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阳高地震重力异常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昌才  郑金涵 《地震学报》1992,14(3):369-372
1989年10月18日,在大同-阳高之间发生了中强震群:一个6.1级及六个5级地震,震中区约在东经11350',北纬3953'.这次地震在极震区引起了Ⅶ度的破坏,受灾较重的地区为册田(Ⅷ度).在震前的1982年,我们曾在距震中约10km 的西坪地震台实施过流动重力测量;地震发生之后,在国家地震局科技司的支持下立即进行复测.这两次测量,使我们可以比较地震区重力场是否发生过变化,并为震后的震情监视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
前言     
1986年在我国大陆相续发生了32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在地震发生的前后过程中,地震系统有的单位能在震前加强震情监视工作,较准确地预报出中强地震;有的单位在震后能及时、准确地速报并对震后地震活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有的单位准确地预报了强余震;有的单位在震后及时奔赴地震现场,积极开展工作.上述工作对稳定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赏.  相似文献   

3.
1984年5月21日23时37分在南黄海火星沙附近发生了6.2级地震,这是南黄海近六十年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引起了群众很大的惊慌,社会反响较大。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了这次地震的概况及其社会反响;接着分别概述了震前的监视预报;震后一天内的应急对策,包括国家地震局及江苏省和上海市地震部门迅速测定地震参数,较快较准地确定地震类型和判断震情趋势,快速地上报下达震情,及时地为各级政府领导作出正确决策、采取应急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此安定了民心,较快地稳定了社会秩序;继而叙述了震后持续的一系列对策,以使社会秩序更为安定,避免和减少了因人为恐慌而造成的损失;最后提出了几点启示,包括震前对策固然重要,而震后对策也同样非常重要等。  相似文献   

4.
据山西省地震台网测定,1989年10月18日22时57分在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徐疃至阳高县东小镇一带(北纬39°57′,东经113°43′)发生5.5级地震,19日01时01分又发生6.1级地震,02时20分再次发生5.6级地震.10月19日18时29分,在大同县许堡乡(北纬40°00′,东经113°46′)发生5.0级地震.截至11月15日,已发生地震4 125次,其中5~6级地震7次,4~4.9级地震16次,3~3.9级地震79次.震中区最高,烈度为8度.据了解,震中区的大同、阳高、浑源、广灵四县交界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其中,大同、阳高县部分乡村破坏较重.截至10月底统计已有30 000余间房屋倒塌,死亡19人,伤193人,其中重伤50余人;死亡大牲畜1957头.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有感范围东至渤海湾、西到离石县,北至大青山,南到武乡县.太原地区强烈有感.地震发生后,山西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立即派出科技人员41人携带仪器于10月18日夜奔赴现场监视震情.10月19日省地震局又派出40余人赶赴现场工作,同时成立了大同—阳高地震监测预报指挥部(震区为前方指挥部、机关为后方指挥部)进行震情监测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5.
1991年3月26日凌晨2时,山西大同-阳高突然发生5.8级地震,这是1989年10月19日6.1级地震之后1年零5个月,破坏性地震又一次袭击雁北地区。老震区重建家园的工作正在进行,这次地震再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对遭受震害的震区人民来说犹如雪上加霜。但经受了1989年地震考验的雁北地区的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处惊不乱,镇定自若地按应急预案实施震情监视和抗震救灾工作,对突发性地震事件的应急反应,快速而有效。  相似文献   

6.
以震前会商记录和震情跟踪研讨资料为主,回顾了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仁和—凉山州会理间6.1级地震前的短期异常和跟踪预测情况.结果表明:2008年8月30日仁和—会理6.1级地震前川滇交界的布拖、普格、宁南一带存在小震群活动异常;理塘至川滇交界的西昌和攀枝花一带存在地下流体、形变及电磁等多项短期前兆异常;有的防震减灾部门在震前提出了短期分析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7.
简讯     
山西省洪洞县甘亭发生 5 .0级地震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2 0 0 3年 11月 2 5日 13时 4 0分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发生 ML5 .0地震。地震发生后 ,山西省地震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人员及时到岗 ,2 0 min内派出现场工作队 ,赶赴地震现场。山西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紧急会商 ,提出地震趋势判断意见 ,局有关部门迅速将震情、灾情报告中国地震局、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山西省有关厅局 ,并向媒体公布震情、灾情信息 ,解答群众来人、来电提出的问题 ,平定了群众的恐慌心理。山西省临汾市地震局、运城市地震局也启动震时工作…  相似文献   

8.
1987年12月22日罗布泊西北发生了5.7级地震,据新疆台网测定,参数如下: 发震时刻:08时16分36秒(北京时间); 震中位置:北纬41.1°,东经89.7°; 震级:M_S=5.7级(全国基准台网定) 地震震中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南麓的无人居住区。震后我局曾派出人员前往宏观调查,但因大雪封山,无法进入。据初步了解,乌鲁木齐、库尔勒、库米什,若羌县米兰等地不同程度有感,但无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 该区地震活动监测能力较差,270公里范围内没有地震观测台站。震前没有记录到前震活动。主震发生后至28日,离震中280公里的库尔勒地震台共记录到M_S≤2.5级的余震9次,  相似文献   

