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种紫菜——青岛紫菜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宝福 《海洋与湖沼》1988,19(5):419-423
本文报道了一种产自黄海胶州湾沿岸的紫菜新种——青岛紫菜Porphyraqingdaoensis Tseng et Zheng Baofu,sp.nov。藻体呈鲜艳的紫红色,生长潮位较低,可固着在多种红藻藻体上生长,如石花菜Gelidium atnansii Lamx、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Sur)De-Toni、角叉藻Chondrus ocellatus Holm.等。将标本着重与真紫菜亚属Subgenus Porphyra、全缘紫菜组section Edentata Tseng et Chang的条斑紫菜Povphyra yezoensis Ueda 及其它几种紫菜全面地进行了形态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确认为一新种紫菜。新种紫菜的特征是,藻体膜状,单层细咆,雌雄同体,细条状的、淡黄色的精子囊器群散乱地镶嵌在深紫红色的果孢子囊群之间。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为积累紫菜的新种质,本文对一种印度产紫菜—Pyropia radi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紫菜的叶状体多为披针形,基部为楔形、呈褐绿色,梢部呈红紫褐色;藻体由单层细胞构成,极少含两层细胞;一个营养细胞中含1—2个星状色素体,多数只含一个;藻体的中部边缘具有稀疏的锯齿状突起,基部的齿状突起较密,一般的突起含有一至十多个细胞;成熟前的藻体厚度:基部为(51.5±4.23)μm,梢部为(29.4±2.31)μm,平均厚度41.2μm,成熟后的藻体逐渐加厚;成熟前的藻体长度5—10cm、宽度0.5—1cm,成熟后,藻体长度可达(45±8.7)cm、宽度为(5±1.21)cm;藻体的表观性别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雌雄同体的个体其雌雄生殖细胞分别呈块状直线型分布于藻体;果孢子囊具有16或32个果孢子,分裂式为♀A2B2C4或♀A4B2C4,成熟的精子囊器具有64个精子囊,分裂式为♂A4B4C4;叶状体营养细胞和精子囊的核型为单倍,染色体数目为5个(n=5),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和膨大细胞的核型为双倍,染色体数目为10个(2n=10)。检测该紫菜的5.8S rDNA-ITS区序列发现,其5.8S保守区的160个碱基序列与坛紫菜相似度为100%。该紫菜的形态结构、染色体数目、性别以及5.8S rDNA的保守序列等结果与坛紫菜极为相似,暗示它与坛紫菜的亲缘关系很近,但它们是否为同一个紫菜物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积累紫菜的新种质,本文对一种印度产紫菜—Pyropia radi的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紫菜的叶状体多为披针形,基部为楔形、呈褐绿色,梢部呈红紫褐色;藻体由单层细胞构成,极少含两层细胞;一个营养细胞中含1—2个星状色素体,多数只含一个;藻体的中部边缘具有稀疏的锯齿状突起,基部的齿状突起较密,一般的突起含有一至十多个细胞;成熟前的藻体厚度:基部为(51.54.23)μm,梢部为(29.42.31)μm,平均厚度41.2μm,成熟后的藻体逐渐加厚;成熟前的藻体长度5—10cm、宽度0.5—1cm,成熟后,藻体长度可达(458.7)cm、宽度为(51.21)cm;藻体的表观性别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雌雄同体的个体其雌雄生殖细胞分别呈块状直线型分布于藻体;果孢子囊具有16或32个果孢子,分裂式为♀A2B2C4或♀A4B2C4,成熟的精子囊器具有64个精子囊,分裂式为♂A4B4C4;叶状体营养细胞和精子囊的核型为单倍,染色体数目为5个(n=5),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和膨大细胞的核型为双倍,染色体数目为10个(2n=10)。