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信阳地处淮河中上游,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气候复杂,暴雨灾害频繁.在2003年汛期(6~8月),接连出现的强降水,引发了淮河流域自1991年以来的又一次大洪水.信阳境内绝大多数的大、中型水库超汛期限制水位,淮河水位猛涨,王家坝超保证水位,两次分洪,造成了严重的汛情.  相似文献   

2.
根据1827年以来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长江流域大洪水展示出极为显著的有序性.运用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构建长江大洪水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并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2014、2020、2030、2036、2051与2058年前后的汛期,长江流域将有可能发生大洪水.  相似文献   

3.
2007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维国  章建成  李想 《气象》2008,34(7):68-74
利用淮河流域实测降水资料和水文资料,分析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大洪水期间的降水时空分布、气候统计特征以及水情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淮河流域汛期强降水过程集中在6月29日至7月26日,强降水主要分为四个时段,淮河干流四次洪峰对应着4个强降水阶段,累积降水量越大,相应的流量越大,洪峰水位也越高.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少于1954年,和2003年基本持平,但淮河中上游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从而导致了淮河流域出现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雷电易发区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向阳  陶寅  邱阳阳 《气象科技》2018,46(4):785-791
采用安徽省2010—2016年ADTD二维闪电定位数据,经质量控制后,利用自然断点法对安徽省雷电易发区域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1)安徽省雷电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中东部地区、滁州市东部、六安市东部、安庆市西部和黄山市部分地区;中等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滁州市、马鞍山市、安庆市大部分地区、六安市大部分地区、合肥市西部和南部、宣城市西部和南部地区;一般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沿淮和淮河以北地区的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大部分地区以及合肥市中东部地区;(2)利用百分位数法将雷电流强度分为1、2、3级,各等级雷电易发区域分布总体一致,大致为"南高北低"特征,但部分地区差异较大。其中1级、2级分布特征相对较为接近;(3)地形因素对雷电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和皖东丘陵地区较之淮北平原地区的雷电易发等级更高。在淮河以南地区,雷电密度和河网密度分布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河网越密集,对应的雷电易发等级越高。但在淮河以北地区,雷电密度和河网以及土壤电导率的分布没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2—2016年安徽省淮北市逐日用电负荷和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曲线拟合等统计方法,分析用电负荷的季节变化、周末/节假日效应变化规律,提炼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并分析温度对负荷的1℃效应和负荷对最高温度的敏感性,构建趋势负荷和趋势方程,介绍将周末/节假日效应应用于气象负荷提取和不同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趋势法建立逐日负荷预测的多元回归方程和曲线拟合方程,并针对趋势法的弱点提出2日增量法,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其中2日增量法预测模型的历史拟合率和2017年试报应用均达到96%—97%,比趋势法高2%—3%,比目前的考核要求高4%—5%,提高了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2007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7年2月热带气旋"Gamède"在法属留尼旺创下72 h降水3 929 mm的世界纪录;5月末莫斯科气温达到189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温度;截止8月底美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干旱缺水.2007年我国云南、甘肃、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经历50年不遇的干旱;7月淮河发生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2007年全球平均温度比过去30年的平均温度高出0.41 ℃.同时,今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减小到历史记录的最小值.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破坏性洪水、干旱和风暴等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时空统计降尺度的淮河流域夏季分月降水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绿柳  杜良敏  廖要明  李莹  梁潇云  唐进跃  赵玉衡 《气象》2018,44(11):1464-1470
针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洪涝、干旱并存的问题,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季节气候模式的集合回报数据集(1991—2014年),建立时空相结合的统计降尺度模型,提前1—3个月预测该流域夏季分月降水,应用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评分评估比较了不同集合预测方案的预测技巧。交叉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数取18、20、22、28时,集合预测方案对3、4、5月三个起报时次预测的夏季各月降水技巧预测均高于模式预测技巧。2015—2017年的独立样本检验进一步表明该统计降尺度模型能够明显降低3月、5月起报的6月和8月的降水预测偏差。认为可尝试将该降尺度方法应用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及进一步的流域水文预测。  相似文献   

8.
2003年夏季的异常天气及预测试验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简要介绍了2003年夏季的异常天气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3年汛期预测的结果.夏季淮河流域强降水集中发生在2周之内,引发了淮河流域的大洪水.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季风涌、青藏高原东移的α中尺度高空槽以及冷空气的活动,3次处于最有利于暴雨发生的配置,梅雨锋上的扰动频繁,导致淮河流域出现引发大洪水的3次大暴雨过程.南方持续高温酷暑天气与副高的异常活动有关,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西太平洋副高稳定控制江南地区.与南方的高温相反,北方凉夏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处于平直的低压带中,多小波动活动.预测系统对6~8月江淮雨带及其暴雨中心的实时预测是比较准确的,对大范围的雨带无漏报和空报;对华北地区降雨的预测评分要低于江淮梅雨,这可能是因为模式中的物理过程,特别是降水的物理过程未能较好反应华北地区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Basin,YZRB)是中国降水集中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短时强降水(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SDHR)有增加趋势.2020年主汛期(6—8月)YZRB出现多轮强降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本文利用中国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雨情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三峡水库调度的不同关键期,分析了1981—2012年长江上游、洞庭湖流域的洪水、降水及天气特征,比较了只形成长江上游大洪水与造成上游、洞庭湖遭遇洪水的天气特征异同。结果表明:消落期长江无需防范干流大洪水,汛期、蓄水期需防范上游大洪水和7—9月出现的上游、洞庭湖洪水遭遇。长江上游、洞庭湖洪水是否遭遇关键看东部长江中下游副热带高压进退是否明显,中低层洞庭湖是否有明显的反气旋性系统进行持续顶托。  相似文献   

