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延伸期预报中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的相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始条件记忆和下垫面条件是延伸期可预报性的主要来源,它们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相对作用存在明显不同。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最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设计了由4组不同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构成的组合试验,研究了(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对全球不同区域延伸期预报的相对作用。结果显示,模式预测技巧在3周以内强烈依赖于初值。在相同的边值条件强迫下,不同初值在月内尺度上的预测技巧差异非常明显,且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初值仍然能够提供一定的预测信息。从全球来看,边值强迫对预测技巧的影响从一周左右开始。在低层的850 hPa高度场上,边值的作用在热带地区于第4-5候与初值相当,其他区域的边值影响达到与初值相当的时间滞后于热带地区;在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上,边值的作用在热带地区第5候前后达到与初值作用相当,其他区域这个时间则推迟至第6候前后,比对低层的影响时间滞后1-2候;对于东亚地区而言,边值的贡献在第2候就已显现,对预测技巧产生了明显的改进。在延伸期尺度上,边值强迫主要作用的区域为低纬度区域,且对500 hPa高度场的影响更为稳定,在该区域第5候以后有较为明显的改进。初值与边值对延伸期预报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认识初、边值条件的相对作用能够为延伸期预报的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预报中的初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美国宾州大学的中尺度10层湿模式,对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预报的初值问题进行试验。文中通过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两组不同的初值来试验初始温度、湿度和风场对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预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1年4月8日宁夏强沙尘暴天气中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2001年4月8日宁夏出现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天气背景及中尺度天气学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出现大风的时间差异,讨论了地形对冷锋和沙尘暴运动的影响;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的导出量,通过宁夏精细化预报物理量分析子系统,计算、分析了这次过程中Q矢量、锋生函数及总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M5数值模式输出产品与本次沙尘暴过程天气实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及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级区域集合预报系统研发和性能检验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研发的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主要技术特点:在初值扰动技术方面,通过研究中国地区中尺度模式预报误差快速增长特点、中国地形地貌特征与观测资料的分布情况,研发适合于中尺度模式的增长模繁殖法扰动技术构造初值场;分析数值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内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强对流天气和近地面要素预报的差异,确定多物理过程扰动技术方案。解决全球集合预报扰动信息向中尺度集合预报输入的关键技术,实现中尺度区域集合预报系统与全球中期集合预报系统的嵌套。在模式后处理方面,解决中尺度集合预报结果的偏差订正技术;开发满足多种需求的多要素、多层次概率预报产品和概率预报检验产品。在世界天气研究计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尺度集合预报研究开发项目"3年实时预报试验比较评价中,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区域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总体预报能力与国外同类系统相当。  相似文献   

5.
梅雨期暴雨系统的流依赖中尺度可预报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初值敏感性,导致了中尺度系统预报极限的存在.中尺度系统的初始误差的快速增长及其中尺度可预报性依赖于系统流的特征.梅雨暴雨形成是多尺度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梅雨期暴雨的形成机制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其初值敏感性的差异性.本文重点对比分析了五种不同类型的梅雨暴雨的误差增长特征及其机制.冷空气抬升、低层涡...  相似文献   

6.
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业务化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中尺度静力平衡层状云系数值模式;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特点,开发了模式预处理、后处理和产品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了一套可在业务中实时运行的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经过两年多的业务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实用,对降水场和云场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小、中雨量级的稳定性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模拟的云场同卫星、雷达实测云系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及降水预报等实时业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以中尺度非静力WRF模式的格点预报结果作为云模式的初值集合,经云模式的多初值雷暴预报及预报结果的集合分析,建立了雷暴云的集合预报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京周边地区未来一天雷暴天气的特征预报,并利用南京夏季9个雷暴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SCIT,storm cell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进行预报效果的检验。结果表明,雷暴云的集合预报对研究区域内未来一天雷暴强度、分布预报效果较好,尤其对强雷暴的分布有较强的预警预测能力。此外,雷暴持续时间概率密度分布的集合预报产品,在雷暴影响范围概率预报上的应用,提高了雷达对雷暴的预警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T42产品和Mass模式对1992年7月25日呼和浩特地区大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试验。诊断分析表明,局地中尺度环流是复杂现象,由多因子非线性相互作用而生成。地形的热力作用主要影响中尺度系统的演变速度、强度和结构;地形的动力效应导致暴雨区附近的气旋性环流;更大尺度系统诱发地面中尺度风速辐合线。预报试验表明,Mass模式与T42产品中的预报场相结合,可使诊断结果具有预报意义。发展有限域中尺度诊断模式是将T42所提供的天气尺度信息转化为中尺度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转化为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加强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1991年7月20日至21日发生于长春地区南部及通化和白山地区的一次突发性强降水过程利用PSU/NCARMM4双向嵌套模式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MM4中尺度模式对这次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中尺度地形分布对突发性降水过程十分重要;模式垂直分层、尤其是对流层中、下层的垂直分层影响很大;物理参数化方案选取应合理;地表通量对这类过程影响不大;要进一步提高对这类过程的预报能力,初值和边值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尺度模式作辽宁省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2),试验预报辽宁省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在模式中着重加密近地面的垂直分层,使用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106L19)预报场作为初值背景场和侧边界。采用美国污染潜势预报方法,在模式预报输出市场中,通过对近地面层的混合层高度和混合层平均风速的判定,预测未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并用SO2实测值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1.
用GFDL气候场及GCM的模拟结果分别为区域模式(MM4)提供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区域气候特征,通过比较不同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时区域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模拟出青藏高原附近的主要区域气候特征,但GFDL提供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对MM4的模拟结果明显优于用GCM提供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时的模拟结果,特别是高层,GCM输出结果与实际  相似文献   