检测该紫菜的5.8S rDNA-ITS区序列发现,其5.8S保守区的160个碱基序列与坛紫菜相似度为100%。该紫菜的形态与结构、染色体数目、性别以及5.8S rDNA的保守序列等结果与坛紫菜极为相似,暗示它与坛紫菜的亲缘关系很近,但它们是否为同一个紫菜物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体细胞的几种发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usis)叶状体为材料,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研究记录坛紫菜体细胞的发育途径。本文选择介绍了坛紫菜体细胞3种途径8种发育方式:1)多数体细胞的叶状体途径:A通过极性分裂直接形成单细胞苗;B通过叶状分裂成苗;C先形成细胞团后形成畸形苗;2)来自雌、雄叶片未成熟区域体细胞的性细胞途径:D发育形成精子囊并放散精子;E单细胞发育形成类似果孢子囊结构再放散果孢子,果孢子萌发成丝状体;3)来自雄叶片体细胞的丝状体途径:F单细胞发育至多细胞团,放散后萌发成丝状体;G经过不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丝状体;H分裂成2细胞后,一个细胞侧面突起发育成丝状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雌雄配子体为材料,酶解得到单细胞并再生培养,研究雌雄配子体体细胞发育途径以及不同部位(根丝段、基部、中部、顶部、成熟区)单细胞发育途径.结果表明,坛紫菜雌雄配子体体细胞发育途径大致相同,但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雌性配子体体细胞发育成果孢子囊,少数体细胞直接发育成类孢子囊枝;而雄性配子体体细胞发育成精子囊,并能释放精子,极少数体细胞发育成类果孢子囊.单细胞再生研究显示,配子体体细胞发育方向受细胞所处部位影响,不同部位体细胞由于其分化程度不同,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再生体.随着细胞所在藻体部位的上移,正常叶状体和根丝细胞叶状体比例均下降,畸形叶状体的比例下降或无明显差异,丝状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通过形态结构观察结合rbcL和COI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发现分布于海南省博鳌的台湾蜈蚣藻(Grateloupia taiwanensis S.M.Lin et H.Y.Liang)为海南新纪录种。结果表明:藻体直立,红色或紫红色,质地柔软黏滑,高6—18cm,宽2—3cm,叶片呈披针形,边缘长出的小育枝亦呈披针形,长5—25mm,宽1—5mm,固着器呈圆盘状;皮层由8—11层细胞构成,髓部非中空,髓丝纵走或相互交错;雌雄异体,精子囊由外皮层细胞形成,球形。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6个细胞构成,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构成(6cpb-5auxb型),均为典型的Grateloupia型。囊果散布于除固着器外的整个雌配子体的表面;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呈十字形分裂。rbcL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个采自海南的样本与产自台湾南部的台湾蜈蚣藻之间无碱基序列差异;CO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个样本间无碱基差异,在蜈蚣藻属这一大的进化支中聚集成独立的小分支,区别于其他种。  相似文献   

7.
