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种类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是一类由陆生植物演化并适应海洋环境的沉水植物,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2008年7月,对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的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描述了分布于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了山东近岸海域海草资源的现状及退化原因。调查共发现海草种类4种,分别为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丛生大叶藻(Zostera caespitosa Miki)、红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i watensis Makino)及黑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 japonicus Makino)。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草资源调查,恢复受损海草生物群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海南岛新村湾、黎安港和潭门港海草床为研究区域, 选取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四带牙鯻(Pelates quadrilineatus)和细鳞鯻(Terapon jarbua) 4种代表性鱼类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并探讨4种鱼类对海草资源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除栖息于潭门港海草床的4种鱼为负异速生长, 其他区域海草床的鱼类均为正异速或等速生长; 4种鱼的体质量生长速率(即异速生长因子b)和肥满度呈现黎安港>新村湾>潭门港的趋势, 并与3个海草床的海草覆盖率、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推测海草资源量下降可能增加鱼类的被捕食压力和减少食物来源, 从而导致生活于海草床的代表性鱼类生长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截至2015年我国近海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尚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2015~2021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船只走航、声呐探测、遥感等技术手段,重点对我国近海海草资源的分布面积、种类及主要威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据此提出我国海草床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海草床面积共为26 495.69hm2,可划分为:温带海域海草分布区和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分布区;我国现有海草4科9属16种。其中,温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17 095.01 hm2,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沿海,分布有2科3属5种,以鳗草(Zosteramarin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为优势种,其中唐山乐亭-曹妃甸海草床面积达9 025.56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9 400.68 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有4科8属12种,以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Seagrasses)是地球上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是由陆地植物演化到适应海洋环境的高等植物。然而,高等植物海草在中国经常被冠以低等植物"藻"的名称。中国海草现有22种,隶属于4科10属,其中科名、属名和种名分别有3科、7属和16种是以"藻"命名的,易让人们把海草误以为是海藻(Seaweed),造成混乱,同时给中国海草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值此"第十一次国际海草生物学研讨会"(The 11th International Seagrass Biology Workshop)首次在中国举行之际,国内众多的海草研究专家得以共聚,有机会共同探讨中国海草的"藻"名更改。经过研讨,专家们形成一致意见,建议将这些被命名为"藻"的海草统一命名为"草",以期促进我国海草研究与保护的全面推进。随着未来中国海草种类与分布的深入调查,以后新发现的海草种类名称建议也统一命名为"草"名。  相似文献   

5.
文章评述了海南省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分布、海草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研究进展.指出海草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对热带海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日益频繁的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随着海南的开发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剧,海草资源已经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而急需保护.尽管政府采取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包括相关法律和海洋保护区、科学研究,但海草床生态系统仍然面临威胁.海草床生态系统在我国热带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当加强海草生态系统的调查、监测、评估、研究,以适应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碳储存功能,海草床“蓝碳”功能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研究全球每年海草床的碳埋藏量高达(2.7~4.4)×107 MgC。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海草床衰退严重,导致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储量降低。本文综述了全球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组分、储量以及指示作用;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讨论了影响海草床碳储量的环境因素。最后提出了未来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加强海草床碳通量普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变化机制,明确海草床碳储量流失速率,研究海岸带工程对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的影响。评估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储量及变化机制可以为全球海洋蓝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草对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海岸的库纳湾(Corner Inlet)潮滩环境中的海草带及沙滩的潮流流速、悬移质含量、沉积物组成的野外实际测量和分析,其结果表明海草对于潮滩的沉积作用具有很大的影响。潮滩中的海草足以使其底层的潮流流速减弱40%—60%、悬移质含量减少20%—35%。由于海草具有减缓潮流流速和阻碍底层细粒物质重新悬移的作用,潮滩中海草带的沉积物与其相邻的沙滩的沉积物相比较,前者含有较高的有机物质和细粒物质(淤泥和粉砂)。库纳湾的潮滩环境中,海草带往往出现于潮间带的上部和下部,因而,其潮滩沉积物的分布特征也随之表现出粗(沙滩沉积物)细(海草带沉积物)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重复更替。这种潮滩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潮滩沉积物的分布模式不相吻合。显然,这是与海草的存在及其对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卢科宇  裴炎沼  何晴  周斌 《海洋科学》2022,46(8):171-185
