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兰州以上气候要素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赵芳芳  徐宗学 《气象学报》2006,64(2):246-256
采用1960—2001年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地区23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蒸发量4个气候要素的资料,分析了42年来兰州以上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2年来全区平均变暖0.76℃,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平均减少了17.89 mm,125.6 h和161.3 mm;用距平曲线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用滑动T检验法(MTT法)、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对5年滑动平均的区域季节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讨论了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地区的气候变化问题。MTT法的检测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的末期、中期和初期发生了突变,蒸发量除了发生在80年代的突变外,90年代也有一次超过0.01显著性水平的突变;Yamamoto法检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气候突变最为明显,1981年春季蒸发量和1985年的年气温均出现了强突变,年蒸发量突变的S/N值的位相明显提前于其他3个气候要素突变S/N值的位相;Mann-Kendall法检测结果表明,各气候要素年和季的突变年份中,气温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蒸发量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日照时数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事实也说明检测方法不同,评价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南靖站1981~201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采用回归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方法对南靖县近30a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0年南靖县气温以0.32℃/10a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降水量以-33.4mm/10a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并不显著.日照时数以21.7h/10a呈增加趋势,但整体上升趋势也不显著.蒸发量以134.2mm/10a趋势显著增加,在1995年左右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果洛地区6个气象站1976—2011年逐月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等资料,探讨了果洛地区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年代纪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果洛地区地域广袤、地形复杂,各站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以0.456℃/10a、0.571℃/10a和0.385℃/10a的速率增暖。20世纪70年代末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都较低,之后逐渐上升,21世纪达到最大值。果洛地区降水量以0.419mm/10a的速率增加,而日照时数确以-28.332h/10a的速率减少。由于平均气温的上升、降水量的增加和日照时数的减少,导致蒸发量以-10.381mm/10a的速率减少。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在1998年和2005年发生了两次由冷向暖的突变,平均最高气温在1997年发生了由冷向暖的突变,平均最低气温2004年和2005年发生了由冷向暖的突变,降水量在2004年(α=0.10,显著水平为1.86)发生了由少增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海省黄南地区近54a(1960—2013年)蒸发量、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水汽压等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黄南地区蒸发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趋势,并对黄南地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黄南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60—70年代为蒸发量偏多阶段,80年代及后为偏少阶段;黄南地区蒸发量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各季蒸发量均呈减少趋势;黄南地区年蒸发量在1973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春、夏、秋、冬季分别发在1973、1975、1976和1974年;分析影响蒸发量的相关因子,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汽压和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日照时数的减小是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近50年西双版纳最高最低气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景洪逐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14:00平均气温、02:00平均气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年西双版纳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除春季平均最高气温、14:00平均气温略呈下降趋势外,年、季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14:00平均气温、02:00平均气温等各项气温指标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08~0.544℃/10a,以冬季升幅最大;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在1978年均发生了突变,以突变点划分,前为冷期,后为暖期,突变前以平均最低气温偏低最明显,突变后以平均最低气温偏高最明显,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强;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异常偏低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异常偏高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以2000年以来尤为明显,这与21世纪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在变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20年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方法,对吉林省冰冻期气温、降雪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29a冰冻期日数较多,以晚结束为主;近30a,冰冻期日数偏少,以早结束为主.出现0℃及以下日数分布特征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以正距平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以负距平为主;随着年代的增加,出现的日数呈现减少趋势.降雪量的年代变化特征不明显,只有2008—2007年连续10a出现了多雪年份.从降雪日数的分布情况看,多雪日和少雪日交替出现,无明显变化特征;降大雪日数和降暴雪的日数从2009年开始明显增多.平均气温和降雪量都出现了突变特征,分别出现在1976年和2007年.  相似文献   

7.
