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煤田火烧区特征及其勘探灭火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山 《西北地质》2001,34(1):18-26
煤田火烧区的存在,给勘探、建井、开矿均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重点论述新疆煤田火烧区的特征,煤田火烧区的危害和煤田火烧区的主要形成因素,经过各种勘探方法的对比,选用地面物探方法(磁法和自然电场法)查清了煤层火烧区的分布范围和煤层地下燃烧状态。物探成果资料经钻孔验证技术效果良好,根据煤层高温燃烧区定期观测剖面测定结果,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储量的损失作了科学的推算。对煤田高温燃烧区灭火方法作了简要说明,并对灭火效果提出了一定见解。对灭火工程的验收程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煤田煤矿区火灾与环境效应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煤田煤矿区火灾是煤炭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煤田煤矿区火灾由自燃和人为因素引起。中国煤田煤矿区火灾不仅损失了 42× 10 8t煤炭资源 ,而且还以每年破坏 2× 10 8t左右煤炭资源的速度发展。此外 ,煤田煤矿区火灾不仅致使人员死亡 ,还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在分析我国煤田煤矿区火灾的起因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以研究预测预报煤田煤矿区发火规律为主 ,灭火技术并进的防灭火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疆煤田火烧区特征及灭火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田火烧区的存在,给勘探、建井、开矿均带来一定的危害。重点论述新疆煤田火烧区的特征、危害和主要形成因素,经过各种勘探方法的对比,选用地面物探方法(磁法和自然电场法)查清了煤层火烧区的分布范围和煤层地下燃烧状态。物探成果资料经钻孔验证技术效果良好,根据煤层高温燃烧区定期观测剖面测定结果,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储量的损失作了科学的推算。对煤田高温燃烧区灭火方法及灭火工程的验收程序效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探手段在煤田灭火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是煤田火区最严重的地区,每年烧掉煤炭资源1003万t、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新疆综合地质勘查队利用综合物探手段,对煤田火烧区进行勘探,探明火区内的地质构造、火区范围及燃烧深度,为煤田开灭火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煤田火烧区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山 《新疆地质》2001,19(2):150-152
煤田火烧区的存在,给勘探、建井、开矿带来一定危害。通过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区域构造和煤层火烧区特征的分析研究,阐明火烧区的主要形成因素,提出了煤田火烧区的防治对策,选用地面物探方法查清火烧区的分布范围和煤层地下燃烧状态。根据煤层高温燃烧区定期观测剖面测定结果,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储量的损失作了科学的推算,对煤田高温燃烧区灭火方法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信息通报     
目前,新疆1∶5万区调仅完成全疆面积的6.6%,远低于内地省(区)平均水平(约17%).为加速查明新疆矿产资源家底,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先期筹资1.5亿元,首先在新疆北部经济发展区带的重要成矿带上部署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配套资金8.7亿元,在 8~10年内全面完成新疆主要成矿区带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针对自治区和国家投入的10.2亿元,按8年部署,10年完成的方案,共计完成1550个图幅. 遵循新疆地勘工作主攻天山,深化阿尔泰山,开拓昆仑-阿尔金山的指导思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调项目管…  相似文献   

7.
物探技术在煤田火区探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煤矿自燃火灾的火源隐蔽,给灭火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控制煤田自燃火灾的关键是准确探测火区范围及燃烧中心,为灭火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物探方法进行火区探测,不仅速度快,而且还能够确定火区燃烧中心位置。钻探验证结果表明,依靠磁法确定火区着火点深度误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8.
