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国内外讨论已久的重大学术问题。近十余年来,我国广大地学工作者冲破了林彪、“四人帮”设置的重重障碍,继续深入地开展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冰川工作成绩显著,东部地区的古冰川探讨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研究深度来看,尚未达到或超越我国卓越科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秦岭是我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山脉,其山势雄伟,翘首中原,不仅是中国地质上的“枢纽”,更堪称连接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西部现代冰川之“桥梁”。这里不仅有著称于世的太白山末次古冰川,而且第四纪以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  相似文献   

4.
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第四纪最基本的气候特征.第四纪期间规模较大的冰川进退留下了丰富、形态独特的冰川地形,对其研究可以获得冰川的时空演化规律.“将今论古”是地质学最基本的工作原理,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基本思路.从20世纪50年代,在施雅风先生的领导下,以现代冰川研究为契机,开展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的第四纪冰川研究,使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在对我国西部地区(105°E以西)第四纪冰川有了相当认识后,进行了我国东部地区(105°E以东)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的拨乱反正,将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引向正确的方向.目前,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进入了以定年为特征的定量研究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第四纪冰川将在测年技术的综合应用、老冰期冰川地形的定年、构造抬升与冰川发育的耦合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赤峰等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地貌证据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近年来,中国赤峰等地相继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为第四纪大陆冰川作用的重新讨论提供了新的地貌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有:冰臼、冰蚀残丘、古冰斗、刃脊和角峰等。冰臼的相继报道曾经引起“冰蚀成因”与“风蚀成因”的大讨论,而恰恰是这些引起争论的冰臼引发了笔者对中国境内第四纪大陆冰川的重新思考。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考察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境内所报道的绝大部分“冰臼”确实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其中,发现于中国北方花岗岩山脊上的冰臼是典型的大陆冰川作用的结果。内蒙古赤峰北部阿斯哈图石林是典型的冰蚀残丘,而花岗岩中与地面平行的“节理”——剥离面理与冰川作用是分不开的,其成因须重新讨论。冰臼与剥离面理的同时存在是冰川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考虑到河北、山东、山西已经发现的第四纪冰川地貌特征,可以推论:华北东部地区曾经发育过第四纪大陆冰川,其范围可能达到山东的泰山以南,而全球更新世大冰盖的范围值得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6.
山西宁武吕梁山北段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宁武吕梁山北段,平均海拔约2000米,相对高差数百米至千米左右,属中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十分发育,类型多种多样,特征明显。冰川遗迹有:U形谷、刃脊、角峰、冰斗、冰窖及分布于U形谷中的大量冰川漂砾、冰碛、冰水堆积、冰臼、变形砾石、条痕石等。该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不仅证明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有大量第四纪冰川运动存在,而且冰川规模之大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为研究该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提供重要依据,为我国第四纪冰期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7.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了多次冰期并保存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特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有学者对冰川地貌类型划分和冰川地貌制图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古冰川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量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Pro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运用目视解译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冰川地貌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了稻城古冰帽(约3 600 km2)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图。本文识别了该区冰川地貌中的冰川湖、冰川谷、羊背岩和冰碛垄等四种类型,初步统计了约1 096个冰川湖、370条冰川谷、41个羊背岩及1 268列冰碛垄;空间分布上,冰川湖和羊背岩主要分布在海子山夷平面上,冰川谷以古冰帽边缘区发育为主,冰碛垄则主要形成于海子山夷平面上和东、西两侧的山谷里。本研究可为第四纪冰期规模估算、古气候重建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当地的旅游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的宇宙核素暴露年龄首次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时期究竟发育了几次冰期及时代研究深受国内外地球科学家关注,然而,老冰碛物的年代测定问题一直未突破。近年来发展成熟的就地成因宇宙核素(10Be,26Al)及宇宙气体(21Ne)的表面暴露年龄测定方法为冰碛物测年提供了条件。我们对青藏高原东部及腹地的第四纪冰川漂砾进行了核素年龄测试研究,并初步讨论了高原第四纪冰川发育及古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冰川学界,因为过去多年来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第四纪冰川证据。该地区的冰川问题研究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的核心所在。近两年在大兴安岭南段的克什克腾地区发现保存有大量完整、典型的古冰斗群  相似文献   

10.
在第四纪地层中存在一类与冰期寒冷气候有密切关系的、独特的变形构造,通称为“融冻变形”、“冰缘现象”、“多边形构造”、“冰楔”、“热喀斯特”等等。这类构造在欧洲和北美第四纪冰川分布区及其边缘的第四纪地层中广泛分布,有很多描述与研究。作为第四纪冰川的同时或准同时现象,对于阐明第四纪气候特点及某些沉积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我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这类现象,正在引起第四纪地质工作者注意。黑龙江地区第四纪地层中的融冻变形构造是很典型的,本文仅对野外观察的现象作简要报导並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南部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之一,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研究第四纪青藏高原冰川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区,一直备受地貌和第四纪环境研究者的关注.应用原地宇宙核素10Be暴露年龄测试技术,对采自希夏邦马峰西北佩枯岗日拉曲谷地冰碛垄上的冰川漂砾进行年代学研究;结合冰川地貌分析方法,对古冰川...  相似文献   