12.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ROLE OF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IN MESO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闫敬华$Guangzhou Institute of Tropical & Marine Meteorology, CMA, Guangzhou 510080 China @Detlev Majewski$Duetscher Wetterdinst, Offenbach, Germany~~National Project "973" (Research on Heavy Rain in China) and BMBF of Germany (WTZ- Project CHN01/106)…  相似文献   

13.
胡宁  汪会 《热带气象学报》2019,35(5):681-693
2014年5月22日华南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该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MCS-A和MCS-B,两个MCS表现出迥异的形态特征,产生了不同的强对流天气。利用多源观测资料以及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分析了环境条件对于MCS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西夜间到凌晨边界层顶附近强盛的低空急流,使得MCS-A在北部山区出现后向建立(BB, back building)的形态特征,有利于大量级的短时强降水的出现;(2) MCS-A进入广西平原地区以后,强盛的边界层以上的低空急流使得能量垂直廓线的极大值在边界层高度以上,且风垂直切变特征不利于冷池前方的垂直运动发展,冷池前方无法连续触发对流,MCS-A逐渐演化成线状对流/层云伴随(TL/AS, Training Line/Adjoining stratiform)的形态特征,而后消亡;(3)在广东,能量极大值出现在大气底层,环境风廓线有利于冷池前方垂直运动发展,进而触发新的对流,新生成的MCS-B呈现典型的层云拖曳型(TS,trailing stratiform)形态,最终形成飑线,造成雷暴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14.
苏北杨树主要虫害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86~2001年苏北杨树主要虫害调查资料和1996~2001年在宿迁5县(区)试验资料的研究,分析了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对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蛾、桑天牛、草履蚧、溃疡病等杨树主要病虫害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和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温湿度综合指数K对杨舟蛾类害虫羽化开始期的指示意义;建立了草履蚧危害损失的气象要素估算方法。为杨树虫害的预报和防治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   总被引:82,自引:3,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北京城郊5个代表站2000年可吸人颗粒物PM10逐时浓度监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北京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一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中包括PM10平均浓度和各等级出现频率的逐月变化、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平均浓度的逐时变化.揭示了各代表站PM10污染年、日变化趋势、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日变化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PM10浓度与地面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南通市高等级公路冬季路面打滑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介绍了Norrman提出的冬季路面打滑分类专家系统(ESCSR),在此基础上利用南通市气象台37个冬季的有关气象要素,分析了该市冬季降水条件下的路面打滑情况,为做好冬季公路气象服务及公路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初始场及侧边界对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T213L31及T106L19所提供的初始场及侧边界就不同初始场及侧边界对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从总体平均距离误差来看,初始场及侧边界的改进可以明显提高台风路径数值预报能力。通过不同的初始场及侧边界的相互组合(T106L19的初始场及侧边界;T106L19的初始场、T213L31的侧边界;T213L31的初始场、T106L19的侧边界;T213L31的初始场及侧边界),对不同类型的台风路径预报、对初始场及侧边界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非转向阶段的台风对初始场较为敏感,而转向阶段的台风对侧边界及初始场都很敏感。  相似文献   

18.
江西夏季雷电天气热力条件及不稳定指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7年夏季两次强度不同的致灾雷电过程进行对比,并将其能量参数与典型历史个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副高位置、500hPa低槽移速、中尺度辐合系统以及热力结构的差异是导致雷暴强度不同的原因之一;(2)中尺度辐合系统移向鄱阳湖时,对流天气更加剧烈,但对大尺度系统鄱阳湖的阻挡作用不显著;(3)对流层上干下湿的特征越明显,强雷电发生的概率越大;(4)CAPE〉632J/kg,K〉34℃,Si〈0℃,Li〈0℃,TT〉43℃,SSI〉43可以作为江西致灾雷电发生的阈值,超过阈值越多,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越大;(5)能量参数的演变对致灾雷电的潜势预测、强度判别具有较好的指示,夏季对流参数的指示意义较春季更好。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水稻气候敏感性和栽培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低纬高原水稻生长独有的气候特点,将云南省不同地区的水稻产量与水稻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积分回归数植模拟分析,得出各地水稻气候敏感性综合数学表达式,区域划分指标以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分析影响云南水稻产量的主要气候敏感因子和关键气候敏感期,并讨论了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水稻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0.
文中利用NCEP/NCAR 2 0 0 1年 9~ 10月的全球日平均资料和中央气象台的逐日 0 8时 2 4h降水资料 ,着重分析了 2 0 0 1年秋季黄淮、江淮地区持续干旱时期的水汽收支及动力条件。结果表明 ,2 0 0 1年 9~ 10月该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小 ,水汽以支出为主 ,并且南边界的水汽输出与多雨时期的情况截然不同 ;与之相反 ,有两支水汽通道将大量水汽输送到中国华西地区 ,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在此期间 ,江淮、黄淮地区大气层结稳定或成中性 ,对流弱 ,基本为下沉气流控制 ,使得该地区缺乏有利的动力条件 ,无法形成降水。通过分析发现 ,造成 2 0 0 1年秋季江淮、黄淮地区持续干旱时期水汽和动力条件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亚洲中高纬地区盛行纬向环流 ,西风锋区位于 5 5°N附近 ,比常年同期偏北约 5个纬距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北 ,是近 2 6年来同期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持续在 2 5°N以北时间最长的一年 ;同时 ,2 0 0 1年 9月份东亚 -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大气活动异于常年 ,吕宋岛附近维持一个强盛的对流中心 ,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