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在Sun工作站上研制开发的油气藏综合解释系统(Express),它主要包括工区及数据管理、地震解释、测井解释和地质绘图等四部分。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功能以及运行环境。该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是油气藏工作者综合解释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大地电磁解释工作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地电磁解释工作站的基本思路、主要功能和特点。在大地电磁广泛应用于石油与天然气等勘探领域的今天,迫切要求其处理解释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本工作站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进行设计的,它收集和研制了大地电磁处理解释的各种软件。不仅包括一维、二维解释软件,而且还配备了三维解释系统,此外还包括先进的特殊处理技术和完善的绘图系统。此工作站的推出不仅大大提高了大地电磁解释工作的效率,而且使大地电磁解释成果更加精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3.
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适应煤田开发的需要,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倍受青睐,随着煤田野外三维采集技术,室内全三维处理技术,解释方法与技术不断发展和交互工作站功能的改进与更新,采区三维解释技术日趋完善和丰富。本文将从采区三维构造解释与成图技术以及采区解释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物探院现拥有的地震勘探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及最近几年在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自行开发研究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实例介绍了煤矿采区地震勘探与其它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的难点,开展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大量野外地震勘探和数据处理、解释试验工作,总结了适用于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地震探测技术方法,提高了地震勘探在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稳态瑞雷波勘探方法的探测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了影响稳态瑞雷波勘探精度的诸方面因素,包括勘探深度、地表地震地质条件、深部地震地质条件、测网布置、仪器操作水平及资料分析、处理解释经验与水平、曲线异常的多解性等等。指明只有在勘探施工中严格把关,提高综合技能与水平,才能使定量解释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于1986—1994年完成了1∶5万的重磁力勘探工作。资料处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进行了简单的分块常规处理,没有和地震、地质资料有效结合,也缺乏针对性,取得的地质效果不明显。通过对以往重磁力资料进行拼接、连片,采用了一套快速、高效的重磁与地震结合的处理解释流程。经过对平面、剖面重磁力资料的处理,再结合最新的地震勘探成果进行综合解释,重新对洪湖及周缘地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对断层进行了综合解释,反演了主要密度界面。指出了洪湖区凹陷比其西面的柳关凹陷埋藏深,洪湖湖区应为下一步勘探重点,为进一步地震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2,(4):F0004-F00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简称川庆物探公司),创建于1956年。公司是以山地地震为特色、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科研于一体的地震勘探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提供在各种复杂地区的物探工程技术、综合地质研究以及工程测量等专项和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快速城市化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给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良好机遇。笔者从地震勘探仪器设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城市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陆上地震拖缆系统的研发、无线地震数据采集、可控震源伪随机扫描方法、城市噪声面波勘探技术及地震数据综合处理算法等。结果认为,通过瑞雷波约束折射P波层析成像结果或联合反演方法,可以提高后者对城市地下"百米"空间的探测精度;利用城市噪声作为震源,既能获得对描述浅层地质特征有重要意义的补充信息,同时又满足了城市对绿色、环保震源的要求;而陆上地震拖缆系统则使得S波技术在城市地下浅层勘探中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后发展建议:一是加强城市浅层地震数据采集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二是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非传统(如面波)地震勘探方法,深入挖掘地震波中所蕴含的大量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山区地震测量施工主要的困难体现在山区放样难、内业数据处理复杂、测量成果无法进行异常检查等方面,其严重影响后续资料处理和解释质量。针对以上难点,利用AUTOCAD为平台,开发了一套物探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展点、点内插、绘制测线剖面图、管理测点信息、打印成果报表等功能,实现了地震勘探测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及有效检核.提高了野外测量放样的施工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另外其图层管理及系统辅助功能,还可为地震勘探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地震采集正朝着时间推移地震或4D地震方向发展,而且往往还包含有多分量数据,与此相应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深度处理技术以及重复的3D采集技术,导致了解释数据体的大量增加。所有这些,对强有力的地球物理工作站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天,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GG&E)的综合,在共享3D解释环境中日益不断发生。石油公司一直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更有效的勘探和开采,通过在以模型为核心的3D可视化解释环境中充实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将延续到下个世纪。该流程使4D地震的价值在综合解释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石油勘探领域中,计算机工作站及应用软件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寻找和开发新的油气藏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由Geoquest公司研制的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一体化软件,早已为广大科研人员所使用。大港油田公司研究中心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使用其软件。几年来,软件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软件功能和效率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针对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只能在单机工作站上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将新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的方案。通过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计算机及应用软件使用效率的需求,还提出了计算机可视化的新概念——可视区域网络技术,并对可视区域网络技术的功能、优点和实施方法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逆掩断裂发育,由于受断裂影响,下盘成像困难且复杂。为此以地震数值模拟技术为依托,综合地震、测井数据建立地质模型开展正演,指导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工作。英雄岭地区逆掩带正演结果表明:由于上盘高速地层的存在,对下盘断裂覆盖地层造成单斜、局部假断层、基岩同相轴上拉、断面形态发生改变等地震假象。文中的成果对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及其他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目标区的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建设以及煤炭工业发展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结合西部高原冻土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分析了该类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程的主要难点,阐述了在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摆脱了常规叠后时间域处理要求时距曲线是双曲线的简单假设,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构造。本文阐述了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处理流程以及在煤田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初步的应用效果。文章最后指出:为了提高煤田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效果和解释精度,开展叠前深度偏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三维地震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设计思路、采集方法、处理和解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用数字检波器接收,观测方式为全方位、高密度、大偏移距,获得更接近理想波场的信息;采用宽频带处理,获得宽频带、高保真度的数据体,为解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淮北矿区近年施工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为例,从观测系统设计优化、处理解释思路及方法、工程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新模式,对进一步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精度以及为煤矿采区设计、工作面开采提供详实的地质保障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作者开发地球物理工作站软件的经验介绍,介绍了二进制数据在不同工作站上的存放形式,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的常见数据格式,以及有利于开发地球物理工作软件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震物理模拟建立了地震理论方法研究和实际地震勘探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弹性波场传播规律研究和处理解释方法验证的重要手段,在油气地震勘探领域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由于煤田与油气在地震勘探属性上存有较大差异,且国内外在煤田地震勘探领域尚没有建设成专业的自动化地震物理模拟系统。为此,设计研制了适用于煤田地震勘探的大型专业化三维地震物理模拟系统,主要由运动和控制系统、导轨和传动系统、测量系统、采集系统构成。针对该系统的物理模拟采集问题,研发了单坐标系统高定位精度技术和双坐标系统精度统一技术,实现了测量系统的空间定位精度误差不大于7 μm、双坐标系统具备统一的绝对零点坐标的超于预期的研究目标,并且通过含典型构造的煤田地震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9.
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以下简称分院)引进美国地震勘探服务公司(SSC)的凤凰 DPU 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于1984年11月安装投入运行。两年多来,在地震资料处理、科学计算、地质绘图等方面,该机为分院内外的用户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在不断地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以适应科研生产、科研管理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淮南矿业集团于2007年首次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引入煤炭领域,并成功推广应用;由于常规三维地震区块受采动塌陷影响,不具备再次施工高密度三维地震的条件,2012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对常规三维地震区块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都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横向、纵向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探测的目的。通过煤矿大量揭露资料对比分析: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识别小断层、查找陷落柱、刻画灰岩地层裂隙等方面效果显著;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二次精细处理、解释能明显改善下部煤层的成像效果。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