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载DME设备对GPS/L5接收机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机栽DME设备对GPS/L5接收机的电磁干扰状况.通过分析机载DMECW脉冲信号的发射功率、GPS接收机天线与DME天线之间隔离度等重要参数,计算出不同隔离度时CW干扰功率与接收机容许值之间的差异,认为GPS/L5能克服隔离度较大时的CW干扰,而隔离度较小时干扰功率超过容许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主动式对地观测手段,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获取高精度的地表三维数据,精细刻画真实的地貌特征,为地质领域中的地貌分析提供直接观测数据。本文简要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Li DAR)测量设备的组成和测量原理,论述了Li DAR测量技术在鲜水河断裂带测量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分析了该技术在高原山区测量项目中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全站仪机载导线测量程序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全站仪机载程序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Leica公司TPS1000/1100系列全站仪机载程序开发工具——GeoBASIC,阐述了机载导线测量程序开发的技术关键,所开发的程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以机载LiDAR系统在公路断面测量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叙述了机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在公路断面测量中的应用过程,通过数据对纵横断面检查精度进行了分析,说明机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可以应用于公路勘测,其精度完全符合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5.
只要给出摄像瞬间摄像中心的位置和摄像平台的姿态,通过机载三线阵CCD获取的影像就可以直接解算地面点坐标。拟合摄像中心的位置函数和摄像平台的姿态函数是机载三线阵CCD摄影测量的最基本问题。针对由GPS/INS得到的摄像平台位置和姿态观测值,提出了半参数拟合法。模拟计算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对飞行轨迹及姿态的先验数学模型的模型误差,从而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林地测量方式困难、计算面积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采用机载LiDAR系统进行林地面积计算。首先通过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解算、点云去噪和分离地面点等步骤,得到林地范围的点云;然后通过高程判断,获取林地范围的边界;最后将几何计算得到林地面积与实地调查计算得到的面积进行偏差对比,从而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块的点云测量面积大于人工测量,说明机载LiDAR技术在林地面积调查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为复杂地形测量提供了较高效的新型测绘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济勇  曹玉明  孙小虎 《测绘通报》2012,(Z1):304-305,310
通过结合国外电力工程,介绍有人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的技术特点,通过使用高精度POS系统、数字测绘相机和轻型机载LiDAR等设备,在电力线路工程平断面测量和风电场场址地形图测量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机载LiDAR(激光探测测距仪)是一款新型空间测量设备,通过在航空平台对地发射、接收激光脉冲,实现地表空间三维坐标快速、精确获取,通过机载POS数据解算,重构目标场景的3D离散化数据模型,再现地表的实时的、真实的形态特性。因此被有些专家称为:"继GPS空间定位技术之后在测绘领域的又一项测绘技术新突破,是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测量工具"。由于LiDAR设备的物理特性,激光扫描仪的检校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激光点云的解算测量精度,现介绍和探讨Leica ALS60机载激光扫描仪的相关检校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激光扫描测量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测量技术之一,目前已在机载地形测绘、机载水深测量、机载防撞探测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利用车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完成地形图修测、三维场景重建、建筑模型制作以及工程测量等任务,是近年来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概要介绍了以地形图修测应用为目的,开展车载激光扫描测量试验及数据处理研究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利用激光扫描云图进行地图修测数据处理与提取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通过试验初步验证了激光扫描测量试验系统的测量精度及数据处理与提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期刊博览     
《中国测绘》2014,(4):88-88
基于智能全站仪的机载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及高精度测量机器人的出现有了新的提升空间。本文深入研究提高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方法,基于智能全站仪设计了机载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采用Geo C++语言进行实现。通过实际工程检验,运用该机载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进行高程测量可以达到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测量船外测数据对多个目标进行定轨精度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星载GPS数据、测量船外测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在多目标测控任务中,航天测量船船载设备获取的外测数据仅包含一个主跟踪目标的测角数据和多个跟踪目标的测距数据,且测角数据精度较低,该文采用由星载GPS数据获取的等效测角数据和由测量船外测设备获取的测距数据进行定轨,经过分析试算,该方法有效弥补了船载外测设备测角数据精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初轨确定的能力以及卫星星间距离的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GPS被越来越多地装载在用于遥感、气象和海洋测高等应用的低轨卫星上进行精密定轨 ,低轨卫星星载GPS精密定轨的基本观测量为载波相位观测值 ,针对低轨卫星星载GPS的特点 ,给出了一种适合于星载GPS载波相位相对定轨的模糊度解算方法 ,及模糊度解算准确程度的检验方法。该方法应用于TOPEX/PO SEIDON卫星星载GPS实测数据 ,可得到分米级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3.