1951-2006年三峡库区夏季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年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所有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聊城市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聊城市南台气象站1961-2005年20cm口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较全面分析。结果表明:45年来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蒸发量以-13.9mm/a的倾向率减少,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春季,其中5,6月份蒸发量减少趋势最明显。年蒸发量在20世纪60,70年代为相对偏多期,80年代以后为相对偏少期。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对年总蒸发量进行突变检验表明,年蒸发量在1981年发生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曲线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1951—2001年大连市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大连市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蒸发量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冬季蒸发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年蒸发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夏季的贡献。大连市年及四季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平均地面温度、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平均风速总体上呈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平均相对湿度减小和平均地面温度上升是大连市蒸发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2018年六盘水市观测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六盘水市近58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六盘水市近58年来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秋季增温趋势最明显,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六盘水年和各季的平均气温相对偏低,90年代以后逐渐升高,1999年前后年平均气温发生了突变。六盘水市春、夏、秋季及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则呈增多趋势。六盘水市降水主要集中在5到9月,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最少。六盘水市年及各季的日照时数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更显著;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较多,冬季日照时数最少;日照时数8月最多,1月最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甘肃省26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异常年份分析、Mann-Kendall和功率谱等方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甘肃年日照时数表现为缓慢的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9 h·(10 a)-1,1997年以来显著减少;夏、冬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春、秋季则呈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少年份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而异常偏多的年份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甘肃年日照时数空间差异明显,分布趋势基本上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形势.Mann-Kendall和Yamamoto突变检验表明,四季日照时数未发生显著突变.周期分析表明,甘肃年日照时数存在2 a的振荡周期,通过了90%置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9年延边州8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延边州农业气候资源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延边州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为0.21℃/10a;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平均气温较突变前上升了0.8℃;活动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为32.5(℃·d)/10a;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均在20世纪70年代最低;日照时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7h/10a,在20世纪60年代最高,80年代最低;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变化,气候倾向率为0.68 mm/10a;ET0呈下降趋势变化,气候倾向率为-1.51mm/10a;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高,ET0最低.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1951-2001年大连市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大连市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蒸发量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冬季蒸发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年蒸发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夏季的贡献。大连市年及四季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平均地面温度、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平均风速总体上呈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平均相对湿度减小和平均地面温度上升是大连市蒸发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近50a来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贵阳市区和郊区 1951~2002年日照时数资料,对贵阳市 50a来日照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的日照时数从 20世纪 70年代初期呈现减少趋势, 90年代后减少最为显著。年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66. 24 /10a,春夏秋冬各季均有减少,但减少的气候倾向率不同,减幅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日照时数在 20世纪 70年代初期出现突变,突变期前后多年平均差距约为 196h。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8年六盘水市观测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六盘水市近58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六盘水市近58 a来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秋季增温趋势最明显,20世纪60-90年代六盘水年和各季的平均气温相对偏低,90年代以后逐渐升高,1999年前后年平均气温发生了突变。六盘水市春、夏、秋季及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则呈增多趋势。六盘水市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最少。六盘水市年及各季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更显著;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较多,冬季日照时数最少;日照时数8月最多,1月最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喀什地区1951-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用经验函数拟合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喀什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趋势分析中发现,喀什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已呈现出较明显的升高和增加趋势.近58 a年平均气温增加了1.3 ℃,主要在4-10月的冬半年增温较明显,并呈现冬暖夏凉的现象;年降水量增加了0.94 mm,且降水量异常主要表现为降水异常偏多的情况.喀什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在20世纪60年代末前呈降低趋势,60年代末后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距平在50年代末前呈减少趋势,50年代末后呈增加趋势.月平均气温距平近58 a存在93.5月(7.79 a)的主周期,月降水量距平存在88.3月(7.35 a)的主周期;喀什地区年平均气温距平在2009年后将处于偏低期,年降水量距平在2010年后处于偏高期.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0年额济纳旗日照时数资料,使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额济纳旗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971—1990年是额济纳旗日照时数丰富期,20世纪60、90年代日照时数明显偏少,近些年来减少幅度略有下降;1961—2010年额济纳旗年日照时数线性增长率为-9/10a,即每10a减少约9h,呈现不明显的减少趋势;作物生长期(4—10月)日照时数线性增长率为2.32h/10a,即每10a减少2h略多,减少趋势不明显;可大致判断额济纳旗日照在1976年前后出现了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40a甘南高原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南高原8个气象站1971~2010年的日照时数地面观测资料,对其近40 a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甘南高原年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呈西多东少;月际变化表现出明显的3峰3谷的特征;20世纪70~80年代是甘南高原日照时数最少的时期,而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明显增加,进入21世纪后,高原西部日照时数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而东部仍以偏多为主。突变分析表明,甘南高原日照时数的变化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出现增大突变,并且仍持续上升的,主要有卓尼、迭部;第2类为出现增大突变,但目前开始减少,主要有夏河、玛曲、舟曲;第3类为未出现突变的,有合作、碌曲、临潭。日照时数的变化与气温、水汽压、云量、降水和风速的变化密切相关,造成甘南高原西部与东部日照时数不同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和风速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和田市近40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和田市气象站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和周期等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年蒸发量以48.52mm/10a的倾向率增多,偏多趋势主要表现在春季、秋季,其中5月份蒸发量偏多趋势最明显。年蒸发量在20世纪60年代为相对偏少期,80年代为相对偏多期。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和标准Morlet小波方法对年总蒸发量进行突变检验和周期分析表明,年蒸发量在1978年发生一次突变,蒸发量变化具有4~6年、11年和22年左右的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0.
周艳  梁平  刘良平  蒙涛  张健 《贵州气象》2011,35(1):25-28
利用线性倾向性估计和Mann-Kendal检验方法,分析了凯里市1958-2009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通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凯里市蒸发量在以35.8mm/10a的速率下降,年蒸发总量在1964年发生了突变,1968年显著减少;春、夏、秋三季季蒸发量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了突变,夏季突变最为明显;低云量、平均气温逐年递增、日照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是蒸发量减少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相对湿度、水汽压、降水量对蒸发量影响不可忽视,风速对蒸发量的影响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