中亚蛇绿岩带研究进展及区域构造连接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何国琦  李茂松 《新疆地质》2000,18(3):193-202
中亚地区分布着数十条不同时代和不同性南的蛇绿岩带,这些形成于早古生代或新元古代的蛇绿岩带由于受后期构造变动的强破坏,只在极少数地点保存良好。尽管出露分散,确定其时代和性质有一定困难,但其仍具极其重要的构造单元划分、对比和连接意义。在对比和讨论蛇绿岩带的连接时,应以微体化石给出信息为主,同时参考蛇岩下部组分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讨论了新疆东北部邻区和西部邻区蛇绿岩带的时代和性质,以及这些蛇绿岩带的对此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赋存着较为稀缺的煤种一焦煤,煤田内存在的火区不仪烧掉了宝贵的焦性煤炭资源,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事故隐患,对当地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的破坏。经查明区内有26处子火区,分布面积约760万m^2,通过煤田地质特征、煤质特征、地表指示特征、同位素氡气的浓度相对分布特征、物性特征分析了区内煤层发火原因,根据桌子山煤田火区特点,建议采用浅剥、深灌与覆盖相结合的灭火方法,并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复杂条件矿井火源异常区的探查逐渐成为隐蔽灾害矿井防灭火工作中的难题,本文提出利用定向钻探技术实现绕避障C,完成火源异常区探查的新方法。在对井下定向钻探技术轨迹控制、随钻测量及开分支工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以隐蔽灾害矿井为例,结合该矿险情,制定了定向钻进方案,成功实现了火源异常区的探查及测温,并利用定向钻孔轨迹通道,灌注防灭火浆液51 581m~3,将出水温度降至18℃,测定CO平均体积分数60×10~(-6),涌出量达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利用定向钻探技术可以实现隐蔽灾害矿井防灭火工作的探查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二年七月五日至二十日,地质矿产部地矿西北分网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西北五省(区)非金属矿产找矿与利用情报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三十多个单位,近六十名代表。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情报资料交流。交流内容有西北各省(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利用概况及典型矿区的经验。其中新疆局唐延龄工程师介绍的新疆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利用情况、杨汉臣工程师介绍的新疆宝石鉴定工作,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新疆轮台县塔希开派金矿是新疆南天山布古尔山一带金、多金属成矿带主要成矿区之一,区域河流普遍有砂金开采,区域北部有铜金矿矿床。通过以往地质工作对矿体特征分析和对比,确定了金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勘查区进一步工作有望发现更多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世纪花苑"三期工程废弃人防地道为实例,在查明研究区浅埋洞室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及室内试验获取相关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利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分析程序FLAC研究浅埋洞室在拟建高层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及其破坏过程,通过系列模拟图,较真实地再现了洞室围岩变形破坏、尤其是塑性区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2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境内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新疆电力设计院(以下简称“新疆院”)应新疆电力公司基建部要求积极配合开展和田地震应急救灾工作。新疆院在第一时间派相关技术人员到达新疆电力公司与基建部有关领导进行对接,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和救灾工作开展的安排部署要求。此后,新疆院技术人员连夜赶赴灾区勘察灾情,集中对民丰、于田等县的电力设施进行地震破坏鉴定。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3)
在对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地质条件的分析,以研究区内发育的29处崩塌危岩体(带)地质灾害点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内崩塌危岩体(带)地质灾害的孕灾条件、变形破坏模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沟景区内重要灾害点危岩体变形破坏模式主要划分为倾倒式、坠落式和滑移式等三种类型,而影响危岩体(带)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主要诱发因素为暴雨、地震和人工切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今年继续有计划地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已取得可喜成果。在1:100万编测(西藏日喀则、新疆南部)、1:20万区调(四川、黑龙江、新疆、宁夏、云南、内蒙、青海、吉林等)、1:20万区调图幅的修测(辽宁、湖北、广东、山东、新疆等省区)、1:20万区调成果总结和公开出版(中南、华东、华北各省区及东北、西北、西南部分省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等方面,均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1700多年的自然与人为破坏,遗址本体发育有多种病害,损坏坍塌严重.本文通过现场勘查和详细的资料搜集,总结出严重影响遗址安全的四种结构病害,并归纳和分析了其现状、成因及可能引起的进一步破坏,同时,提出了有效的保护加固措施.本文旨在说明结构病害严重威胁遗址稳定性,是加固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而非结构病害只需适当处理甚至不处理,以达到对土遗址本体“最小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球化学景观区划分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地划分了新疆地球化学景观区,并在典型景观区方法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景观区中矿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建议,为今后在类似景观区开展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校佩曦 《西北地质》2004,37(1):110-110
罗布泊及其相邻地区被称为生命的禁区,这里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地质调查研究程度相对较低。2002年随着新疆北山地区(笔架山幅)1:25万区调工作的部署和开展,使这一地区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日趋系统化。在完成面积性地质调查工作同时,为使区域重大地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的干旱变化,并与历史时期的变化做了比较。同时还对该地区干旱变化与气温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