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 1 8种N 烷基 O(或S)烷基 N′ 取代 N′ 取代苯磺酰基磷酰二胺酯化合物做了杀菌(包括海洋病菌 )、杀虫及昆虫谷氨酸电位和谷氨酸受体通道的测试 ,表明 :部分化合物有较强的杀菌、杀虫效果 ;其机制不同于其它有机磷杀菌、杀虫剂 ;而且它们的生物活性与结构的QSAR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5种N-烷基-O-(或S)-烷基-N′-取代-N′-取代苯磺酰基磷酰二胺酯,并且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其中(Ⅰ)和(Ⅱ)经文献检索均为新化合物,对部分化合物做了生物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Ⅰ)具有对小麦锈病和鲍鱼弧菌引起的菌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Ⅱ)有效阻断生物代谢中谷氨酸受体通道的传导,起到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18种N-烷基-O(或S)烷基-N′-取代-N′-取代苯磺酰基磷酰二胺酯化合物做了杀菌(包括海洋病菌)、杀虫及昆虫谷氨酸电位和谷氨酸受体通道的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有较强的杀菌、杀虫效果;其机制不同于其它有机磷杀菌、杀虫剂;而且它们的生物活性与结构的QSAR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对18种N-烷基-O(或S)烷基-N′-取代-N′-取代苯磺酰基磷酰二胺酯化合物做了杀菌(包括海洋病菌)、杀虫及昆虫谷氨酸电位和谷氨酸受体通道的测试,表明;部分化合物有较强的杀菌、杀虫效果,其机制不同于其它有机磷杀菌、杀虫剂;而且它们的生物活性与结构的QSAR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化合物1-烷基-3-取代-4-氨基吡唑-5-羧酸酯(1)和1-烷基-3-取代-5-氨基吡唑-4-羧酸酯(2),并对重要中间体3-取代-4-硝基吡唑-5-甲酸酯(6)的N-烷基化反应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运用HMBC,INEPT等核磁技术确证了1-环戊基-4-硝基-3-正丙基吡唑-5-甲酸乙酯(7-1A)和1-环戊基-4-硝基-5-正丙基吡唑-3-甲酸乙酯(7-1B)等异构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东海沉积物中微生物标志物GDGTs年代际变化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基于GDGTs的各种指标以其在指示物质来源以及海洋和陆地古温度重建等方面显示出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古海洋学、古湖沼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对采自东海陆架区的DH5-1站位(29°28.118′N、123°06.639′E,水深63.5m)的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有机质和GDGTs分析,研究了GDGTs化合物在东海陆架区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的含量和沉积通量变化,并利用δ13 C、C/N以及基于GDGTs化合物的BIT指标讨论了该海区近150年来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变化。结果显示,近百年来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加强了冬季闽浙沿岸流对长江口沉积物的搬运,使得该海区陆源输入量呈增加趋势,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营养盐输入的增加,使得海洋生产力提高,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7.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识别红斑后海螯虾,然后对海南附近海域(18°30′-19°00′N,111 °30′-112°30′ E)、北部湾口海域(15°41′ N,110°40′ E)和南沙群岛海域(5°20′-5°29′N,110°09′-111°26′E)三个地理群体进行ITS1的扩增测序.16S rRNA基因序列的结果表明所取样本准确;三个地理群体分别得到616-623bp、619bp和614bp的ITS1全长序列,A、G、T、C含量平均分别为22.3%、29.4%、17.8%和30.6%;其中562个保守位点,39个多态位点.ML和NJ聚类分析显示三个地理群体共聚为三个大支,其中海南群体有群体分化.表明红斑后海螯虾三个地理群体分化极其显著,且海南群体具有相对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H6004菌株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共附生微生物,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1株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H6004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N-甲基苯甲酰胺(1),2-苯甲酰氧基乙酸(2),对羟基苯乙酰胺(3),N-[2-(4-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4),环-(丙-异亮)(5),尿嘧啶-2′-脱氧核苷(6)和胸腺嘧啶-2′-脱氧核苷(7).并利用SRB(丽丝胺罗丹明B)法,对7个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其中化合物3、6和7显示了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从半枝莲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齐墩果酸(1)、熊果酸(2)、反式-4-甲基肉桂酸(3)、金色酰胺醇酯(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苯乙酮(6)、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7)、芹菜素(8)、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9)、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10)。化合物1、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根据 1 959- 1 996年 4- 6月水温资料 ,按 30′× 30′方区统计计算了南黄海 ( 34°~ 37°30′N ,1 2 2°~ 1 2 4°30′E)中层冷水的 8个示性特征值 ,并绘制了平面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 ,南黄海西部中层冷水于 4月形成 ,5月达到盛期 ,6月开始消衰 ,生消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出现的海区为 34°~ 37°30′N ,1 2 4°0 0′E以西 (即黄海暖流向西北伸展路径 )海域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时 ,示性特征的时 -空分布变化还反映出 :在形成期其下方黄海暖流对它的重要影响。