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一二叠纪高分辨率层序年代地层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序年代地层体制,本质上就是以各种不同级次的海平面变化所控制的不同级次的沉积层序为单位,在年代地层学格架中所建立起来的地层系统。本文以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为主要依据,结合生物地层和地震地层的研究成果,在进行详细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相结合的方法,重新厘定并标定了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中一系列重要地质界面和层序界面的年龄。首次在该区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建立起了由不同周期叠加的海  相似文献   

2.
于炳松 《现代地质》1996,10(1):93-98
以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为主要依据,结合生物地层和地震地层的研究成果,在进行详细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相结合的方法,重新厘定并标定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系中一系列重要地质界面和层序界面的年龄。首次在该区寒武—奥陶纪地层中建立了由不同周期叠加的海平面变化所控制的不同级次的层序组成的层序年代地层体制  相似文献   

3.
皖西南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宿松—东至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地层露头剖面研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15个三级层序组。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浅→深→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层序组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冰川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不同沉积相区典型露头、钻井及地震层序综合分析基础上,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地层划分出8个可全盆地对比的三级层序(OSQ1~OSQ8),首次建立了综合露头层序、钻井层序及地震层序划分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年代地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表1)。首次提出海相碳酸盐岩全岩或生物化石壳的碳同位素值可作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的良好指标。在相似气候带及沉积环境具备相近的碳酸盐沉积速率的假设条件下,当沉积相分析所得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与全岩碳同位素分析反映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总体一致时,说明碳酸盐层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反之则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沉降运动。鉴于这样的分析原理,我们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层序OSQ1及层序OSQ2属于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稳定加积型层序,而中、上奥陶统层序OSQ3~层序OSQ8则属于全球海平面总体上升背景下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形成的构造淹没型层序。  相似文献   

5.
蔡雄飞 《地层学杂志》2006,30(2):131-135
造山带地区的层序地层往往被视为禁区,以东昆仑三叠系为例,认为造山带除核部外,远离造山带核部地区基本具备了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的条件,但造山带层序地层与克拉通相比具显著的不同:1)体系域的不完整;2)凝缩段常常缺乏;3)造山带海平面变化特征自始至终呈现剧烈的跳跃式。因而控制造山带海平面变化和层序地层的并不是全球海平面变化,而是区域构造作用和物源控制。从而对造山带层序地层不能套用稳定地区的层序地层模式,而需要从自身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建立起不同构造环境控制下的海平面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稳定的南祁连地区,对中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地层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建立了2个三级层序(OS1、OS2),分别由不同的副层序组合而成,每个层序又发育TST、HST以及ss,但缺乏SMST。层序的发育与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构造运动的持续作用,使南祁连地区海平面变化频敏,对该地区层序地层的组成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的层序地层特征,建立了马五1亚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其内识别出了4 个准层序;通过建立海平面变化与风化成岩( 岩溶) 作用的关系模式,从成因上阐明了层间岩溶和后期高级别的风化成岩( 岩熔) 作用的发生过程和控制因素,揭示了在碳酸盐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不同级别的海平面变化周期控制着不同级别的沉积层序和风化成岩( 岩溶) 作用;分析了准层序与储层物性的关系,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中,准层序界面控制着层间岩溶的发育,是影响马五1 亚段风化壳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地层——以塔里木盆地陆相地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海平面变化 为基出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研制陆相盆地中遇到了困难,地层基准面变化 在解释地层层序成因和地层层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平面升降、台地沉降和沉积物的聚集是确定千米级(沉积层序级)和米级(沉积旋回级)地层组合的主要因素。本项研究中特别注意了具有不同频率(定为级)和不同振幅并相互叠加的海平面波动及其在联系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时所起的作用。借助计算机模拟,对阿尔卑斯三叠纪台地碳酸盐地层进行了详细分析,即对低频的第三级(1—10Ma)沉积旋回和组成其中的高频第四级(0.1—1Ma)和第五级(0.01—0.1Ma)旋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发现存在着一个由复合海平面升降所驱动的地层力等级,它导致形成有序的叠加型式。这一型式由典型的高频第四级、第五级浅水碳酸盐旋回组成并受低频的第三级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影响。层序叠加型式在垂向上的规则变化是由于第三级海平面相对升降阶段可容空间的规律性变化造成的,而且这些规律性变化的存在不受产生高频旋回机制的控制。这一方法对于联系米级旋回地层和地震级层序地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阿尔卑斯山区三叠纪沉积建造的两个实例,即拉丁期Latemar建造和诺利期的Dolomia Principale单元。它们的规律性的高频旋回叠加存在于第三级层序之中,反映了与地层力驱动等级一致的短期高频海平面升降和长期低频海平面升降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结论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充分证实。此外还介绍了另一个阿尔卑斯三叠纪实例,即诺利期Lofer旋回层,尽管它存在有复合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但是既没有发现高频旋回叠加型式的规则层序,也没有发现具有复合韵律的地层记录。从上述实例中,笔者认为(1)局部的构造力可以使台地沉积出现短期偏差;(2)不同级次的高频海平面振荡在振幅上的巨大差异是复合韵律缺失的主要原因;(3)对复合海平面相对变化以及地层驱动力等级潜在意义的理解将旋回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井震结合对川西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进行了多级次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首先对不同级次层序界面进行识别,然后依据相序、岩石的物理性质、地层的接触关系等特征并结合地震层序界面追踪,进行单井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识别划分,划分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选取密集井网的联井剖面,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高精度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单砂体的对比。最后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储层的时空展布。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台在晚寒武世为一个较为典型的缓坡型台地。在其北部地层中,以发育风暴砾屑灰岩及生物丘灰岩闻名,包括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在该套地层中,深缓坡相泥岩和泥灰岩与浅缓坡相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一起构成若干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本身即为有序的异成因岩相序列而成为基本工作单元。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米级旋回形成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反映了三级层序本身是一个与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相关的、环境加深和变浅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相序列根据这些特征,在华北地台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从北向南,相变为一套白云岩,其中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则发育较多的潮坪相白云岩以及由其构成的环潮坪型米级旋回。这些层序的典型特征是:层序界面为淹没不整合面,层序的相序序列以“深缓坡相—浅缓坡相”为特征,从而构成特殊的“CS(?) HST”序列;而在华北地台南部,层序界面多为暴露间断面,层序的相序组构多以“缓坡相—潮坪相”为特征。从北向南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富有规律性的层序地层格架。从旋回到层序、从岩相序列到沉积相序列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作为基本工作单元,米级旋回实际上是由“间断—加积作用”旋回机制所形成的岩相序列,由米级旋回的有序叠加形式所构成的三级层序则是一个沉积相序列。由各剖面点的古水深变化曲线,可以定性地综合出华北地台晚寒武世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北美晚寒武世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对比,既存在相似性更存在差异性,说明了长周期海平面变化既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同时也受区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Sequencestratigraphyhasgrownintoanewsubdisciplineofstratigraphythroughtheresearchofmanyauthors(Jervey,1988;PosamentierandVail...  相似文献   