郑怡  陈灼华 《海洋与湖沼》1992,23(1):95-100
于1983-1986年先后在福建沿岸采订爬管藻标本,进行分类研究。根据有限枝节片数目、囊果的着生位置以及围轴细胞数目等形态特征,发现其中两种标本与已知种的特征不同:一种是囊果位置不定,着生在有限枝基部第4(3)节片以上至顶端节片;另一种是有限枝节片数目较少,由5-12-(14)个节片组成囊果基生。故这为两个新种,即福建爬管8藻Herposiphonia fujianensis sp.nov和基生爬管藻H.basilar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雌雄营养组织块和营养细胞进行培养,以了解坛紫菜单性营养细胞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坛紫菜雌性营养细胞无论在组织水平还是在细胞水平均以产生红色果胞或果孢子细胞为主,有少量细胞发育成精子囊,并放散精子.雄性营养组织和营养细胞以产生精子为主,但不能再分化成丝状体;产生的少量果孢子细胞能发育成丝状体.因此,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坛紫菜单性叶状体都能产生两性细胞,它们的差异只是不同性细胞所占的优势不同,并讨论了单性叶状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对分布在黄、渤海沿岸的单条胶黏藻Dumontia simplex Cotton的形态结构、生物量、成熟个体比例与成熟个体生物量/总生物量(R/T指数)的变化、温度性质以及rbcL、COI基因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10个采集地点的单条胶黏藻藻体直立、扁平或螺旋状,质地胶质黏滑,颜色为红色或紫红色。在大连黑石礁与付家庄采集到的藻体长度和宽度明显高于其他采集地点;(2)藻体由皮层与髓部组成,皮层由4—8层细胞组成,髓部有疏松的根丝细胞。囊果散生,包埋于皮层内,刚发育的囊果较小,色淡,随着藻体生长囊果变大,颜色加深。四分孢子囊侧生在内皮层上,成熟的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3)4月生物量最大,平均生物量为4.384g/m2。12月至次年6月成熟个体比例逐渐增大,6月达到100%,且均为四分孢子体;(4)单条胶黏藻生长周期为12月至次年6月,属于一年生海藻,温度性质属于亚寒带性;(5)rbcL与COI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十个采集地点的样本间无碱基差异,与产自美国单条胶黏藻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均确定为单条胶黏藻。  相似文献   

10.
紫菜一新种——少精紫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宝福 《海洋与湖沼》1981,12(5):447-451
多年来,在青岛沿岸采到属全缘紫菜组的一种紫菜,其形态特征特别是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囊器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前人所记述近缘种类的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条斑紫菜(P.yezoensis Ueda)、列紫菜(P.seriata Kjellm.)等种。根据精于囊器在叶片上分布的特征及其分列式并与有关种类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证实这种紫菜为一尚未记述的种类,现定名为少精紫菜Porphyra oligospermatangia Zeng et Zheng Baofu,SP.nov.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对我国西沙群岛海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两号标本,根据其形态构造,其地位应属于真红藻纲红皮藻目节荚藻科的腹枝藻属(Gastroclonium)或腔炼藻属(Coeloseira)。腹枝藻属是 Ktzing 在1843年建立的。本属的主要特征为藻体具一中实的主干,上生中空并有横隔膜的小枝,小枝由一些缢缩成节的节片组成;囊果中心有一大的融合胞,胞周围附有大的果孢子;四分孢子体具四分孢子囊,有时有多孢子囊。1940年,Hollenberg  相似文献   

12.
坛紫菜孢子囊枝在形成过程中,从培养开始至第4周,3种色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含量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逐渐上升,在第4周时达到某一最高值后逐渐下降;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和藻胆蛋白与叶绿素a的比值均一直呈上升趋势,它们与孢子囊枝数量之间呈较明显的正相关;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比值在培养前期略有下降,随着丝状体进一步发育(4周后),该比值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丹麦海藻学家B?rgesen〔1953)在研究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产的海藻标本时,发现了一种具有精子囊窠成群的江蓠类海藻,但他由于没有见到窠孔, 因此不敢十分肯定是否即精子囊窠,同时,也没有采到四分孢子体和雌配子体。