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陆粤西的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1949~2000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1年来登陆粤西的热带气旋在陆地维持时间、不同强度的降水之间的分布、相同量级强降水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登陆粤西热带气旋降水分布实况和特征。结果表明,登陆粤西的热带气旋在登陆后的维持时间和其造成陆地强降水范围成正相关的关系;热带气旋造成不同强度(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降水在其路径左右侧分布,雨强越大,出现的几率越少;热带气旋登陆后造成的暴雨量级降水在热带气旋路径右侧比左侧产生的几率更大;而大暴雨、特大暴雨落在路径左侧的可能性比落在右侧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邓广华  黄光炳 《气象科学》1998,18(1):94-102
本文主要讨论影响连云港市的热带气旋,从路径活动特点及天气类型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类,建立了连云港市海区大风的热带气旋警戒区域,以及发生暴雨的热带气旋路径图和不影响本市的热带气旋径图,并对热带气旋大暴雨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为预报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北方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平均环流特征及暴雨落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顾润源  李昌义 《山东气象》1999,19(3):14-17,30
分析了1960-1994年影响我国北方的热带气旋,将影响北方的热带气旋分为6类,分别对这6类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影响北方前24小时的500hPa环流形势场进行了合成分析,并给出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平均环流与暴雨落区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在两广及福建东南沿海登陆后的热带气旋是否影响桂林进行诊断分析,找出影响桂林的热带气旋路径及物理量场的演变规律,建立了热带气旋暴雨的预报基本模式和方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两个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主要从天气学、能量学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分析中指出,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其500hPa环流形势差异很大。能量场分布也不同,但无论是西行的还是北上的热带气旋基本上都是沿着500hPa图上高能轴线方向移动,这为热带气旋天气的预报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统计1965年以来影响韶关的热带气旋发现,韶关出现暴雨不仅与热带气旋的路径、强度有关,而且与大气层结稳定度或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由此结合实况、应用数值预报产品来制作热带气旋暴雨24小时预报。  相似文献   

7.
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芳芳  陈德全 《气象》1992,18(9):31-34
运用数理统计和聚类分析,得出了登陆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暴雨频数服从泊松分布;同时总结出6类相似的热带气旋暴雨的频繁区与影响区及其相应的主要路径的客观模式。  相似文献   

8.
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1960-1989年《台军年鉴》资料,从时特大暴雨、日特大暴雨、过程特大暴雨三方面统计分析了华南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基本特征。并采用相对落区分布图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路径华南热带气旋时特大暴雨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2013年福建省区域自动站和基本气象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确定精细时空尺度上热带气旋暴雨突然增幅的阈值标准,分析暴雨突然增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同期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满足1 h、3 h和6 h暴雨突然增幅的热带气旋个例数随时间分辨率的降低而明显减少;3 h突增个例数主要出现在6—10月,且个例数和突增次数年分布总体呈上升趋势,突增次数日变化呈现"三峰型",高值区位于17—20时;暴雨突然增幅的热带气旋大多数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且不同的热带气旋中,强度较弱时发生突增次数较多,极值最大;暴雨突然增幅大多数发生在热带气旋登陆后24 h、距中心400 km内、西南方向,与登陆路径有关。对比分析了热带气旋登陆福建前后暴雨突然增幅的特征,发现登陆中部的热带气旋个数最多、暴雨突增次数也最多;热带气旋登陆后暴雨突增次数明显比登陆前多。  相似文献   

