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1993年福建南部地区虾病的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年7月~1993年11月,福建养殖对虾发生了数起严重的流行性虾病.病发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992年7月(发病对象为长毛对虾和斑节对虾)、1992年9月(日本对虾)、1993年5月(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和日本对虾)和1993年10月(日本对虾)。本文对上述4次虾病做了调研,探讨了细菌、病毒和某些生态因子的变化与虾病的关系。l材料与方法1.1细菌的检测材料取自同安西柯万亩对虾养殖地(表l),采集方法按微生物调查规范[1],3h内带回实验室。检测按陈和范等[2,3]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和…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国对虾暴发病病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养殖对虾的疾病及其防治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1,2,4~12],对虾的病毒病多达10余种。近年来,我省的对虾暴发病,发病急、发病面积大。病症与文献[12]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以及文献[11]报道的极为相似。本文主要对从发病中国对虾分离纯化的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同时对病毒悬液和病虾组织进行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结合对病毒核酸的分析结果,证明山东中国对虾暴发病的主要病原体可能是杆状病毒。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暴发病中国对虾取材于寿光、威海等地区,用于进行感染实验的健康中国对虾取于无棣和石岛对…  相似文献   

3.
池底污泥对虾池水环境的影响及池底改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生产中通常所采取的一些池底处理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故造成虾池池底污染状况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取不同方法处理后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底泥对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提出了通过浸泡水洗来减轻池底污染的池底处理新方法。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底泥取自乳山市对虾育苗场及第二养虾场不同污染程度的虾池和外海海滩。收虾后的取样方法是:不同层次分别多点(20个点以上)采取,混合均匀后随机取样500~10009,自然干燥后测定、保存。养虾季节内取样方法是:池内定点…  相似文献   

4.
爆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仔虾的人工感染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暴发性流行病病原——中国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在仔虾阶段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同时为建立高健康无特异病原虾系统提供检测手段,探讨改善对虾苗种培育措施,为养成提供健康苗种,作者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了暴发性流行病原人工投喂感染试验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病虾的来源 发病对虾来源于1994年山东青岛郊区患爆发性流行病虾池的对虾,并经过电镜切片观察确认为感染HHNBV。1.1.2 毒种分离 取发病的对虾头胸甲部分约200g,去掉甲壳和肝胰腺,剩余部分加入1×10-9溶液(NaCl24g/…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93年天津地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病理及传播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1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取自塘沽区、汉沽区、宁河县和大港区发病和未发病虾池的可疑濒死活虾(体长4~7cm),固定前快速将肝胰腺连同中肠取出,或将头胸甲剪开,将虾体切成背部相连的数段,浸入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2],组织病理观察用石蜡切片,厚8μm,H-E染色。电镜材料是将肝胰腺切成小块浸入2.5%戊二醛液固定,放入冰桶中带回试验室,常规超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调查用无菌瓶采水,用异养菌培养基(PGY)和TCBS选择…  相似文献   

6.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虾病害防治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挫折。这场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原生物的传染,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虾池有机污染的积累造成养虾池池塘池底“老化”,近海区的工业污染以及养殖操作管理的失误等都是诱发原因[1~6]。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探讨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根据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特点,作者于1994年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养殖场进行试验,利用对虾防病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相似文献   

8.
1990-1993年试验使用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感染获得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环境及对虾体质对驿虾感染死亡率影响甚大,恶劣环境中的死亡率比优良环境中的死亡率出83.3%;体质差的对虾感染的后的24h死亡率是正常对虾的2.5-3倍。为此,在对虾虾养殖生产中除应注意消灭病原菌外,还应注意优化养殖环境与增强对虾体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对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人工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典型的白斑症病虾中,分离出一种杆状病毒,属对虾白斑病杆状病毒[3]。为了探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病机理及传播机制,作者于1996~1997年冬季,采用青岛地区当年夏季暴发典型白斑症的病虾,对中国对虾健康的越冬亲虾进行了白斑病杆状病毒的感染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病虾标本与病原分离具典型白斑症状的病虾,于1996年8月取自青岛城阳区红岛邵格庄发病的虾场,保存于-70℃。剥离病虾的胃、肠及鳃组织约10g,加液氮充分研磨,加90ml0.01mol/LPBS(0.2mol/LNa_2HPO_4-Na…  相似文献   

