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是造山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造山带外带即前陆褶皱冲断带(主要发育盖层冲断推覆体,一般遵循薄皮构造变形规则)与造山带内带(主要是基底褶皱推覆体,呈现厚皮构造变形规律)结晶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形成机制也不相同,但其间仍有紧密的联系。近20年来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为:①前陆褶皱冲断带逆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的几何学特征分析已趋定量化,对其组合类型与演化时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且对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展演化模式取得了新的共识,即遵循临界库仑楔模式;②平衡剖面技术在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应用已从二维平衡与复原演进到三维平衡与复原,且日渐计算机化;③对造山带内带结晶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类型(C型与F型逆冲岩席)及其特征已有较深的理解;④对前陆褶皱冲断带与结晶基底逆冲构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演化模式有了新认识。目前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造山带内带结晶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比较薄弱;②造山带晚期走滑构造及伸展构造的叠加与改造使得造山带内结晶逆冲推覆构造更为复杂化,致使其研究难度加大;③全面、精细的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较缺乏;④造山带内结晶逆冲岩席变形变质历史与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之间的关系尚未揭示清楚。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应加强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乌兰努如东山尾推覆构造位于北山地区众多推覆构造带的最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转折部位。由于推覆带前缘受推覆体原地系统的不均匀阻力作用,致使蓟县系白云质大理岩在向北推覆过程中,东西两段向北倾的岩层发生扭折,使东段(东山)岩层发生向南翻转,以倒转产状推覆到下石炭统火山一沉积岩系之上,形成极为特殊的扭折翻转式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3.
依据糜棱面理产状、剪切褶皱(鞘褶皱)形态、拉伸线理空间位志、构造岩及剪切变质作用等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陇县深变质岩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韧性剪切带,即韧性推覆剪切带和韧性平移剪切带。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韧性推覆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晚期,与这一时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而韧性平移剪切带则是印支期造山带内右行走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扬子区东缘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受大洪山推覆区南西方向和江南雪峰逆冲推覆区北西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压扭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 两大推覆区的形成主要受深、浅变质岩结晶基底内幕两套拆离滑脱层系的作用,导致沉积盖层压缩沿基底面、志留系底面、泥盆系底面多层次滑脱推覆,产生了多样的挤压和压扭构造类型及其样式; 由造山带向盆内构造变形具有渐变的特点,为不对称式的仰冲(根带)—楔状掩冲(中带)—滑脱推覆(锋带)—对冲带; 持续压扭作用导致产生系列北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将对冲构造体系分割; 白垩纪晚期—下第三纪,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断裂负反转回滑成为中新生代断陷主控断裂,认为大洪山推覆区锋带已处于通海口—杨林尾—汉南一线,主体由于受洪湖走滑断裂和通海口断裂回滑的影响,接受了上白垩统—第四系沉积,仅保留了东、西两端弧形构造带古生界出露的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5.
哈尔克山北坡原定上志留统阿克牙子组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可能为早元古代地层,构成伊宁—中天山板块的基底;上志留统穹库什太组则为由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大理岩化灰岩透镜体、蛇绿岩推覆岩片构成的“变质俯冲杂岩(变质混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6.
对新疆哈尔克山北坡上志留统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尔克山交坡原定上志留统阿克牙子组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可能为早元古代地层,构成伊宁-中天山板块的基底;上志留统穹库什太组则为由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大理岩化灰岩透镜体,蛇绿岩推覆岩片构成的“变质俯冲杂岩(变质混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7.