他根据精子囊窠成群的这一特点把它定作江蓠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Gracilaria multifurcata B?rgesen。 其后,近江彦荣( 1958 )检查加纳产的Gracilaria henriquesiana Hariot 时,也发现了这一种江蓠的精子囊窠呈球状,切面观为3-6 个集生在一起,囊窠也同样没有开口;他认为这种构建是异于江蓠属中其他种类的。 我们最近在研究中国南海江蓠属的种类时,也遇到了一些具有这种特点的标本,外形上有些象Gracilaria edulis (Gmel.) Silva 和G. coronopifolia J. Ag.。我们从许多的藻体切片中看到了集生成群的精子囊窠,随着藻体的成熟,窠壁也有不同程度的溶化,最后溶合为两个大的囊窠,囊窠顶端也有相应数目的放散精子的开口。因此,可以肯定这些集生的球状物为精子囊窠。当我们进一步检查采自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5号约50个以上的蜡叶和液浸标本后,进一步发现了这类海藻的囊果内具有带状且多分歧的滋养丝,这些丝几乎成一规律,完全向囊果的基部伸展,在目前已掌握的标本中,还没有看到滋养丝伸向果被方向的任何痕迹。在孢子体的标本中,其围绕四分孢子囊的皮层相胞变态为长圆形。此外,在外形上,藻体的基部具有匍匐部分,上生数个直立部分,其下常有盘状固着器。关于江蓠属的种类是否具有匍匐部分,就我们所看到的文献,除Harvey (1849,pl. 65 )认为G. verrucosa 的盘状固着器附有假根和G.M. Smith (1944 : 266)认为江蓠属的藻体自匍匐的根状茎生出外,其他作者,在描述江蓠属的特征时,都只提到固着器为一盘状。Rosenvinge (1931:602)曾讨论过G. verrucosa 的固着器,他认为丹麦标本的固着器完全为盘状。Dawson (1961 : 218)在最近的研究中,描述了Gracilariopsis sjoestedtii(Kylin) Dawson 的盘状固着器连半宇根状茎枝,而G. M. Smith 报告的种类中,本种被列在江蓠属中。因此,他对江蓠属的藻体直立部分是由匍匐的根状茎部分长出的描述,很可能是受了本种的影响。我们检查了我国南北沿岸各地所产的各种江蓠属的标本,迄今也没有发现匍匐部分。我们考虑了上述这些异于江蓠属的特点后,认为这些标本应作为江蓠科的一个新属,根据其精子囊呈多穴状,新属被命名为多穴藻属,拉丁学名为希腊文poly(多)和cavernosa(穴)二字组成。  相似文献   

14.
紫菜栽培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已形成大规模生产。但在山东沿海目前基本无人生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紫菜栽培研究的科研人员,为振兴山东紫菜养殖事业,积极进行了坛紫菜条斑紫菜轮栽试验的研究。坛紫菜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该所首先进行了坛紫菜北移试验,对坛紫菜丝状体在北方自然光、温下  相似文献   

15.
紫菜叶状体无性繁殖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紫菜属(Porphyra)的许多种类中 ,叶状体以单孢子形式进行无性繁殖,被放散出来的单孢子进行两极萌发 ,形成新的叶状体。红藻中较低级的类群,如弯枝藻目 (Compsopogonales)、红毛菜目 (Bangiales)、顶丝藻目 (Acrochaetiales)和海索面目 (Nemaliales)均存在这一繁殖方式[1]。1单孢子的研究1.1单孢子的名称单孢子的形成首先是由形成单孢子囊开始的 ,因为每个孢子囊只产生一个孢子 ,故称之为单孢子(monospore)。Magne建议使用原孢子 (archeospores)代替单孢子[2]。Kornmann将在Porghyraumbilicalis,P.ochotensis,P.perforta,P.insolita中某…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紫菜属藻胆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la patite)为吸附剂的柱层析法分离和纯化了中国产紫菜属(Porphyra)6种紫菜——条斑紫菜(P.yezoensis)、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 var.hemiphylla)、甘紫菜(P.tenera)、坛紫菜(P.haitanensis)和边紫菜(P.marginata)——中的藻胆蛋白。吸收光谱测定的结果显示,R-藻红蛋白(R-phycoerythrin)和变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存在于所研究的6种紫菜中,而C-藻蓝蛋白(C-phycocyanin)只出现于甘紫菜、条斑紫菜、少精紫菜和华北半叶紫菜中,而R-藻蓝蛋白(R-phycocyanin)则只出现于坛紫菜和边紫菜中。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紫菜"高温烂菜"现象频发,为开发耐高温紫菜栽培种质,本文研究了4种温度(15、20、25、28℃)对皱紫菜壳孢子萌发及叶状体形态建成的影响,并观察了藻体的繁殖特性。结果显示,在试验设定的培养条件下,适宜皱紫菜壳孢子萌发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0℃。皱紫菜壳孢子幼苗萌发初期细胞分裂为横分裂,叶状体细胞呈直线排列,生长至7—10个细胞后,细胞开始出现纵分裂。15、20℃温度组藻体多为不规则的半圆形裂片。25、28℃温度组藻体多为细长型叶片。有性生殖是皱紫菜主要的繁殖方式,但15—20℃培养组的部分藻体能够少量形成并放散类似无性生殖的单孢子并萌发形成叶状体。  相似文献   

18.