9.
1986年我省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在国家地震局及省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理扩5.6级,盐源5.4级地震震前有过中期估计,震后派人到现场开展考察和监视预报工作,在安定人心,迅速恢复生产上取得了一定效益.一、认真贯们“条例”,完善健全会商制度国家地震局颁发的“震情分析预报工作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我局于1986年5月收到后,立即组织从事分析预报的人员认真学习,提出实施意见,并在7月中旬将“条例”转发到全省地震系统各专群单位.根据“条例”的  相似文献   

10.
地震应急信息的高效处理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分类的需求,构建了一种高效便捷的地震信息分类处理方法。以震前、震时、震后为时间主线,将地震应急信息分为震前基础背景信息、地震震情灾情信息及震后应急救援信息,并采用“关键词分类”的方法,在计算机语言的支持下,将多渠道汇集的应急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应急信息加工处理与服务的时间,能快速高效地为应急指挥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甘肃省地震局于9月20日提出了祁连山中东段地区6级左右地震短期预报意见,并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短临跟踪措施,得到了中国地震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奖励。根据本次成功震例预报实践中积累的不同阶段预报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祁连山地震带震情指标预警模型。依据预警模型及震情预警指标分层结果,将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以1~4表示的指标值,按成对比较法比较下层各指标两两之间对上层某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权重向量,并对模型的整体层次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前祁连山地震带震情预警值为3.1389,依据预警等级判定标准,震情预警级别为红色。  相似文献   

12.
对乌鲁木齐地震地下水观测网10号和15号泉水进行流量观测期间,在150km范围内曾发生4.1—5.0级地震5次,相距340km处发生5.7级地震1次,其中有5次地震前,地下水流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同时也发现远距大震的效应。震前流量多有上升趋势,震后恢复正常。异常幅度和异常持续时间不一,通过远、近地震的多次震例分析,可以认为,(1)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26日在江西九江发生了5.7级地震,通过前兆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周边几个台站观测的地电阻率在震前都有较明显的变化,地震前一段时间出现下降,在地震后开始恢复上升,与绝大部分地电阻率在地震前兆变化中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刘虹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7,30(1):18-23
研究了云南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7次7级大震(1970年通海7.7级地震、1974年昭通7.1级地震、1976年龙陵7.4、7.3级地震、1988年澜沧—耿马7.6和7.2级地震,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的5个震源区震前、震时(余震活动阶段)和震后的地震活动性及b值、p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源区地震活动水平在震前和震后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震前活动水平高于震后(不含震后序列活动时段),而震后震源区地震活动一直处于衰减状态,活动水平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5.
2017年6月3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生5.0级地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对该地震进行了震前短临跟踪和震后回顾总结。分析认为:测震学资料存在"同心地震窗"开窗、海原震群事件和视应力高值等异常;地球物理场观测资料存在海原地电阻率突跳变化异常、固原地电阻率破年变下降异常和热红外短期显著异常。震前短临跟踪工作体现了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对震情判定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震情变化是对 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提出预报意见的主要依据之一,震后曾对此作过多次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的积累,特别是经过与其它震例的对比,我们认为,有必要更系统地整理震前较长时间和不同范围的资料,全面地分析震前地震活动图象随时间的变化,进而讨论松潘-平武7.2级地震的孕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14年5月24、30日,云南盈江分别发生了MS5.6和MS6.1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后在震源区附近架设的流动地震台卡场台(KAC)记录到的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对盈江MS6.1地震序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MS6.1地震震前序列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前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震后相比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及更小的离散度,且盈江MS6.1地震余震序列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前震序列可能有一个偏转。对比MS6.1地震的震前、震后发现,震前6天的数据显示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总体上呈现较低的水平,而震后的时间延迟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李金  高原  徐甫坤  向阳  向元  刘庚 《中国地震》2015,31(2):245-252
2014年5月24、30日,云南盈江分别发生了MS5.6和MS6.1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后在震源区附近架设的流动地震台卡场台(KAC)记录到的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对盈江MS6.1地震序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MS6.1地震震前序列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前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震后相比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及更小的离散度,且盈江MS6.1地震余震序列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前震序列可能有一个偏转。对比MS6.1地震的震前、震后发现,震前6天的数据显示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总体上呈现较低的水平,而震后的时间延迟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14年5月24、30日,云南盈江分别发生了MS5.6和MS6.1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5月24日盈江MS5.6地震后在震源区附近架设的流动地震台卡场台(KAC)记录到的波形资料,使用SAM 分析方法对盈江MS6.1地震序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MS6.1地震震前序列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前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震后相比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及更小的离散度,且盈江MS6.1地震余震序列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较前震序列可能有一个偏转。对比MS6.1地震的震前、震后发现,震前6天的数据显示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总体上呈现较低的水平,而震后的时间延迟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余震震中分布、震源机制解、地震记录波形、等震线分布形态、地裂缝及地质构造资料,对大同一阳高震群序列中5.7、6.1、5.6级三次地震的破裂方向进行探讨。认为5.7级地震破裂方向为近东西向,6.1、5.6级地震破裂方向为北北东向,由二组破裂形成共轭剪切破裂,大同一阳高震群序列就发生在共轭剪切破裂面上。 1989年10月18日—19日在山西大同—阳高—带相继发生了5.7、6.1、5.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笔者参加了地震现场分析预报组的工作,工作中发现5.7、6.1、5.6级地震破裂方向并不一致,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