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使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和提取地磁局部异常的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菏泽及其附近地区存在地磁短周期成份的异常变化和地磁基本场局部异常。这些异常和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小震活动及其它一些前兆异常出现的时间同步,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2.
詹志佳 《地震研究》1990,13(4):418-434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强烈的唐山地震(M=7.8)。唐山地震前后积累了大量的地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地震之前存在地磁场长期、短期与短周期变化的异常。这意味着强烈地震可能伴随相当丰富的震磁信息,地磁方法在中期、短期地震预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探索震磁前兆,我们做了几个构造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地磁变化与密云水库水位变化的关系系数为-(0.28±0.22)nT/m;对于地下核试验,爆炸前后的地磁变化约为1—2nT,在爆炸时刻约为2—3nT。根据实验结果,震磁前兆信息是可以观测到的。 利用我国所观测到的震磁现象资料,综合分析了地磁前兆时间、异常幅度、震中距与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助于地磁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兰州地磁台1975年到1982年期间短周期地磁变化事件的传递函数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与周围所发生地震的关系。发现在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和1982年4月海原5.5级地震前,传递函数的A值有着明显的下降变化,显示出地震前兆的变化。此外,兰州台传递函数A和B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对于传递函数A,在扣除季节变化后,仍然显示出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震磁前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詹志佳  高金田 《地震研究》1996,19(4):340-345
本根据我国20多个地震的观测结果,统计分析了震磁前兆的时空特征以及与地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震磁前兆有着一定的空间分布,存在离震中较近期幅度较大的趋势。震磁前兆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类。平均而言,地震越大,相应的震磁变化幅度,空间展布范围,前兆时间均有增大的趋势。作为应用地磁方法进行地震预测研究的一个实例,本还描述了北京地区的震认及宝抵地震(M=4.5,1993年11月18日)的预测情况,表  相似文献   

5.
宋成科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5):1037-1044
分析距离九寨沟MS7.0地震震中分别为65 km、254 km和238 km的松潘地磁台、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2017年连续观测结果,发现九寨沟地震前,松潘地磁台出现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2017年5月开始,松潘地磁台长时间垂直分量累积变化量达40 nT。短时间内也存在地磁场突变,最高可达10 nT,而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地磁场无明显异常。通过对观测数据的详细检查发现松潘地磁台很多观测日的最后一个观测值与后一观测日的第一个观测值相差超过1 nT,因此认为九寨沟地震前观测数据的异常是由观测系统异常导致。对三个台站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化的统计分析发现垂直分量在不同时段相关性保持一致,说明地震前短时间内不存在地磁垂直分量的明显异常变化,三个台站地磁场日变化的差异是由地下介质性质不同导致。岩石圈磁场在震中西侧区域出现正负异常交替现象,这可能与九寨沟地震的孕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文中讨论了归一化、无量纲的参量S,它可以较好地描述震磁前兆信息量。分析研究了1993年11月18日宝坻M=4.5的地震前后地磁变化所对应的信息量S,结果表明,S可以较好地反映震磁前兆现象。因此,以震磁前兆信息量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地磁测量及成果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北京地区地磁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地震地磁野外测量规范”,取得了大量准确可靠的资料,在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全国资料评比中,该磁测资料于1994-1999年连续6年荣获第一名。应用这些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与一定实效。与此相配合,开展了密云水库与活动断裂的构造磁学研究,为震磁前兆研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结果。这些成果荣获了2000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进步一等奖与2001年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最后展望了震磁前兆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磁测网调整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地震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实施方案,2000-2001年开展了北京地磁测网的测点改造建设和优化;2001~2002年应用G-856磁力仪取得了准确可靠的资料.应用磁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对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积极作用.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格尔木地震台1996-2006年地磁模拟资料和2008-2011年的数字化资料,通过对台站磁静日低点时间、日变幅度、日变形态的分析,确认地磁z分量磁静日低点时间在地方时12时左右;日变幅月均值呈现明显的波浪式起伏变化,其年均值与太阳黑子数保持一致;地磁日变形态较为规则,有1个低点和2个高点;在前兆异常分析中,认为低点时间异常和日变形态双低点异常与周边强震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磁震资料发现,对于M5.0~7.8地震,在距离震中3~246 km的测点与台站上,观测到了地磁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的震磁信息,其幅度为8~20 nT,而前兆时间为20 d~2 a,这种震磁前兆信息是探索地震预测的重要依据。描述并讨论了20世纪初以来中国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具体分析了唐山M7.8、海城M7.3等地震的磁震信息,说明震磁前兆信息对探索地震预测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工程爆破、地下核试验、密云水库实验、紫荆关等活动断裂的地磁观测试验,模拟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当中每个阶段的地磁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6.8级地震的中期和短期以及短临阶段异常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从新疆大区域范围到震源区,对这次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前兆观测资料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不同孕震阶段各类异常的基本特征。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异常的中期阶段,新疆中强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中等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异常具有准同步性、显著性、突发性和响应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pattern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GCA) in eastern Asia. The pattern of the GCA after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well known, while the pattern of the GCA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lack of direct evidences. Based on the knowability of desert, a section recording wind directions across the Cretaceous northern hemisphere mid-low latitude desert belt is measured and the pattern of the GCA in the Cretaceous is reveal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astern Asia was really controlled by the planetary circulation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e. westerlies in the north and northeast trades in the south. The convert belt between westerlies and trades had drifted northwards and southwards.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paleo-monsoon is also dealt with and a possibly imposed paleo-monsoon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3.
对地磁九倍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磁九倍法是没有道理的,在地磁地震可能前兆的探讨过程中,应加强科学性。地磁场的变化绝不都是地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自1977~2006年,新疆伽师地区相继发生了多次强地震.本文运用哈佛大学公布的该区域的CMT解,通过对不同地震的分布及断层性质的定量化分析,将地震分为三个时段,并由P,T轴拟合了该区域分时段的应力场方向,分析震源性质及区域应力场发现,1997年3月1日至2003年1月4日该区域的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2003年2月24日起,其地震断层性质和应力场方向又恢复到了第一时段的状态,结合该区域地层速度模型和区域受力状况、构造背景、以及地震断层性质和分布规律等,作者提出了该区域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变化原因是由于障碍体的存在结论.  相似文献   