11.
天气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方法的改进与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讨论变分校准法用于雷达-雨量计系统联合探测降水。由雷达反射率因子Z和地面降水强度I实时地获得最优Z-I关系,在求解欧拉方程时采用多重网格法,不仅可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还可大大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线性随机微分方程模型,为此定义Itô随机微积分,建立Itô公式.鉴于研究的重点是利用R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所以详细讨论了过去10多年来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Mie 散射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夏俊荣  张镭 《干旱气象》2006,24(4):68-72,81
简要论述了激光雷达探测大气的优点,以及求解M ie散射激光雷达方程的理论方法,并阐述了国内外近20 a来M ie散射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士博  闵锦忠  黄丹莲 《大气科学》2016,40(5):1033-1047
本文针对2009年6月5日发生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一次中尺度对流过程(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基于集合均方根滤波(Ensemble Square Root Filter,简称EnSRF)方法同化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引入具有时空自适应理论优势的贝叶斯膨胀算法,通过与常数膨胀算法的对比,分析了两种膨胀算法对EnSRF同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叶斯膨胀算法同化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在强对流中心处有所增强,改善了基于常数膨胀算法的EnSRF同化强对流系统偏弱的问题。相比常数膨胀算法,贝叶斯膨胀算法同化的冷池结构更合理,径向风和反射率因子的均方根误差均减少。进一步探讨贝叶斯膨胀算法对同化效果改善的原因,结果发现:贝叶斯膨胀参数的分布与反射率因子的均方根误差分布十分吻合,这表明贝叶斯膨胀算法可以在背景场均方根误差较大,即背景场与观测差距较大时,给出较大的膨胀参数,进而增加集合的背景场误差,使得观测权重增大,从而给出了较大的分析增量。对集合平均分析场进行了1小时的确定性预报发现,贝叶斯膨胀算法提高了预报模式对安徽与江苏交界处的强对流系统的模拟效果,回波强度更强,冷池强度和范围更大,且对于不同组合反射率因子的阀值,贝叶斯膨胀算法的评分(Equitable Threat Score,简称ETS)均高于常数膨胀算法。这表明贝叶斯膨胀算法有效地改进了基于常数膨胀算法的EnSRF同化雷达资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七大江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徐晶  林建  姚学祥  毕宝贵  吴昊 《气象》2001,27(11):13-16
参考我国水文部门和各省气象台的做法,比较客观地确定了全国七大江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及其支流域的边界,将全国划分为71个子流域,并实现了各支流域内计算机自动选取代表测站。同时研究了各种面雨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选定泰森多边形法为面雨量计算的主要方法。2000年6-9月在中央气象台进行了面雨量预报业务试运行,每天定时完成将24小时常规雨量资料和加密雨量资料合并作为实况资料,并将中央气象台短期降水预报指导产品24、48小时雨量预报场转换成站点降水,在此基础上计算各支流域的实况和预报面雨量,同时实现了面雨量实况和预报在MICAPS下的显示。  相似文献   

16.
高斯权重法在温度场插值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于1km分辨率的温度插值,在高斯权重插值法的基础上,提出加入地形因子的两种应用方案,并给出相应的误差订正和逐步订正方案,并以长江流域中上游2001年189个测站的5月1日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资料为例,通过比较选取一种简便的、精度高的、与地形吻合更好的复杂地形温度的空间插值方案。利用这种方法所得到地形吻合较好的分辨率为1km的温度场栅格图,且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插值平均绝对误差均提高了1.2℃左右(对于平均温度,插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43℃),插值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均提高了1.5℃左右(对于平均温度,插值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为0.56℃),对全年,日平均温度平均绝对误差可达0.77℃以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美国国家气候数据研究中心开发的Pairwise均一性检验订正方法,加拿大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PMFT方法和PMT方法,结合20世纪再分析资料和详细的元数据信息对1951-2008年中国123个探空台站的温度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3种方法对中国探空温度资料订正幅度和订正前后的趋势变化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Pairwise方法设计的问题,导致对中国大部分台站同时改变辐射误差订正方法和系统升级造成的断点检测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是由于PMFT方法未使用参考序列,不能去除气候变化本身的变化趋势,导致PMFT方法在断点判断上存在漏判的现象。而PMT方法结合20世纪再分析资料的客观判断方法较适合中国探空资料的均一性检验和订正,其订正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中国探空温度数据的统计学特征在低层小于全球尺度探空温度的订正结果,而在高层基本和全球探空数据的订正尺度相当。两个间断点和0.0-0.2℃的订正量所占的比例最大。从全国的来看,对流层为增温趋势,这种增温趋势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弱,至对流层顶100 hPa转为弱的降温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百年夏季雨量场及雨带类型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将气象要素场转化为秩序统计量场,用EOF迭代方案进行气象要素场的恢复研究.利用全国42个站点1951~1995年夏季(6~8月)雨量场资料对1901~1950年夏季雨量场进行了恢复,并在此基础上用Bayes判别法对雨带类型进行了恢复.检验表明,所恢复的资料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近地层组合法确定湍流通量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曼倩  孙鉴泞 《气象科学》1997,17(4):344-349
近地层组合法的实质是将廓线法和地面能量平衡方程联立而计算湍流参数和通量的一种方法。本文利用实测的脉动场和平均场的同步梯度资料研究组合法的精确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非均匀陆面上区域蒸发(散)研究概况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马耀明  王介民 《高原气象》1997,16(4):446-452
介绍和评述了非均匀陆面上蒸发研究的传统方法,模拟方法和遥感方法,指出遥感方法在估算非均匀陆地表面区域蒸发量时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