10.
从统计的角度分析了广西的热带气旋陆地路径与暴雨的关系。本文则从逻辑的角度用泛布尔代数工具对事实进行再分析。所得结果可看作[1]的结论的补充。也可为预报广西热带气旋暴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统计的角度分析了广西的热带气旋陆地路径与暴雨的关系。本文则从逻辑的角度用泛布尔代数工具对事实进行再分析。所得结果可看作[1]的结论的补充。也可为预报广西热带气旋暴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普查了1971--2008年影响青田的热带气旋个例,并按不同登陆地点和移动路径进行分类统计,分别对青田县热带气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8a中影响青田的热带气旋年均1.7个;8月分影响频数最高,平均过程雨量最大;平均过程雨量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本县东南部为热带气旋暴雨中心。通过分析,初步了解不同路径热带气旋降水的分布特征,为今后的热带气旋降水预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ECMWF 1°×1°再分析资料,统计1992—2020年南通市热带气旋暴雨气候特征,对登陆北上东路路径下,南通市出现和未出现暴雨的热带气旋进行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月和9月南通市受热带气旋影响产生暴雨的次数最多,登陆北上东路类的热带气旋产生暴雨的概率最大,为72.2%;此路径下出现暴雨时,200 hPa南亚高压存在多个中心,中纬度地区有一支≥28 m/s的西风大风速带,500 hPa副高西伸脊点在120°E附近,南通市处在热带气旋东南侧,气旋北部有西风槽东移,850 hPa上在华东沿海存在两支较强的西南风和东南风大风速带,在热带气旋中心和南通市之间建立了水汽和能量的输送通道;暴雨发生期间,南通市上空维持着高能高湿的充沛能量,水汽通量≥18 g/(cm·hPa·s),1 000~700 hPa均为水汽通量的辐合区,整层大气均为上升运动,垂直速度中心位于400 hPa附近,最大上升速度为-400 Pa/s。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4-1998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广西沿海热带气旋暴雨与热带气旋生成地区、路径和天气形势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归纳出几点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北方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气象局出版的1949—1994年台风年鉴资料,在大量普查的基础上,定义进入30°N以北、125°E以西热带气旋为影响我国北方的热带气旋。根据其后期移动路径的不同划分为:沿海北上、沿海转向、登陆北上、登陆填塞、登陆转向及西折6类。最后,对各类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产生的暴雨区和暴雨强度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爱鸣  林毅  刘铭  王怀俊 《气象》2007,33(5):36-41
热带气旋碧利斯和格美,在起源地、路径和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但登陆后降水强度却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后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些结论.热带气旋登陆后暴雨强度与高空盛行东北气流和南海西南季风加强有关.高低空不同的环流形势导致了这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后华南沿海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水汽及不稳定度等物理量场的不同,从而造成暴雨强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49~2010年广西88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和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广西热带气旋的数量、路径及其影响广西暴雨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广西大范围暴雨物理量环境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热带气旋个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存在着明显的2a、4a和10a周期振荡信号,年日最多暴雨站数有增多的趋势。热带气旋影响下沿海地区发生暴雨的可能性最大,桂北山区最小。热带气旋从沿海地区登陆进入广西,造成广西各站发生暴雨概率最高,其次为从梧州、玉林进入广西的路径,最少的为热带气旋在北部湾西行进入越南。热带气旋的中低层环流中心一般为强降水区域,中心滞留时间越长降雨量越大,极大风速始终位于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大范围暴雨区域位于急流的左侧。在热带气旋影响日最多暴雨站数发生时中低层风速及高度场在近30年的变化特征:广西的东北面存在一个呈西北-东南向的风速增高带,西南面为风速减弱带;西北面为高度场减弱区,黄海一带为一个显著增强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华南西部热带气旋槽暴雨的天气学特征以及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做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和其他低值系统共生的华南西部热带气旋槽是形成热带气旋槽重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机制的天气事实,并对其结构特征作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这将对华南西部热带气旋槽暴雨特征的认识和预报业务工作的改进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副热带奇异向量的初值扰动方法已应用于GRAPES (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PrEdiction System)全球集合预报系统,但存在热带气旋预报路径离散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热带气旋附近区域初值扰动结构不合理导致预报集合不能较好地估计热带气旋预报的不确定性,是路径集合离散度不足的可能原因之一。通过建立热带气旋奇异向量求解方案,将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和副热带奇异向量共同线性组合生成初值扰动,以弥补热带气旋区域初值扰动结构不合理这一缺陷,进而改进热带气旋集合预报效果。利用GRAPES全球奇异向量计算方案,以台风中心10个经纬度区域为目标区构建热带气旋奇异向量求解方案,针对台风“榕树”个例进行集合预报试验,并开展批量试验,利用中国中央气象台最优台风路径和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降水观测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分析热带气旋奇异向量结构特征和初值扰动特征,评估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对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和中国区域24 h累计降水概率预报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具有局地化特征,使用热带气旋奇异向量之后,热带气旋路径离散度增加,路径集合平均预报误差和离散度的关系得到改善,路径集合平均预报误差有所减小,集合成员更好地描述了热带气旋路径的预报不确定性;中国台风降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各量级24 h累计降水概率预报技巧均有一定提高。总之,当在初值扰动的生成中考虑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后,可改进热带气旋初值扰动结果,并有助于改善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爱鸣 林毅刘铭  王怀俊 《气象》2007,33(5):36-41,I0001
热带气旋碧利斯和格美,在起源地、路径和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但登陆后降水强度却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后环境场和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些结论。热带气旋登陆后暴雨强度与高空盛行东北气流和南海西南季风加强有关。高低空不同的环流形势导致了这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后华南沿海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水汽及不稳定度等物理量场的不同,从而造成暴雨强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