光温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于1993年3月-1994年4月,在实验室内可控条件下,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材料,研究温度(13-33℃)、光强[5-40μmol/(m2·s)]和光周期(8-24h)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7-21℃,丝状体生长快速健康;25-29℃,适于孢子囊枝的形成,27℃较佳;丝状体在温度高于29℃时开始死亡,丝状藻丝对高温的耐受力比孢子囊枝差;17-21℃,适于壳孢子的形成。(2)丝状体的生长随着光强的增加和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加快。(3)实验光强下,光周期≤12h,孢子囊枝的形成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光周期长于12h,孢子囊枝基本不形成。(4)藻丝的色泽随光强的增加由红色趋于黄色,不同温度下,形态和色泽与生长速度和发育程度有关。(5)在实验光强下,壳孢子的形成量与光强关系不大。认为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发育与光温条件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调控丝状体的生长发育进程,获得理想的生长发育阶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14年3—4月间,在西沙群岛鸭公岛海藻资源调查中采集到一种石花菜类海藻,经鉴定为匍匐石花菜扁平变种Gelidium pusillum var.pacificum Taylor。其主要特征为:1.藻体紫红色,丛生;2.藻体高约1~2cm,由匍匐茎和直立枝构成,直立枝基部圆柱形或扁压,上部扁平,具有不规则或羽状分枝,匍匐茎近圆柱形,其下生有不规则或尖锥状固着器;3.皮层细胞2~3层,根丝细胞数量较多,集中分布在髓层;4.四分孢子囊生于小枝顶端,形成囊群,四分孢子囊横切面观长卵圆形,埋于皮层细胞中,十字形分裂;5.枝顶端轴细胞形态为穹形,突出于皮层外。上述特征1~3可将匍匐石花菜扁平变种区别于我国产的匍匐石花菜其他变种,特征5可将该变种区别于个体较小的蓝色拟鸡毛菜,特征4不能有效地区分近缘种。综合如上特征,利用营养生长特征鉴定我国分布的个体较小的石花菜和拟鸡毛菜类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该变种为我国三沙市西沙群岛首次记录,丰富了南海诸岛海藻区系的植物地理成分,也为进一步分析该区系的植物地理全貌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20.
干露和冷藏对坛紫菜及杂藻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人工养殖的坛紫菜叶状体及与其有生长竞争关系的5种大型杂藻——肠浒苔、条浒苔、孔石莼、真江蓠、水云以及卵形藻等进行干露和冷藏实验.结果表明,坛紫菜叶状体干露至含水率10%~15%后直接培养,其成活率在99%以上,增重率与未经干露组的相比无显著差异;大型杂藻干露后含水率低于25%时则全部死亡;坛紫菜叶状体含水率为10%~15%时,在低温-20℃冷藏30d后进行培养,成活率达99%~100%,当含水率低于10%时,其成活率低于30%;坛紫菜叶状体含水率高于或低于10%~15%时进行低温冷藏,均会影响其成活率及冷藏后培养时的藻体增重率;与坛紫菜叶状体冷藏相同天数的大型杂藻,其死亡率达到100%;干露和冷藏可以有效地杀死与坛紫菜叶状体有竞争关系的杂藻,并且可以应用于生产以提高坛紫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