星载GPS技术是卫星精密定轨及其任务顺利执行的关键,而模糊度和周跳问题是星载GPS相位数据应用的难题。本文利用宽巷/窄巷法对星载GPS相位数据进行模糊度计算和周跳探测,给出了模糊度计算和周跳探测的计算公式和解算步骤。利用宽巷/窄巷法对CHAMP卫星实际星载GPS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同时由于卫星的高速运动,星载GPS数据的模糊度解算和周跳探测难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4.
对搭载美国BlackJack接收机的CHAMP/GRACE-A/Jason-2卫星和搭载国产接收机的HY2A/ZY3/TH1卫星的星载GPS数据的伪距多路径误差与观测噪声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国产接收机伪距多路径误差的变化特性,并研究了多路径误差与观测噪声对星载GPS自主定轨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接收机的C/A码与P1码伪距观测精度要整体差于美国的BlackJack接收机,而P2码伪距观测精度要整体优于BlackJack接收机;国产接收机P1码伪距受多路径效应影响较大,其多路径误差随高度角减小存在单调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HY2A、ZY3与TH1卫星的多路径误差最大分别可达3.6 m、1.8 m与0.7 m;这种单调递增变化的多路径误差会导致星载GPS自主定轨位置结果在径向与切向产生系统性偏差。  相似文献   

15.
星载GPS观测数据预处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星载GPS不同于地基GPS。为了进行基于星载GPS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和地球重力场模型解算,本文研究了星载GPS观测数据的钟差改正、整周模糊度解算、周跳探测、卫星跟踪点改正、GPS天线相位中心偏移和改正等的模型,给出了对应的处理公式和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CHAMP卫星cm级精密定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卫星定位导航数据综合处理软件(PANDA软件)的基础上,解算了2002年年积日126~131d CHAMP卫星的精密轨道,并通过与GFZ精密轨道的比较、GPS观测值的验后残差和SLR观测值检验等3种方式进行了轨道精度的评估。结果显示,本文的轨道精度在径向为4~5cm,切向和法向为6~8cm。  相似文献   

17.
由星载GPS相位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可以探测地球重力场的长波信息。随着GPS技术的发展,星载GPS技术日趋成熟,因此由星载GPS相位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当前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给出了确定地球重力场模型中的星载GPS星地相位双差观测量,阐述了Cowell II数值轨道积分公式,导出了参数估计中星地双差观测量的偏导数,利用分块Bayes最小二乘参数估计地球引力场位系数等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利用GPS时间信息进行控制系统高精度校时的方法。该方法以GPS接收机发送的秒脉冲为基准, 同时接收GPS整秒广播时间完成控制系统自主校时, 可使控制系统的校时精度优于0.1 ms, 满足卫星对高精度时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面向矿山无人驾驶卡车场景,针对GNSS定位不连续且容易被干扰、INS存在累计误差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INS组合的导航算法,该算法融合了两种算法的优点,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分别将RTK算法和组合导航算法结果与开源软件RTKLIB和NovAtel板载输出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度上与NovAtel板载输出结果基本持平,明显优于RTKLIB软件。本文算法平面和高程误差均值及STD均优于5 cm,姿态误差均值和STD优于1°,可以满足矿用无人驾驶卡车的定位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