这将对于探讨海洋热、动力因子对研究海区中层冷水生消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浅水港口潮汐预报准调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提出了浅水港口潮汐预报准调和方法的两个改进方案.一个是在方国洪等(1981)《浅水港口潮汐预报的一个方法》基础上,增加14周/日、16周/日以及与前期潮汐状况有关的浅水准调和项共6项(方案Ⅰ);另一个在是王骥(2001)提出的方案基础上改进的方案,该方案与方案Ⅰ相比,增加了5个准调和项(方案Ⅱ).这两个方案选用相同的57个调和分潮,但分潮的组合及派生出的准调和项有所不同.方案Ⅰ用40项准调和项表示浅水效应,方案Ⅱ则包含长周期、全日、半日周期的准调和项18项.经过大量实测水位资料的分析和预报检验,表明改进后两个方案对浅水港口潮汐的预报精度均较改进前的准调和方法和传统调和法有明显提高,对第一类浅水港(以吴淞港为例),文中所列的8项预报指标都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低潮时均方差由26.8min降至15.1min;对第二类浅水港(以成山角为例),高潮时均方差显著减小,由39.6min减至26.7min.  相似文献   

12.
2017年6月和8月,通过对秦皇岛海域的超微型浮游植物进行现场调查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超微型真核藻类(picoeukaryotes)两大类群,其中聚球藻又分为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两个亚群。调研期间,正处于秦皇岛海域褐潮高发期。通过分析超微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碳生物量及分布特点,研究了秦皇岛海域在褐潮高发期超微型浮游植物分布及相关环境因子影响。结果表明,6月份超微型真核藻、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平均丰度分别为1.14×104 个/mL、4.02×104 个/mL和1.04×104 个/mL,碳生物量均值分别为27.22 μg/L、8.49 μg/L和2.27 μg/L;在8月份超微型真核藻、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平均丰度分别为3.27×103 个/mL、5.79×104 个/mL 和2.58×104个/mL,碳生物量均值分别为6.35 μg/L、13.41 μg/L和5.83 μg/L。超微型真核藻、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在6月份和8月份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超微型真核藻的细胞丰度从6月到8月明显降低一个数量级,说明8月份过高的水体温度与低浓度的营养物质等因素限制了超微型真核藻中褐潮种的生长。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细胞丰度在6月份呈现从河口到近岸逐渐升高的分布趋势,而超微型真核藻呈现下降的分布趋势。与6月份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细胞丰度分布相反,超微型真核藻和聚球藻Ⅰ细胞丰度则在8月份呈现从河口到近岸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而聚球藻Ⅱ细胞丰度的区域分布趋势不明显,主要分布在水体表层。通过对超微型真核藻、聚球藻Ⅰ和聚球藻Ⅱ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6月份硝酸盐与铵盐是聚球藻Ⅰ细胞生长的主要控制因子,而聚球藻Ⅱ与环境因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超微型真核藻的细胞丰度与硅酸盐浓度呈正相关。在8月份,超微型真核藻细胞的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磷酸盐、温度以及光照)的共同作用的影响,聚球藻Ⅰ细胞丰度与硝酸盐呈正相关,温度与光照则是影响聚球藻Ⅱ细胞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一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酚醚型双臂开链冠醚化合物L(L=2,6-二(8’-喹啉氧甲基)-4-甲基-苯甲醚),经元素分析、IR、1HNMR、MS等方法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其Ag(Ⅰ)、Cu(Ⅱ)、Ni(Ⅱ)固体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不同,则其配合物的配位比(M∶L)不同,Ag(Ⅰ)配合物为1∶1,Cu(Ⅱ)、Ni(Ⅱ)配合物为2∶3。并运用热重-差热分析对其热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e crude enzyme, which was extracted from viscera of Lunella coronata coreensis (Recluz), was salted out and dialysed. Three enzymatic peaks isolated from DEAE-cellul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were refered to as lyase Ⅰ, Ⅱ and Ⅲ, respectively. Then these lyases underwent gel-filtration on Sephadex G-25 respectively, and three purer lyases were derived therefrom, the highest purification being 73 fold.The kinetics of the three lyases was tested respectively. The optimum pH was as follows: lyase Ⅰ was 7.6±0.02 Tris-HCl buffer; lyase Ⅱ was 6.6±0.02 Na2HPO4-NaH2PO4 buffer; and lyase Ⅲ was 5.6±0.02 HAc-NaAc buffer. In the rang of tested concentration, KC1 and Nad were the activator and MnCl2 was the inhibitor, all for the three lyases; MgCl2 was the activator for lyases Ⅰ and Ⅱ, but the MgCl2 of high concentration was the inhibitor for lyase Ⅲ; Pb (OAc)2 acted differently for three lyases. The Km values of these lyases were 0.2, 0.6 and 0.04 mg/ml in order of precedence.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The study area lies in the subaqueous delta, which came into being in 1964~1976. Oneoil-field road has been built for exploring petroleum to form a wave barrier.