13.
特提斯喜马拉雅白垩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是新特提斯演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其沉积蕴涵着新特提斯早期演变的丰富信息。在对典型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分别对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带南、北两亚带白垩系进行较为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沉积南带识别出为24个三级层序、5个层序组(亚二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中层序),在北亚带识别出22个三级层序、5个层序组(亚二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中层序)。特提斯喜马拉雅早白垩世层序地层总体表现为海进的退积序列,反映了特提斯洋壳的扩张阶段;晚白垩世层序地层总体表现为海退的进积序列,反映了特提斯洋盆地持续收缩和长期海平面逐步下降的过程,应是洋壳俯冲阶段的产物。整个白垩纪显示出一次极其明显的海水进退旋回,是特提斯洋从扩张到收缩这一演化过程的客观反映。由对层序特征、沉积特征及古生物特征等的分析所得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在白垩纪的海水进退规程,与同期的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海平面变化规律是层序地层学研究核心内容之一。在露头剖面的沉积学研究中,通常只能对水深变化作出估价,而难以直接判断海平面的变化情况。因此,如何从露头剖面的地层层序中来求解海平面的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介绍了用数学方法和改进后的Fischer图解来求解在特定沉积背景下形成的地层层序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并用上述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肖尔布拉克地区寒式纪露头剖面进行了海平面变化的重建,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 巴楚地区寒武 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致使该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大多具有陆内俯冲造山形成的特点,层序地层学在这类前陆盆地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对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5条露头剖面和1条测井剖面进行详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基准面变化;将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大竹、开江一带须家河组沉积厚度为400~600m,4个层序发育完整;向北东至万源一带地层变薄至100余m,保存残留不全的须家河组只能归为1个三级层序(TS4)。在露头剖面和测井剖面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TS1—TS2以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稳定坳陷和慢速充填的欠补偿状态,TS3—TS4以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强烈坳陷和快速充填的过补偿状态。沉积相的时空叠置样式受北部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东海陆架全新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分辨率14C测年、岩石、生物、化学、同位素、气候及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不同沉积背景典型钻孔的沉积学分析,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海陆架全新统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及对比;建立了全新世层序地层格架及海平面变化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层序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全新统相当于一个发育中的六级(1~10ka)层序,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七级(0.1~1ka)层序和若干个更次级层序。代表1个六级或3个七级周期相对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叠加有若干更次级的海平面波动,它们与地球旋回谱系中的太阳带、历法带密切相关。七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近的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沉积演化过程中,长江三角州至少有3次不同程度地越过东海陆架进入冲绳海槽,并滞留有至少3层海侵改造“残积砂”沉积。在东海陆架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期间,最大海平面时期为约距今6~5ka,大致高于现今海平面2~4m,最低海平面在距今10ka左右,大约低于现今海平面130m。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平面仍呈小幅度波浪式上升。事实证明,层序地层学不仅丰富了现代海洋沉积学的内容,而且解决了许多海洋沉积学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频旋回层序是海平面高频振荡的结果和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地面、钻井剖面的详细解析,首次总结出7个高频旋回层序类型,识别出50余个五级(或六级)高频旋回层序,它们在纵向上有规律地组合、叠加,组成8个四级旋回层序,3个三级旋回层序及2个二级旋回层序,构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同时也反映了该区石炭纪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9.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层序的特征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层序的组成、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以及层序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层序地层的组成包括层序组合和层序的内部单元。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是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箕状断陷盆地、坳陷盆地以及冲积地层背景的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