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2017年清水河等3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无人值守模式工作的成功建设,对高海拔和乡以下艰苦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布局、数据质量控制、业务流程再造、技术装备保障和观测管理责任的调整,强化多种综合观测手段的融合应用,建立了适应远距离高海拔艰苦台站业务运行机制,提高了观测的综合性和集约化程度;发展智慧气象,为实现高海拔艰苦台站地面气象全要素智能观测奠定良好基础。对推进全省其他国家级气象站地面观测无人值守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振国 《气象》1989,15(2):47-48
降水量是气象站的常规观测项目,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雨量器口必须保持水平,距地面高度70cm,我们称之为标准式雨量器。在研究农田水分平衡时,为了较精确地获得到达地表面的降水量,我们于1986—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屯农业生态站气象站按装了地面式雨量器,雨量器的器口与地面同高。我们将后一种雨量器称之为地面式雨量器。用标准式和地面式雨量器同时观测降雨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玛纳斯电厂扩建工程的需要,区局资料室承担了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于1989年1月13日至26日在现场进行了低空和地面观测.本文利用玛纳斯县气象站1984-1988年1、4、7、10月每天四次定时地面观测资料和玛纳斯电厂现场观测期每天02、08、10、14、8、20时的地面观测资料,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和DSDZ3型智能翻斗式雨量测量仪的结构、原理进行比较,结合2种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分析2种雨量传感器各自优势和不足,总结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为雨量观测仪器设计和气象站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2种雨量传感器原理相同,校准和误差调节方法相似。SL3-1型雨量传感器结构简易,便于维护,但不能及时发现堵塞、干簧管老化等问题;DSDZ3型智能翻斗式雨量测量仪具有自检功能,可实时监控传感器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有效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但其结构复杂,维护及故障处理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正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气象站系统新框架,包括两层,分别是设备层和应用层。模拟信号采集、气象要素计算和数据格式化输出等功能位于设备前端(设备层);应用层由至少一个嵌入式系统组成,可用于实时数据收集、数据质量控制、极值统计、信息发布以及其他复杂功能。新框架的设备层聚焦于观测稳定性,而应用层关注功能扩展。随着嵌入式软件的不断丰富,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智能。综合气象观测是构建现代化的气象业务体系的基础,而加快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是综合气象观  相似文献   

6.
摘要:开展新观测仪器的研究应用,优化观测仪器设计是气象业务发展需求,也是提高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对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和DSDZ3型智能翻斗雨量测量仪传感器结构、原理进行比较,结合两类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分析两类雨量传感器各自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总结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为雨量传感器改进和从事气象站保障工作的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两种雨量传感器原理相同,校准和误差调节方法相似; SL3-1型雨量传感器结构简易,便于维护,但不能及时发现堵塞、干簧管老化等问题;DSDZ3型智能翻斗式雨量测量仪具有自检功能,可实时监控传感器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有效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但其结构复杂,维护及故障处理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从观测设备、供电系统和通信传输三个方面阐述了贵溪国家基本气象站智能台站的升级改造方案,当主站采集器的部分要素缺失时,通过业务自动值守平台自动补调备份站的观测数据,然后将完整的观测数据传送至主站电脑ISOS软件,该方案实现了主、备双套站观测数据的自动切换上传功能,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文中还简要介绍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为国家级地面观测无人值守台站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气象局在增城国家气候观测站开展"气压、湿度传感器对比观测试验"内容,以其中的气压传感器对比观测试验为例,对该次试验中涉及的外场选择、仪器布局、对比方法和数据分析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今后类似的传感器对比观测提供参考。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通过与人工业务观测和省级标准器对比观测试验可以遴选出性能优良的气压传感器进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相似文献   

