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种基于块划分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颜色直方图法只表示颜色的组成,没有包含颜色空间分布信息,提出1种基于块划分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将图像划分成大小相等的子块,提取每一块的颜色信息作为特征矢量。通过特征聚类和编码,图像内容可以表示成为包含空间分布信息的局部颜色特征组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2.
研究流形上的聚类分析,针对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引入了流形概念,提出1种基于流形的密度聚类算法,该方法将流形的概念与聚类相结合,可以适用于样本为复杂分布的聚类。文中通过实例证明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中尺度涡轨迹自动追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尺度涡信息的提取包括涡旋的识别和轨迹追踪,其自动识别与追踪对于基于海量数据的中尺度涡分析十分重要。传统涡旋轨迹自动追踪方法一般需要预先设定搜索半径的阈值,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针对传统中尺度涡轨迹追踪方法存在的问题,论文从聚类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实现对涡旋轨迹的自动追踪,并以南海中尺度涡追踪为例,将基于聚类的追踪算法与传统的相似度追踪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可实现对海洋中尺度涡的自动追踪,该算法涡旋追踪准确率优于传统相似度算法;(2)该涡旋追踪算法对资料的完整性依赖度较低,特别是对于存在部分缺损数据的情况仍能较准确追踪;(3)该追踪算法克服了传统涡旋追踪算法需要预先设定搜索半径阈值的问题,自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20~25 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描述了8个应用较广的光性参数在研究区的分布并进行聚类分区,给出了部分各区沉积物的颜色反射率数据。结合同一样品的粒度、化学元素、磁化率等资料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a*,a*/b*,反射率re555nm和re675nm的一阶导数对沉积物氧化还原的相对强度和物质来源相对敏感,地质意义较为明确,并可判明研究区的3种物质来源及方向,即长江口方向、现代黄河物质来源以及研究区东南方向的生物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提出不受资料输入顺序影响的模糊密度聚类法。给出模糊点密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并用渤、黄、东海的温盐资料,进行模糊密度聚类计算,对聚类结果及水团划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海南近岸砗磲资源动态变化,于蜈支洲岛周边海域选取5个代表性站位,自2017-2020年采用断面调查的方法,开展了砗磲资源评估、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显示:(1)各站位砗磲密度为0-30.00×10-2 ind./m2,且主要分布于3 m水深,在该水深区域,站位3和站位11砗磲密度最高,站位4次之,站位9和站位13最低,统计学分析表明砗磲密度与站位呈显著相关性(P<0.05)。(2)2017年,蜈支洲岛海域四种规格砗磲(壳长<5 cm、5-10 cm、10-15 cm和≥ 15 cm)均有分布,2018-2020年,未发现壳长≥ 15 cm的大规格个体。(3)尽管温度及各水质因子均与砗磲密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水体硝酸盐NO3-浓度与砗磲密度相关系数最高(0.29)。(4)砗磲主要分布于活珊瑚底质(66.67%),其次为礁石(24.24%),砂石底质最低(9.09%)。(5)砗磲外套膜RGB颜色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存在相关性,空间上,站位3的砗磲外套膜RGB颜色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相关性高于站位11;时间上,2020年砗磲外套膜颜色与周边底质B值相关系数R高于2017年(0.899 vs.0.712)。研究首次开展了海南岛近岸海域砗磲资源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其结果可为砗磲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的构造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聚类过程的多比例尺空间数据模型,并得到尺度依赖的空间数据表达。以图斑数据为实例,通过空间分布与距离信息的聚类过程,建立了图斑数据的多比例尺分层分区的数据模型,从而由数据本身实现多尺度表达与综合的模型化,降低或消除了制图综合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和不稳定性,改进和提高了多尺度表达与综合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浮游植物密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藻类密度数据的预测计算之中,并利用遗传算法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且自动确定网络结构,分别对神经网络的“当天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几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计算精度以及预测数据的趋势上都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学者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当天模型”无法对其后数据进行预测,不能起到实际预测的作用,而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不仅达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而且网络结构简单,适用于浮游植物密度的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9.