15.
内核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地球固定参考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内核地球模型下的地球表面的旋转运动和地球形变场的复数矢量球函数表示,以及外壳固定参考架、地球参考系的理论定义和它们之间等价性的理论证明.同时给出了液体外核(FOC)、固体内核(SIC)和整体地球的转动惯量张量和角动量的具体表达式.在考虑到引潮力位对地球形变场的影响下,研究了地幔相对角动量的具体表述.本文的工作是对前人有关理论的扩展和改进,对进一步研究内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漳州深井形变综合观测中的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计算了测区的主应变大小和方向。计算得到的上下两个端面的主应变方位角都在170°附近变化,近东西向性质明显。与利用多个地震求解综合节面解推断出的构造应力场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2016—2019年华北中部地区(34.7°—41.1°N,110.3°—119.7°E)流动地磁矢量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续3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数据,并对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磁异常分布与岩石圈结构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在太行山隆起以西、临清坳陷、鲁西断隆和鲁西断隆以东等主要结构单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但在各自单元内却呈现出较好的整体性,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H和东向分量ΔY要素分区特征较明显。从H矢量空间分布形态可以看出,高能量区多分布在太行山隆起以西和鲁西断隆周边。文水—日照ΔY要素剖面幅值变化形态与结构分区间对应较好,对主要结构单元ΔX、ΔY、ΔZ要素异常幅度均值和极值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太行山隆起以西近期岩石圈磁场变化幅度最大,异常能量最强,其次为鲁西断隆及以东地区,而临清坳陷周边磁场变化相对较平稳。  相似文献   

18.
地壳流体对地震活动的影响与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壳中普遍存在着流体,不仅在地壳动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极有可能在地震孕育与发生过程中起着不为人知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认识,越来越得到地质学家与地球物理学者们的认可。本文概括介绍了地壳流体对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震源深度与强震活动周期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地壳硬夹层孕震与流体促震的假设。最后还介绍了通过流体控制地震活动并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无人机灾情快速获取系统,以玉溪县城为工作区域,进行无人机区域航拍试验.通过开展无人机任务单元参数、飞行参数等试验,获得不同成像分辨率要求的最佳任务单元配置参数和飞行参数,获取高质量玉溪城区全景图像.试验证明,无人机灾情获取系统能够为应急救援决策和指挥等提供实时灾情信息,可显著增强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甘加盆地西缘断裂带发现新活动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加盆地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端,盆地西缘发育了三条近南北向的断层(东支、中支、西支),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弧形地貌阶梯带。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UAV航拍测量、剖面清理与14C测年等工作,对甘加盆地西缘断裂带进行综合研究,发现该断裂带第四纪晚期有新活动。断层新活动在地貌上表现为不同级别的断层陡坎、阶地与洪积台地断错以及冲沟与阶地右旋等特征。断层剖面与擦痕揭示,该断裂带具右旋逆冲性质,断层断错最新地层为全新统。根据测量与测年数据,初步估算甘加盆地西缘断裂带西支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水平右旋滑动速率为0.89 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30 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