12.
一.简况第二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和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合并于1964年10月30日在西安召开,第四纪部分会期六天。大会收到论文108篇,论文摘要57篇。分别在第四纪地层,黄土,冰川及冰缘,地貌、新构造及一般第四纪问题等五个组内宣读了78篇论文。会议的后两天分三个专题组,即黄土问题、黄淮海平原第四纪地质问题和第四纪古冰川及现代冰川问  相似文献   

13.
卞金忠 《第四纪研究》1985,6(1):107-112
李四光教授于三十年代初,在江西庐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以来,迄今在江西其他地区甚少有古冰川遗迹的报道。1976年笔者在工作区内,见到了不少古冰川遗迹,大约分布在东经114°50′至116°34′和北纬25°45′至28°间。它对于揭示江西南部地区第四纪冰川孕育及发展规律,提供了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4.
桂林地区古冰川遗迹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四十年代以来,广西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地质、地理界长期争论的问题。1985年4月21日《光明日报》刊出桂林风景区附近存在冰川遗迹的消息,称“王克钧工程师等科技人员,发现桂林风景区存在着大量冰川遗迹”,“著名地质学家孙殿卿等给予高度评价”。为这则消息所吸引,我们于1985年12月联袂到桂林考察,并参阅了有关资料,认为桂林地区并无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第四纪地理环境缺乏冰川发育的必要条件,对某些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现象不宜作冰川成因解释。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叙述于后。不当之处,请读者特别请冰川成因论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在第四纪古冰川研究中,一些地区的古冰川地貌因长期的间歇性隆升,经受强烈的侵蚀-剥蚀,以及人类活动的破坏,已残留无几;另一些地区,则因地壳的长期沉降,古冰川地貌被深埋于沉积盖层之下,不易作全面观察。所以,古冰川遗迹的判别,不能不更多地依赖于对冰川堆积物的正确鉴定。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是中国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第四纪冰川地貌、冰碛残迹及二者关系研究,提供了本区第四纪古冰川发育的多方面证据。神农架地区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三期冰期和两期冰缘期,即松柏冰期、木鱼坪冰期、龙潭冰期、松香坪冰缘期、神农架冰缘期。本文首次系统地建立了本区第四纪气候地层系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105o E以东)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可为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古气候环境重建提供基础信息及关键证据,正确认知冰川发育条件及正确运用冰川遗迹判别标准又是重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及其演化的关键。中国东部中低山地第四纪期间冰川发育与否,即泛冰川论与有限冰川论的争议由来已久。近年来,山东与周边地区中低山及沿海丘陵带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波澜再起。在系统地回顾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及新近出现争议的基础上,结合冰川发育条件、山地冰川地貌组合、判别原则与识别依据、中国东部数座中高山地存在无争议且形态清晰的冰川地形及其测年资料以及东亚古气候环境演化记录等得出:中国东部仅有台湾山地、长白山、贺兰山与太白山等数座主峰海拔超过2 500 m的中高山地保存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地形。其余山地及海拔更低的丘陵带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均未达到与当时冰期气候相耦合的高度,不存在泛冰川作用。已报道的“冰川遗迹”皆为各种形似地质地貌现象的系统误判,其确切成因及环境意义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它对冰期之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中国由于纬度较低和大陆性气侯的影响,冰期中冰川的规模是有限的。但是,已有的事实说明,冰期气侯仍然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中国西部高山和高原地区的若干地点,已经查明有不少于四次冰期的古冰川遗迹,全新世冰期的冰川前进也得到证实。在中国东部地区,是否有过第四纪冰川活动及当时冰川规模有多大至今仍在讨论之中,但冰期气侯的影响,特别是晚更新世冰期中寒冷环境的影响是很强烈的。另外,七十年代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说明,高原在第四纪期间的隆升既为冰川发育创造了有利的地势条件,而这种隆升促进了亚洲大陆季风的形成,决定性地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自然环境。这是研究中国第四纪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冰川擦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四光先生在创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学说时,十分强调冰川擦痕作为鉴定古冰川遗迹的意义。应当指出,这种思想在西方地貌学文献中也很突出。直到五十年代,J.K.查理威尔士(Charlesworth)在他的巨著《第四纪》一书中,一方面指出自然界存在着许多非冰川起源的擦痕,如野牛及其他动物和水草拖曳的石块、山地洪水、风、山崩、部份固结的熔岩之间的相互滑动、构造运动、雪崩、河冰及海中的浮冰等都能形成带有擦痕的石块,但仍然认为冰川擦痕是冰川作用的“典型记录”。这样,问题就在于什  相似文献   

20.
北京西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考察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自8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对有关冰川现象提出了异议,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有关现象可用冰缘气候下的雪蚀作用和寒冻泥石流作用给予解释。本路线介绍了可判识北京西山是否发育第四纪冰川关键的模式口冰溜面、管坨岭冰碛层、太平庄冰碛层、鲁家滩冰水沉积和大富庄冰碛层等五处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古冰川宏观和微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