秦岭略阳—白水江地区双向推覆构造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不同岩片(块)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覆构造。两大推覆构造系结构构造分别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略阳逆冲构造系包括:前缘褶皱—逆冲带、中部逆冲叠瓦带和后缘逆冲带;白水江—光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由前锋推覆带、中部褶皱—逆冲带和根带组成,并显示前展式扩展方式。双向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是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块与南秦岭地块强烈碰撞造山的产物,反映了板块边界对造山带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作用以及造山带结构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安县大风岩石灰岩矿区位于前龙门山褶断带,龙门山前缘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段的彭灌—安县推覆体与前陆盆地交接处。水泥用石灰岩矿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及飞仙关组一段,呈厚大层状产出,属于厚大、浅海相化学沉积型碳酸盐岩矿床。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交其尔推覆构造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维杰  李述靖 《现代地质》1995,9(2):220-225,T001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部交其尔一带发现一条近EW向延伸的推覆构造带。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浅变质岩以低角度向北推覆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之上.推覆构造上盘的浅变质岩中发育有一套轴面向南倾的同斜倒转褶皱系,并伴有一系列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断面。下盘花岗岩中发育有较宽的糜棱岩带.沿推覆构造带分布有一系列的飞来峰及构造窗。这一构造带的发现,为纬向构造带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并显示了晚古生代末期以来地壳沿经线方向的强烈缩短。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综合研究相山铀矿田北部矿床勘探资料,加深了对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认识。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呈EW向展布,推覆运动方向是从南往北。构造主滑脱面发生于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层(Z)与上侏罗世打鼓顶组下段(J3d1)岩层之间,将震旦系基底变质岩逆掩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下段砂岩、砂砾岩之上。推覆构造系统由前缘断层、反冲断层、主滑脱带(主干构造)、推覆体和构造窗组成。推覆移动距离达3~4.5 km。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晚侏罗纪,即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1.
江西南部推(滑)覆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7,11(3):51-59
江西南部有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大推(滑)覆构造系统。北北东向推(滑)覆构造系统包括石城-会昌推、滑覆构造带、宁都-定南推(滑)覆构造带、崇义-大余推覆构造带;东西向推(滑)覆构造系统包括大余-信丰推(滑)覆构造带、于都-瑞金推(滑)覆构造带、铁石口逆冲推覆构造、安远推覆构造、寻乌推覆构造、龙南推覆构造等。在分别描述各推(滑)覆构造特征基础上,论述了推(滑)覆构造类型、形成时期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粤西推覆构造系统对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粤西推覆构造系统主要形成于海西-印支期,构造型式属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为前展式,外来系统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和塞武系,原地系统为泥盆系、石炭系,次级逆冲断裂带多为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在横剖面上推覆构造系统中的构造带组合较齐全,且不同的构造带、构造部位成矿和控矿的作用不同,可分为:①断坪滑覆带中的矿床——新榕锰矿及银铅矿化;②推覆隆起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河台金矿;③断坡突起韧性剪切带中的矿床——大沟谷金矿;④推覆褶皱-冲断带中的矿床——大降坪硫铁矿;⑤盆内褶断带中的矿床——石径金矿;⑥前缘剥离拉伸带中的矿床——长坑金银矿;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所具有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表明除地层岩性外推覆构造系统对该区金银及多金属矿的成矿和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鄂西地区上二叠统的牙形石及其分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北恩施天桥剖面发育有完好的二叠系大隆组下段硅质岩层。对其下伏吴家坪组灰岩及上覆大隆组上段灰岩中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吴家坪组灰岩自下而上可分为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带、Clarkina dukouensis带、Clarkina asymmetrica带以及Clarkina guangyuanensis—Clarkina transcaucasica带,属吴家坪阶中下部牙形石带;大隆组上段灰岩可划分出两个牙形石带,即Clarkina subcarinata—Clarkina wangi带和Clarkina changxingensis changxingensis—Clarkina deflecta带,为长兴阶底部牙形石带。认为鄂西地区大隆组下段硅质岩的时代应归属于二叠纪吴家坪中期至长兴早期。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详细论述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地层中所记录的能反映龙门山冲断带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根据地层标识,并结合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主干断裂与地层切割关系,以及岩浆岩和变质岩年龄频谱,将龙门山冲断带自诺利克以来的逆冲推覆作用分为6个逆冲推覆构造幕和11个逆冲推覆构造事件,龙门山冲断带逆冲推覆作用在时间上具多幕性和周期性,在空间上具产展式进推覆的特点,逆冲推覆作用的强度具有由北东向南西迁移的特点,并具  相似文献   

15.