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road are relatively violent, on the contrary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n thesouth side of the road are nearly placid. This makes the study area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studying theinfluence of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n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dal flat. Selecting an areais named Case Ⅰ on the side of stronger hydrodynamic activities and an area is named Case Ⅱ on the otherside. Measuring the topography and sampling and analyzing the granulometrical comoposition, it is foundthat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have fatal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s and the granulo-metrical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area. In Case Ⅰ, which has strong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e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s are obviously large than those of Case Ⅱ, and the granulometr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硅藻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我国东南近岸海域18个站位78个表层沉积样品进行了硅藻鉴定分析,根据硅藻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的分布特征,划分出3个组合和两个亚组合,其较好地对应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峡和东海等3个近岸海域。统计数据表明,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受大陆入海径流的影响微乎其微,随着水深的增加,我国东南近岸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减小,底栖种、潮间带种减少而浮游种增加;组合Ⅰ的分布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域明显受黑潮流等外洋水团的影响,可应用组合Ⅱ1和组合Ⅱ2中优势种和特征种硅藻来指示水深,两亚组合面貌的差异是对冬夏两季海峡两侧受不同性质海流控制的响应;组合Ⅲ受沿岸流控制比较明显,而遭受黑潮等外洋水团的影响很弱。  相似文献   

17.
厦门东侧海域表层海水质量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朝华  詹兴旺 《台湾海峡》2001,20(2):157-160
厦门东侧海域除近岸个别测站粪大肠菌超标外,其他的海水水质指标均属GB3097-1997第1-2类标准水平,水质质量现状良好。  相似文献   

18.
泥蚶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凝胶层析技术从泥蚶血细胞裂解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种血红蛋白,回收率为74.3%,并通过Tricine-SDS-PAGE和质谱技术鉴定为Tg-HbⅠ(同源二聚体)和Tg-HbⅡ(异源四聚体)。分别通过琼脂扩散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其抗菌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发现,两种Tg-Hb对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杆菌均有抗菌活性,Tg-HbⅡ对于恶臭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0.063mg/mL和0.13mg/mL,Tg-HbⅠ对两种菌的MIC均为0.048mg/mL;两种Tg-Hb均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愈创木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左旋多巴等多种酚类物质。在Tg-Hb中添加GSH后,两种Tg-Hb均不再对恶臭假单胞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可见,两种Tg-Hb对恶臭假单胞杆菌等的抗菌活性均是通过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俚岛镇海湾22个海洋观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依据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理论,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海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40,91%的采样点属于Ⅰ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为Ⅱ类海水水质。其中,水质Ⅱ类区位于临络湾与俚岛湾的半封闭海域,因该区造船业对水体造成污染且海水对流强度较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海水水质Ⅰ类区域靠近黄海,工业活动较少,水体对流较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冬夏季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及其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1年7月27日至8月11日,2002年1月8~19日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限制因子测定的现场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近长江口透明度低于1 m的海域,冬季和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均受到光的限制.调查海域范围内夏季高浮游植物生物量海区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和长江口以北两个区域,盐度范围在28~31.冬季高浮游植物量海区向东南方向移动.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按照受限情况划分为4个区域:Ⅰ.近河口光限制区;Ⅱ.磷潜在的限制区;Ⅲ.氮、磷潜在限制过渡区;Ⅳ.氮潜在限制区.冬季划分为3个区域:Ⅰ.近河口浮游植物光限制区;Ⅱ.磷潜在限制区;Ⅲ.非营养潜在限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