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定量地震学研究的深入使地震观测技术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地震观测的目标由单纯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发展为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地震观测设备向地震观测系统的转化和研究成果向常规工作的转化。本文结合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对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地震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际地震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结合目前我国地震学研究的具体状况,从地震观测技术开发与资料管理、地震的地震学研究、地球内部物理的地震学研究和地震的工程学应用研究几个方面,对我国地震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学异常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军  周霞 《中国地震》1998,14(4):62-70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学资料为例,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C值D值、Rm值等9项地震学预报指标进行空间扫描所得出的数据,以各参量对未来地震所表出的统计概率进行空间迭加。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的概念、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学异常预测法是基于CAPSeis软件对N值,蠕变值,能量值,b值,缺震值、η值,GL值,Rm值,C值,D值等10项地震学预报指标空间扫描数据进行综合异常判定的方法。以华北及华东地震的地震资料为例,系统总结了该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历史震例,地震学异常度预测图的判读原则与预测实例。结果表明,其预报效能明显高于各单一参量的统计概率。根据环江地震,嘉义地震的预报经验以及对环江地震和张北地震后两种不同类  相似文献   

5.
大桥水库诱发4.4级水库地震前的地震学异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2年3月3日大桥水库诱发了ML4.4水库地震,根据大桥台网7年多库区地震观测事件记录,用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进行分析,在4.4级水库诱发地震前,库区内有分布密集、频次超高、震级偏低的近地表地震活动,以致库区内地震存在b值与η值等地震学异常。  相似文献   

6.
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在天山及周边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军  周霞  陈晓逢 《内陆地震》2000,14(2):105-115
以我国南北天山、塔里木盆地及昆仓山脉北缘地区的地震学资料为例,运用地震学异常度预测法,对由地震频度N值、蠕变值、缺震值、η值、Rm值和GL值等地震学预报参量进行空间扫描所得出的进行综合异常判定,得出了近几年的综合预测图。内符检验结构表明:(1)队了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交界地区由于地震台网较稀 监控能力偏低外,其他地区对于5级以上地震的监控能力以综合预测图上可以达到80%以上,6级以上地震在综合预  相似文献   

7.
一、地震基本台网对地震学的贡献我国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各种地震观测,而现有的常规测震观测又占很大比重。这些观测对我国地震预报和科研工作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震记录图的产出;2.对地震图的常规分析处理,给出地震基本参数等,并编制出各种地震观测报告。测震基本台网对地震学这两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我们进行地震研究、地震预报、地震速报、工  相似文献   

8.
数字观测时代的全球三维结构与地震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棋福  张跃勤  周静 《地震》2001,21(2):29-40
概述了地震学观测研究取得的地球内部结构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介绍了在数字地震观测时代,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如敏感性分析、结构和定位联合反演、非线性反演和非规则的参量化方法等。同时就地震学的传统定位问题,概述了利用地震走时进行地球深部结构反演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即数据资料、模型参量化、反演计算和敏感性分析中的具体细节问题。中就国际地学界近年来利用三维结构开展地震定位研究的动向,从地震精定位在地震成核、精细地质结构刻画、核查和震源破裂过程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角度,希望在中国能尽快推进相应的地震精度定位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续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速率按指数增长,这意味着震源波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将成为21世纪地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关系将日趋紧密,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的作用和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0.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及与地震有关现象的学科,尤其是对地球内部物理性质的研究。海洋地震学只是针对在海洋进行观测的地震学。由于海洋覆盖了大多数的板块边界,所以大多数地震发生在洋底。这为在海洋进行近源地震观测和研究提供了契机。模拟地震波速度结构为了解正在进程中的地震过程和历史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案。但由于缺少洋底宽频带地震数据,目前对全球范围的地球深部模拟工作开展得还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1.
逾渗模型的地震学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地震统计力学的结果从理论上讨论了逾渗模型的地震学含义,指出用这类几何相变模型研究地震破裂问题的处理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唯象的类比,从其物理意义出发能够得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果,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明确逾渗模型应用于地震破裂和地震活动性研究的能力和限度。  相似文献   

12.
与频度或能量有关的各种地震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渭宾  易桂喜  辛华 《地震学报》2001,24(6):582-587
应用川滇11个地震带(区)资料,研究了与地震频度N或地震能量E有关的各种地震学指标在描述地震活动性变化方面的相关性.统计相关检验表明,从地震频度N或地震能量E变换得到的各种地震学指标,与N或E在描述地震活动性变化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相关.凡属线性变换的,相关系数为1;偏离线性变换愈小,相关系数愈大.   相似文献   

13.
用于中短期地震预报的一些地震活动性参量相关性讨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陆远忠  阎利军  郭若眉 《地震》1999,19(1):11-18
在利用地震活动性图像预报地震的研究中,发展了众多定量描述活动图像特征的参量,用它们综合进行短期预报,其相互间的相关性是十分重要的。利用计算机产生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和强度分别符合均匀分布,泊松分布,负指数分布,韦泊尔分布5个随机地震目录,以及华北地区无强震时段的天然地震目录,分别计算了b,C,D,Mf,N值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认为,D值与N值呈显相关;b值与Mf值呈显性负相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尚义发生了6.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大华北区域显示出明显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中国地震局给出了成功的中期预报,但没有作出短临预报,本文根据震前后地震活动特征,从大区域内提取地震学指标异常信息并通过GL值空间扫描确定地震震源区,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连及其邻区存在金州、庄河、大洋河等多条区域活动构造带,历史上中强地震较活跃,并有破坏怀地震发生。本文依据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地壳应力场待方面资料,讨论了该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及区域构造与华北统一应力场的一致性,并据此指出了本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及应重点加强监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1997年8月13日,重庆荣昌发生5.3级地震,这是重庆成立直辖市后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的现场工作部署,地震趋势判定,震灾损失评估以及现场宣传报道等的决策和作法,反映了政府职能部门在防震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测震学参数是目前常用的确定某区域内地震活动时、空、强特点、判断未来某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主要方法。本文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中一些测震学参数b值、D值、A(b)值及gL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域内中强震发生前以上四种测震学参数的变化特征,为今后利用测震学参数准确把握该带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屈春燕  叶洪  刘治 《地震学报》2002,24(1):90-97
介绍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概念、原理、实现技术和发展现状;讨论了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开发了一个地震地质基础信息WebGIS应用系统.该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能够实现空间数据和GIS应用系统的网络共享和初步的协同工作.这一技术方案在地震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前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背景、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在地震发生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出现了孕震空区、地震条带。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了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