针对Zhang等提出的多视角子空间聚类方法,本文给出了一种求解该非凸优化问题的方法并对其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新的分析和改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1)选择一个好的近似解作为初始点,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对全局最优解的收敛概率。(2)用MM思想重新推导出Zhang的方法,由此证明了一个新的收敛性定理;(3)改进了Wen提出的基于流形的正交约束算法并用于求解多视角子空间聚类模型,在算法中加入了初始点,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通过对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全球海洋 Agro 观测计划提供的温、盐浮标资料,开展了印度洋海域水下环境特征提取与区划分析.在垂直方向运用Akima 方法对浮标剖面进行插值,提取一组表征跃层、声速场的特征指标,并针对常规模糊 C 均值聚类算法中初始聚类数难以客观选取和聚类结果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聚类算法作了改进.通过在遗传进化过程中引入动态变化的聚类中心解决了聚类数难以客观确定的问题,并在该算法的生存策略中引入 Boltzmann 选择机制,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在对印度洋海域温、盐跃层、声速分布及层结稳定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遗传聚类方法对印度洋海域水下环境特征进行聚类区划,得到一个基本的特征分类构型,结合各类构型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对水下潜器活动、声纳探测和水声通信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地图色域、色貌以及视觉感受三个方面分析了地图的色彩特征,比较了当前的色彩管理方法,提出在符号库中实施色彩管理的方法,构建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方法对于地图色彩精确传递与再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Texture-based visualization method is a common method in the visualization of vector field data. Aiming at adding color mapping to the texture of ocean vector field and solving the ambiguity of vector direction in texture image, a new color texture enhan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the Line Integral Convolution (LIC) for the vector field data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the HSV color mapping and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alculation of vector field data. This algorithm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ly, the vector field data is convoluted twice by line integration to get the gray texture image. Secondly, the method of mapping vector data to each component of the HSV color spa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vector field data is mapped into HSV color space and converted from HSV to RGB values to get the color image. Thirdly, th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RGB color components of the gray texture image and the color image is constructed to enhance the gray texture and RGB color values. Finally, both the gray texture image and the color image are fused to get the color text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LIC color texture enhancement algorithm is capable of generating a better display of vector field data. Furthermore, the ambiguity of vector direction in the texture images is solved and the direction information of the vector field is expressed more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岸视频监测技术具有构建成本低、时空分辨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已成为海岸动态监测的互补手段。在近岸视频监测中,水边线可作为岸滩边缘位置变化的替代指标,受复杂海滩地形及不规则的波浪及潮汐变化影响,如何从视频图像中准确检测水边线是近岸视频监测所面临的挑战问题之一。本文针对传统图像处理方法在水边线提取中存在的效率不高和抗噪声能力差等问题,将CIELab颜色模型和蚁群优化算法相结合,对台风风暴潮期间石老人海滩的水边线进行提取和定量分析,并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对青岛石老人海滩2011年台风期间的实时影像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提取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数字视频影像的水边线监测应用中可靠性高,并具有良好的细节呈现能力和抗边缘噪声能力,适用于弱边缘水边线的提取。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方法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对视频影像中水边线动态变化的自动提取可行性,对构建长时序海滩岸线动态变化影像自动分析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Hsin-Hung Chen   《Ocean Engineering》2002,29(15):1011-1893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ore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factor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n optical triangulation system used for range finding in water. In this study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estimating the peak of the laser spot and for image processing were presented. Both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process and the Taguchi method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factor effects and to specify design parameter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monochrome and color image displays on the performance of range finding, two sets of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optimum models based on factor effects were predicted and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confirma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outcom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ed optima. Based upo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nd analyses, it is found that brightness, contrast, and peak detection algorithms are the main factors to dominate the quality of range finding while using a monochrome camera. And further, all control factors of brightness, contrast, peak detection algorithm, sampling range, and specific primary color for intensity computation are critical to the quality of range finding while using a color camera. Notably, right selections of the image resolution and the sampling range can shorten the computing time and get high precis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三角剖分需要投影到平面,局部优化时属性丢失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种顾及水深属性的三角剖分准则——标准差准则进行三角剖分,并且讨论了标准差的含义、标准差的计算以及标准差准则的描述.根据标准差准则,实现了一种基于标准差差则的海底三维地形模型构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三角剖分的合理性,模型重建的细节与精确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目前海水现场水色测量的弊端 ,指出数字化海洋水色的潜在应用价值 ;根据色度学及色度学的三原色基本理论 ,确定海洋现场水色的色度要素 ,使海洋现场水色标号统一为物理学中严格的颜色物理量。结合 1 996年渤海水域光谱反射测量 ,对渤海水域 4个典型站位的反射光谱做了水色色度分析 ,并进行了 2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Delaunay三角网增点生长构造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一种由计算机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的增点生长构造法。该方法属于不规则三角网的动态构网法,它借鉴了静态构网法中递归生长算法的部分思想,并利用Lawson提出的最大最小(MAX—MIN)角度法则对三角网进行即时的局部优化,从而达到了快速、有效地构建Delaunay三角网的目的。该方法对快速生成海底DEM数据,进行海底仿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洋环境调查数据的客观分析图像是调查结果的直观体现,也是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基础。在环境要素空间分布复杂的近海海域及陆架坡区,我们发现利用现有插值方法得到的结果有时会出现之前没有被关注到的局部异常,如常用的Kriging方法或三角网线性插值方法插值得到的图像有时会出现或轻或重的"藕"状或"台阶"状的层化结构异常。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原始数据采用坐标变换方法,并联合使用三角网线性插值法和Kriging法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插值,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类似"藕"状或"台阶"状的层化结构假象,解决了插值方法在海洋环境调查数据插值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对现有插值方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反映海区磁异常分布的磁异常图,海洋磁力测量数据处理中需要将离散数据通过插值方法进行格网化。给出了几种常用的数据格网化方法,并采用磁异常均匀分布和复杂分布情况对方法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论表明:磁异常分布越复杂,对插值方法的要求越严格,无论是磁异常均匀分布还是复杂分布情况,Kriging法的效果最好,建议在海洋磁力测量数据处理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