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花嶺矿区所出露的地层大部份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仅于局部高山地带见有震旦纪钓鱼台统石英岩成不整合复盖于前震旦纪岩层之上,并见有3—4公尺厚的基底砾岩。厚层千枚岩多出露在矿区的东部,向西逐渐递变为千枚岩、,大理岩、角闪片岩互层岩石组,至矿区之西部则以厚层大理岩为主。震旦纪钓鱼台统石英岩  相似文献   

2.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3,17(1):40-45,51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3.
鞍山地区广泛分布着前震旦纪地层.多数人把这套变质岩系划分为鞍山群(太古代)和辽河群(元古代).鞍山群蕴藏着鞍山式铁矿,其研究程度较高.但前震旦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发展史和复杂的地质作用,因此对若干地质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分析鞍山群基底构造入手,对本区铁矿的赋存特点及找矿方向作初步讨论.一矿区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岩石组合为绿泥(绢云母)片岩(千枚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鞍山式铁矿),元古界辽河群,岩石组合为变质火山岩、石英岩、绢云母千枚岩夹磁铁石英岩(灵山式铁矿).二者共同组成本区古老结晶基底,上覆震旦系、寒武系、第四系等.鞍山群、辽河群普遍受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前者尤甚,致使原区域变质岩石多呈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1951,16(1)
甲、地层:在区内仅见震旦纪和第四纪地层 (1.)震旦纪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六层:6.变质页岩层:以暗蓝灰色板状角页层为主夹片状石英岩及石灰岩层,厚度300——350公尺。5.矽质石灰岩层: 下部为黑灰色石英岩与棕色石英岩之互层。上部以石灰岩为主,厚度在801 公尺上下。4.黑色页岩层:以黑色页岩为主,夹石英岩多层,厚度约计0 50公尺。3.暗色石英岩层:以暗蓝灰色石英岩为主,中夹黑页岩,厚度 3 50——400公尺。2.黑色页岩砂岩:下级为黑色页岩,棕灰或蓝灰之石英砂岩及石灰岩之累层所成,上部以黑色员岩为主,共厚约 400公尺。1. 淡色石英岩层:以白色块状石英岩为主,以上各层均相连续,据其岩性及层次可与华北的下震旦纪各层相比较。 (2.)第四纪地层:自上而下为:3.黄土:为闪生黄土,富白砂质,分布沟谷一带。2.鄂博层:砾岩成角砾岩,砾石成为铁矿石,成为石灰岩,胶结物均为石灰质,不具层次,现露头已剩残余。厚度最大处不过三公尺。1.铁矿砾石堆积:仅见於试沟内,由铁矿崩解后就地堆积,中充黏土,尚未胶结,?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鞍山式铁矿(条带状含铁石英岩)是我国分布广泛,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在我国东北,这种巨厚的贫缺矿层中还含有优质的鞍山式富铁矿。鞍山式富铁矿产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的条带状含铁石英岩中。其中,具有重大工业意义的有:产于角  相似文献   

6.
一、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阴山复杂构造带东部与北北东向新华夏构造带相交之联合孤西北部(图1) 。 矿区范围约六十余平方公里。地层以前震旦纪变质岩为主,出露宽度8~12公里。其次为侏罗系地层,分布于矿区东南,出露较少。前震旦系(Ar)地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Ar~(inx))自下而上岩性为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鞍山式变质铁矿)岩层(Ar~(jnx1));角闪斜长片麻岩类磁铁石英岩扁豆体(Ar~(inx2));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中国震旦纪普通为矽质石灰岩、板岩及页岩、石英岩等所组成,许多地方下部有冰碛岩。冰碛岩可以做为一个划分老地层很好的标志。也有许多区域震旦纪下部并没有冰碛岩,但仍有很厚的石英岩或有与其相当的碎屑沉积为代表,结合着震旦纪其  相似文献   

8.
云南东部震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云南东部南起田房地区,北至金沙江,震旦纪地层发育特别良好,出露比较齐全。自1938年熊秉信研究了昆明附近的震旦系之后,米士(1942)将震旦系分为:燧石层、灯影灰岩、紫色页岩、南沱冰碛层和潋江砂岩。1963年刘鸿允、刘钰将震旦纪地层分为:上统  相似文献   

9.
杨志华 《地质论评》1958,18(5):386-388
浙西的倒水坞层,王曰伦先生在所著“中国震旦纪冰碛层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是震旦纪冰碛层。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的浙西地层表中,把它划入前震旦纪。根据作者最近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结果,也认为此层应属于震旦纪,但可能不是冰碛层。  相似文献   

10.
刘焕杰 《地质论评》1964,22(1):75-76
一、概述该区位于山西地台沁水盆地的西部。在其周围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纪片麻岩系、震旦系及寒武系。在本区出露的有奥陶纪灰岩和假整合在它上面的煤系地层,后者有:中石炭统本溪群,厚5.40—30.70米,夹有1—3层灰岩;上石炭统太原群,厚49.00—100.37米,含有3—4层灰岩,可分为  相似文献   