9.
李耀宁  李艳  李珊珊 《气象科技》2011,39(3):348-351
通过北京市朝阳区一般气象站地温日常观测实例,重点分析了自动气象站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性能不良的数据异常特征和当月报表处理方法,简要分析了地面观测场维护不当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影响。分析发现,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性能不良直接引起自动站地温数据异常,表现在自动站和人工站差值不稳定或增大,报表数据处理要根据当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地温场土壤热力性质不均一、地温表放置不当和周边环境变化都会造成质量控制数据的误差,需要观测员在操作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海南乐东降水特征与干旱及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南省乐东县境内的乐东站和莺歌海盐场气象站及所属5个单位气象站1977~2006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东县降水特征与干旱进行分析;并根据气象学原理对乐东县人工增雨潜力进行了分析,为当地政府进行抗旱减灾,找出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闻气象站迁站前后气候资料序列的均一性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1957~2008年徐闻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要素资料,使用U检验法和T检验法对其迁站前后的气候资料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U检验法和丁检验法适用于单站气候资料序列均一性的检验,徐闻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除年平均气压和年雨日外,其余在迁站前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气象观测苏联农业气象观测由地面观测和遥感探测两部分组成. 1.地面农业气象观测网地面农气观测网包括进行农业气象观测的水文气象站、专业农业气象站(相当于我国的农业气象试验站)、农业气象哨.专业农业气象站的人员编制为7-9人,进行农业气象观测的气象站编制为1人.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工作为主线,对比分析了调整前后国家一般气象站的地面观测业务工作在观测项目、重要报调整、A、Y文件数据记录处理等几个方面的不同点,以探讨在业务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完成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地面气象综合观测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受到自然环境、设备状态、网络情况等影响,观测要素数据易出现异常,且台站业务人员无法24 h不间断监测地面综合观测软件,在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情况发生时易导致市县级地面综合观测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影响故障点的及时排查和维修。基于此现状,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对地面综合观测要素状态监测及报警软件研究,在观测要素数据逾限、缺测及数据质控异常时红灯提示并发送短信给保障人员报警,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数据的智能监控,切实提高基层装备保障及时性,更好的为气象信息服务与气象分析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观测业务的逐渐智能化,大量新设备和新业务不断增加,从而造成观测数据显示和设备状态监控越来越复杂、凌乱,维护成本不断提高。提出并实现了地面智能观测站实时显示与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Dundas、Grid、3ds MAX建模、系统拓扑结构图等多种直观、形象、智能的方式将所有观测数据显示和设备状态监控功能集约在一个平台上,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和维护。在观测站的试运行中,极大的提高了整个观测站的业务效率,降低了观测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一种自动气象站综合测试系统,基本上能满足自动气象站设备维修、维护实际业务中的测试需求。其能够满足自动气象站设备故障的在线测试;自动气象站设备备件离线检查;采集器、智能传感器性能测试;自动气象站设备线路板级维修辅助测试;地面探测设备维护、维修培训;配备高精度传感器可以进行现场比对校验及作为应急气象站等。文章从该新型测试仪器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功能特点,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地区NCEP新再分析地面通量资料的检验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魏丽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3,22(5):478-487
利用1979—1998年地面气象站温度观测资料和1982年8月-1983年7月高原热源观测资料,检验了NCEP/DOE新再分析地面气温和地面辐射收支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偏差。比较表明,气温和地面辐射量新再分析值能反映实际年变化特征,但其温度值系统性偏低,偏低幅度随地区和季节而变化。由于其气温和地表温度偏低造成地表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系统性偏低;冬季积雪地区的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和净辐射新再分析值偏小;地面净长波、净短波和总的净辐射与实测的偏差比较小。分析发现,同化模式地形高度与地面气象站海拔高度的差异是造成气温新再分析与实测偏差的主要原因,冬季积雪区地表反照率新再分析值偏大是造成冬季地面净辐射偏小的因素,并加剧了冬季气温新再分析的偏差。其研究对改进气候模拟结果分析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地面与高空气象设备气象传感器在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等课题的支持下自主研发了日照、冻雨、负离子、冰雹等10多种传感器,通过技术合作方式联合研发了降水现象、能见度、云高、云量等智能化观测传感器。自动气象观测站拥有20多种型号,可监测气温、湿度、风、气压、雨量、辐射等多种地面气象观测要素,累计生产超过3万套,在全国气象业务台站中设备占比约50%,还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海洋、环境气象监测。  相似文献   

19.
王慧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10,29(2):514-522
利用1982—2006年NOAA系列卫星观测的中国西北地区各气象站所在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多年平均最大值(IMAX),给出了判定气象站所代表区域下垫面类型的一个标准:0.45≤IMAX1为绿洲;0.20≤IMAX0.45为戈壁;0IMAX0.20为沙漠。根据这一标准选择张掖、阿拉善右旗和山丹常规气象站分别为绿洲、沙漠和戈壁代表站与HEIFE试验相同的3种下垫面观测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常规气象站与野外站观测的地—气温差的比较显示,两者在绿洲下垫面秋、冬、春三季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夏季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变化位相相反;沙漠下垫面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者比后者略偏大;戈壁下垫面最为接近。夏季绿洲下垫面两者地—气温差不同,受下垫面状况和太阳直接辐射作用的共同影响,每日14时的地温有很大不同;两者气温的日变化形式相同,但前者全年都略高于后者。(2)气象站与野外站地面风速的比较发现,绿洲和沙漠下垫面上两者观测的10 m风速值全年均相近,戈壁下垫面前者的值要比后者小很多,气象站年平均风速只有2.3 m.s-1,而野外站达到4.9 m.s-1。本文主要对影响地面感热定量计算的几个气象要素进行讨论,以期能对气象站和野外站观测资料之间的异同以及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要素对其所在区域的代表性等问题有一个基本了解,从而为气象站与野外站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现阶段在气象观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气温降水多传感器上,多传感器的正式运行减轻了地面气象观测人工维护工作量,确保气温与雨量数据的完整性,但在使用中发现多传感器融合观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能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则能进一步提高气温降水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全方位地面观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