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地矿系统党建工作得到了加强,可以概括为:摆上了位子,加强了班子,摸出了路子.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初步树立了党建工作为实现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观念;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培养了后备人才,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切实步骤,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目标责任制,有些党组织还建立了党委议事规则等等.较之前些年,确实是上了一个台阶.但同时还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对  相似文献   

2.
我处水文队9号钻机,在起拔套管工作中发挥了敢想、敢干的精神,改进了操作方法,在钻机的配合下,实现了千斤顶机械化,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作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我队经过“四清”运动,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扬了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同时,学习了浙江第三地质队的经验;并经过三结合的方法,在局大力支持与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坑探工作小型机械化。从而提高了掘进效率,改善了操作条件,减轻了体力劳动,适应了地质普查工作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4.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研究,编制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指导了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了全国单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和成矿规律编图方法,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扎实了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了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成矿学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辽西某厂泥石流灾害的实地调查,阐述了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介绍了泥石流危害,分析了泥石流的现状并预测了发展趋势,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2)
松树沟小流域工程项目位于海城市析木镇东北部。项目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工程项目治理必要性分析,可以看出工程建设将加速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挖掘了土地生产潜力,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了林、果、农、牧业,充分发挥了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了民生,实现了安居乐业,保证了当地经济稳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以来,在提高了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要求,更新了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后,极大地提高了东北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发现了众多重力异常,圈定和推断了隐伏岩体、盆地和断裂构造.特别是区域化探,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更加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地质规律,提供了较多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发现了众多矿产地.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松辽平原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证实了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质量是优良的.这些成果为东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在深入开展党史教育的进程中,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系统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八月中旬我公司住承德召开了普查找矿、科研工作会议.会议根据冶金部普查找矿和编制地质报告座谈会指示,通过务虚,解决了普查找矿和地质勘探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交流了工作经验,研究了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为了适应冶金工业发展需要,确定了今后普查找矿的重点矿种.为了加强普查找矿工作,适当调配了地质力量,解决了人力,设备不足影响工作的实际问题.同时,大家一致认为,虚心学习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对钛的需求越来越大,从钛铁矿中选钛成为急需解决的的问题。莒县天宝钛铁矿通过重磁联合选矿方法从尾矿中选钛,有效地回收了钛资源,增加了产品品种,拉长了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污染和土地占用,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铀矿的区凋、普查工作中,发挥水化学找矿的优势,提高找矿效果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解释、评价所找到的水异常。为此就必须弄清工作区内铀矿与地下水放射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南岭南部地区多年的水化找矿资料,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阐明了地下水放射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放射性水的分市特征。从已知铀矿床水异常特征分析中提出了矿致水异常的五项标志,这对我国南方潮湿大陆地区水异常的解释与评价有着普遍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际资料总结了地下水中可溶气态烃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在碳氢化合物矿床找矿中的应用。使用本方法时应重视烃类气体的组合类型、重烃的多少及湿度系数的高低,并与其他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相结合。对碳同位素的测定,可以判别气体成因属性。在普查勘探阶段,以研究上部水文地球化学带的可溶气态烃为主,可为早期含油远景预测提供依据,指出进一步工作的有利地区;在开发阶段,研究下部水文地球化学带的可溶气态烃,可提供较为可靠的勘探层段和钻孔。  相似文献   

13.
临涣矿区水化学特征及在矿井水源判别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比较临涣矿区三个地下水子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得出,这三个子系统在水溶标型发及少、微量元素的含量上无明显差别,表明各子系统间存在水力联系,而环境同位素氘和^18O分析则是解决矿井水来源判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汤山地热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小平  王治 《城市地质》1999,11(4):7-15
小汤山地热田已开采20多年,热田范围已扩大到44平方公里。根据20多年来的地球化学监测资料,水文地质及热水开采资料,用水-岩平衡及其它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热水的水化学变化以及热水的成因,水龄和运动方向等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对雅砻江某电站的水样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水样的八个指标Q型聚类,对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初步分类,主因子分析反映了与地下水形成作用有关的三个重要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即岩溶作用、黄铁矿的氧化作用以及地下水的溶滤作用。结合多元统计结果以及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系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6.
贵州凉风洞洞穴滴水水文水化学过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贵州荔波凉风洞5个滴水点进行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表明除大气降雨携带的较少物质成份外,凉风洞滴水中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土壤,同时,示踪结果显示出凉风洞滴水对大气降雨的响应较快,滴水的物质组成直接源自于洞穴环境。洞穴滴水的化学组成中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由水运移过程中水-土、水-岩作用导致的方解石溶解-沉淀过程所控制,稀释作用、水来源的差异或者活塞流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影响较弱,表明凉风洞滴水点的次生沉积物可能记录了环境变化信息。但水在洞穴顶板内运移过程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岩石的溶解、方解石沉淀作用过程)以及洞穴滴水响应大气降雨的时间尺度、水动力过程、水流形式等因素,影响到凉风洞洞穴次生沉积物过去环境记录指标。因此,岩溶次生沉积物过去环境变化指标的解译应该有洞穴滴水水动力地球化学过程的结果作为支撑。这些过程的清晰化可以更好地为研究洞穴环境次生沉积记录的高分辨率、短时间尺度的过去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依据克东县宝泉镇一带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论述了苏打水的赋存及形成条件,指出苏打水的形成是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和断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天然苏打水主要赋存于上白垩统嫩江组碎屑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中.受喜马拉雅期火山活动和断裂构造运动影响,上白垩统嫩江组含水层在克东县二克山-尖山一带由封闭的还原环境转变为开放半开放的氧化环境,发生脱碳酸作用,致使HCO3-、Na+成为地下水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离子,形成了天然苏打水.  相似文献   

18.
对任丘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水质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人工注水对油田水质的演化影响,其结果表明,注入水对油田水泊稀释混合作用明显,破坏了油层内部水-岩作用平衡,改变了井下原来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根据诺模图求得的一些离子含量与其实际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机械混合与水-岩相互作用并存,这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观测井水质垂向差异由三因素引起:抽、灌水过程中含水层水质改变、近井口表层水体氧化、含水层本身存在水质垂向分带。由此易造成不同浓度间水质弥散,从而对使用定深取样器取样带来影响。减缓取样器下放速度,适当加密取样频率有助于克服其影响。在观测井滤水管中部取样具有代表性,可用于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0.
较全面评述了水化学找金方法的优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对水中金的水化学异常形成机制、背景含量、水样采集、富集和分析方法、赋存形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方法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