海草具有独特的进化地位和重要的生态价值,广泛分布于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海海域,易遭受多种环境因子变化的威胁,抗氧化系统在海草抵御逆境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海草抗氧化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其对主要逆境胁迫的响应特征研究进展,阐述了海草主要酶促抗氧化机制,并将北半球代表性海草物种——鳗草抗氧化系统相关酶基因归类分析。目前对于海草逆境胁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胁迫下主要抗氧化酶(如SOD、CAT、GST)及其转录组的变化,对于多胁迫因子协同作用和非酶抗氧化物及其他抗氧化酶的响应特征研究较少;另外对于逆境胁迫下不同海草种类间抗氧化系统和关键基因的响应差异也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营养盐和盐度对海草的生长和生理都具有重要影响,但二者对海草的协同作用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日本鳗草(Zosterajaponica)为对象,在室内可控条件下进行营养盐和盐度对日本鳗草的协同影响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营养盐和盐度对日本鳗草地上生物量、地上部分C含量、地下部分C含量均有显著的协同影响。日本鳗草组织中的营养盐含量(Nt)与盐度有显著相关性,但并未受到营养盐和盐度的协同影响。营养盐和盐度会协同影响海草的固碳能力,并同时影响其对硝酸盐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鳗草(ZosteramarinaL.)广布于北半球温带浅海海域,其形成的鳗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些年来,我国黄渤海海域鳗草退化严重,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已经非常少见。在渤海兴城-觉华岛海域发现较大面积的海草床,可以作为渤海沿海海草床的典型代表。基于此,2018年5月、9月、11月和2019年3月对该海草床进行了初步调查,探究了渤海兴城-觉华岛海草床鳗草种群补充等生态特征,分析了海草床生境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了对海草床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渤海兴城-觉华岛海草床总面积为791.61ha,海草种类为鳗草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以鳗草为优势种,日本鳗草极少且呈斑块状分布;鳗草生物量在2018年5月达到最大值(1241.22—1632.64g/m2);鳗草叶片碳、氮、磷元素含量分别为35.35%—36.57%、1.89%—3.35%、0.14%—0.48%;鳗草海草床以无性繁殖为主要补充方式,有性繁殖补充比例平均仅为1.92%,明显低于国内其他鳗草草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该海草床主要受围填海、捕蛤、围网捕鱼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并致使海草床边缘区域呈现斑块化趋势。建议对这片珍贵的海草床加以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11.
杨熙  余威  何静  黄盛 《海洋科学》2022,46(11):116-125
本研究对海南黎安港海草床碳储量进行了评估,并对我国南海区近岸现存海草床总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黎安港海草床中海草植物碳储量、100cm深度沉积物碳储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179.75±102.28)Mg C、(7795.86±2923.75)Mg C和(7975.61±2907.15)Mg C;南海区近岸现存海草床总储碳量约为357008.86Mg C。研究发现,黎安港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0.56%±0.25%,海草植物储碳密度为(1.60±0.91)Mg C·ha-1,100 cm深度沉积物储碳密度为(69.61±26.11)Mg C·ha-1,均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值(分别为2.50%、2.52Mg C·ha-1和139.70Mg C·ha-1)。黎安港有些裸滩区域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储碳密度要高于相邻的海草生长区,鉴于海草生长区与其周边一些裸滩区域存在有机碳的交换转移,建议将海草生长区周边的一些裸滩区沉积物碳储量也纳入海草床总碳储量。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概况,总结了海南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了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保护任务,确定了海草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5个优先领域:(1)建立比较完善的海草保护和合理利用机制;(2)建立海草保护的管理协调机制;(3)加强海南沿海海草床的管理;(4)加强对海洋工程的管理;(5)加大保护海草床的宣传、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并提出了优先领域相应的行动计划和行动内容。  相似文献   

13.
海草是一类生活在近海区域的高等被子植物,初级生产力高,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之一,具有净化水质、消浪固滩,以及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保护地的功能。无节制的人类活动和频发的极端气象灾害导致近岸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和海草床大面积消失。本文以相关海草床修复生态学基础理论为出发点,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归纳了海草修复需要考虑的因素,梳理了国内外海草修复实践和技术理论方法,提出了利用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物种共生关系等人为促进海草床生长的技术方法,并从法律角度、技术体系、保护体系和科普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海草床修复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 近岸海域中除草剂被频繁检出。除草剂的残留会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潜在的威胁。本文回顾了近40年来除草剂对海草胁迫的相关研究工作, 总结发现:(1)光系统Ⅱ(PSⅡ)型除草剂在全球海草床中被频繁检出, 是研究最多的除草剂种类。(2)不同种类海草对不同类型除草剂耐受程度不同, 多种除草剂混合物可能会对海草表现出协同、加性或拮抗效应。(3)除草剂会与其他因素如高温、光照、重金属等共同对海草产生胁迫作用。(4)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现代组学技术可以更加灵敏、全面地阐释除草剂对海草的胁迫机理。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包括开展对重点海草床中除草剂残留的长期监测, 加强对新型除草剂、海草的不同生活史阶段以及多因素联合胁迫作用的研究。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海草与除草剂胁迫之间的关系, 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草植株共附生大量具有合成植物激素、促进植物营养物质吸收和拮抗病原菌作用的促生菌,对海草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固氮、溶磷培养基从海南省新村湾泰来草( Thalassia hemperichii)和海菖蒲( Enhalus acoroides)植株中获得细菌131株,分布于36属61种,其中芽孢杆菌属( Ba...  相似文献   

16.
