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5月,以《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国民研究员为团长的中国地震局《在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学术交流代表团一行8人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代表团在美国期间,先后参观访问了门洛帕克美国地质调查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单位,并与美方有关专家学者和项目管理人员就有关学术问题科研项目的评审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青藏块体强震活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震活动状态分析与研究是地震形势跟踪分析的重要基础,以频次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青藏块体的强震状态特征,研究表明,青藏块体存在强震平静与活跃交替活动的状态特征,已经历5个平静与活跃交替活动的状态过程.2008年3月21日于田7.3级地震、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青藏块体强震活动已处于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1900年以来相关区域的强震活动对中国大陆西部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有关震例及相互关系的一些事例,总结分析了一些基本的事实和现象,根据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相关区域的强震活动概况,依据总结的一些基本事实和现象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西部的强震形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美国加州地区开展的两个强震观测计划,即美国国家强震观测计划和加州强震观测计划的一些情况,重点提供了结构响应观测台阵方面的信息;给出了上述两个计划的网址;简要归纳了利用这两个计划的强震数据所开展的一些结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带上,是我国强震多发地区之一。1973年7月14日申扎西北7.3级大震后至今已23年无7级以上大震发生,超过本世纪7级大震的最长间隔时间。另外,结合其它的地震学条件分析,认为西藏的喜马拉雅中南地区,尤其是察隅、桑日—申扎与聂拉木是未来1~3年内发生大震的危险地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在整理朝鲜半岛地震史料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发生的1546年13/2级地震,1681年7级地震、1810年29/4级地震等做了详细介绍,并尝试的给出等震线图。  相似文献   

7.
强震观测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强震观测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强震观测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展我国强震观测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2002年到2007年期间,根据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部署,辽宁省地震局建设了辽宁省数字强震动台网,共建设了37个固定台站。从而结束了辽宁省内无数字化强震台观测的历史。2个台已获取了2008年11月14日辽宁海城M4.3级。数字强震台网是我省震灾预防工作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强烈地震动的计测称之为强震观测。强震观测不仅记录大地震的走时过程,而且还测到具有广义强震观测的强地震动的最大值和计测烈度。强震观测在经历阪神大震灾后10年期间有了很大的变化,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
11.
为适应辽宁省强震台网大震应急工作的需要,本文利用Excel平台,研制了一套适于强震台网实际工作,同时具备地震烈度展示、报表输出、记录上传、台站基础资料提供和波形显示等功能的大震应急系统,为政府大震应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我省有史以来的地震记录资料讨论了我省强震(M_S≥5)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及会宁—武都强震密集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强震活动有限元模型研究及其初步应用--以西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震成组孕育与群体活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因发生地震而产生的应力变化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应力调整情况。初步结果表明,许多强震均发生在应力增强区。因此,强震活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区强震原地复发的基本特征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登  范杨 《地震研究》1999,22(2):130-138
云南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带上,不仅强震活动频繁,强震重复的特点也较多,其中M≥63/4级强震原地复发尤为突出,从1500年云南有记载的M≥63/4级地震38次,其中仅4次强震未原地,这就成为云南强震活动的重要特征,它对中长期预报中的地点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强震观测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春明  张彪 《华南地震》2001,21(2):58-63
介绍了国内外以及广东省强震观测的历史现状,以大量的事实、数据说明广东省强震观测工作过去的辉煌和目前的落后状况,提出了我省今后开展强震工作的设想,特别指出要改变以前强震仪除被动等待强地震外就无所作为的情况,扩展用途,增加显示度,为用户着想。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强震活动过程中的调制比、b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云南地区1900-2000年,反映地壳介质状态的地震调制比、b值的系统研究,探讨了云南地区强震不同活动阶段的中强地震调制比、b值的活动规律,以及与云南地区强震活动规律的关系,并从地壳介质状态反应的孕震机理作出相应的剖析。结果表明中强地震的调制化、b值在强震活跃期与平静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强震活跃期,中强地震Rm值经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过程,完成一次准周期性变化过程,结束活跃期;强震平静调制比Rm开始时高,结束时低;在活跃期与其后的平静期,b值形成一个有规律的低-高-低周期性变化;Rm、b值的最大值都出现于平静期;显示出不论是强震活跃期与平静期,中强地震的活动与强震孕育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强震活动图象特征及强震趋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圣睦  董瑞英 《地震研究》2000,23(3):289-297
本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不同震级档次、时间尺度、迁移距离及其三相互联系下的地震活动图象特征,提出了有一定预测意义的10项依据,进而讨论了华北地区今后强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1972~2001年间省内外地震学者对四川震情研究的44篇文献中所提出的预测意见和实际检验情况,对其中的主要预测依据、预报能力、应用条件分别作了进一步分析。最后归纳了近期、中期、中短期3类强震趋势活动图像特征:近期危险性分析侧重地震带是否可能进入大震活跃幕;中期危险性分析侧重大震活跃幕的类型及窗口、相关、信号等地震是否发生;中短期危险性分析侧重中强震的条带、丛、环异常及诱发地震、逼近地震、缺震事件。实践表明,图像分析中尤应注意与孕震环境由大至小的整体分析和发展阶段的个性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强震台网的地震应急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辽宁省强震台网在2008年11月14日析木MS4.3级地震中的应急反应情况,同时进行了反思。并针对辽宁强震台网的可持续发展谈了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