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球》2016,(8)
本文对红庙赵家铁矿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了含水岩组,对矿床充水因素进行了分析。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可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地质灾害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济南市高新区孙村片区规划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当地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对其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对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预报,对某些历史事实进行了订实,对其预报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进行了分析,并对"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一文的某些观点和史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省西宁地震台和湟源地震台观测以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并对有关震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这两个台站的水氡观测映震能力进行了探讨,为预报部门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在地震间接经济损失中占主要的停减产损失的定义进行了讨论,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对现有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结合地震现场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给出了现场评估的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河兰州断面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相萃取和液液萃取的方法对黄河兰州断面的水样品进行预处理,再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测定,对饮用水源水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是一种信号的多尺度分析技术,该方法可以对非线性、非平稳信号进行分析而且具有自适应性.本文实现了BEMD分解算法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改进研究:针对数据特点,将边缘数据点视为极值点来解决边缘效应;通过对比,采用了径向基函数作为包络面重建方法,减少了计算误差;研究了不同筛分停止准则对分解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改进BEMD方法进行了以下应用:对长江中下游重力数据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并根据分解的结果和现有地质认识,划定了部分主要断层分布;根据位场功率谱理论,对不同尺度的分解结果进行了场源深度估算,使BEMD分解结果有了对应的深度概念;应用本文方法对闽西南航磁数据进行了去工业噪声处理.  相似文献   

8.
半主动磁流变阻尼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本文对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及恢复力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参数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基于现代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方法.计算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半主动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9.
陈献程 《华南地震》2000,20(2):68-76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对硗碛、中岗水电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与其它水库的发震条件进行对比,对该两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作出了初步评价,并对可能发震的地段,最高震级和烈度以及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1~2013年的34个影区地震震例进行分析,总结了桂林台影区地震各个震相特征,并运用震相特征对影区地震进行分析定位,有效提高了桂林台对影区地震进行定位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对日后进行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大地块的碰撞拼合与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根据最新取得的华北地块的古地磁数据,并与目前收集到的按一定判据经过筛选的华南地块、塔里木地块、蒙古褶皱带与中亚褶皱带、西伯利亚板块以及稳定欧亚大陆的数据对比分析,对中国三大地块--华北、华南、塔里木地块的碰撞、拼合及其与北邻的西伯利亚板块的构造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并尝试作了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IINTRODUCTIONLanddevelopmentandlandusepatternsinthewatershedcaninduceincreasedsedimentloadsinriversandstreams.AGREATIllstudy(1982)illustratedthatsedimentyieldsfromagriculturallandcouldbeseveralfoldsmorethanothertypeoflandusesanderosionsources.ThesamestudyalsodemonstratedthatfinesedimentsweretheheaviestportionoftotalsoillossesfromeachtypeoflandusesinthetwelvehydrologicareasitinvestigatedintheUMRS.Thesamecouldbetrueforotheruplandareasalso.Howeverfinesediments,formthewashloadofthestream…  相似文献   

13.
张媛媛  周永胜 《地震地质》2012,34(1):172-194
野外、实验和地震数据表明:浅部地壳的变形以脆性破裂为主,深部地壳的变形以晶体塑性流动为主.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壳变形的2种机制模型,即发生脆性变形的上部地壳强度基于Byerlee摩擦定律以及发生塑性变形的下部地壳强度基于幂次蠕变定律.而位于其间的脆塑性转化带的深度与浅源地震深度的下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然而,二元结构的流变模型局限性在于其力学模型过于简单,往往过高估计了脆塑性转化带的强度.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脆塑性转化带的变形机制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没有定量的力学方程来描述脆塑性转化带强度;而且以往对断层脆塑性转化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引起的脆塑性转化方面,对因应变速率和流体对脆塑性转化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也比较薄弱.对断层带内矿物变形机制研究表明,某些断层带脆塑性转化发生在相同深度(温度和压力)内,发生脆塑性转化的原因是应变速率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被认为与地震周期的同震、震后-间震期蠕变有关,这种变化得到了主震-余震深度分布变化的证实.对断层流体特征分析表明,断层带内可能存在高压流体,这种高压流体会随断裂带的破裂及愈合而周期性变化,在地震孕育及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高压流体的形成(裂隙愈合)有多种机理,其中,压溶是断层带裂隙愈合的主导机制之一.研究在水作用下的压溶,可以对传统的摩擦-流变二元地壳强度结构及其断层强度进行补充与修正.通过以上分析,认为有必要通过野外变形样品和高温高压实验,深入研究应变速率及流体压力对断层脆塑性转化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建立压溶蠕变的方程,近似地估计脆塑性转化带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与日月引潮力的关系,通过仔细分析西北地区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把引潮力的水平分量分解为平行及垂直于活动断裂带走向的两个分量,研究其与地震发震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上水平分量与地震的发震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平行于断裂带走向的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不同的活动断裂带,相关关系又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断裂带的构造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汕头-吕宋岛岩石圈速度结构剖面,划分出华南陆缘古生代陆壳、陆架区晚古生代-中生代陆壳、陆坡带中生代-早第三纪过渡壳、新生代南海海盆洋壳及吕宋岛中生代-新生代岛弧陆壳与东吕宋海槽洋壳等地壳构造组分,并确定了上述地壳构造之间的边界断裂构造及其性质。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及机制,初步确定了华南陆架盆岭构造带北、南两侧地震构造的控震构造与发震构造性质及其震源力学特征;1)指出1994年9月16日台湾浅滩7.3级地震属于板缘壳幔地震及造成一千公里有感范围的原因;2)马尼拉海沟的海底地堑构造与南海海盆岩石圈地幔上隆是马尼拉海沟俯冲带震源显示正断层性质的原因,且为被动的或转换俯冲带;3)东吕宋海槽仍属于菲律宾海俯冲带性质;吕宋岛东西两侧俯冲带岩石圈板片震源深度的准三层分布,可能表明俯冲带岩石圈板片存在相应的低速滑移层。  相似文献   

16.
深入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与日月引潮力的关系.通过仔细分析西北地区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把引潮力的水平分量分解为平行及垂直于活动断裂带走向的两个分量,研究其与地震发震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水平分量与地震的发震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平行于断裂带走向的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不同的活动断裂带,相关关系又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断裂带的构造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7.
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形态及其与构造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密合法求解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模型,研究青藏地区大地水准面主要特征及其与该区内部构造和活动的相关性.表明青藏地区大地水准而异常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形状极为相似,大地水准面整体负异常与下地幔相关,形状起伏与上地幔相对应,岩石层反映的大地水准而异常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黄圣睦 《地震研究》1993,16(3):239-245
本文提出了具有相似活动构造背景的强震多发段康定段和东川段。对两者历史强震迁移和与川滇大地震的紧密联系,作了较有说服力的多次震例证明,因而本文所论及的有关活动特征在川滇未来强震预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斜入射波矢与背景磁场和激波法线共面时,一维小幅度Alfvèn波干扰下,慢激波的稳定性问题;论证了Alfvèn波在慢激波上的射线反射和折射规律;并就日冕慢激波情形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除非上游法向流速接近上游法向Alfvèn波波速,在上述斜入射的Alfvèn波干扰下,慢激波总是稳定的。日冕慢激波是这种稳定性的一个例子;日冕慢激波的存在,能使起源于日冕向行星际空间传播(不管它起源于日冕慢激波之内或外)的Alfvèn波的法向能流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