桐柏——大别山主要构造热事件及40Ar/39Ar地质定年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桐柏——大别山是一条复合造山带。在其演化过程中曾经历了扬子旋回(1000Ma-761Ma)和加里东旋回(470Ma-401Ma)两个板块构造旋回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之后又经历了早、中华力西(357Ma-314Ma)的平移走滑和晚华力西(286Ma-261Ma)、印支期(224Ma-185Ma)、燕山期(130Ma-111Ma)逆掩或逆冲推覆的陆-陆叠覆造山作用。印支期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系是在陆-陆叠覆造山作用下形成的。燕山期的造山不仅具显著的深层次构造岩浆作用特点,而且还伴随快速的隆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玉霖 《福建地质》2010,29(3):217-223
武夷山仙店—浦城渔梁逆冲构造带发育于崇安火山盆地东缘,呈北东向展布,由盆缘逆断层为主体,局部具推覆特征。断裂下盘以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系为主,上盘主要分布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和南北向中酸性侵入岩,构造性质与地层岩性的差异导致其成矿作用不同,逆冲断裂与火山岩系控制铀成矿作用,推覆构造与变质岩系影响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宜丰—德兴一带存在新的一种造山带类型,称之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宜丰-德兴叠覆型造山带,总体呈半月形舌状展布,是经北南双向多期碰撞叠覆的隐伏-半隐伏型造山带。经对多个出露于造山带内的构造岩片进行时态、位态、相态的研究与恢复,建立了该造山带的结构样式和构造演化序列,具有3层结构模式。分别由代表中新元古代华南洋的残迹蛇绿混杂岩、扬子陆缘弧前盆地火山-沉积变质岩系、下南华统次深海相沉积的浅变质岩片与怀玉—广丰地区青白口纪晚期—早古生代沉积的下南华统浅变质岩片组成。造山带两侧的宜丰-景德镇与德兴-弋阳推覆带是中国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伏于变质岩之下的晚古生代煤系地层有巨大的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18.
阿尔金北缘索尔库里北山铜银矿床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索尔库里北山铜银矿床位于阿尔金北缘的索尔库里走廊北侧,属于受推覆构造上盘次级断裂控制的热液型矿床。矿区出露蓟县系金雁山组厚层灰岩段、中层灰岩段和青白口系小泉达坂组薄层片岩段3个岩性段。薄层片岩段所构成的推覆构造原地系统中的紧闭褶皱及面理置换、厚层灰岩段和中层灰岩段构成的推覆构造外来系统中的中等-开阔型褶皱、推覆构造以及晚期陡倾角走滑断裂构成矿区基本构造格架。推覆构造自南向北推覆并被后期阿尔金走滑断裂穿切,推覆构造面转折处上盘发育的次级断裂是主要的赋矿构造;矿化带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和规模均严格受赋矿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 kn,推覆方向180~230o,推覆距离大于4.5 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 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20.
许腾  艾钰洁  王国瑞 《现代地质》2013,27(2):288-293
针对周口店黄院东山梁一带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构造变形进行的详细解剖分析一直未见有文献报道。通过对东山梁构造变形现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观察,发现东山梁中段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灰岩层位重复出现,但鲕粒未发生变形,经追索表明该层位存在逆冲断层重复和破坏;同时,东山梁南段采石场掌子面可见青白口系景儿峪组薄层大理岩和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构成的小型斜歪倾伏褶皱,上覆寒武系馒毛组中发育由NNE向SSW推覆的逆冲褶断,使部分层位缺失,褶断带内岩石存在韧性变形等构造现象。这一观测成果修正了前人研究认为东山梁一带只存在大量折叠层、而断层发育欠佳的认识,也为北京西山地区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