杂的地质成因及矿化叠加问题。本文利用R型因子分析对岷县寨上-马坞调查区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样品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因子得分,圈定因子得分异常图,并与区内的各种地质作用相联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用R-Q型因子分析对寨上及附近的原生晕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矿体及构造带样品的分析,可以划分矿化类型;通过对地层样品的分析,可以划分地层并得出各地层的特征组合元素。因此利用因子分析可以为地球化学数据解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碳同位素与早元古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较详细地研究了早元古代碳酸盐地层的碳同位素组成,样品采自华北早元古代标准地层单元──山西五台地区滹沱群,结果表明碳同位素组成随地质时代有明显的变化,并与地层层位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作者认为,碳同位素对于早元古代碳酸盐地层的对比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4.
钻探取样技术作为海洋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探的主要方法,在海洋探索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海底地层以松软沉积物为主,常规钻探回转取样的方法极易破坏样品原状性,且样品采取率低,难以满足科学研究的要求。研制了一种以泥浆泵压驱动的沉积物保真取样钻具,并结合绳索取心技术,实现海底沉积地层保真取样。试验证明,该海底沉积地层保真取样钻具取样成功率高、作业效率高,所采取样品原位性、原状性好,完全满足海洋地质和土工实验等对样品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扼要阐述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研究盆地地层年代、热史、构造史、成岩史和成烃史等方面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作者对松辽盆地白垩纪非海相沉积层序的年代地层学研究为例,介绍适用于中生代沉积岩测年龄的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系统讨论样品选择、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成果解释和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汪洋  胡云中等 《矿物岩石》2001,21(3):200-204
根据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300余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明显富集As,Sb和Ca元素,亏损碱金属元素K,Na,LIL元素Ba,Th以及相容元素Co,Cr,Mn,Ni,V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在成矿元素方面,研究区三叠系地层富集Pb,Sb,且Cu,Au,Zn的丰度值明显高于华北地台表壳(出露地壳)。根据微量元素比值推断,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的物源区在地球化学成分方面较典型岛弧造山带上地壳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第三纪磁性地层柱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第三系3个剖面古地磁样品的分析、测试,在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第三纪磁性地层柱,标定了各组地质年代,为在不同盆地进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闽西上杭白垩纪红层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红层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至今仍然是福建地层研究中存在较大分岐与争论的问题。根据样品逐步退磁的多成分分析,上杭红层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赤石群时代当为K2(70-80百万年),沙县组时代为K1-2(80-105百万年),红层的氧化晚于沉积3-5百万年。  相似文献   

19.
夏应菲  杨浩 《江苏地质》1997,21(4):220-223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是过去全球环境变化的有效信息载体之一,详细叙述了适用于南方红土测年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方法的原理,样品自理流程,等效剂量,年平均剂量的求取方法。并简要介绍了ESR方法在红土地层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苏北盆地三垛组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勤 《地层学杂志》1997,21(4):275-280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依靠玄武岩同位素年龄确定地层时代。应用40Ar-39Ar法和K-Ar法测定了6个三垛组玄武岩样品的年龄值,分析了三垛组玄武岩的形成时间,从而推测了三垛组的顶、底界年龄,认为三垛组地质时代与国际地层对比表中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相当,本区缺失晚渐新世地层,并以古生物、古气候等方面资料验证了该认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