11.
《地质学报》1966,45(2)
一、区域地质 (一) 地层与岩石区内广布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及辉石麻粒岩,次为黑云母变粒岩、石榴石白粒岩、磁铁石英岩。在变质岩系之上较广泛的分布了混合岩化岩石及混合岩,沿断裂带还分布有动力变质及蚀变岩石。其中石榴石白粒岩可作为标志层。区内变质岩  相似文献   

12.
一、鞍山式铁矿床一般水文地質特征产在前震旦紀的含鉄石英岩的所謂「鞍山式鉄矿」床,就水文地質观点来說,都屬於埋藏在坚硬的岩石中裂隙类型的矿床。矿体(前震旦紀鞍山统含鉄石英岩)以及它的圍岩(前震旦紀及震旦紀的变質岩系,各种火成岩)在經受各期地壳变动中,形成程度不同的裂隙系統。含鉄石英岩是这类矿床主要的含水層。該層構造裂隙,層面裂隙较为發育,受到構造影响很大,渗透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鞍山式铁矿(条带状含铁石英岩)是我国分布广泛,蘊藏丰富的铁矿資源。在我国东北,这种巨厚的貧铁矿层中还含有优质的鞍山式富铁矿。鞍山式富铁矿产于前震旦紀变质岩系的条带状含铁石英岩中。其中,具有重大工业意义的有:产于角閃质围岩的貧矿层中的大—中型富铁矿和产于半粘土质围岩的貧矿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关于辽南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及对比问题尚未取得统一认识,主要是关于鞍山群、辽河群、辽东群之间的层位关系问题意见不一。这些分歧意见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认为鞍山群是区域中最古老的地层,相当于太古界,其上被辽河群所不整复,并  相似文献   

15.
一、导言中国前震旦纪变质地层中所含的条带状变质铁矿,是中国储量最大的铁矿类型,由于在辽宁省鞍山附近最先发现并且分布很广,因此称为鞍山式铁矿。铁矿主要为贫矿,含铁量一般在25—40%之间,以35%左右者最多,但局部也含有铁分在  相似文献   

16.
胡家庙子铁矿包括炮台山、茨沟、许东沟、东小寺、哑叭山等几个区段(图1).多年来,有不少单位对这里的鞍山式铁矿做过很多有价值的地质调查.本文侧重谈谈1973~74年勘探实践中得到的几点新认识.一、地层概述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纪古老的变质岩系.矿区西部是广泛出露的辽河群地层,它不整合地复盖在鞍山群地层之上.矿区东部有大面积的混合花岗岩出露.鞍山群和辽河群地层的发育程度,因地而异(图2).  相似文献   

17.
一、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1.地层矿区内主要为一套前震旦纪下辽河群绢云母石英片岩、石墨化薄层状长石石英片岩、薄层状长石英片岩、厚层状长石石英片岩及零星的大理岩、石英岩等.矿床均产于薄层与厚层状长石石英片岩接触处之层间裂隙中.石墨化片岩虽矿化广泛,但片理中矿液分散.品位低,不够工业要求.绢云母石英片岩因可塑性较强,不易形成较大层间裂隙,很少含矿.  相似文献   

18.
汪迎平  阎永奎  丁保良 《地层学杂志》2001,25(2):111-115,T002
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系十分发育 ,分布极广 ,在大片火山岩系覆盖的永嘉市枫林镇附近出露一套浅变质沉积地层 ,由于缺乏生物化石依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被定为上侏罗统诸几组 a段 (J3za)或茶湾组 (J3c) ,抑或下白垩统馆头组 (K1 g)等。“九·五”期间 ,笔者在这套浅变质地层中首次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微古植物化石中的大多数属种见于我国浙西、赣东北、皖南、鲁东北等地区震旦纪地层中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据此 ,这套产微古植物化石地层的时代应该属于震旦纪而不是中生代  相似文献   

19.
1934年高振西、熊永先、高平等曾详细研究我国北部的震旦纪地层,奠定了震旦纪地层的分层基础。其后,随着地质工作的发展和实际资料的积累,许多研究者都发表过有关震旦纪地层划分的论著。特别是近几年来,同一性质的论文,更屡见於各种地质文献中。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们争论症结主要是震旦系上限问题,多数作者主张把上部震旦纪下马岭层及景儿峪层划入下寒武系。  相似文献   

20.
渔户村组,命名于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北岸的渔户村。1940年,王竹泉等,将相当于渔户村组地层,分别称为“渔户村含燧石石英岩”与“旧城紫色页岩”,时代归震旦纪。1942年,米士统称“含燧石系”,时代归寒武震旦纪1963年,刘鸿允等,将其订名为渔户村组,时代定为寒武纪并得到许多人赞同,但一些寒武系地层专家如卢衍豪等,强调以Redlichia作为早寒武世地层上下界限的标准,实际上将渔户村组排除于寒武系之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