10.
对虾病毒病与化学需氧量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虾池内主要环境因子与对虾病毒病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虾池内化学需氧量(COD)太高是诱发对虾病毒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利用多级S型净化池可以大幅度消除水体中的COD,有效预防对虾病毒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朱帅 《海洋预报》2000,17(3):37-43
本文首先对远望二号船避9708号强热带风暴航行的情况作了简要回顾,对当时选择航线、悠入航线、徘徊、加速等一系列措施作了详细分析,还探讨了9708号强热带风暴的形成和路径预报问题;最后对远洋避风暴方法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阮文杰 《海洋科学》1991,15(5):46-49
本文首先阐述由环形水槽试验所得出的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的若干规律。然后进行絮凝体形成和破碎的机理分析。从而得出产生动水絮凝的充分、必要条件:一是泥沙和电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二是絮凝体的抗剪能力大于所受到的剪切力,由此引出动水絮凝临界流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西南太平洋温带气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帅  马卫民 《海洋预报》2001,18(3):45-52
本文对发生在1999年10月中旬-12月初的7个西南太平洋温带气旋、从云图,流场等方面进行了反查、统计,分析了温带气旋活动期间的海浪对船舶产生影响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旨在揭示西南太平洋温带气旋发生,发展和移动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旋转平台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双河口情况下两个羽流将如何发生相互作用。在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技术对河口羽流的各切面流场进行测量,来获得河口羽流多个平面的速度场及涡度场,并基于此模拟了双河口羽流系统的准三维结构。通过对不同入流速度下的双河口羽流流场演变过程和内部结构进行了一系列对比研究,以期揭示上游河流的入流如何影响下游河口涡旋的形成及在羽流相互作用情形下各个羽流的演变。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上游入流流量的增加,上游羽流形成的沿岸流对下游河口涡旋沿岸迁移的促进和离岸输运的抑制作用将更加显著。特别是在上游入流流量等于或大于下游入流流量的情况下,下游羽流河口涡旋的体积增长明显较单一河口情况放缓。在上游入流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下游原有河口涡旋被推向更下游位置,在远离河口的位置形成另一个河口涡旋。在垂直方向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上游入流流量条件下的下游河口涡旋的深度较小,更有利于形成三层流体的情况。本研究对多河口近海流域的营养盐及污染物的输运情况等社会和生态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较简单的理论方法计算了Magnus effect水轮机的功率系数,讨论了影响其性能的诸要素。为设计潮流发电装置选择水轮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毅 《海岸工程》2002,21(4):46-51
从山东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资源与产业及科技等问题的具体分析,用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影响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制约因素,指出了以往认识中的盲区,同时提出了改善与修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第三代海浪模式和线性全流风暴潮模式计算封闭海域内风暴潮对风浪的影响。海浪模式中包含水深变化及平均流变化引起的波浪绕射项。计算了不同风速和不同静水深情况下风暴潮引起的风浪波南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静水深为10m及风速为30m/3时,风暴潮引起的风浪波高的相对变化的最大值达39%;而静水深超过40m时,即使风速为40m/s,风暴潮引起的风浪波高的相对变化的最大值小于5%。  相似文献   

18.
模式集合样本的代表性和观测信息的可靠性是制约数据同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前者对海浪模式同化的影响尤为显著。由于海浪模式对初始场的敏感性较弱,来自大气的风输入源函数是海浪的重要能量输入,如何合理地对风输入进行扰动,构造海浪的集合模式运行,是实现和改进海浪模式集合Kalman滤波同化的关键问题。为了实现海浪模式集合运行,本文提出了风场的三种集合扰动方案,分别为:纯随机数、随机场和时间滞后的风场扰动方法。本研究利用2014年1月ECMWF全球风场,基于这三种风场扰动方法开展了集合海浪模式的集合运行实验,并统计分析了海浪特征要素(有效波高)和二维波数谱对风场扰动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机场集合扰动方案所构造的风场集合效果最佳,所得海浪模拟结果的集合样本发散度适中,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背景误差的统计特征,可用于进一步的集合Kalman滤波海浪数据同化实验。  相似文献   

19.
砂土对管道约束力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砂土与海底管道的作用机制,验证计算模式,我们用细砂和原型管道进行了模型试验。对埋入土中的管道,主要进行了轴向摩阻力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半埋管道,首先进行了管道静置沉降试验,试验结果与国外有关资料进行了对照,并验证了以极限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的计算方法;其次进行了管道侧向阻力试验以及往复荷载作用下管道侧向阻力及沉降试验  相似文献   

20.
开发青岛旅游商品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玉玲 《海岸工程》1999,18(2):76-80
青岛旅游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纵观旅游商品市场无论从学是从深度来看,与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的,同其他省市和国外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七地区相比,则差距更大,主要是旅游商品市场馈乏,对旅游开发的力度不够,营销队伍不成熟,因而旅游商品销售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甚少。本文分析了青岛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