黄海镆铘岛海域海草床数量分布及其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床是近海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储备功能,并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及食物来源,在维持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8月通过对黄海镆铘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发现分布面积为272.84 ha的海草床主要种类为鳗草(Zostera marina)和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鳗草的分布面积约为177.23 ha,占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镆铘岛沿岸的海参养殖池中,红纤维虾形草的分布面积约为95.61 ha,占总面积的35%,主要分布在沿岸的礁石上,呈明显的带状分布。鳗草的平均株高为(86.8±5.8)cm,平均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4.0±14.2)株/m~2和(528.7±20.5)gDW/m~2;红纤维虾形草的平均株高为(112.8±3.8)cm,平均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087.0±35.4)株/m~2和(2320.0±26.6)gDW/m~2。红纤维虾形草的分布水深为(1.80±0.04)m,海草床的水体溶解氧含量较高,达到(10.4±0.1)mg/L,分布有鳗草的海参池塘的底质粒径为(4.6±0.1)mm。结合历史资料,发现该海域海草床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这除了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外,与过度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并提出了海草床修复与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可为进一步研究与保护该区域海草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海草的土壤种子库具有巨大的时空异质性,不同种类密度差别可达5个数量级,同一种植被的土壤种子库,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亦相差甚大。种子具有休眠现象的海草可形成持久种子库(种子寿命≥1 a),例如喜盐草属(Halophila)、针叶草属(Syringodium)、川蔓草属(Ruppia)和丝粉草属(Cymodocea),或短暂种子库(种子寿命<1 a),例如鳗草属(Zostera)和虾形草属(Phyllospadix)。种子没有休眠现象,例如海菖蒲属(Enhalus)和泰来草属(Thalassia),或具有胎生现象的海草,例如全楔草属(Thalassodendron)和根枝草属(Amphibolis),则不形成土壤种子库。植被特性、环境条件、动物行为等影响海草的土壤种子库。海草土壤种子库密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直接计数法和幼苗萌发法两种,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种子的大小以及破除休眠的可控性。土壤种子库尤其是持久种子库是一年生海草场或受到较大干扰海草场恢复的关键。我国绝大部分的海草场面临巨大的人为威胁,且不少海草场由一年生海草组成,因此,保护好这些海草场的土壤种子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在茂名海底输油管线悬空路段成功完成人工海草的海底种植安装,2007年4月通过潜水人员水下检测、海流测量等工作,检查了海底人工海草的状态。检测发现,人工海草尚未被破坏时,确实具有明显降低海流流速和促进泥沙淤积的功能。1.0 m高的人工海草实际效果要好于0.5 m高的人工海草;尽管海草草体已吸附了大量悬浮泥沙,多数海草出现倒伏和部分掩埋的现象,但仍然可降低流速15%-20%;人工海草垫直接铺设于海底管线之上,比铺设于海底管线之一侧更有利于管线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根据2013年5月在山东省广饶县潮间带海草床及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数据,对斑块状海草床及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本研究的海草床及附近海域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41种,其中甲壳动物的物种数量最多(16种),多毛类动物(15种)和软体动物(10种)次之。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有7种,包括多毛类3种,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各2种。整个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丰度为661.33 ind/m~2,最主要的丰度贡献者为光滑河篮蛤和丝异须虫,它们的丰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动物丰度在海草床覆盖海域明显高于非海草覆盖海域。聚类分析、nMDS排序、SIMPER分析和IMS分析结果显示,在沿海草床的距离梯度上,大型底栖动物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趋势。因此,斑块状海草床的生态服务功能仍然存在,但相当有限。因此,对功能退化的斑块状海草床的保护势在必行,以期恢复其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海草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外近20年来在海草污染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这些成果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和石油对海草的影响。重全属时海草影响的研究重点.是重金属对海草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海草对重金属的富集等方面;农药对海草的影响研究.集中于其对海草的生理学和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海草对农药的耐性等;而石油对海草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事故性石油污染和石油分散剂对海草的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